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界对“语言相对论”的评价

学术界对“语言相对论”的评价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4.4 学术界对“语言相对论”的评价对“语言相对论”,尤其是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虽经多次讨论,但学者们的看法仍存在明显的分歧。不过,语言相对论的问题,以及有关语言与思维和文化的其他影响问题,有待深入探讨的方面还很多,目前还远非下最后的结论的时候。

13.4.4 学术界对“语言相对论”的评价

对“语言相对论”,尤其是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虽经多次讨论,但学者们的看法仍存在明显的分歧。美国的几位学者明确表示不同意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在一九五三年的一次讨论会上,葛林伯格(J.Greenberg)指出:“因为自然语言不是哲学家臆造出来的,而是作为一种活动力极强的、力图满足经常变化的社会需要的社会工具发展起来的,因此,不应该指望,并且正如经验所启示给我的那样,也不可能发现存在着某种特殊的、为语言语义体系反映一种包罗万象的超物理世界的世界观所必不可少的语义基础。”(33)所谓“超物理世界”(metaphisics),是沃尔夫创造的一个术语,相等于魏斯格贝尔等人所说的存在于语义中的独特的“世界图景”。由此可见,葛林伯格根本就不承认语义包含独特的世界观。拉波夫(W.Labov)也指出,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断言不同的语言系统好比观察者和客观世界之间的一层幕帐,使操不同语言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概念系统。然而,这种论点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证实。(34)苏联学者兹维金采夫也在《普通语言学纲要》等论著中对萨丕尔、沃尔夫的假说和魏斯格贝尔的“中间世界”论做过详细的分析和批判。他认为,对所谓的“世界图景”,可作如下解释:“语言差别的事实本身表明,不是语言构成不同的‘世界图景’,而是客观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不同反映受到两种主要的行动力量的制约,这就是进行认识活动的人的意识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现实,语言则完成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媒介活动。”他得出的结论是:“语言决不具有改造现实的属性。”(35)

相反,奥地利著名系统论学家贝塔兰菲(L.Bertalanfly)在其《一般系统论》一书中却高度评价沃尔夫假说的理论价值。他说:“所谓的沃尔夫假设并不是某个有点放肆的人的孤立的话。相反,关于语言决定认识范围的沃尔夫假设是认识过程总修正的一个部分。它的基础是有力的现代思维潮流,可以从哲学与生物学找到来源。看来,这些联系尚未被认识到应有的程度。”(36)他还认为,“范畴对语言因素的依存性的沃尔夫命题是过去五十年间发展起来的文化相对论的总概念的一部分”(37)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莱昂斯(J.Lyons)的看法与上述两种看法都不相同。在《理论语言学导论》一书中他指出,接受“不同的社会所处的世界乃是不同的世界”这一观点,并不等于同意语言决定论。按照萨丕尔、洪堡特和沃尔夫的学说,文明对世界的范畴化完全决定于文明的母语的结构,这种语言决定论的理解总的说来已被否定了。然而,由于我们同意下述看法,即认为语言在其词汇中反映它被运用的那个社会从文化上看来重要的区别,我们也就不得不同意这一学说的一种较弱的形式,即认为语言与文化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性。(38)莱昂斯的看来有点折中的观点,现在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不少学者承认,各种语言的词义系统有自己的独特性,主要因为各种语言对客观现实的“切割”不尽相同(或者说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文化因素在词汇中有某种程度的反映。洪堡特对语义层面主观因素的发现,魏斯格贝尔、萨丕尔、沃尔夫对语言“世界图景”的假设和提供的一些实例,对深入揭示词的所指和语言的语义系统是有参考价值的。由此看来,认为语言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这种看法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认为语言对人的感知和理解有一定的影响的看法,也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贝塔兰菲认为,尽管“我们的感知本质上由我们特别的人类的、精神物理的组织决定……语言范畴,一般说来文化范畴,不能改变感觉经验的潜力,但它们能改变统觉即集中与强调哪些经验到的现实的特征,以及哪些只是暗中起作用”。因此,面对一个现实状况,究竟看到了什么,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统觉,取决于我们注意及兴趣所在,而这些又是由训练决定的,亦即由我们用以表示和归纳现实的语言符号决定的”。(39)他的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说语言能改造客观世界,决定人的思想等等,显然过分夸大了语言的作用;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独特的世界观的假设,则至今也无法证实,看来也站不住脚。不过,语言相对论的问题,以及有关语言与思维和文化的其他影响问题,有待深入探讨的方面还很多,目前还远非下最后的结论的时候。

参考书目: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第十章,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第八章,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第四章第三节,第五章第二节,伍铁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拉迪斯拉夫·兹古斯塔主编《词典学概论》§7.1,林书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弗兰兹·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第五章,项龙、王星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

L·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第十章,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

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第三至第八章,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袁杰、李洁《魏斯格贝尔》,见赵世开主编《国外语言学概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

【注释】

(1)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达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415-416页。洛克此处所说的“文字”,实际上是指“词语”。

(2)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Ⅲ卷第Ⅶ章第六节。

(3)见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50页。

(4)转引自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7页。

(5)参见A.Schaff,Langage et connaissance,ditions of Antoropos.1974,p.20。

(6)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0页。

(7)同上书,第19-20、70页。

(8)参阅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第四章、第十章第二节,学林出版社,2005年;徐志民《西方语言研究的人文主义传统》,见《语文论丛》(5),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9)参见帕默尔《语言学概论》,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86页。

(10)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86页。

(11)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项龙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第79页。

(12)转引自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伍铁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30页。

(13)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项龙、王星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第108页。

(14)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7页。

(15)见F·R·帕默尔《语义学》第二章,周绍珩译述,《国外语言学》1984/2,第6页。

(16)利奇《语义学》,第37页。

(17)帕默尔《语义学》第二章,周绍珩译述,《国外语言学》1984/1,第6页。

(18)兹古斯塔主编《词典学概论》,林书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53页。

(19)参见帕默尔《语言学概论》,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第145页。

(20)参见兹古斯塔主编《词典学概论》,林书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404页。

(21)见契科巴瓦《论苏联语言学的一些问题》,《语言学资料》1964年第4/5期,第5页。

(22)上述有关施米特、马尔和浮士勒的论述,均见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伍铁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74-276页。

(23)博厄斯《原始人的心智》,项龙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第84页。

(2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317页。

(25)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95-196页。

(26)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96页。

(27)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0页。

(28)这段话及图49,转引自袁杰等《魏斯格贝尔》,见赵世开主编《国外语言学概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353-354页。

(29)所引魏斯格贝尔的话及图50,转引自袁杰等《魏斯格贝尔》,见赵世开主编《国外语言学概述》,第356页。

(30)参见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第五章第二节,伍铁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31)萨丕尔《作为一门科学的语言学的地位》,转引自伍铁平《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131-132页。

(32)转引自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伍铁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44页。沃尔夫有关河比语与SAE语比较的论述,亦见该书第341-344页。

(33)转引自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伍铁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63页。

(34)参见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8页。

(35)兹维金采夫《普通语言学纲要》,伍铁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348-349、366页。

(36)L·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92页。

(37)同上注,第198页。

(38)参见J.Lyons,Introduction to Theoretical Linguistics.§9.4.6,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39)L·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第200、20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