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

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审美趣味健康,审美理想高尚,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就会感受美好情操,领悟对人生的正确看法。反之,审美情趣卑俗,在审美中就会为假恶丑所诱惑,寻找低级刺激,吸取对人生的消极看法,甚至用低级趣味去扭曲高尚。这里有一种误解,有人认为,审美对象不具有引起人的欲念的实质,审美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审美活动能够使人超越狭隘的物质功利性。决定的一方不在少女,而取决于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所谓情趣、情调,在审美客体,是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从主体讲,即性情志趣,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在审美活动中,表现为情调、趣味。有时也称为审美趣味,即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审美趣味健康,审美理想高尚,在审美鉴赏活动中就会感受美好情操,领悟对人生的正确看法。反之,审美情趣卑俗,在审美中就会为假恶丑所诱惑,寻找低级刺激,吸取对人生的消极看法,甚至用低级趣味去扭曲高尚。

1.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表现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个性偏好。表现为通过愉悦的情感体验而实现的审美享受。

健康的享乐意识是一种对客观对象的高尚的精神价值取向,是基于对对象审美价值的某种肯定性的评价而产生的。审美趣味不是对感官欲的企求,它排除了欲望因素的支配,在对于外部物象的观照和体验中得到精神的满足。表现为审美主体渴望从对象身上直观自身的创造、智慧、灵巧等本质力量,体验感悟人的完美与伟大,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享受生活就在于使生活充满情趣。

唐代长安东出临潼的必经之地灞桥别称“销魂桥”,因为古人在此分手时折柳枝相赠,借“柳”表“留”,以示依依惜别之情,桥头折柳赠别,自然引出诗情。至于红豆,又称相思子,更是古代少男少女的爱情信物。这种情趣蕴涵有人类的文化因素和显现人类生命价值的意味,源于对社会人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审美想象把细微的感情带到日常生活中,把一些寻常事情赋予了超凡脱俗的奇妙意味,抒发了云水情怀,表现出高雅圣洁的情操。古人把内心所难以言状的情感通过翠柳、红豆这生动玲珑的形象深邃地表达出来,使今人的金戒指黯然失色。

审美情趣在日常交往中,尤其在婚姻生活中更显出其重要性。

南宋诗人陆游与唐琬结婚后,夫妻俩情投意合,志同趣谐,琴瑟和鸣,但陆母却因个人好恶逼迫陆游与唐琬离了婚。之后,一个另嫁赵士诚,一个新娶王氏。然而两人依然眷念不已。有一年春天,他们在沈园游春时相见了,这一次邂逅,使陆游黯然神伤,在粉墙上写下了《钗头凤》词,以表达心中的遗恨:

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琬读后,也曾和道: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不久,她就忧郁而死。

四十余年过去了,陆游重登稽山,再游沈园,凭吊遗踪。暮色凄迷,画角哀怨,沈园已非昔日模样,唯有那桥下的春水仍然碧波涟漪,而梦萦魂牵的人早已在九泉之下。陆游百感交集,为悼念亡人唐氏又写下了《沈园》诗: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后人根据他们的这段生活,编演了一出悲剧《钗头凤》。

陆游的爱情悲剧,固然应当归罪于封建礼教制度,这一点不必多谈。我们引用陆游、唐婉的诗词唱合,意在说明双方情趣相投,而且双方都具有一种审美表达能力,男女之间能以艺术的手段互相交流沟通,这实在难得。因此,可以想象陆唐婚姻生活的和谐与幸福,更深刻地体悟到他们的爱情悲剧。

男女之间的相爱,包含着双方在体貌上的互相愉悦。但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人们总是在一定的审美观的指导下,追求与选择那些与自己性情志趣相同的人,厌恶和排斥那些与自己的趣味不同的人。理想一致、情趣合拍,同则生美,“情人眼里出西施”,与同一情调的人才会找到共同的语言和乐趣。不同则丑,“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使勉强结合了,也会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格格不入。有些夫妇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分歧,家庭经济条件又都很好,但在婚后生活中,发现双方情趣不同,以至过着一种离不得又“合不来”的痛苦生活。

在艺术鉴赏中,审美趣味常常表现为一种接受能力,“因为诗的美,恰当地说,并不在这部诗里,而在读者的情感或审美趣味。如果一个人没有领会这种情感的敏感,他就一定不懂得诗的美,尽管他也许具有神仙般的学术知识和能力”[10]

审美趣味的形成取决于主体成长、生活和劳动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他所参与的审美活动,所感知的艺术品,以及这些因素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成效。因为趣味标准在某个人的个体经验过程中形成,审美趣味不可避免地是主观的。如格鲁吉亚谚语所说:“人们问骆驼,它是否喜欢阿拉伯跑马。它回答说,如果有驼峰,那就好得多。”由此而引出一个看法:“趣味无可争论”,这是以好趣味不必争论为前提的。因为当我们说某个人有一种审美趣味的时候,那么不言而喻,指的是这个人有良好的审美趣味,低俗的趣味常常被确定为缺乏趣味或趣味低劣,因而对于良好而不同的趣味不必争论。

2.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和生活图景,是人们根据社会前进发展的要求对审美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人们审美鉴赏和审美创造的最高标准和最高境界。

美感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主体的美感同客体的美不是一种简单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审美鉴赏的特殊性在于主体已经形成的审美观点影响着对于对象的认识和评价,因此,审美理想不仅具有时代性,还和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愿望和功利价值观相联系。

这里有一种误解,有人认为,审美对象不具有引起人的欲念的实质,审美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审美活动能够使人超越狭隘的物质功利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把矛盾的次要方面当成了主要方面。安格尔的《泉》里那位美丽的女郎,可以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也可以是人们欲望的对象。决定的一方不在少女,而取决于主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只有出于对美的渴求向往,才能在轻松愉快的基础上获得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