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激励性评价语言的魅力

激励性评价语言的魅力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就是我的一个转折点,我要从这里开始学起,长时间关注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人类的情感具有“晕轮效应”。继续深入思考,“新颖”、“传奇”、“成龙”(子龙),这些看似灵机一动的评价语言和学生的姓名结合在一起,看似无意,其实是用心付出的结果。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肯于学习的人,从最起初的模仿,到后来有意识地想要创新和创造,都是学习的结果,坚持的结果。今天的教育教学理念,今天我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的背后,本质上是“昨天”学习的结果,思考的结果。

思想决定行动。

曾经的我,把名师的教案和优秀的教学设计搬到我的教室来,实际效果是怎么样呢?发现特级教师的教案为什么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却没有光彩?这是怎么回事?名师是这样提问的,我也是这么提问的啊;名师让学生在此时完成一个操作活动,我也如此啊……

照搬!能把名师的思想照搬吗?能照搬学生的学习实际吗?能灵活驾驭课堂吗?

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自己思考,长时间的思考,长时间关注一个问题,如果在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你也许就能进步,或者有新的深入理解和发展。

这些优秀教师、名师、特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语言太好了,我的课堂语言苍白,甚至对学生只是简单的“好好好,是是是”。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就是我的一个转折点,我要从这里开始学起,长时间关注课堂激励性评价语言。

于是,听课注意记录,网上搜索下载,回到家对着大衣柜边说边看表情,用录音机录下来反复听。长时间在课堂上关注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只要请学生回答问题,便不放过任何一个评价学生的机会。

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在本上记录对学生预设的评价,给学生一个鼓舞;生成性的课堂精彩更不容错过,因为几秒钟内就会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大力表扬和鼓励,更需要老师的历练。

这种长时间的坚持和锤炼让我有了进步,坚持的力量初见成效。“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论鼓舞着我,我要长时间坚持下去!

语言的锤炼是师生互动走向深入的催化剂,现在课堂上经常听到我精彩的评价语言。一次应用题的练习课上,吕新颖同学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思路,“新颖的解法果然新颖”。脱口而出的评价博得同学们一片掌声。

正当这个时候,我们班里淘气的郑传奇不干了,“哼,您就知道表扬女生,我也有不同的想法。”“传奇,你对我意见不小啊,那你说说看吧。”

他果然又讲出一种方法。

“传奇不愧是传奇,有创意,所以我不只是偏向和表扬女生吧。”传奇自豪地坐下了,不知道是送给传奇,还是送给我,教室里又传来一阵掌声。

那一刻,我自豪得很,新颖、传奇也自豪得很,同学们也兴趣盎然。

过了几天,同样的一幕又发生了,学生的发言气氛非常热烈,大家你争我抢地想要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赵子龙同学却和大家不一致,和旁边的同学说笑着,和数学课好像无关似的。

我可以包容同学们片刻的不安宁,只要是讨论或者交流与学科知识有关的事情,哪怕教室表面上乱一些,似乎课堂秩序受了影响,但是这片刻的喧闹是因为争执而起、因为热烈的课堂而起,我是包容的,“热闹的背后是有思考的,哪位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谁是最会尊重他人的人呢?”于是,教室就像投进一枚石子,水波荡漾后归于平静,在平静之后是学生思维的再次提升。

看到赵子龙这个状态,我有些忍不住,“子龙,你要是这个样子,不知道将来是成龙还是成虫哦。”如果我严厉地呵斥他,他肯定会在全班面前丢面子,会讨厌我的,可是当这句话带着诚恳,严肃地趴在他的耳朵边对他讲出来的时候,他明显有些不好意思,脸红红地对着我,低头了。

严格和严肃的背后是尊重。

随后带来的是子龙上课时候的安静和沉思。

人类的情感具有“晕轮效应”。喜欢一个人,也往往喜欢与之有关的事物。这种效应尤其适合小学生和老师之间,当师生情感融洽,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的数学兴趣就高,数学成绩也较好;反之,如果对教师反感,他们也会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

此情此景,日积月累,教师在学生心中是什么形象呢?请看学生的描述。

双面人老师    五(2)班  商  钰

我的数学老师是个标准的“双面人”,一半是严师,一半是慈母;一半是严肃,一半是笑意。

她讲课风趣,总能把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同学们讨论积极却有序。

她通情达理,同学们有纠纷和误解一定要细细问清楚是谁的不对,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武断解决。

她总是爱笑,虽然每天的微笑使她的眼角增添了那么多的皱纹,但是她的笑容、她的笑声经常感染着我们,她还用她的笑容来上课,用笑声赞扬我们。

她在上课时发现同学做小动作,会深深地注视同学一眼,以示警告。那眼神中有提示,还有责怪,其实是关心,果然,同学又乖乖地认真听课了。我是深受其教诲的人。(原文里写的是“深受其害”的人。呵呵)

她在同学不写作业时会严肃地批评同学,询问不写的理由,而且她很愧疚自己没讲好,并让这个同学再把作业补上,记住这个教训。她不让我们十遍二十遍地重抄,要是重新抄写好多遍太糟糕了,我们不喜欢。第一,这种方法肯定会引起同学的不满;第二,整天抄遍数,抄啊抄啊就会抄习惯了。习惯是很可怕的,所以有些同学在受到批评时,完全不为所动,这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她在同学取得好成绩时会神采飞扬,好像自己就是那个同学,但她也会告诫那个同学,不要骄傲,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她在同学遇到困难时,会鼓励同学继续努力,她眼睛里深深的信任会让同学充满信心,打点行装,扬帆起航……

有时候怕她,有时候亲近她,唉!这个数学老师啊。

image

严与慈向来是一对绝美的搭配,只严不慈冷冰冰,只慈不严软绵绵,有严有慈,刚柔相济,当老师然,做人亦然。

多给学生一个机会,多给学生一个鼓励,多给学生一段体验——这对教师只是一瞬,但对学生却是一种永恒,从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

image 教学延伸

教师的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每句话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掌握一些语言技巧,如留白、长声、重音、停顿、追问、反问等,而这些技巧依赖于教师对儿童心理的思考,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语言的技巧离不开微笑,教师微笑的力量来自内心真挚的深情,用微笑和学生语言交流,给对方的是鼓励,是信任,是和谐,是包容。用泰戈尔的一句诗表达微笑的力量最合适不过了:“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在课堂上对学生无痕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即时的评价,都是科学,都是教学艺术。在备课中,教师的头脑里要有一群孩童,这些孩子如同自己的孩子,教师要设想孩子们的各种反应,所以语言的技巧,语言的轻重缓急、虚实,看似无心,实则有意,这是教师的素养!为师的用心正在于此。继续深入思考,“新颖”、“传奇”、“成龙”(子龙),这些看似灵机一动的评价语言和学生的姓名结合在一起,看似无意,其实是用心付出的结果。

是啊,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一个问题,被不同的老师提出来,问出来,但是效果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表面上看,和教师的语音、语速、语调、表情、动作、神态有关,与讲话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有关。

本质上看,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有关,你是否理解了教材的精髓?是否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否顺应了学生的思路?是否注意调控自己的问题设计和言行?是否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支撑?

这就是特级教师的教案照搬下来,却效果不同的原因之一。

我们无法预料,也永远无法复制一堂课堂教学,就在无法复制和无法预测中,师生在成长,师生在发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上更需要如此。对学生的恰到好处地点拨和引导、评价与激励能够为平实的课堂注入活力,就使数学课堂“现惊雷”,使数学课堂“不平”。

长时间的关注和思考,促进了我的成长,我在什么时候评价呢?

1.少问“为什么”,多问“你是怎么想的”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既尊重学生的感受又要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在课堂上建立对话、包容、共享的师生、生生关系。

2.每个小结处评价

无论是教师小结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回顾,都要对数学学习方法、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等进行预设的评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优秀的小结、优秀的激励性评价语犹如明代文学家谢榛所言:“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应如撞钟,清音有余。”

3.从学生那里获得评价的资源(关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体验)

一个孩子在写竖式的时候没有用尺子,教师此时是怎么做的呢?我学习李烈校长的做法,“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这话说得多艺术!“没拿尺子画得还比较直”,是一种乐观的眼光,一种激励的表达。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说“没拿尺子画得不直,我建议大家用尺子”,就是一种命令。大家都知道,如果不用心,就是用尺子也画不直啊!“要是用尺子就更直了,我希望大家画得更直!”传达的是老师的殷殷期望,目标是画直竖式中的横线,写出美观的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尺子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引导。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4.将优点放大,让全体学生受益

在学习用坐标纸画图近似表示答案的时候,学生探究此题:第五次铁路大提速后,Z517次客车13:11从北京西站开出,15:51到达石家庄;Z518客车14:23从石家庄站开出,17:10到达北京西站。这两列火车大约在什么时间相遇?学生看到坐标纸上从13时到14时有10个小格,怎么表示每个小时的60分钟呢?

经过思考后,一个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一个小格表示6分钟,那么10个小格不就是60分钟吗!大家豁然开朗,教师予以更高的评价:“他多了不起啊!多么充满智慧,用每个小格表示了6分钟,与众不同的见解!大家明白他的办法了吗?我们用他的名字命名这种方法好不好?”这位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后,愉悦地上完整节数学课,全体同学也从中受益,明确了每个小格表示6分钟,在后续练习中学生应用这个知识继续解决实际问题。

5.适时适度的等待

等待时间主要有两种:一是提供给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时间;二是教师等待所有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或是学生相互间回答问题的时间。

研究表明,当教师把等待时间从3秒提高到5秒时,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结果:

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增加;

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减少;

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主动回答问题的情况增多;

学生的自信心提高。

我发现,长时间关注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让我更加快乐面对学生,面对课堂,从盲目教书追求发展到有目的的研究了。盲目教书的“教书匠”与“研究型”教师有何不同?

一个教书匠可以及时给学生指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但却无意中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而研究型的教师知道什么时候鼓励、什么时候批评更为重要,什么时候倾听比说服更为重要。

一个教书匠能够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但培养的学生唯书唯上,缺乏开拓和进取精神;而研究型教师能够不说话,设法帮助学生自己思考出多种答案。

一个教书匠是热情的谈论家,而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当知道学生能用自己语言来形成他们的思想时,会保持冷静。

一个教书匠认为自己的天职是传授知识,应像春蚕那样到死丝方尽,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研究型教师认为学生不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是火种,在照亮学生生命的同时,看到自己生命的灿烂。

教师有责任把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用数学思想去理解、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去回顾和反思;教师有责任将学习的热情和做人的真谛影响和打动学生,使学生做一个有思想、有素养、对社会有益的人。

6.评价要“甜而不腻”

曾几何时,数学课上教师的评价语言变“甜”了,甜得有些发腻,甚至连中肯的批评也从课堂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固然,课堂评价语言要力求富有激励性,要改变传统评价的刻薄与苛责,但连同中肯的评价一起被当作脏水倒掉,一味地对学生褒以表扬与赞美,而无视学生理解上的错误、观点上的不合理及行为上的不规范,是不足取的。有些教师甚至形成了这样的评价理念:评价就是表扬,对学生的表扬要不遗余力,小的要夸大,没有优点也要能找出优点。于是,课堂上教师的赞赏声不绝于耳,学生的喝彩声如雷贯耳,仿佛给予学生的评价越高,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特级教师能做到这么优秀的课堂评价,他们不是神,也是平凡和普通的人,神是不能学的,可是人却是可以相互影响一辈子的。我们普通的教师也能做到这一点,只要你有心,有思想,假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对自己的教学语言和行为历练的话,我们也能够提高自己的。

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是坚持的结果,虽然坚持的内容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有失误或者错误,正是在坚持的历程中,才会更深刻地思考、反思,不断地实践。在调试中逐步找到正确的方向,逐步提高自己的素养,逐步修正自己的失误,最终走向一条光明的路。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矣。”充分利用教学评价,对使他们尝到求新的喜悦,激励他们创新思维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