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研究类

调查研究类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调查研究类调查研究类事务文书是调查研究工作的产物。实际工作中用于汇报、会议交流或评比的典型材料,与调查报告和工作研究有着相同的属性,也归入调查研究类事务文书。调查研究也是秘书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这里仅就调查报告的写作谈谈调查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另一方面也是为调查报告的写作做准备。

三、调查研究类

调查研究类事务文书是调查研究工作的产物。以书面文字将调查研究材料或成果表述出来,形成的调查报告、调查附记、考察报告、工作研究、工作探讨、调查综述等,都属于调查研究类事务文书。这类文书,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以及表述方式的区别,又大致可分为“调查报告”和“工作研究”两种。调查报告,侧重于“调查”,主要叙述调查材料或结果;工作研究侧重于“研究”,重在分析研究、探讨。调查报告和工作研究,都不是单一文种概念,而是指一类文书。

实际工作离不开调查研究,有工作即有调查研究,有调查研究也就有调查研究类事务文书。调查研究是调查报告和工作研究的写作基础,而且,工作研究的写作离不开调查,调查报告的写作也离不开研究。共同的写作基础,决定了它们彼此间的联系和共同属性;内容的不同侧重、写作目的及表述方式的区别,决定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实际工作中用于汇报、会议交流或评比的典型材料,与调查报告和工作研究有着相同的属性,也归入调查研究类事务文书。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顾名思义是关于调查的报告。以书面形式将调查得到的材料和结果表达出来就是调查报告。“调查”是其工作方式,“报告”是其文体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的调查、调查附记、情况调查、调查综述、考察报告等,都属于调查报告这一文体,都是对客观存在的某事物、某问题、某事件、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或反映情况,或表达结论和意见,或作出判断。

兼有“调查”和“报告”两种属性的调查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是很有特点的一类事务文书。首先,调查报告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直接服务于现实工作。它总是针对现实中的具体情况、问题、工作、事件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写成书面报告,或提供情况、反映问题,或总结经验、查明真相,以便上级机关决策时有所依据和参考或者其他部门和单位有所借鉴和警戒。其次,调查报告的内容具有广泛性。调查报告取材广,既可以从自身(本部门、本单位)实践取材,又不局限于自身实践,甚至广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历史的、现实的客观存在都可以是调查报告的内容。再次,调查报告具有内容的真实性特点,材料及作者的写作态度必须客观。调查报告不能弄虚作假,必须准确无误地反映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不夸大,不缩小,更不能歪曲事实。得出的结论应该符合客观实际。真实性是调查报告的生命,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调查报告的作用和意义。最后,调查报告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具有叙述的概括性和议论的简括性特点。它的大部分内容是叙述事实、说明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分析,或一语破的,或画龙点睛,议论简明扼要,无需完整的论证过程。另外,调查报告还具有时效性。它接近于新闻报道,虽不如新闻那样有非常紧迫的时效,但也必须从指导现实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调查报告有极强的针对性,必须有的放矢,这个“的”既指客观存在也指现实需求。也就是说,调查报告应该回答最迫切的、最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即使是考察历史事实,也应该着眼于今天,着眼于现实。

1.调查报告的类型

调查报告有科学调查报告和社会调查报告之分,我们是从“秘书写作”的角度来介绍这一文体,指的是社会调查报告。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社会调查报告,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指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某一社会情况或某一地区、部门、单位的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或提供全面情况,或反映动态、倾向、某一方面情况,以便有关部门掌握或重视,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参考。如《北京与全国九大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之比较》[1]、《关于农村集资办企业的调查》及《关于家用电器需求情况的调查》等。

第二,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指着重介绍具有参考价值、借鉴作用的先进经验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往往是通过对某单位(或个人)的某项(或某方面)工作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收效的调查,分析、概括出有启发和参考意义的有效办法和成功经验,以指导或推动面上的工作。如《运用公共关系促营销——白云山制药厂调查》、《首都钢铁公司是怎样实行岗位责任制的》[2]、《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在业务上——╳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调查》等。

第三,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指通过确凿的事实揭露社会生活或某方面工作、某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行径、弊端、问题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常用大量事实或从某一问题的几个方面揭露和分析某一问题,指出其严重性和危害性,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倾向性意见(建议和办法),以启人深思,给人儆戒,引起足够重视,并促使尽快解决。如《在某些亏损企业的背后——弄虚作假现象透视》[3]

第四,查明真相的调查报告。根据现实需要对历史事实、问题进行调查,披露真相,以还其本来面目或消除人们疑问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更接近新闻报导,或配合报纸新闻及读者来信进行深入调查、以公开发表“调查附记”等披露真相;或查明真相供领导、领导机关参考,不公开披露。这类调查报告只叙述、说明事实,不作结论,以真相为结论。

第五,促进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指反映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貌,阐述其产生和发展过程,揭示其成长规律,肯定其意义和作用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在“新”字上做文章,重在扶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成长。

2.调查报告的写作基础

调查报告的写作基础是调查研究,下笔写作之前,必须先完成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也是秘书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这里仅就调查报告的写作谈谈调查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应该做好调查前的准备。这包括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确定调查方法、拟好调查计划或提纲等。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调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另一方面也是为调查报告的写作做准备。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包括从实地调查到最后定稿的全过程。为调查报告写作而进行的调查,或者是先有明确的调查对象(某一问题、事件或工作),或者是先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反映情况、总结经验、揭露问题、查明真相等),应该围绕这两个问题作好工作计划。诸如调查程序、方法、重点、必须掌握的材料等,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调查开始和进行中应始终有为写作做准备的思想意识,否则调查归调查、写作归写作,“调查”与“报告”就脱节了。

其次,应该注意调查力求深入、细致;材料收集力求全面、直接。调查不深入,对客观对象的了解和认识就可能肤浅、表面,难以触及实质或本质;材料掌握不全面,就难免偏颇或者以偏概全。应尽量多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第一手材料是最为可靠的。查阅已有的书面材料和听取介绍或汇报(第二手或转手材料)尽管也很有必要,但如果完全或过多依靠这类材料,势必影响到认识和结论的真实性。

最后,要注意对调查所得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透过现象找出本质。分析研究的过程,是逐步认识和接近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过程,也是提炼调查报告主旨的过程,必须有认真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调查中取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任何形式的先入为主、主观臆断或真假不辨、虚实不分、粗心大意,都将影响到认识和结论的真实、准确,得出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3.调查报告的选题

无论采写哪种类型的调查报告,都涉及选题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事项、工作,都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这里面还有一个是否有必要、是否值得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的问题。选题的适当与否,直接决定了调查报告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选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反映情况、揭露问题及查明真相的调查报告,应采写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事件或事项,针对社会普遍的情绪、愿望与心态进行选题,以有助于各级领导机关及时调整政策、做好工作,为各级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依据和施政参考。

第二,总结经验及促进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应采取有突出成绩及可推广经验的工作及其单位,针对做法或体会(认识)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进行选题,以推动、促进更大范围内的工作。促进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选题还应该注意有预测性,即该事物对未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反映情况及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应采写某段时期内各级领导机关有必要掌握的情况或试图解决、很有必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实的迫切要求进行选题,以便为决策提供充分、有力的依据,即应注意“言当其时,切中时需”。

4.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及写法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落款部分包括调查主体名称和成文时间两项,作为机关事务文书的调查报告应在正文后右下注明调查主体(调查组或调查人)名称或姓名、完整标写成文时间;公开发表的调查报告,调查主体标注在标题下,成文时间则可省略(与报刊刊发时间相差无几)。

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应准确、简明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或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倾向。常见的标题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公文式标题:一般写明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并标明文体。如《北海市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调查》、《天津自行车在国内外市场地位的调查》、《关于╳╳进口和倒卖汽车等问题的调查报告》等。这种标题形式类似公文,但不标发文机关。

主副式标题:以正题表明主旨(主要事实或基本经验、主要观点),以副题明确调查的内容和对象,并在副题中标明文体。如《走综合经营的广阔道路——重庆市农工商联合公司调查》、《一快一慢说明了什么——顺义啤酒厂和青岛啤酒厂建设情况调查》、《文化需求已成为消费的重要部分——上海市文化需求状况调查》、《面对2l世纪的挑战——北京地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队伍调查》等。

新闻式标题:标题只明确主旨或内容范围,不标明文体。如《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情债”何时了》、《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不高症结何在》、《他们在勒索棉农》等。

正文。调查报告的正文多为三分式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前言,也标引言、导语、总述等,写法因文而异,总的要求是应吸引读者并有利于全文的展开。调查报告的前言(开头),一般是交待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目的、时间、地点、范围、方式、进程等),概述全文主要内容、要说明的主要问题及基本观点。具体到写作实际,则各有所取,各有侧重。常见的开头方法主要有:

揭示主旨:将基本观点或调查结论在前言中表述出来。通常是以设问并作答的方式开头,设问并自行作答,是调查报告最常用的开头,答案直指观点或结论,则属“揭示主旨”的开头方法。当然,并非凡揭示主旨式的开头都要设问。如设问的:“在改革的新潮流中,社会科学怎么办?答案十分明确;社会科学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促进改革的同时,也要进行自身的改革。”不设问的:“最近,我们对╳╳的‘厂队挂钩,产品扩散’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深感城市企业把部分产品扩散到农村去,是城乡协作、工农结合、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一种好形式。”

突出成绩:开头概述调查对象的突出成绩,造成客观的引问:“这成绩是怎么取得的?”如“广州白云山制药厂10余年间,从一个生产单一产品穿心莲、年产值只有24万元的农字头国营小厂,跃升为能生产200多个品种、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全国制药行业数一数二的大企业,其成功之道颇多,本调查仅就……”

肯定经验:开头即明确调查对象的成功经验。如“科学地引进、吸收、消化外国的先进技术,是青岛电冰箱总厂与德国利勃海尔公司成功的合作提供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强调问题或危机:在开头即揭示出事态的严重性。如“在╳市区主要街道,平均每17分钟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近两年中平均每34天有一人在车祸中丧生……”(某市交通安全情况调查)

交待背景:在开头部分交待调查工作的概况,包括调查目的、对象、时间、范围、经过等。如“1987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居民行为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次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抽样调查。接受这次调查的居民,分布在29个省、市、自治区,共计10459户,其中城市居民6352户,农村居民4107户,共取得120万个原始数据……”

介绍情况:开头介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废品公司所属大小单位160个,其中有49个收购站,82个收购点,4个加工厂,7个门市部,7个仓库,从业人员4200多人……”(关于废旧物资回收、利用问题的调查)

调查报告正文的“前言”即开头部分,写法多样,上述五种方法在实际写作中也常表现为“互见型”,即往往在一份调查报告的开头结合了两种或多种方法。很多应用写作类著作中列举了10种开头方法,也可以说明调查报告的开头是没有定规和模式的,应根据内容及制文意图灵活掌握、选择。

主体,是调查报告正文的核心和重点,主要报告事实,并对事实加以分析。主体部分的写作应做到条理和层次清晰,关于事实的叙述和分析议论应体现出内在逻辑。

主体的内容,应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而定。以前述五类调查报告而论,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主体部分重在叙述、介绍情况,然后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如文例9-5;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主体应先摆出成绩,然后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和经验;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主体应先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其表现,然后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查明真相的调查报告,主体重在提供事实真相,一般不作结论;促进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主体应先明确事物的情况及具体表现,然后阐述其产生、发展过程,最后说明其意义和作用。

主体的内容组织(层次安排)一般是三种形式:横式(或并列式)、纵式、纵横结合。横式结构,是按事物的性质、构成或调查内容的几大部分分层,如文例9-5分“工作”、“生活”和“思想”三部分来说明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状况。纵式结构,或按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或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分层,或按调查顺序(进程)分层。前者如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分层的调查报告(揭露问题),文例9-6整体看也是这种纵式结构(污染事实→危害性→产生的原因→应记取的经验教训)。纵横结合,或整体看是纵式结构,各层次内容又是横向展开(如文例9-5);或整体看是横式结构,每一层次又是纵向深入。

结尾,并不是调查报告正文的必备部分,视实际需要而定。需要有结尾时,或总结全文深化主旨,或提出希望,或展望前景,要写得简洁精炼,不可草率。无需有结尾时,切忌画蛇添足。

5.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调查报告的写作,如前所述,应选好题,做好基础工作(调查研究),合理安排结构等。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必须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观点与材料要统一。

调查研究,要求尽量掌握全面、系统的材料,但这些材料不可能全用到调查报告中。调查报告中需要的是真实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这些材料无一例外都必须有助于得出结论,表达作者倾向及报告主旨。通常,调查报告的写作,应该注意善用四类材料:以典型材料说明观点,以对比材料突出观点,用精确的数字统计材料直观地说明观点,用背景材料佐证观点。

调查报告是以事实(材料)说话的,却并不是使用的材料越多越好。简单的材料堆砌和罗列,不可能准确明晰地表达观点;材料与观点脱节(通常是通过某一材料分析不出或证明不了相应的观点,或观点无法统率材料),材料没有作用,观点也就凭空虚立无法令人信服。材料与观点,在调查报告中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关系或状态。有时需要好几个方面的材料才能从某一角度说明观点,而且“材料中有观点”是必须通过分析才能让人明确的,这样,“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要求,实际上要做到三个结合:点面结合、叙议结合、观点与材料结合,即调查报告要写得血肉丰满,既有观点又有材料。应该注意:仅有“点”上的材料(典型材料)是不够的,仅叙述事实是不够的,材料与观点彼此独立毫不相干是绝对不行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真实性是第一要求,这已在前面的内容中叙述过,这里不再赘述。还应该提请注意的是,对材料(事实)进行分析应直接揭示实质,不要求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这既是调查报告的特点,也是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调查研究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是有严密的研究过程的,不能随意妄断真伪、表里;但调查报告的写作却只是将调查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报告中的材料应该已经是真实的、能反映事物本质的。

【文例9-5】

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目前的状况和思想[4]

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年富力强,他们是四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完成承上启下的跨世纪重任。目前,他们的状况如何?他们在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他们在想些什么?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最近就此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调查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江淮仪表厂等单位的全部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发出答卷1000份,收回530份。答卷中,男性335人,占63.2%,女性195人,占36.8%;高级职称者2.6%,中级职称者48%,初级职称者27%,科级干部5.1%,处级干部1.1%。

工作

调查表明,八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正在逐步成为各自领域的骨干,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勤奋努力,不断上进,27.7%的人获省市级科技成果,4.9%的人获国家级成果,0.2%的人还获得了国际级成果。41.7%的人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面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65.3%的人希望立足本职多作贡献,28.1%的人希望成为业务骨干,18.9%的人希望成为科技带头人。

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对工作条件普遍不满意,65.5%的人希望改善工作条件,20.4%的人认为无法发挥作用,17.5%的人希望变更工作,自感大有用武之地者只有7.5%,担任行政职务自感有职有权者只有0.9%。

对于业务进修,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普遍要求强烈,66%的人深感想进修而无机会。

答卷对当前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普遍持否定态度,强烈要求进行改革。48.9%的人认为职称评审论资排辈,46%的人认为制度不健全,37.9%的人认为有人际关系,满意者仅占4.3%。有人提出职称评审应有别于“劳模”评选。

值得注意的是,76.6%的人自认为在社会上“被看不起”或“无足轻重”,自感“被重用”者仅占19%。自感不被单位领导重视者占49.8%,有4.2%的人还感到“受歧视”。

生活

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正值成家立业阶段,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工资太低”,占79.6%;住房太小,占77.7%;家务负担重,占27.5%;负担老人困难,占11.1%。

思想

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绝大多数人认识明确,积极拥护赞同。同时,他们非常关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对社会不良现象深恶痛绝。

最痛恨的社会不良现象依次是:①腐败占86.8%;②官僚作风占62.8%;③分配不公占59.6%;④不重视人才占54%;⑤任人唯亲占53%;⑥行业不正之风占50.9%;⑦治安混乱占50%;⑧有法不依占47.4%。从调查结果看,呼声最高,反应最强烈者是腐败现象、官僚作风。他们希望尊重知识和人才,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文例9-5为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正文前言(开头)部分,先明确了调查的意义和价值,然后说明调查的基本情况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同时,前言中的设问明确了选题的目的、意义。正文主体部分为并列的三部分,属横式结构。调查方法是随机抽样,形式是“问卷”。以“工作”部分为例,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都是对材料(具体数据、百分比)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或概括性认识。本例提供的情况总归为“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目前的状况和思想”,包括工作条件、环境、待遇不理想,生活负担重,困难太多等方面,与这批知识分子肩负的重任和使命不相称,旨在引起重视,作者意图明确。

【文例9-6】

不要让子孙后代埋怨我们

——关于北京市河流污染情况的调查[5]

近些年来,首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环境污染也随之加重。北京的群众不断反映,在这个理应成为第一流优美、清洁的城市里,“当年的龙须沟又回来了!”龙须沟,是旧北京以臭著称的污水沟……

如今首都的河水污染,真有那么严重吗?带着这个问题,最近记者对全市的水源环境进行了调查。

和世界各主要大城市多毗河临海的情况相比,北京是一个缺少地面水流的城市。构成北京市地面水网的,只是总长约900公里的46条河流沟渠。……受污河道长度竟达400多公里。这些受污河流大多集中在市区附近……其中被比喻为“龙须沟”的,至少有34条!

这样说,并不过分,有事实为证:

西北部流经风景、文化区的万泉河……近年来沿河兴建起的造纸厂、养鸭场等很多单位任意排放污物,水质变得黑臭混浊,水面漂浮着垃圾粪便,成了蚊蝇和孑孓横行的世界。

西郊莲花河……河水氨氮含量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几十倍,现在水质发黑,莲花绝迹,鱼虾罕见。

南郊凉水河……现在沿河40多个重点工厂和百余个社队企业工业废水严重污染,河水深黄粘稠,臭气熏人,形成了28公里长的无大型生物带。

……

30多条“龙须沟”的重新出现,给首都的经济生活、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污染了地下水。在全市400多眼地下水观测井受5种有害物质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达四分之一……

(二)危害了水生物、土壤和农作物……

(三)破坏了市容环境……

(四)影响了首都人民的健康……

30多条“龙须沟”的出现,到底是因为什么?

首都有关方面的人士指出,这些河流环境恶化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从主观上看,起码有这样几条经验教训值得记取:

第一,近十年来,首都建设的指导方针被搞乱了。……由于忽视首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首要职能而片面地抓工业、抓产值,也就形成了头重脚轻污染多的局面。

第二,工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合理布局……

第三,市政建设欠账太多……

第四,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市造纸试验厂每天排放含碱黑液200多吨,对通惠河水污染相当严重,如果厂内加以处理……每年还能回收纯碱2000多吨,可是由于有关领导不支持,轻工业部1971年投资200多万元购买的治理设备在路边躺了7年,去年底由工厂自己施工,好不容易安装上了,回收出来的纯碱又不给销路,而与这个厂同属一轻局的一些厂却每年花大笔钱从外地购进纯碱,就这样,该厂这套治理设备至今不能投产,黑液照样淌流。市染料厂的治理废水工程6年前就得到批准,可市里迟迟不给安排施工材料和基建力量,拖到现在仍然没有动工。目前的状况是,全市原有的污染源治理不力或未加治理、而新的污染源又不断增加……

其实,北京出现30多条“龙须沟”的问题,在市领导机关并不是什么新闻。……可是有关领导除了在会议上原则性地讲过几句话之外,至今没有采取具体行动。……

周恩来总理生前在谈到环保工作时有一句名言:“不要让子孙后代骂我们是蠢才。”假如听任北京市的水源污染这样发展、拖延下去,难道还用得着等到后代去骂吗?

文例9-6为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正文开头提出问题,说明调查缘起。主体部分包括这样一些内容:水源污染情况概述和具体事实,水源污染的危害性及其具体表现,水源污染的原因及应记取的教训。本例旨在呼吁尽快采取治污行动,并不提供具体建议和意见(如何解决问题);重在分析问题,指出问题症结所在,呼吁尽快解决、不能任其发展,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尾部分包括三个自然段,呼应标题,明确意图。正文结构是纵横结合。尤其要注意,本例是“观点与材料相统一”,即点面结合、叙议结合、观点与材料结合的成功范例,“教训”的第四条引录得比较完整,可作参考。“污染事实”部分,明确了受污河道总长度、占全部市区和近郊河道的比例、受污河道条数,然后提供有代表性的受污河流状况,也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二)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是一种新兴的文体,也有称“工作探讨”或“工作研讨论文”的。它是对实际工作及其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对策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在秘书写作的各类文种、文体中,工作研究是理论色彩比较强的文体,属议论文范畴。同时,工作研究也具有新闻文体的某些特征,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例如较早出现并直接导致“工作研究”文体命名的《企业奖励办法是否可以搞得更灵活些》[6]一文,是新华社记者在四川采访时听到工矿企业干部的反映而写的。工矿企业干部对当时中央有关部门规定的企业奖励办法限制太多、规定太死(对一个职工只能实行一种奖励办法,如需实行两种及其以上的奖励办法,要报中央主管部门批准)有反映,认为这种规定束缚了地方和企业的手脚,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此稿集中了群众意见,对企业奖励办法问题进行了探讨,鲜明地提出了作者的见解,建议企业应有权实行单项奖。这种文稿既不是消息,也不是通讯或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它重在对实际工作中有普遍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议论、说理色彩浓,却不是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论证或通过叙述事实引出结论,而是针对实际工作及其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症结,然后提出可行的对策,这就是“工作研究”,它极似我国医学中的“对症下药”,“辨症”最关键,分析判断是核心环节,最后解决问题却是靠方法、对策(即“药”)。

工作研究很显然是强调实用性的,或者说是实用性、理论性的事务文书。它有着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首先,论题的针对性强,总是紧密联系现实,选择工作中和社会上最迫切、最敏感、亟待解决的问题或亟待改正的工作进行研究和探讨。其次,内容的研究性特点明显。它所涉及的工作或问题总是有难度的,甚至是很棘手的悬而未决的,或者问题和难度还可能是潜在的,这就决定了工作研究的分析和探讨的研究性,同时也决定了工作研究提供的方案、对策、措施等应该是有新意的、有创见的。在这个方面,工作研究与学术论文有相通之处。再次,提供的对策应是可行的。工作研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它针对现实进行探讨,提供的对策也要求切合实际,有付诸实践的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能行得通并有效果。

工作研究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选题的特殊要求,既要立足现实,发现问题,又要紧扣政策,对问题进行积极的、富于建设性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的对策要有较好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说,工作研究的选题要立足现实,但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具体实际,应从全局着眼,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对策。如《洞庭湖综合治理的设想》[7],立足现实探讨问题(自然淤积和盲目围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提出了保护洞庭湖生态平衡的建议,就是着眼全局和未来的。《改革不合理的运输发挥铁路运输潜力》,针对的现实问题是“不合理运输”,提出的对策是探索运输规律、改革管理体制、发挥铁路运输潜力,选题有普遍意义。

当然,无论如何应该注意,工作研究的选题既要立足全局和现实需要,有客观价值和意义,又必须从本职工作和主观条件出发,有完成选题的主观可能。无视主观条件(如研究者的知识结构、资料积累、写作及研究时间、对某一工作的熟悉程度等),一味求大、求难、求新,研究和写作工作都是不可能进行下去的。工作研究的选题必须同时考虑到客观需要和主观条件的可能性。

1.工作研究的—般格式及写法

工作研究一般由标题、作者、正文等组成。它的标题一般应能体现出文体性质,但没有规范要求。实际中常见的工作研究,标题多为明确范围、问题或揭示主旨的,如《谈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低谷时期(旅游业)的对策与思考》、《自行车市场疲软原因和对策》、《如何提高旅游饭店的经济效益》、《北京蔬菜经营改革出路何在》等。一般情况下,工作研究的标题文字能体现“探讨”或“思考”的意思,标题下应注明作者。

工作研究的正文,一般是典型的二分式结构,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由绪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构成。

绪论,是工作研究的开头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为让人明确进行研究探讨的必要性和意义,应简要地说明情况、介绍背景、概括某项工作的重要性。这部分文字务求简明扼要。如《谈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一文“绪论”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稳定高校师资队伍,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一句话就写明了背景、问题、意义。实际写作中,绪论部分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绪论看成“前言”或“导语”,只概括地提出问题;另一种是较为具体明确地提出问题。绪论以“提出问题”为目的,写得概括或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本论,是工作研究正文“分析问题”的部分。对问题进行分析,应抓住实质揭示本质,分析问题现状及危害性、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工作研究内容的研究性和理论色彩主要体现在这一部分,应注意表述的“主次”(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特点,做到逻辑清晰、严密。多方面的问题、危害、原因,采用总分式还是并列式、层递式的结构进行分析,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本身存在总分关系和并列关系,其严重性可能又有程度的不同,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及以文字表述分析探讨结果时,应充分考虑到内在的逻辑联系。

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重在提出对策。如某工作研究是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主,这部分则可以从略。结论部分也是全文的结尾,可以概括前文,肯定论点或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般情况下,分条列项表述完“对策”即可自然收束全文;有尚待探讨、尚有争议的问题时,可提出相应的设想、建议或希望。

2.工作研究的写作要求

工作研究的写作也是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首先应注意深入分析、探讨和研究。研究探讨如不深入,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就会大打折扣,工作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也就受损。分析不全面、不透彻,就难免片面,难以触及问题实质。

同时,提出和探讨的问题应集中、单一,避免做大而空的文章,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文例9-7探讨的职业病防治问题就集中、单一。涉及的问题太大、太宽泛,往往会因主客观条件限制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也就难以有创见,什么问题都想解决往往什么都解决不了。

另外,必须注意探索对策、提出设想应掌握并体现政策。工作研究说到底是为更好地贯彻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离开大政方针找对策是违背工作研究的原则和目的的,也是行不通的。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提供的对策不能与政策相抵触。同时,工作研究是切磋、探讨,行文要态度明朗,但也要注意语态谦和。

【文例9-7】(有删节)

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8]

龙岩市总工会

一、我市职工病危害基本情况

我市工业以煤炭、矿石开采、水泥建材、冶炼、化工、机械制造加工等行业为主,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矽尘、水泥尘、铅、苯及其苯系化合物、一氧化碳、氨、硫化氢、氯、甲醛、放射性物质等,其中以接触煤矽尘、水泥尘、铅、苯及其苯系化合物、一氧化碳、氨等危害因素居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卫生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工业卫生安全生产工作方案……为有效地防治职业危害的发生、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努力,取得了成效。但经检查和调研情况看,我市工业卫生、职业病危害也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依法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管理薄弱。

自2002年5月1日《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全市共有226家企业向县(市、区)卫生局、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仍然存在企业不主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现象,游离于监管之外。

2.企业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承担治理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发生的法定义务。但仍有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落实……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企业职业卫生监测率和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率较低。

4.工业园区职业卫生监管薄弱。

5.农民工的职业病危害应引起重视。

6.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有难度。

……存在重经济发展而轻职业病防范工作的思想,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漠视职业病防治,不配合卫生监管部门的工作,职业卫生监督执法难度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卫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高度来认识做好工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扎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2.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的关系。

在我市新一轮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职业病防治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市原有煤炭、矿石开采业、水泥建材行业、冶炼、化工行业等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的企业进行工业卫生的专项治理;另一方面也要对新引进的企业加强筛查、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审核制度和竣工验收制度。避免一些生产工艺落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落户我市,造成新的危害。

3.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构建职业病防治体系。

4.要加强部门协作,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5.要加快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我市职工卫生监督工作任务重,而人员少,设备不全,监督队伍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加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充实卫生监督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添置必要的监督执法交通工具、快速检测设备、取证工具和防护设备,提高职业卫生日常监督和应急处置水平,为我市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文例9-8】(有删节)

督查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

╳╳县委办公室督查室

作为以推动党委决策落实为主要职责的督查工作和督查部门,虽然开展和建立时间不长,但上路早、起步快,在辅佐党委抓落实方面发挥了不可多得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显示了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要求,怎样有效地发挥督查作用,迅速提高督查工作水平,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路不清晰,工作少特色。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督查部门的角色意识不强,岗位职责不具体,工作无计划,督查无重点,形成督查工作“指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一般性工作多、有特点工作少;被动应付多、主动服务少;劳而无功的多,忙到“点子”上的少,体现不出督查工作应有的特色和重要作用。

二是地位不突出,权威性不强。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督查室应至少具有和各部门平起平坐的地位和资格,才好有效地行使督查权力。而现在各县区的党委督查室大部分是县区委办公室的一个组(股)级单位,存在着“以小督大”、“以轻督重”、“以低督高”的不相称、不协调问题,由于督查缺乏应有的地位和权威,因而工作起来说话不灵、办事不力、效果欠佳,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是措施不到位,督查力度小。

督查工作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机构松散,人员素质不够理想。

二是宣传介绍不够。

三是对督查工作系统化的深入研究不够。

要解决上述问题,使督查室迅速适应推动党委决策贯彻落实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督查工作水平,应采取如下措施:

1.强化各级领导的督查意识。领导重视是做好督查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2.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

3.选准合适的工作支点。

4.学会科学地运用督查手段。

5.加强督查系统内部建设。一是要经常开展业务交流;二是加强培训;三是提高督查室待遇。通过提高地位,逐步树立督查工作的权威,推动督查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文例9-8正文是三大部分内容:问题、原因、措施。“问题”部分内容的开头一段文字简要说明了督查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已经取得的成绩,然后概括性地提出问题。接下来具体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分析。以前两个问题为例,注意体会工作研究以“议”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特点。工作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也是从调查研究中得来的,但它的表述不像调查报告那样通过叙述事实引出结论(问题),而是针对实际情况分析、概括结论(问题),行文的理论色彩很强。原因分析及措施的提出,同样以“议”为主。本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很明晰,正文结构的逻辑性很强,这也加强了这份工作研究的理论色彩。

(三)典型材料

典型材料,是为部门、单位的先进集体或个人所整理的用于汇报、交流及参加评比的文字材料,或介绍先进事迹,或介绍先进经验。典型材料属于说明文。

内容的典型性和文体的说明性,是典型材料的本质特点。要整理某一集体或个人的典型材料,首先是因为这一对象的事迹或经验具有典型性(这里的典型性几乎等同于先进性),值得肯定、借鉴或推广,有“榜样”的力量和作用。其次,对象事迹或经验的典型性,必须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对象的典型性应是客观存在的,写作时准确如实地反映出对象的典型性则必须有“调查研究”这一工作环节。与调查报告、工作研究一样,典型材料的写作基础也是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去发现、发掘集体或个人的先进事迹或经验。典型材料的写作,是对对象进行介绍和说明,让读者了解对象的事迹或经验,并认定其典型性。也就是说,典型材料的写作,应符合说明文的文体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地叙述和介绍,要避免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妙笔生花的描写以及主观抒情笔调和多此一举的议论。任何主观性因素的介入(尤其是进行推理论证)都会影响到写作对象先进事迹和经验的真实性,给人以刻意营造典型的虚假感。写作者能否把够得上“典型”的对象写出来,固然是典型材料写作的关键,但应该明确,“典型”不是文字材料的作者创造出来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作者只是如实介绍说明。

树典型,立榜样,是各机关、团体、单位实施有效管理、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肯定、表彰、推介先进集体或个人,以点带面,往往比简单的行政命令、粗硬的强制措施和空洞的说教更直观,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实际工作中,向上级汇报、作大会交流、参加评比等,要用到的典型材料包罗万象,如见义勇为的、拥政爱民的、廉洁奉公的、敬老尊贤的、拾金不昧的、遵纪守法的、发明创造的、建功立业的、扶贫助教的、扶幼助残的、克己利人的、尊师重教的……写典型材料,可以说是秘书人员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任务。

典型材料的整理、写作必须依据对象的客观事迹,但这中间也有一个怎么认识、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对象客观事迹的问题。有时因写作者找不好角度、不善于分析客观事迹的独特性,往往写不出对象的典型性价值和意义。典型材料是否写得好、写得成功,跟写作者的处理和表述直接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典型性是客观存在的,典型价值及意义却是写作主体发现的。比如,一位农村老劳模,坚持业余植树造林30年,绿化了180亩荒山,成绩显著。要将这一事迹写成典型材料,角度比较多。写成“老劳模再立新功”,或估算一下树林的经济价值取“垦荒致富”、“造绿色银行”的角度,或直接从“绿化”切入等都可以,怎么整理这一典型材料要根据材料的用途而定。这一事迹本身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肯定、表彰、推介,如不论材料用途,只看到“老劳模的新贡献”这一单一的角度和内涵,就写不好这一事迹的典型材料。

1.典型材料的类型

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典型材料有以下类型:

根据对象分类,有集体性的典型材料和个人性的典型材料两类。前者以集体的事迹或业绩、经验为主,后者以个人的事迹为主。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人又是集体的一员,要注意整理这两类典型材料时不能有片面性。

根据内容范围分类,有综合性的典型材料和专项性的典型材料两类。前者涉及面广,着眼于整体和全局;后者虽写“专项”但不是指一件事,而是指相同性质的事迹。如评先进班集体,典型材料的内容涉及班级各个方面的事迹,是综合性的;而尊师重教的典型材料,则围绕集体或个人尊师重教的事迹来写,其他方面的事迹就不要涉及,它是专项性的。

根据内容性质分类,有事件性的典型材料和积累性的典型材料两类。前者的内容具有单一性,侧重具体单一事件,如根据某大学生不畏强暴斗歹徒的事迹整理的典型材料就是事件性的;后者的内容具有积累性、长期性,侧重长时间坚持取得的成绩,如敬老尊贤就不宜根据一时一事整理典型材料,必须是一贯性的。

典型材料的分类,还有根据写法分为典型简介、典型报告两类的。前者简要介绍典型事实,一般不写具体过程;后者比较详尽、全面、深入地叙说事实。各种评优评先表格中填写的多为前者,向上级汇报或作大会交流、评比送审(非表格形式)的典型材料多为后者。

典型材料的写法比较简单,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开头简要说明对象的基本情况或概括介绍对象的主要事迹;主体部分详细地叙述、说明对象的具体事迹,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表述事迹,也可将材料进行归类(同性质的),从几个方面来叙说对象的事迹。

2.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

典型材料的写作,最主要的是要写出特色。无论是用于汇报、会议交流还是用于评比,有特色的典型材料才是最有价值的,也能避免因事迹性质相近或表现角度相同造成的雷同、撞车。雷同了、撞车了,就可能变得可有可无,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要写出对象的特色而不是写作技巧出类拔萃,这就要求下笔写作之前应有充分的、认真的调查研究,发现和发掘出对象独具的先进性,多角度地进行分析,然后找到最好的表现角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