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片名汉译的审美顺应

西片名汉译的审美顺应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片名汉译的审美顺应四川农业大学 胡巧蓉 朱德芬摘要犹如电影的品牌商标,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标题,是电影包装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导视作用。[2]因此,西片名翻译中译者应动态顺应汉语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和审美意识,考虑中国人的审美接受心理,让观众充分领略其魅力,从而最终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商业价值。

西片名汉译的审美顺应

四川农业大学 胡巧蓉 朱德

摘要

犹如电影的品牌商标,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标题,是电影包装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导视作用。优秀的片名犹如好的书名,能够言简意赅地揭示剧情内涵,符合汉语观众的审美心理,从而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不仅为影片锦上添花,而且也在新片的推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中国翻译审美理论,通过丰富的译例详细地分析电影片名翻译中审美理论的应用,指出为了顺应汉语观众审美取向,翻译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其最终目的是用准确优美的对应词汇给观众以美感,让观众充分领略其魅力,以最终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商业价值。

关键词

西片名汉译 审美 顺应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ovie titles exert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publicity of movie.In light of Jef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 theory in translation,this essay is in-tended to reveal how various devic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play their roles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 so as to adapt to the aesthetic tastes of Chinese audience,and achieve aesthetic and commercial effects.

Key Words

Film Title Translation Aesthetic Values Adaptation Theory

一、引言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正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影视翻译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犹如电影的品牌商标,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标题,是电影包装的一部分,具有极强的导视作用。优秀的片名犹如好的书名,能够言简意赅地揭示剧情内涵,符合汉语观众的审美心理,从而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不仅为影片锦上添花,而且也在新片的推介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中国翻译审美理论,通过丰富的译例详细地分析电影片名翻译中审美理论的应用,指出为了顺应汉语观众审美取向,翻译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包括四字结构、各种修辞手法等形式多样的翻译策略,是为了用准确优美的对应词汇给观众以美感,让观众充分领略其魅力,以最终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商业价值。

二、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与中国翻译审美理论

国际语用学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于1999年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以全新的角度诠释语用学,提出了语言顺应论(Theory of Adaptation)。顺应论强调,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这种选择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次,也可以是语言策略的选择,但要求顺应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源于语言的三个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前两者分别为语言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式,而语言的顺应性则“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做出灵活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1]维索尔伦的动态顺应观对翻译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获得交际的成功。

美学与翻译的联姻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译论的理论基础就是美学,中国传统译论中几乎所有的译论命题都有其哲学与美学渊源。刘宓庆先生认为,“顺应”就是审美。近代翻译史上,严复曾将“雅”作为翻译标准正式推出,“雅”属于美的范畴。林语堂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明确提出翻译“美的标准”,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美学角度研究翻译这项古老而又活力无限的社会文化活动,因为说到底,翻译就是“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融化再创,予以艺术的再现”。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心同理同,正缘物同理同;……心之同然,本乎理之当然,而理之当然,本乎物之必然,亦即合乎物之本然也。”意境和传神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范畴。所谓意境,就是在情境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它能在有限中展示无限,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艺术中另一种美的境界,传神是指通过对象的外部特征来表现其内在精神,将对象的本质特征与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以体现艺术家的创造。中国艺术界早就把“神似”、“神形兼备”作为衡量艺术美的重要标志,讲求“以形写神”、“以神统形”。朱光潜强调翻译要“貌合神似”,认为“翻译要带有创造性,不但要貌合,而且要神似,要把原著的精神实质,忠实地用本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五十年代,傅雷指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提出翻译“化境说”,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2]

因此,西片名翻译中译者应动态顺应汉语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和审美意识,考虑中国人的审美接受心理,让观众充分领略其魅力,从而最终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商业价值。

三、电影片名翻译中审美理论的应用

审美心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思维方式进而决定语言表达的深层原因。电影片名是电影制作者精心设计的,为了在原片名和译名间达到等值,就要顺应汉语观众的审美心理和语言规范,这是保证电影实现其价值的前提。语言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沉淀而成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及审美习惯都有着密切而深远的联系。汉语受华夏文化传统思维和审美心理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意统形、概括灵活、言简意赅、音韵和谐。这些特点互相融合,体现在汉语的各个层次,深深融入汉语观众的审美情趣之中。作为译者,应该在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片名翻译的质量,也就是通过精心构思的文本,兼顾观众的审美情趣,给观众以美好的享受。

(一)应用意译审美顺应

片名虽小,却是文化的载体,体现出东西方不同的审美情趣。在命名问题上,汉语历来讲究概括性,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比之下,西片多用在剧情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事或地点等为片名。所以,片名翻译应尽量发挥译语优势,进行再创造。以电影Notting Hill为例:安娜斯各特是世界著名的电影明星,她的照片刊登在每一期的杂志上,她的每一部电影都轰动全国。威廉萨克是一个旅行书店的老板,他的生意并不好,和妻子的关系也很糟糕,离婚后几乎没有了爱情生活。然而冥冥中自有天意,安娜和威廉的生活道路在诺丁山相交了。他们之间充满了浪漫情调。很显然,该片是以故事的背景诺丁山为片名的,但是如果直接翻译为《诺丁山》则显得很平淡,不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因为诺丁山并不是什么耳熟能详的名山,难以在观众心中产生共鸣。然而译作《摘星情缘》的片名则很能贴近中国观众的欣赏心理,既言简意赅地揭示了该片的主要内容——影星的爱情故事,又罗曼蒂克。再比如电影《灰姑娘的手机》(A Cinderella Story)一反经典的童话叙事方式,将水晶鞋替换成了手机,沟通方式改为了互联网,但是以灰姑娘的原型作为铺垫,加以现代元素,是喜剧与经典并重的现代版的灰姑娘故事。该片并没有直接翻译为《灰姑娘的故事》,既避免了与经典故事《灰姑娘》重名而相冲突,又顺应了影片的内容将手机在片中的作用凸现出来,唤起了观众一睹为快的欲望:大家都还记得在童年时听过的故事,可怜的灰姑娘,被她恶毒的继母逼着成天做繁重的家务活,期待着有一天白马王子能把她从苦难的生活中解救出来。但当它走进21世纪的现代社会时,又将会变为怎样的情景呢?

(二)应用四字结构审美顺应

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特别强调平衡美,因为汉语四字结构言简意赅,铿锵有力,极富音韵美和表现力,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所以这一语言习惯也充分表现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因此在片名翻译中,四字结构的运用既顺应汉语的语言特点,又顺应汉民族讲究求偶对称、和谐统一的审美心理,例如将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Bathing Beauty译为《出水芙蓉》、A Song to Remember译为《一曲难忘》、Blood Song译为《血梦惊魂》、First Snow译为《红雪初临》、Top Gun译为《壮志凌云》等。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采用四字格,其最终目的是用准确优美的对应词汇给观众以美感,让观众充分领略其魅力,以最终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商业价值。

(三)应用修辞手法审美顺应

为了使片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片名翻译过程中,不仅要选择最准确恰当的词语来传情达意,译者还要善于运用矛盾、夸张、仿拟、典故等修辞方法,通过复制或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方法紧紧抓住观众的审美心理,给观众带来审美愉悦,从而实现电影的美感功能。

1.矛盾

矛盾(oxymoron)修饰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矛盾性,同时造成出人意料的、引人入胜的效果[3]。如美国喜剧片《笨贼妙探》(Blue Streak)讲的是天才珠宝大盗麦尔斯三年前在警察围剿、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把刚到手价值两千万美金的钻石藏在一处建筑工地里。不料,麦尔斯在监牢里蹲过三年之后,第一件事是必须先取回当年放在工地里的钻石,跟着才要开始好好重新做人,却赫然发现三年前的工地如今已成洛杉矶警察局。当下唯一取回钻石的方法就是混入警局里去,麦尔斯苦思许多旁门左道,却一直不得其门而入。于是,他决定采取最终极的招式——假扮警察蒙混进去。麦尔斯万万没想到,由于对于犯罪招数如数家珍,阴错阳差地,他居然成为警局里最风光的警探,一路冲锋陷阵,又是飞车追逐,又是枪林弹雨,将罪犯一网打尽。麦尔斯一路从昔日的笨贼摇身变成今日的妙探。影片中喜剧场面不断出现,令人捧腹。《笨贼妙探》这个译名利用“笨贼”与“妙探”这对矛盾的称呼语,很好地突出了影片的喜剧风格。相反,如果译为《贼变》,则喜剧味就荡然无存了。又如Faraway,So Close译为《咫尺天涯》,看似矛盾,实际上Valentina在逃于海难的同时与隔壁的男人终于相遇了,他们的灵魂是那样接近却咫尺天涯。再比如《永恒和一日》(Eternity And A Day),患癌症晚期的诗人亚历山大在进医院等待死亡的前一天,想将一直陪伴其左右的狗交托给自己的亲生女儿,遭到拒绝。女儿对自己处境的不了解,以及女婿打算将自己的祖屋卖掉,令亚历山大神伤不已黯然离开。在亚历山大孤独地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天时,太太安娜在世时的诸多生活片段、探望独自生活在疗养院中的年迈衰弱母亲的情形、花费大半生心血研究的19世纪诗人所罗穆斯等,以或真实或梦幻的形态与他会面,帮助他解除对“明天会持续多久”的困惑。这里运用矛盾的修辞手法既译出了影片的主题,又符合原片名本身的矛盾修辞特征。

2.押韵

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韵和谐优美的形式叫压韵,也叫押韵(vowel rhyming)。汉语是声调语,翻译电影片名时,应尽量注意译名的音韵美。通过节奏、音调、韵律,借助语言的急徐弛张、升降抑扬,译出优美动听、朗朗上口、过目不忘的片名。如将The Bodyguard译为《护花倾情》,Dancers译为《一舞倾情》,“倾”“情”非常押韵,既与原题密切相关,又增强审美效果,比起《保镖》、《舞者》等译名,却更吸引人。

3.仿拟

仿拟(parody),又称“仿化”,既仿照,又变化[4]。某些谚语、格言、名句等适当地进行改头换面,构成一种很新颖的表达方式,就可以成为某一电影片名。仿拟要严格遵循创意原则,在完全理解源语电影的表层内容、深层含义的基础上,将要套用的汉语谚语、格言的语言个性、深刻哲理及艺术特征,灵活巧妙的改写,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在观众脑海中产生其美学作用(aesthetic function)和导视功能(guiding function),进而达到吸引观众观看的目的。仿拟的运用,使影片别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如由好莱坞一线喜剧男星亚当·桑德勒主演的同性恋喜剧片I Now Pronounce You Chuck&Larry被译为《迫上断背山》,是仿好莱坞以同性恋为题材近年最成功的电影《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片中亚当饰演一名风流的消防员,却为了帮好友凯文·詹姆斯拿保险金,两人决定扮同性恋假结婚;但亚当遇上美女律师杰西卡·贝尔后,想追女孩却无从入手,只好以“同志”身份和她结成闺房好姐妹。电影其实想同时带出无论是同性恋或异性恋,一个家庭必须要好好沟通才能互相维系的信息,既幽默又温情,无疑得力于该片名的翻译。还有The Best Man中文译名《新郎不是我》是仿《新娘不是我》(My Best Friend's Wedding)而成,而《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e.)是仿《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风月俏佳人》(Pretty Woman)而成,而《性爱宝典》(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but were Afraid to Ask)则是仿汉语爱情宝典、育儿宝典等而成。这些仿词、语言明快、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耐人寻味,而仿拟创造的词能迎合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给人印象深刻,引导人们前去观看,实现了电影的美感功能。

4.典故

典故(Allusion)即文本中使用出自神话、传说、寓言、文学名著及历史等的故事和词语,其特征是句句有根据,事事有出处,具有很好的修辞效果[5]。如My Fair Lady被译为《窈窕淑女》,就源于《关雎》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恰当,表达精炼,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四、结语

不同的民族因为有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审美观念也必然体现在对语言的接受欣赏上。翻译作品虽是外国文字的传译,也需要符合汉语的特色,适应汉民族的审美心理。西片名的翻译不只是简单地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而是需要顺应观众审美趋向,以生动而美观的题名吸引观众,传递美感,实现电影片名的审美功能。实践证明,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遭淘汰,广为流传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优秀片名无一不是在吃透原作基础上,摆脱字面束缚,适合汉语欣赏习惯的。根据顺应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内部与外部因素在不同意识程度上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任何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要做出动态的顺应。因此,在西片名的翻译中,我们除遵循两种语言的翻译原则和规律外,还应该顺应汉语观众的审美取向,采用意译、四字结构、修辞等积极有效的手段,译出符合汉语观众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的片名,促使西片名翻译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维索尔伦(Verschurenl J.)语用学新解[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99: 55—56。

[2]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4—49。

[3]文军.英语写作修辞[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382。

[4]文军.英语写作修辞[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451。

[5]文军.英语写作修辞[M].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2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