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类语言的运用技巧

类语言的运用技巧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类语言的运用技巧意大利的悲剧明星罗西应邀参加一个欢迎外宾的宴会。罗西的滑稽表演之所以能够感染人,是因为他运用了高超、娴熟的类语言技巧。要正确运用语调的技巧,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影响交际的效果。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表达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把握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二、类语言的运用技巧

意大利的悲剧明星罗西应邀参加一个欢迎外宾的宴会。宴会上,客人请他表演节目。罗西清了清嗓子,然后用意大利语朗诵了一段台词。尽管外宾都听不懂台词的意思,却被他悲惨凄凉的语调和跌宕起伏的声音所感动,许多听众潸然泪下,可是罗西的一位朋友却忍俊不禁,跑出大厅大笑不止。原来,这位明星朗诵的并不是什么悲剧的台词,而是宴席上的菜单。

罗西的滑稽表演之所以能够感染人,是因为他运用了高超、娴熟的类语言技巧。

(一)语调

语调是指口语表达时因情感和表达的需要,在声音处理上表现出来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基本语调有平直调、昂上调、降抑调和弯曲调四种。一个词语,只要带上语调,就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比如“啊”字,用不同的语调就能表达不同的含义。

啊(上扬)表示追问(你刚才说什么?)

啊(长而曲折,下降了再上升)表示惊疑,带有责备的意味。(你怎么可以这样做?)

啊(较长而下降)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又如:“你真行啊!”

你真行啊!(平直调)一般性赞美,表示佩服。

你真行啊!(昂上调)正话反说,表示不满意,含有讽刺之意。

你真行啊!(降抑调)表示肯定、感叹,出自内心的赞美。

要正确运用语调的技巧,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影响交际的效果。

比如,一位顾客到饭店点菜,服务员回答没有,回答的语调不同,效果也就不同。

“对不起,没有这道菜了。”(语调平直)一般性陈述,没有什么感情色彩。

“对不起,没有这道菜了!”(语调平缓)这种回答,态度亲切得体。

“对不起,没有这道菜了!”(语调快速,降抑调表达)这种回答态度生硬,让人难以接受。

语言若没有轻重缓急,就难以传情。同样一句话,由于语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啊,多美啊!”用舒缓的语气可以表达出赞颂之情,如果用怪腔怪调来念,则表现出讥讽嘲笑之意。因此,口语交际者正确选择和运用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著名电影演员李默然主张以情托声,就是用情感把你的声音托出来。他以朗诵艾青的诗《我爱这片土地》为例,朗诵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两眼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以声带情,用大音量读,到这两句突然有一种凝固的感觉,一个小小的停顿,接着小音量地读,便能把这种“爱得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段经验之谈,正说明了要情动于衷,才能声形于外。只有对讲的内容理解至深,有真情实感,语调才能用得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表达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把握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表达具有音乐美。

(二)停顿

停顿是因内容表达和心理、生理的需要而在有声语言链条上设置的间隙中断,是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法手段,是节奏的特殊处理。其作用是表示语言的结构关系和层次关系,给说话人以换气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语句的意义和感情,给人留下思考、回味、领略的余地。

同样一组音节,因停顿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样,例如:“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可以说成“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也可说成“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两种停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可见,停顿不只是交际者在生理上正常换气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停顿得当,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语意,而且可以调节语言节奏,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

有时,停顿不当,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这个县大胆改革用人制度。”在“大胆”后停顿就会令人莫名其妙。按原意应在“县”字后停顿才妥。又如“鲁冰新、赵列光、李翔等参加了座谈会”,这一句中“鲁冰新”、“赵列光”与“李翔”是并列关系,用顿号隔开,念时需要停顿。如果在“鲁冰新”后不停顿,念成“鲁冰新赵列光”就大错特错,把并列关系变成了同位关系了。可见,当停则停,不当停则不停,不可滥用。此外,在交际中,停顿太少、太短,或过多、过长,也都会影响思想感情的正确表达。

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又称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又称心理停顿)和特殊停顿。

语法停顿既能满足自然换气润嗓的需要,也能使语句、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出来,但有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分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也可作适当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或突出某一事物。如“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根据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语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停顿方法。试作比较(“|”表示无标点的停顿):

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语速较快)

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中速)

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慢速)

感情停顿是为了表达复杂的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例如:“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这句话在“苦果”后拖音,似停非停,为后面的“变成”昂起而蓄势,自然地表达了坚韧果断之情。演讲稿《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中有这样几句:

现在,我尚不能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摄万物于笔端”的文章,亦不能讲出|恢弘豪壮的语言(注析:这两句在“出”字后的停顿,既有突出后面作宾语的较长的偏正词组的作用,又表达出有自知之明的恳切态度。)可我|正满怀信心,矢志不渝地朝着理想之地奋进。(注析:在“我”字后作稍长停顿,能表达出坚定的信心。)

有时,为了加强某些特殊效果或应付现场的某些特殊需要,常常采用特殊停顿。一般来讲,在列举事例之前,略作停顿,能引起听众独立思考;在做出妙语惊人的回答之后,稍作停顿,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讲完奇闻轶事和精彩见解之后,在听众赞叹之余,特意停顿,可加深听众印象,引起联想;在话题转移之际或会场气氛热烈之时,稍稍停顿,可加深听众记忆,给听众以领会之机。同时,恰当的特殊停顿,也可以使演讲者本身赢得调整情绪的时机。当然,停顿应准确,如果运用不当会有捉弄听众之嫌。

(三)重音

在口语表达中,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比一般词语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重读或轻读某些表现重点内容的词、词组或某个音节,从而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这种口语表达技巧就是重音。

说话的声音有强有弱。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大、就重;用力小,气流弱,声音就小、就轻。每个句子都是由词语构成,每个词语在句中的表意作用各不相同。

若按声音强弱划分,重音可分为轻读型重音和重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轻些的叫轻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重些的叫重读型重音。例如:

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一生休息得最少最少。

“不知疲倦”、“敬爱”、“周总理”应采用重读型重音来读,读得重而深厚,而“最少最少”宜采用轻读型重音来读,读得轻而深沉。

若按句子语法结构、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内容重点来划分,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感情重音和逻辑重音。

1.语法重音

语法重读,是口语中自然形成的一般重读,它只与语法结构相适应,不带什么特殊意义和感情。语法重读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形成了语句的自然节奏。语法重读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的短语句子中的谓语、形容词前的状语或后边的补语、名词前的定语、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常常重读。如:

生存还是死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2.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就是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而采取的重读。感情重读很难靠个别词语的加强来实现。有的时候需要整个句子,甚至一连串的句子来抒发。

我深知:自己没有当官的本领,更没有“争官”的嗜好。我只想:要老老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自己的一举一动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群众。

“深知”和“只想”宜采用轻读型重音,表达出诚挚恳切的感情;“没有”、“更没有”宜采用重读型重音,表示强调,突出清廉正直的品德;“老老实实”、“干好”用重读型重音,突出全心全意、踏踏实实工作的精神;“一举一动”宜用一字一顿的重读,与后面连接起来,既突出了语句的轮廓,也显示了语言的感情层次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讲,表示复句的关联语和具体修辞特征的词语要重读。

3.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就是为了更明确地表达说话人的目的和态度,将句中重点词语的读音特别加强、加长。逻辑重音,可以将语法重读的词语再加重,也可以把逻辑重音放在非语法重音的位置上。例如,“你再说一遍”,情景不同,表达目的不同,对重音的处理也就不同。

①你再说一遍。(刚才没说清楚)“再”是语法重音。

②你再说一遍。(他不用说了)“你”是逻辑重音。

③你再说一遍。(写都写对了)“说”是逻辑重音。

④你再说一遍。(不需再说第二遍)“一”是逻辑重音。

⑤你再说一遍。(再说我就揍扁你)“再”是逻辑重音。比①有更强调的意思。

逻辑重音,是根据语言环境,为表达说话人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修辞方法,“重音”便是其修辞的手段。有人将它称为“修辞重读”。

逻辑重音,起到的是特殊表达的作用,如强调、肯定、夸张、对比、特指等。

(四)语速

语速是指讲话的快慢缓急,即在相同的时间内所说的音节(字数)的多少。语速在书面上很难表示,文字中没有语速符号。但是,语速与停顿有一定关系。语速与说话人的年龄、个性、交际对象等有关。根据语体不同语速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快速说话每分钟在200字以上,中速为每分钟180字左右,慢速为每分钟150字左右。类语言中的速度运用,是对语速的特殊处理,它往往会打破常规,该快则慢,该慢则快,在超常之中追求一种神奇的效果。

控制语速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视内容需要而定;二是要做到急缓相间,富于变化。

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残暴、疯狂,痛心疾首,义愤填膺,本来可以采取高昂、快速的语速来表达,可闻一多先生则多次运用缓慢的语速,有时是一字一顿,将情感蕴藏在心底,在悲愤中显出对敌人的蔑视。

妈妈,我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你,梦见了奶奶。

妈妈,我给你们捎去了一件好东西——威力洗衣机,献给母亲的爱。

通常情况下,广告的语速是较快的,而这则广告多处用缓慢的语速表达,不仅利于抒发对长辈的敬爱之情,更使人一字一句都能听得清楚,从而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笑声

笑声是人类有意识、有理智的一种信号,是内心情感的外部显现。由于笑声是声音的传出,这声音又带有功能性,所以笑声属于类语言的范畴。

著名配音演员乔臻朗诵《老人与海》,当朗诵到老人桑地亚哥终于战胜了大鱼时,就巧妙地运用了笑声。

老人拼去最后生命将鱼叉扎住了大鱼的心脏。那大鱼从水里跃上来,展现它的长、它的宽、它的威力、它的全部的美。“哼——哈——哼——哈——”老人赢了!

人类的笑千姿百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微笑不属于类语言,因为它是无声的,只是一种表情,属于态势语言。

笑声在口语表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僵局,消除尴尬,营造氛围;可以表示委婉的拒绝;可以表示赞许、肯定和承认;可以表示讽刺、愤怒,等等。

1.分别做微笑、坚定、惊恐、愤怒的表情练习。

2.请朗读下面这段演讲词,注意语调快慢的变化。

是啊,雕塑家奉献美,有了大卫、维纳斯;音乐家奉献美,有了《英雄交响曲》《国际歌》;科学家奉献美,有了卫星、导弹宇宙飞船;工人奉献美,有了美的产品;农民奉献美,有了美的食粮;教师奉献美,有了造福于人类的满天下的桃李……而军人,军人也在奉献美,奉献美的生活、美的社会,更奉献个人的利益、生命和家庭。于是,军人的美便在牺牲中崇高,便在奉献中灿烂!

3.停顿练习

(1)人|并不是生来|要给你们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2)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自清《荷塘月色》)

(3)王后听说白雪公主还活着,气得直咬牙齿:“哼,|哼,|谁比我美丽,我|就要害死谁!”(安徒生《白雪公主》)

(4)太阳出来了,可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曹禺《日出》)

4.下面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的重音,试着练习读

(1)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2)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3)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5)这不公平。你们这帮厚颜无耻的家伙,可真会选择时间。可我不怕你们!我不怕你们!我不怕你们!

(6)来吧!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大、更美、更沉着的鱼呢!

(7)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8)她从未迟到过一次啊!

(9)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10)我,愿意是急流,山野的小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