首页 理论教育 瑰丽多彩的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

瑰丽多彩的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

时间:2022-04-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瑰丽多彩的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一、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颜色寓意来源于大自然造化对人类深刻的启迪,大自然造化原本就赋予颜色特殊的生存含义。在国际语用领域中,将颜色寓于某种文化含义或象征意义进行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是起源久远的语言文化现象,也是独具魅力的通用修辞手段。

瑰丽多彩的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

一、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现象

颜色寓意来源于大自然造化对人类深刻的启迪,大自然造化原本就赋予颜色特殊的生存含义。生物进化中颜色的隐蔽、吸引和警示功能是伴随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演进规律而日臻完善的。为了生存,某些有毒动物竟然进化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鲜艳体色来进行警示,意思是:我有毒,别碰我!人类生于斯长于斯,深受颜色效应影响,深谙颜色寓意之道。

颜色寓意名词语[1]修辞现象是世界范围的语言文化现象。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是将寓于颜色名词语上的诸多附加信息作为修辞资源带入言语交际以提升语用效益的一种语言文化行为。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不同的颜色感知感觉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生理实验表明,像蓝色、绿色这样的“冷”色能使人感到宁静和轻松,蓝色和绿色的环境也能够降低人们的血压,降低脉搏速率和呼吸速率;“暖”色,诸如红色、黄色、橙色能使人们觉得温暖,并使人感到兴奋,刺激人心跳变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理学上,把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称为“联觉现象”。人们的颜色感觉容易引起联觉,从而对人的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颜色在人们感知感觉上产生的这些影响,科学上称为“颜色效应”[2]

由于颜色的这种特殊的生理心理效应,在文化意识形态和修辞语用领域中,人们历来对颜色和颜色词都是另眼相看的。并且由于生存环境、发展历程、文化背景各自不同,世界各民族都形成了富于本民族特征的“颜色文化符号系统”,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例如,我国藏民族生活在雪域高原,创造了雪域文明,在他们生存发展的历程中,那种对含白色的自然物、自然现象的敬畏逐渐凝聚在崇尚白色之上,积淀为文化心理,成为一个特别崇尚白色的民族,并且将白色视为吉祥的象征。而汉民族则有“尊红贵黄”的文化传统。在汉民族传统文化中,黑、赤、青、白、黄被认为是代表东、南、西、北、中和水、火、木、金、土的“五方正色”。在“五行”、“五色”文化符号系统中,“黄”主“中”、“土”,代表“中央”,标志着神圣、权威、庄严,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演进到封建时代(宋朝),黄色成为皇帝的专用色彩,此为“贵黄”。中华颜色文化传承中,夏朝流行黑色,殷商时期流行白色,周朝流行红色,并给予了红色“正统”地位。到汉朝至明朝,因为国家都兴起于南方,南方表“火”,为朱雀,所以国家政治和文化中都提倡使用象征火的红色(这也是故宫红墙红柱的来历之一)。因为汉、明两个朝代都是中国最强盛的朝代,对中华历史传承影响最深,所以渐渐地,“红色”的文化寓意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成了民族文化的代表色,此为“尊红”。

在国际社会中,颜色寓意文化符号系统是通行的、重要的文化寓意符号分支系统。例如“国旗标志”寓意系统,俄罗斯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再如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它的会徽是五色五环旗,其文化含义是世人皆知的。

在国际语用领域中,将颜色寓于某种文化含义或象征意义进行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是起源久远的语言文化现象,也是独具魅力的通用修辞手段。最新的语用实例是近年来在国际政治领域、新闻领域广为流行的“颜色革命”系列用语。颜色革命是指21世纪初期一系列发生在苏联东欧地区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变更运动。参与者们通常通过非暴力手段来抵制他们所认为的独裁政府,拥护民主、自由以及国家的独立。他们通常采用一种特别的颜色或者花朵来作为他们的标志。主要用例有: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Rose Revolution),发生于2003年,因格鲁吉亚盛产玫瑰而得名。乌克兰的栗子花革命即“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发生于2004年,因这场运动使用橙色作为抗议的颜色。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Tulip Revolution)或称“黄色革命”,发生于2005年,因吉尔吉斯斯坦首都市花是黄色迎春花,政权变更时正值迎春花开放的季节,故称“黄色革命”。

受国际语用领域这种流行用法影响,国内文化、新闻界也及时吸纳,与之接轨。例如:

①近年来,“颜色革命”在苏联东欧地区如火如荼,被看成是推行西式民主的崭新现象;乌克兰“橙色革命”褪色和乌兹别克斯坦动乱平息之后,又有人说“颜色革命偃旗息鼓”。两种说法都不尽准确。

“颜色革命”说穿了是外力干预进行“政权更易”这一旧瓶装的新酒。不外是大国势力寻求当地最佳利益代理人的政变,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偃旗息鼓。

(《南风窗》,2005年12月1日)

例①中,以及国际语用领域中“颜色革命”所包含的诸多颜色寓意语用表达,实际上隐含着一个巨型的文化寓意参照坐标,一个巨大的语用对比前提背景,即“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简称苏联,是由列宁、斯大林缔造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旗为红色,寓意“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在此文化层面上,红色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颜色。苏联还领导、控制着东欧地区庞大的“华沙条约组织”(有称“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在苏联及东欧地区的“颜色革命”,从历史文化背景上来解读,其修辞寓意其实是与苏联的“红色”相对比相对应的,舍此,“颜色革命”诸多的寓意表达就显得没来由,显得突兀了。

将颜色词寓于某种文化含义进行语词修辞在汉语修辞中由来已久,并且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化积淀,产生了无数经典用例。随着时代的发展,近现代与西方文化更深入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当代汉语修辞实践中颜色词语的文化寓意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体现出“发展中的传统和传统中的发展”语用演进现象,形成语词修辞领域中一道瑰丽风景和独特景观。例如:

②“一个现代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注重开放性和公共性。”何镜堂强调,“仅有一个很‘中国’的外形与色彩,远远不够。而向世界呈现充满活力、开放进取的现代中国,展现中国热情欢迎、兼容并包的姿态,才是‘上海世博会第一馆’必须完成的使命。”

怡红快绿:“中国红”携手“环保绿”。

……

另一种颜色,也“大面积”隐藏在中国馆的肌体中,“看不见”却让人处处触摸得到。用何镜堂院士的话说,中国馆是个“绿色展馆”。处处渗透的生态节能环保技术和新材料,即是佐证……许多人打趣说:身披“红衣”的中国馆,包裹着的是“绿色肌体”。

(《人民日报·世博看点》栏目文章,2009年6月30日)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殊荣,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大舞台。世博第一馆“中国馆”的设计理念竞标,在众多投标设计方案中,蕴涵着彰显中国传统元素、体现中国现代意识的具有鲜明颜色文化寓意的设计方案一举胜出。此案例中,除了设计理念中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红”、“环保绿”鲜明的文化含义是竞标取胜的语用关键,折射出公众对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的高度认同。

“环保绿”是当代国际社会环境保护标志。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首次发出了环境危机警示,因此,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是环境保护事业正式引起世界各国政府重视的开端。中国政府也参加了这个会议。此后,体现大自然勃勃生机的“绿色”,成为国际上“环境保护”理念的象征,演变为“环保”这一概念的代表色。例②“‘中国红’携手‘环保绿’”中,“中国红”代表着当代汉语对颜色词文化寓意的传统用法,“环保绿”则体现着当代汉语对颜色词文化寓意的发展的用法。

二、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研究

颜色名词语文化寓意的使用,可以唤起与特定颜色相关联的文化内涵等背景知识一起参与表达与解读,使语义表达更显厚重,更富韵味,同时更为形象直观。

当代语用修辞实践中,蕴含文化寓意的颜色名词语修辞用例大量涌现,形成一道独具魅力的修辞景观。探究其语用规律,梳理其语用形式,可以形成两个研究视域,两种视角,一个是寓意内涵的分布系统视角,一个是修辞方式的分布系统视角。寓意内涵分布系统里主要有七大系列,其中,每个系列内又都色彩缤纷,衍生出众多寓意的支脉,并且有传统有发展。修辞方式的分布系统里,主要分为两大系列,一是颜色寓意名词语的单一运用,二是颜色寓意名词语的对比运用。

(一)寓意内涵的分布系统

在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悠久的历史语用积淀中,曾产生出极具中国特色的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文化符号序列,这在21世纪中国两大文化盛事——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的语用宣传中得到了彰显。北京奥运会体现千年古都历史、中国文化元素寓意的颜色序列是:中国红、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玉脂白和水墨黑;[3]上海世博会则是中国红、环保绿。它们构成一道瑰丽的当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相融会的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风景线。

当代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的寓意内涵分布系统里主要有七大系列,盘点社会语用领域主体传媒现实语料,梳理其寓意支脉,探究其修辞规律,明细如下。

1.红色寓意系列。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华夏子孙的文化图腾色。在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中,“红”是最富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构成元素,红色的文化寓意渗透到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语用交际中,人们对“红色”寓意的使用最多也最频繁,使得“红色”寓意的“根系”最发达,寓意内涵、指向也最丰富。例如,红门红柱红灯笼,红运红榜红对联,红喜红烛红嫁衣红盖头,红道红人红利红包,红旗红星红军红区,等等。在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的语用宣传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核心元素的是“中国红”。渲染庆典文化氛围,当然也离不开“中国红”。

在中华民族“红色”文化寓意的历史传承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她代表着中华民族奏响了红色文化寓意的历史最强音。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是红色的(文化寓意是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文化阐释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她所创建的革命军队叫“红军”,标志是红帽徽(一颗红五星)、红领章(两面红旗),有“红色革命根据地”和“红色革命政权”寓意;红色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红色象征中国革命这一文化寓意成为社会语用领域的主导用法,并且深入人心,形成以“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为内核的“红色寓意系列”。比较典型的语用实例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歌词:

①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例①“红星”是党的化身,是“红军”的象征。

新中国这种主导的“红色”文化寓意通过语言文化的传播、渗透,甚至深深地影响到国际语用领域,以至于国外媒体记者往往称中国为“红色中国”。例如:

②美《生活》杂志刊载《红色中国在前进中》的文章

(《参考消息》新闻标题,1957年3月13日)

③《红色中国赢在理性》

(《参考消息》新闻标题,2007年4月5日)

在当前社会语用领域中,这种传承而来的主导的“红色”文化寓意用法又有新的发展,产生出一些新的寓意支脉,形成系列。例如:

④红色文化放异彩

两部《井冈山》的精彩亮相,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倾情奉献,体现了让红色史诗在文化建设中大放异彩的不懈追求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6日)

李长春出席观看大型诗歌朗诵会《红色箴言》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9年5月5日)

⑥以散文或回忆录形式记述历史往事的《星火燎原》,何以时过半个世纪依然震撼人心留给后世的红色基因。

(《人民日报》文章标题,2009年11月22日)

⑦从《亮剑》到《狼毒花》、《青春之歌》,童蕾一直在“红色经典”的路子上走得顺风顺水。

(《宁夏广播电视报》,2009年3月12日)

⑧“红头文件”呼唤立法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12月31日)

⑨红歌为什么能唱红

(《人民日报》文章标题,2008年12月4日)

⑩如今“红段子”已在春节祝福短信中,悄然占领着手机阵地。

为弘扬和推动这种积极、健康的“红色文化”,本报从本期起将向广大市民征集原创“红段子”,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

(《宁夏广播电视报》,2010年2月25日)

例④“红色文化”、“红色史诗”喻指以“中国革命”为主题和题材的文化现象或文艺作品。例⑤“红色箴言”喻指革命先烈充满革命豪情和真理光辉的诗作。例⑥“红色基因”喻指中国革命的传统和精神。例⑦“红色经典”喻指以“中国革命”为“主旋律”的影视剧歌曲创作精品。例⑧“红头文件”则是当前社会大众及媒体基于主导的“红色寓意”,对“政府文件”直观形象的称谓,因为“政府文件”的“文头”一般都用大号红色字体印刷。例⑨“红歌”特指“革命歌曲”,象征意义鲜明,简便易说,句尾“唱红”的“红”是形容词,有“热烈”、“流行”、“红火”的意思。此新闻的背景是,“‘中国红歌会’节目自2007年举办以来,全国有13万多人报名参与,3000多人通过江西卫视荧屏演唱红歌,收看节目的观众超过2亿……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红色旋风’”,[4]因而,才有“红歌”“唱红”的说法。例⑩“红段子”是最新流行说法,甚至成为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提案用语,喻指内容“积极、健康”的手机短信。

2.绿色寓意系列。

绿色是最富大自然气息的颜色,人类起源、进化、生存、发展于绿色之中,心理上也最依赖于绿色,亲近于绿色。在“颜色效应”的注解上,绿色被认为能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可以降低眼内压,减轻视觉疲劳,安定情绪。在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层面上,绿色的语用主旨是“生机和希望的象征”。

受当代国际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刻影响,“绿色”的文化寓意、修辞象征用法异军突起,成为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领域中的亮点,不断辐射出“绿色魔方”般的精彩用例,呈现出与当代国际社会先进文化理念相呼应的、与时俱进的修辞景观,形成开放式的不断衍生新支脉的修辞增长点。

总括“绿色”寓意语用现象,梳理“绿色”寓意语用脉络,我们认为主要有三大寓意支脉。请看以下三组语料。

①一座载入世界生态建设史册的绿色长城

   ——写在三北工程三十年之际

(《人民日报》文章标题,2008年11月13日)

②据了解,青藏公司以“绿化铁路沿线,创建高原绿色长廊”为主题常年开展植树绿化活动。

(铁流网,来源于《人民铁道报》,2010年4月12日)

③森林重庆一个直辖市的“绿色宣言”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9年9月14日)

④橄榄绿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希望;党旗飘扬到哪里,哪里就是靠山!

(《宁夏广播电视报》,2008年5月26日)

这一组的“绿色”,都是采用直观颜色象征、比喻、借代等寓意手法,例①“绿色长城”喻指我国宏伟的“三北防护林”生态建设工程。例②“绿色长廊”喻指全线绿化的青藏铁路。例③“绿色宣言”是对重庆市政府着力打造“森林重庆”城市品牌定位及城市发展战略的隐喻的说法。例④“橄榄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包括武警部队)军服的颜色,这里是以军服颜色“借代”解放军。在四川汶川地震救灾现场,面对奋不顾身的“橄榄绿”,受灾群众激动地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安全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

再看第二组:

①要制订和完善管理办法,使“绿色通道”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都能顺利报到入学。

(《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高等学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和贯彻落实新资助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财[2007]9号)

②宁夏银川海关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进口展品顺利参展

《宁夏日报》新闻标题,2009年8月6日)

③充分发挥政策资金优势7年助50万农民转移就业

   ——北京打造农民转移就业“绿色通道”

(《人民政协报》新闻标题,2009年6月23日)

这一组“绿色通道”也是当前流行用法,这里“绿色”的含义与现代国际社会通行的交通标志“红绿灯”的颜色含义有关,“绿色”表示畅通无阻。例①和例②的“绿色通道”即“无障碍通道”、“快捷通道”。例③含有“有效途径、快捷路径”义。

下面第三组是当前社会语用领域中体现国际化“环保”概念的“绿色”寓意的主流。例如:

①播种“绿色理念”构建生态文明

(《人民政协报》新闻标题,2009年6月17日)

②城市交通注入“绿色”思维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9月23日)

③抓住历史机遇发展绿色经济

(《人民日报·建言》栏目文章标题,2009年9月11日)

④发展绿色消费建设“两型社会”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12月5日)

⑤“绿色”,企业竞争制高点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4月14日)

⑥广西玉柴:为奥运注入“绿色动力”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4月10日)

⑦“绿色贸易”政策限制“双高”产业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2月27日)

⑧利国、利民、利后人

   ——汇源果汁的绿色情怀

(汇源果汁广告,《人民日报》,2010年3月8日)

⑨“第四届中国经济论坛”提出——

  关注中国经济绿色增长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8年6月4日)

⑩江西省提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10年1月29日)

这一组的“绿色”,在“环保”文化寓意的基调上,各用例又都有所延伸,辐射出新含义。此外,在《人民日报》等主要社会语用媒体中,还有“绿色家园”、“绿色食品”、“绿色经营”、“绿色出行”、“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亚洲”、“绿色工业体系”、“绿色考核体系”、“绿色主旋律”等用例,并且不断辐射出新用例,形成语用的“增长点”。

对于中国人民绿色生态环保意识的觉醒和体现这种觉醒的“绿色”寓意语用现象的“崛起”,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2008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编者按”作了最好的诠释:“30年来,在中国改革开放宏伟壮美的交响乐中,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乐章由微弱到响亮,唤醒国人的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生态文明。”

3.黑色寓意系列。

黑色基本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在文化意义层面上,早期的古代中国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五色之一,没有贬褒的含义,后来历经本民族文化语言发展及外民族文化语言渗透,衍生出多种文化含义。如“黑心”、“黑手”、“黑道”、“黑帮”、“黑话”、“黑幕”、“黑客”、“黑社会”、“黑名单”等,黑色表示罪恶、邪恶,凶残、狠毒,隐秘、隐蔽,劣等、异类。黑色也表示哀悼,“黑纱”是葬礼标志用语,绘画、文学、电影艺术中常用黑色来渲染哀痛、死亡、恐怖的气氛。黑色的食物如黑猪肉、乌骨鸡、黑豆、黑芝麻等在中医理论及民间观念中被认为食疗、营养价值上等,称“黑五类”。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寓于贬义,如“黑色星期五”,表示凄惨、悲伤、忧愁的日子(源于基督文化中耶稣死于星期五)。“黑色幽默”,表示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的沉重幽默。“黑名单”,来源于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和剑桥等大学。在中世纪初这些学校规定对于犯有不端行为的学生,将其姓名、行为列案记录在黑皮书上,称“黑名单”,是不光彩的记录。

在当代汉语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领域中,“黑色”主导的文化寓意用法是象征和比喻邪恶、冷酷、阴暗、黑暗和不光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化理念兼收并蓄外文化颜色寓意而发展出多种用法。例如:

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载《星星》诗刊1980年第3期)

②法律缺失导致“黑箱操作”?

(《广州日报》2009年12月31日)

③盘点:2008年中国股市十大黑幕

(《环球时报》新闻标题,2009年1月3日)

以上数例,“黑色”的文化寓意是传统主导用法,例①是“朦胧诗”诗人顾城写的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诗,简单,却寓意深刻,“黑夜”隐喻“文革”中人妖颠倒、黑白混淆的极左现实,“黑色的眼睛”在词汇理性义的基础上,隐含着诸如“被黑色”这样内涵复杂的寓意。例②“黑箱操作”喻指不光明、不公正甚至违法的社会组织行为。例③“黑幕”喻指中国股市中隐匿于公众视线背后的罪恶勾当、黑暗行径。再如:

④不能让“黑色GDP”在乡村蔓延

(《人民日报》文章标题,2009年11月3日)

⑤有人会说赵本山是用“丑”来讽喻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这对了一半。

如小品《说事》,影射“名人出书热”,小品《策划》批判炒作之风。然而,赵氏的黑色幽默只拿农民开涮……

(《宁夏广播电视报》新闻评论,2009年2月6日)

⑥中医有一个叫取相比类。什么叫取相比类?有这么一个治疗的法则,四种,一种叫以色治色法……有时候我起一个很通俗的名字,我说叫“黑五类”。哪黑五类呢?五种黑色的食品,你比如像黑木耳、黑芝麻、黑豆,还有黑米,还有呢?叫黑枣,也叫乌枣。

(百科百度·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凯阐释“黑五类”食品)

例④“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字母缩写,“黑色GDP”喻指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高能耗、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值,通常隐含着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绿色GDP”相对比的语用意图,是“黑色”寓意的新发展。例⑤“黑色幽默”是吸纳外文化颜色寓意的修辞用法。“黑色幽默”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喻指在当时越战背景下产生的,以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等内容的一种沉重幽默形式。此例喻指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风格。例⑥“黑五类”是借用“文革”语汇,赋予新寓意的用法。“文革”中称“地、富、反、坏、右”为“黑五类”,属“专政”对象。此例“黑五类”是结合传统中医食疗理论,融入现代养生保健理念,对有利于健康的黑色食物系列的戏谑的称谓。实际上,黑色食物不止“五类”,“黑五类”只是借用“文革”语汇,黑色幽默而已。

4.灰色寓意系列。

灰色是白色与黑色的混合色,是介于黑白之间的像木柴灰的颜色。在文化寓意层面上,灰色常被赋予中性色彩和贬义色彩。

西方颜色寓意文化中,关于灰色寓意的典型用例是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流传极广的一句名言,也是列宁在《论策略书》一文中再度引用的:“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5]在此,“灰色”有“概略的、发展的;不确定、不明确”等含义。再就是丹麦的格林童话《灰姑娘》的寓意用法,“灰”寓意身世、地位低微。

当代汉语现实语用中,作为文化象征色,北京奥运会有“长城灰”之说,上海世博会有“华夏灰”之说;也有沿用西方传统寓意的;自然科学领域还有“灰理论”、“灰色理论”等用语。例如:

①《民法典》千呼万唤出不来,赔偿标准的“法出多门”(同命不同价)其实是对司法的考验。法谚有云:法律是灰色的,而司法之树常青。

(《新京报》,2006年1月27日)

②《灰理论基础》

(邓聚龙著《灰理论基础》,华东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③动态测量误差修正灰色建模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世纪论文网·工学论文题目,2009年5月30日)

④大四的生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色。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个人都忙忙碌碌。

(北方民族大学2010届毕业生德育答辩总结,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1)班黄善兴)

⑤商铺扰民灰色地带谁来监管?

(《宁夏广播电视报》新闻标题,2010年6月10日)

例①是源自歌德和列宁语录的一句法律谚语,是一种吸纳融会继承而来的关于“灰色”的颜色寓意的传统用法,可以解读为:法律是概略的,无法完全涵盖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司法现象,因而,法律也必须是发展的。例②和例③中的“灰理论”、“灰色建模理论”都是当代“灰色系统理论”专用术语,是颜色寓意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现代系统论和控制论中,用“黑”表示信息未知,用“白”表示信息完全明确,用“灰”表示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1982年,中国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并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理论基础》是其代表作。例④“薄薄的灰色”比喻毕业在即,多种可能、未见分晓的前景,寓“不明朗”义。例⑤“灰色地带”喻指法律法规无法明确监管的区域。

由于世界各民族文化长久以来的相互交流、渗透,演进至今,颜色寓意名词语修辞中“灰色”主要的文化寓意用法是隐喻,象征颓废、失意、冷漠和灰暗、不光明等。以下是含有贬义色彩的用例:

⑥整治“灰色文化”刻不容缓

(《人民日报》,2008年3月14日)

⑦欲用“阳光歌谣”击退“灰色童谣”

(《北京日报》新闻标题,2010年4月29日)

⑧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13日电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灰色收入”一词,备受关注。代表委员指出,教育、医疗等五大领域的“潜规则”已成为灰色收入的重要来源;清除潜规则,才能切断灰色收入之源。

(新华网·河南频道,2010年3月13日)

⑨但现在心中只有灰色/碎的追忆/冰冷空隙/心中绞痛就如长刀冲击/恨极没法撞穿心中灰色/我会穿起冷灰衣/行离旧地免你隔着我办事/你我之间由昨天终止只有灰色hahaha

(香港流行歌曲《灰色》歌词,林忆莲演唱)

⑩史上最严厉的房产新政突袭下,广州市上月十区两县一手住宅网签均价为11167元/平方米,环比微跌4.4%。业界人士表示,新政威力或在5月份开始发挥,五一成交量预计不乐观,或成“灰色黄金周”。

(大洋网·信息时报新闻,2010年5月1日)

例⑥“灰色文化”是对当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不良思潮影响下、不良利益驱动下所产生的那些消极、颓废、低俗社会文化现象的统称。在寓意层面上,这些现象是介于“黑”、“白”之间的,是灰暗的,不光明的,因而冠以“灰色”,“灰色”贬义色彩浓郁。例⑦“灰色童谣”喻指在中小学校园流传的一些抱怨负面现实、宣泄消极情绪的顺口溜。如“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考试的绝招”等。例⑧“灰色收入”有一个潜在的寓意参照坐标:“黑色收入”是不法收入;“白色收入”是公开透明的收入,是合法的;“灰色收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收入。[6]此例“灰色收入”的“灰色”寓“不光明”义。目前,对“灰色收入”的提法还有争议。例⑨“灰色”寓有“阴郁、伤痛、冷漠”等含义。例⑩“灰色黄金周”中的“灰色”,寓“灰暗”、“不乐观”义。

另外,受格林童话《灰姑娘》寓意用法影响,网络语言中有“灰爹灰娘”等用语,喻指经济清贫、地位低微的父母,含戏谑、调侃意味。

5.白色寓意系列。

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光谱中所有可见光的混合是白光,它的明度最高。白色也是最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颜色,白色的云雾,白色的雪山;白色的羊群,白色的乳汁。我国青藏高原被称为雪域高原,藏民族创造了雪域文明,白色是藏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

白色是阳光的颜色,给人以明快纯净的感觉,通常象征光明、真理、纯洁、清白和快乐。在西方特别是欧美,白色是结婚礼服的主要色彩,表示爱情的纯洁与坚贞,有认为白色是上帝最喜欢的颜色。白色也是冰雪的颜色,因而也会带给人寒冷、严峻的感觉,进而引申出贬义色彩。在汉文化中,白色通常是作为丧色,中国传统戏剧中有“白脸”奸雄的寓意用法。当然,在中国玉文化中是崇尚白玉无瑕的,玉脂白象征品性高洁。

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演进中,白色渐次被赋予多种文化含义。在白色文化寓意的运用中,也体现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渗透。例如:

①《白色恋人》

(流行歌曲《白色恋人》,游鸿明曲,林利南词)

②广州有深厚的饮食文化资源和巨大的旅游潜力,可是,故乡啊故乡,何时能有广州版的“白色恋人”?

(金羊网文章,2006年3月2日)

例①《白色恋人》是台湾歌手创作的流行歌曲,歌曲中的“白色恋人”象征圣洁、完美的恋人,是光明、理想与纯洁的化身,寓意用法源于西方传统文化。现今国际语用领域中,法国有“白色恋人”品牌系列手表,日本北海道有“白色恋人”著名品牌巧克力。例②“广州版的白色恋人”隐含着一个语用背景,那就是驰名世界的日本北海道特产“白色恋人”品牌巧克力。此例把含有西方文化颜色寓意的“白色恋人”转用做“地方特产”的代名词。再如:

③看《少奇同志》(电视剧)令人感慨万千。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信念,不畏白色恐怖,大义凛然地面对敌人的残酷杀害,我的心被震撼了。

(《解放军报》网络版,2001年6月29日)

④“白色灾害”已露端倪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1990年4月5日)

⑤遵循“循环经济”理论治理“白色污染”

(环卫科技网文章标题,2008年9月25日)

例③中的“白色恐怖”,是白色寓意的贬义用法,源于法国反动政府军队对“巴黎公社”起义的血腥镇压。“白色恐怖”一语,通常意味着拥有政权的统治者,运用国家机器中的直接暴力手段,针对反抗现有体制的革命或革新势力所进行的摧毁行为。例④“白色灾害”是对现代社会白色塑料制品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一种以直观的视觉颜色来借代的说法,是一种直观颜色象征寓意法。1990年4月5日《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以“白色灾害”为主题,提出了“白色污染”概念,此后,“白色污染”成了塑料包装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例⑤是当今社会语用中大量的通行用法。

另外,还有“白色系统”、“白学”、“白色收入”、“跟红顶白”等寓意用法(参看本文其他用例)。

6.黄色寓意系列。

黄色能给人以轻快、活泼、辉煌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但也由于此色过于明亮,有被认为是轻薄、冷淡的。在中国古代的“五色”、“五行”学说中,黄色主“土”和“中”,逐渐演进为“神圣”、“权威”的象征。中国封建社会自宋朝始,明黄色是皇帝专用颜色,形成“以黄为贵”文化观念。宋人岳珂《桯史·宣和服妖》记载:“宣和之季,京师士庶竞以鹅黄为腹围,谓之腰上黄。”另有“黄袍加身”、“黄道吉日”等用语。

在现代科学中,黄色是四个心理学基色之一,减法三原色之一。由于黄色明度高,区别鲜明,作为“警告色”,易被视觉感知并可免除语言误会,因而用做体育比赛“警告”标志色(如“黄牌”)和国际通用天气警报等级标志色;由于是“最能发光的颜色”,最易于被视觉感知,因而用作环卫工人、救援人员的服装标志色。例如:

①福建拉响台风黄色警报中南部将有较大降雨

(中国天气网新闻标题,2009年7月18日)

②“黄马甲”在行动

(《人民日报》标题,2008年2月5日)

例①“黄色警报”是现代气象学国际通用术语。气象灾害一般分为台风、暴雨等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标志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例②“黄马甲”是借代用法,借指我国2008年初抗击南方冰雪灾害的武警官兵,他们身穿黄色马甲,在救灾现场十分醒目,有灾害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以上两例都是黄色在现代科学中的寓意用法。

在国际语用领域中,由于以1894年英国创刊的《黄杂志》为标志的一些西方媒体的一系列颓废、低俗的文化、新闻运作,使得黄色与性、色情、败坏等概念发生联系。受此文化寓意影响,汉语语用中曾经传统的“以黄为贵”观念褪色,现代汉语修辞中黄色贬义色彩鲜明。例如:

③颁奖音乐《茉莉花》曾被指“黄色小调”遭禁唱

(《南方都市报》新闻标题,2008年9月12日)

④谁把网络染成黄色

(《北京青年报》新闻标题,2004年7月31日)

⑤阻击“黄”毒

(中央电视台十二套,新闻标题,2010年5月1日)

例③是说,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文革”中被指责为“黄色小调”,即色情小调,遭到禁唱。例④“黄色”喻指低俗、色情的网络文化现象。例⑤“黄”毒,一般喻指像毒品一样有精神毒害作用的文化产品,此新闻中特指当前泛滥的毒害学生的手机色情信息。另外还有“黄色文化”、“黄色新闻”、“黄段子”、“扫黄打非”等寓意用法。

7.蓝色寓意系列。

蓝色是自然科学上的三原色之一。蓝色最易让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因而往往被赋予深沉、高远以及冷静、理智等文化含义。由于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8%,在太阳系中,地球被称为“蓝色星球”。蓝色的色相区别明显,由于属于“冷色”系列的蓝色的颜色效应和人们的联觉现象,世界上许多国家警察的制服是蓝色的,海军、空军的军服是蓝色的。同时,警车、救护车的标志灯一般是蓝色的,国际气象灾害预警标志色中也有蓝色。

在西方,蓝色是智力的象征,蓝色的深度显示智力的等级。美国IBM公司生产的一台超级国际象棋电脑(每秒钟可以计算两亿步)命名为“深蓝”,它的升级版则命名为“更深的蓝”。例如:

①作为国际象棋界的王者,1996年2月,卡斯帕罗夫与“深蓝”开始了第一次全面的较量。经过6盘棋的比赛,卡斯帕罗夫以4∶2战胜“深蓝”,全世界都很满足地看到人类在这场人机大战中没有失去尊严。一年之后,经过升级的“深蓝”卷土重来,这一次,它换了个名字,叫做“更深的蓝”。

(汕头棋院网,2006年8月14日)

另外,西方文化中蓝色象征和平,“蓝盔”是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军装标志,语用习惯上称“蓝盔部队”。受此影响,国内媒体用例有:

②中国“蓝盔”,为世界和平添彩

(《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标题,

2004年10月24日)

例②“蓝盔”代表联合国维和部队。

在当前国内语用领域中,蓝色的寓意分支较多,有融会外文化寓意的用法,也有基于语用联想机制的象征、隐喻用法。例如:

③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呼之欲出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9年9月13日)

④推进“蓝色国土”探测与开发

(《人民政协报》新闻标题,2009年3月10日)

⑤驶向“深蓝”的中国海军

(《人民日报》文章标题,2009年4月27日)

⑥最新调查数据:月挣1500六成大学生愿做蓝领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2010年4月13日)

例③“蓝色经济”是含有象征寓意的指称用语,“蓝色经济”是“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的形象化称谓。例④“蓝色国土”也是通过象征寓意手法而形成的对“海洋疆域”的形象称谓。例⑤“深蓝”是形象寓意用法,喻指“远海”。“蓝”象征“海”;“深”引申为“远”。此新闻标题的文化寓意解读应该是:随着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传统外交宣传意义上“近海自卫”型的中国海军,已经具备“远海”作战能力。新闻背景是,针对索马里海盗,中国海军军舰编队赴索马里海域为中国商船护航。例⑥中的“蓝领”则是一个西方舶来的社会生活形态定义的称谓用语,这一社会形态概念用语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其文化含义可追溯到早期工厂的服装规定。当时工厂统一发给作业员工藏青色的制服,以耐久耐脏的布料制成,与办公室职员的服装有很大不同。现在,“蓝领”是国际语用领域中通行的对从事体力劳动人员的称谓,相对应的是指谓管理阶层人员、办公室职员的“白领”。

另外,当前酒类产品广告中有“蓝色经典,男人情怀”寓意用语,“蓝色经典”品牌定位的文化象征含义是深沉、高远、宽广等。

(二)修辞方式的分布系统

颜色寓意名词语有单一运用和对比运用两种修辞方式,根据表达需要可以选择。不过,只使用单一颜色的寓意还是同时将多种颜色的寓意相互对比使用,修辞效果是不同的,其差别犹如乐器的独奏与合奏。因而,颜色寓意名词语的单一运用和颜色寓意名词语的对比运用是有功能差别的。

1.颜色寓意名词语的单一运用。

颜色寓意名词语的单一运用具有修辞表达上的“聚焦”功能,能突出和鲜明颜色寓意的传输。例如:

①广西百色旅游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红色遗产带动红色旅游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9年12月10日)

②“洋河蓝色经典”是江苏洋河酒厂于2003年8月推出的高端品牌。“洋河蓝色经典”有三种: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档次与价格从低到高。其广告口号为“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最高远的是天空,最博大的是男人的情怀”。

(江苏洋河酒厂“洋河大曲”产品宣传广告)

例①“红色遗产”喻指中国革命历程中传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具体是指“广西百色革命根据地”(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红色旅游”此处喻指以“百色革命根据地”为主题的观光旅游。“红色”寓意名词语的单一使用,不仅语用焦点突出,语义主旨鲜明,而且横向地使用了两项寓意,单一中又显示了多向性、丰富性。例②“洋河大曲”是中国十大名酒之一,其高端品牌“蓝色经典”系列“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品牌命名的目标定位、形象内涵都系列化地聚焦了“蓝”的传统的、主导的文化寓意,意图在消费者公众心目中实现其“男人情怀”目标定位和“宽广、高远、博大”品牌文化形象的塑造。

当然,语用形式上的单一聚焦,并不排斥寓意内涵上的多向辐射。从前文我们看到,七大颜色寓意系列在纵向来看是单一聚焦的同时,其横向的颜色寓意的语义指向又多姿多彩,动态辐射,呈现多向性,形成极富文化内涵和修辞魅力的语用模式。

2.颜色寓意名词语的对比运用。

颜色寓意的对比运用具有“辉映”功能,能使附着在不同颜色上的寓意的表达相映生辉,彰显差别,昭示理趣,更具思辨性。例如:

①如果说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灰色的,现在的中国应该是亮紫,是大红,是多彩的。

(加中贸易理事会主席彼得·哈德语录,《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2日)

②远离高能耗的黑色GDP,因为那是一条让你走向死亡之路;追求低能耗的环保型的绿色GDP,因为那是一条让你走向成功之路。

(凤凰网·论坛“企业家感言”,2008年8月3日)

③“白色污染”红色警告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3年7月18日)

④平朔煤业资源回收率达93%,居全国首位黑色产业绿色开采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10年2月27日)

例①语出老外之口,“灰色”与“亮紫”、“大红”,褒贬鲜明,更彰显出改革开放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例②“黑色GDP”与“绿色GDP”对比使用,以形趣凸显理趣,相映生辉。例③的“‘白色污染’红色警告”,例④的“黑色产业绿色开采”,多彩寓意交相辉映,不但理趣昭然,而且给人以语言美学愉悦。再如:

⑤重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打黑”审判26日开庭

 “红顶黑老大”黎强被控九宗罪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2009年10月27日)

⑥第一,巴中体现出一个“红”字。巴中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是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二,巴中体现出一个“绿”字。巴中的森林覆盖率达53%,有五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一个绿色宝库。

(《人民日报》,2009年2月16日)

⑦一般把传统科学称为“白学”、现代科学称为“黑学”,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则是“灰学”。

(陈慈林作品专篇《生命在灰色的理论中常青》,载诗林网)

⑧跟红顶白大三元

大洋网·信息时报,2009年11月25日)

例⑤“红顶黑老大”颜色寓意突出,对比鲜明,作为新闻标题,夺人眼目,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应。“红顶”一词源自清朝官帽的帽顶一般是红色的,喻指“官职”,近年国内有电视连续剧《红顶商人胡雪岩》,“红顶商人”即“官商”。黎强公开身份是合法注册的重庆渝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有20余家子公司)的老总,算是光鲜的企业家,实际上操控着一个黑社会性质的地下组织,为非作歹,所以称“红顶黑老大”。例⑥这则报道优秀党员干部王瑛事迹的新闻,突出了一个“红”字,一个“绿”字。“红”是“红色根据地”,“绿”是“绿色宝库”,两相对比,鲜明生动地展示了巴中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例⑦“白学”、“黑学、“灰学”,用颜色相互对比,区别学科属性,是为了借助形象思维提升语用效率。例⑧“跟红顶白大三元”是正在南方影视频道播出的十足广东民俗风味的新派情景喜剧的剧名。“跟红顶白”对比鲜明,实际是喻指趋吉避凶的处世态度,“红”寓“吉”义,“白”寓“凶”义。这是在中国民间极为流行和传统的颜色名词语寓意用法。

(原载北方民族大学北方语言研究院《北方语言研究论丛》,2010年出版)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第17页。名词语是“名词性词语”的缩略语,包括词和短语。

[2]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思·吕舍尔著《色与情》,宋晓梅译,海南出版社,2006年8月1日第1版。

[3]北京奥运网站http://www.beijing2008.cn/cn.shtml。

[4]《人民日报》

[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6]中央党校教授林喆《东方早报》,2010年3月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