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户籍所在地

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户籍所在地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消除根本原因的能力来看,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在民工问题乃至农村问题的解决上,这就决定主要责任更加落在中国广大农村人口所在地的肩膀上。2)紧扣民工问题的对象:工作所在地只对在那里工作的民工子女提供帮助,不会导致因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问题带来的能力不足。

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户籍所在地

(初赛第四场反方)

同济大学辩论队 教练陈词

一、本方立场分析

1.对辩题中概念的理解与界定。

民工:指为了改善经济和生活状况而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打工的农民。他们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工作所在地主要从事体力和技术程度较低的临时性工作,收入和生活状况都明显低于工作所在地的一般水平;二是他们的客观状况需要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乃至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之间较为频繁地流动,生活状况不稳定。

民工子女:从事实看出,目前民工子女约20%跟随父母在工作所在地生活,而80%的民工子女仍然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

教育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分担各自的责任。家庭承担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学校承担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责任,社会则应当承担建立良好教育环境的主要责任。

所在地:不仅指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指包括当地政府、人民及社会环境的系统概念。

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户籍所在地:从概念上看,是指在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户籍归属地,但从社会背景看,更具有家乡的概念。

2.逻辑框架设计。

责任的归属标准是本辩题的关键,也是整个辩论展开的依据。

责任的归属过程有三个环节:一是全面实施责任的能力,导致自然的责任分配;二是社会、历史、文化与法律制度对责任承担者的确定;三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实施者能力的缺失,导致责任分配的变化。

因此,确定能否承担责任基于两点:一是角色承担者,是否具备更好的全面实施责任的能力;二是社会环境,是否改变了责任承担者的角色。

也是由于以上两点,决定主要责任的归属基于:一是能否更好地承担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兼顾历史的角色定位。

3.主要论点、论据。

从以上逻辑入手,得出我方的论点展开如下:

1)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什么?

从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责任出发,目前看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两点:

·家庭教育的不足;

·学校教育的不足。

2)这个问题的原因何在?

·家庭教育不足的原因在于父母的经济和生活状况所限:

家庭缺乏让孩子读书的经济条件和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意识;

家庭缺乏对孩子的关怀与管理;

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课余学习的环境。

·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不能提供入学;

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条件。

其实从深层次和根本原因上看,这些原因都可以归于一点,即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不平衡问题。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其实是我国民工乃至农民问题的缩影。

正是民工户籍所在地与工作所在地经济实力上的巨大落差,导致了民工在工作所在地受到诸多歧视和限制,而留在家中的孩子也由于父母外出而无法安心学习。当这两方面的教育责任承担者能力不足的时候,社会应当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3)解决问题的关键和主要责任方应该是谁?

明确主要判定标准如下:

·解决直接问题,应该考虑哪方能够更好地承担起教育责任;

·解决根本问题,应该由问题的根源入手,也就是户籍所在地努力发展经济,解决农村人口的经济状况。

因此,谁能够更好地解决民工子女的直接教育问题和根本,谁就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对此我方论据有三:

1.现状:

·从数量上看,民工有80%的子女在户籍所在地,20%在工作所在地。

·从问题的严重性来看,户籍所在地的民工子女面临的教育问题更为严重,工作所在地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再差,也要比户籍所在地为好。

因此,解决80%的责任自然比解决20%的责任更为主要。

2.责任分配的历史渊源:

·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看,一直有自力更生的传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从现在公共行政的角度看,人口所在地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居住于这片土地的人民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制度责任的必然结果。

结论:对居住地的民工子女,所在地应负其主要责任。但既然80%的子女在户籍所在地,那么户籍所在地解决了主要方面,自然是主要责任者。

3.解决能力:

·因为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目前主要体现为义务教育,并非精英教育,因此户籍所在地和工作所在地都具备基本能力。

如此,则不存在因为能力缺失产生责任转移的必要性。即使户籍所在地不能为少数儿童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从责任的应然角度看,户籍所在地也应该肩负起这一责任,大力提高各方面的条件,弥补先前责任实施不力的现状。

·从消除根本原因的能力来看,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在民工问题乃至农村问题的解决上,这就决定主要责任更加落在中国广大农村人口所在地的肩膀上。

中华民族的腾飞,需要全民族、各地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各尽其责、共同进步,才能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二、对方立论的估计与分析

1.从辩题的事实层面来看,放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中,对方的论点很难站住脚。为此,对方可能会尽力缩小问题的讨论范围,其落脚点估计有:

1)判断主要问题的标准:目前工作所在地的民工子女问题尤其突出和紧迫,应该以突出和紧迫来定义主要、次要,而非数量。

2)紧扣民工问题的对象:工作所在地只对在那里工作的民工子女提供帮助,不会导致因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问题带来的能力不足。

3)判断主要责任的归属:

·贡献回报说。因为民工为工作所在地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需要得到工作所在地的回报。

·就固定的民工数目而言,目前工作所在地可以提供更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能够更好地解决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2.但是不难看出其逻辑错误是:

1)忽视了问题重要性判断的相对性。

突出和紧迫总是相对而言,拿工作所在地(发达地区)的民工与一般居民比较,差距固然明显,但是拿户籍所在地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与工作所在地相比,差距更加明显,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

2)忽视了对象的社会发展属性。

民工是一种社会发展当中的角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民工是为了改善生活状况才进行流动的。如果一味强调工作所在地提供农村人口更好的条件(包括教育条件),势必导致民工队伍更加庞大,原来不是民工的农村人口也会加入其中,从而一发而不可收。

3)将经济学上的回报等同社会学意义上的回报。

社会群体对社会的贡献,决不能片面强调等价数量的直接回报。社会对某个群体的回报,应该在历史、整体和兼顾公平的大前提下展开,最终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历史上看,我国发达地区的形成离不开不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如果说发达地区要回报,首先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不发达地区。如果尽到这个责任,不发达地区就不会因为经济差距产生大量的民工问题,更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的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从整体上看,对民工群体的回报,要考虑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和基本条件。中国的资源紧缺和人口基数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我国的发达地区恰恰又是沿海等少数地区,如果只治标的话,难以防止因为利益而产生更大的人口流动,对双方都产生严重影响。大禹治水,还是应该以疏导为主。

·从社会公平来看,对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应放在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大背景下。民工来源于农村,如果片面强调只解决他们的问题,那么可能引起农村被人为分为相对优越的民工阶层和不是民工的农村人口阶层,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社会问题

4)片面理解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一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事情,并非只要教学环境良好就能得出教育能力的优势这一结论。

3.从目前来看,工作所在地很难解决三个问题:

1)提供稳定的教学环境。

工作所在地虽然可以提供较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但是民工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的流动性,因而导致子女的流动性。不停地换学校,无法保证教育的良好实施。

2)提供相对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不等于家长。民工经济生活条件恶劣,使得他们无法给身边的孩子提供必要的家庭学习环境,而且生活压力也使得父母对孩子缺乏关怀、教育和管理。

如果工作所在地提供寄宿,那么仍会导致家长直接教育的缺乏。户籍所在地虽然也存在同样问题,但是相比而言,家庭中的亲属对此可以作适当补充,为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怀。

3)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教育环境。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心理和思想都不成熟,处于成长阶段,更加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民工的工作所在地不是一个固定的环境,民工的流动导致孩子身处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他们的思想成长带来很大压力,反而户籍所在地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当然,对方可以说民工不一定生活艰苦,也不一定到处流动,他们也可以生活富足、安居一方,但是客观事实并非如此。退一步讲,即使真如其所讲,民工也就不是民工了,温州的农民企业家进城,我们何曾管他们叫民工,他们的孩子又何曾遇到什么太多的难题呢?

三、结语

真实的辩论展开,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也一定会殚精竭虑,扬己所长、避己之短,以上只是猜测而已,究竟如何,还是要看具体辩论时的发展。

然而所谓辩论,虽然是一场比赛或游戏,目的终究是为了明理。“知识改变命运,教育传承文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腾飞才是我们青年学子最终的热切所在。能通过这场辩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献计献策,找到更好地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出路,即是我们同济师生的最大心愿。如此,胜负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