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的自然顺序连贯

汉语的自然顺序连贯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7.1 汉语的自然顺序连贯在一个语篇里,可能有好几个信息,有结论性的,有叙述性的,它们应当如何安排呢,哪一个放在头上,哪一个放在结尾,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戴浩一在《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一文中提出了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时间顺序原则。如果把S2排在S1之前,则句子不合汉语语法。汉语的动结式表达也遵循时间顺序原则。

5.7.1 汉语的自然顺序连贯

在一个语篇里,可能有好几个信息,有结论性的,有叙述性的,它们应当如何安排呢,哪一个放在头上,哪一个放在结尾,有没有一定的规律?这就牵涉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思维习惯。这是由英汉两民族的思维模式差异所决定的。

戴浩一(1985)在《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一文中提出了汉语句法结构中的时间顺序原则。时间顺序原则可以表述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时间顺序。这个原则最简单的解释是,当两个汉语句子由时间连接词“再”、“就”、“才”连接起来时,第一个句子中发生的时间总是在第二个句子之前。例如:

(113)我吃过饭(S1)你再打电话给我(S2)。

(114)你给他钱(S1)他才给你书(S2)。

如果把S2排在S1之前,则句子不合汉语语法。同样,汉语中的两个谓语连接也遵循时间顺序原则。例如:

(115)我吃过饭(S1)再打电话给你(S2)。

(116)你给了我钱(S1)才能走(S2)。

不含连词的连谓结构同样也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当两个谓词短语表示连续的行为或动作时,它们之间的次序也是依据概念领域里的时间顺序。例如:

(117)张三上床睡觉。*张三睡觉上床。

跟Li&Thompson(1973)一样,戴浩一在讨论表示目的的连谓结构时指出:在带有目的的句子中,动作发生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前,因而在语序上表示动作的词语也排在前面。例如:

(118)我们开会解决问题。*我们解决问题开会。

汉语的动结式表达也遵循时间顺序原则。例如:

(119)他念完了这本书。

(120)他做成了这件工作。

从上面两例可以看出,“念—完”和“做—成”是依据“动作—结果”这种自然时间顺序排列的。时间顺序原则也适用于比较结构。判别两个人的高矮,显然先进行比较。例如:

(121)他比我高。*他高比我。

戴浩一还进一步论述了时间顺序原则也适用于“在”字结构:“在”字结构出现在动词之前表示事情发生的地点;“在”字结构出现在动词之后表示事情过后参与者所在的位置。

(122)他在厨房里做饭。*他做饭在厨房里。(123)他掉在水里。*他在水里掉。

以上是戴浩一对“在”字结构、比较成分和动结式中表示结果的成分(统称为动词的附加成分)以及具有先后关系的分句、连谓成分的分析。通过讨论,他认为时间顺序原则能够“系统解释”这些成分的语序问题。因此戴浩一说,“PTS(时间顺序原则)[2]可以看成是一条总的句法限制”,“除非有相反的证据,PTS必须看作汉语语法中最普遍的语序原则”。张卫中也指出中国小说注重生活的自然顺序,他说,中国传统叙事文学的结构形态最终可能出自于一种深层无意识心理,而这种心理能够在汉语中看出来,即汉语的结构句式就是自然流水,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其结构形态也不是像印欧语那样叠床架屋。新写实小说表现了一种向传统无意识认同的倾向,即尊重事物的自然顺序,表现生活的原生态。一些批评家指责新写实小说是生活的流水账,也是从这个方面着眼的(张卫中,2002:193-1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