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辩与论的理解

辩与论的理解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辩与论的理解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训练指导 张爱萍“祝贺西交,祝愿所有不把学校名利压在辩论赛上而长期坚持的队伍能够长青不衰。”2004年,西交大要参加三项重要的比赛,即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邀请赛,2005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和第十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

辩与论的理解

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训练指导 张爱萍

“祝贺西交,祝愿所有不把学校名利压在辩论赛上而长期坚持的队伍能够长青不衰。”

比赛的结果固然重要,辩论的本身更重要;辩论夺得的荣誉固然可喜,辩论给西安交通大学学子带来的思维和表达上潜移默化的转变才是更让人感到欣慰的。

对于西安交通大学而言,学生辩论是一张名片。早在1999年交大夺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时候,金庸大侠就曾经发出“想不到搞理工的交通大学竟有此等厉害的辩才!”的感慨。可以说西交大学子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辩论的追求

从1996年西安交通大学正式开始参加第二届中国名校辩论赛开始,8年的时间内,西交大辩论队的选手参加了包括中国名校辩论赛、全国大专辩论赛、海峡两岸辩论赛、国际大专辩论赛等在内的10余次比赛,共加冕冠军5次。可以说这8年来,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成为华语辩论圈内出镜率最高的队伍,也在华语圈内赢得了众多热爱辩论的人士的喜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华语辩论圈内的大学生辩论赛上常客并不多,像西安交通大学这样获得了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等诸多荣誉后还积极参赛亮相的更少了。以至于网络上有人发出了“华语辩论界需要常青树!”的感慨。在我们获得冠军后,华语辩论网上有位网友的留言让我们激动之余深感内心的责任重大。“祝贺西交,祝愿所有不把学校名利压在辩论赛上而长期坚持的队伍能够长青不衰。”

西交大频频参加辩论赛,是基于在西交大辩论圈中这样一个共识:比赛的结果固然重要,辩论的本身更重要;辩论夺得的荣誉固然可喜,辩论给西交大学子带来的思维和表达上潜移默化的转变才是更让人感到欣慰的。

在西交大,有这样一门选修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那就是“辩论思维与艺术”。在这门课上,大家探讨辩论的思维之美,表达的艺术之美。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辩论并不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是思维与知识的较量。当然了,喜欢辩论的同学不见得都上这门选修课,上这门选修课的同学也不见得一定要到辩论场上比试一番。就像这几年来,有相当部分的高中生因为喜欢西安交通大学的辩论风格而报考了这所百年名校。我们想做的就是让那些未来的科技精英们通过熟悉辩论,了解辩论,进而体验到其中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艺术,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工程师、科学家。

2004年,西交大要参加三项重要的比赛,这对我们的准备而言可以说是一项挑战,更是一次难得机遇。我们针对不同的比赛特点制定了三套不尽相同的阵容。七场比赛打下来,共有十名队员获得了难得的上场机会。

我们在五一及暑假期间进行了两次集中的训练。1999年夺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主力队员郭宇宽利用工作的间隙返回西安,和几位辩论的老队员一道主持了这两次为期20天的集中训练。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给众多的低年级的辩论爱好者一个切磋和提高的机会。这两次训练,一共有20多名同学参与。

2004年,西交大要参加三项重要的比赛,即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邀请赛,2005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和第十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这对我们的准备而言可以说是一项挑战,更是一次难得机遇。我们针对不同的比赛特点制定了3套不尽相同的阵容。7场比赛打下来,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赛制的具体特点,形成了3种不同风格的组合,共有10名队员获得了难得的上场机会。

7月初的海峡两岸辩论赛,我们选拔了6名相对儒雅的队员赴福州进行了比赛,同台湾地区的冠军世新大学进行了两场比赛,最终在12支参赛队伍中获得第五名。

8月份的全国大专辩论赛,我们从锻炼新人的角度考虑,以本科生为主参加了比赛,最终负于后来获得冠军的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辩论队,止步四强之外。

而对于12月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由于是历年来冠军的一次王者之战,西交大第一次获得的全国冠军就是在1996年第二届中国名校辩论赛上。可以说,这个比赛,荣誉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与此同时,12月也临近学期末,同学们的学业压力也很大。为此,我们组成了由两名课业相对轻松的研究生为主力,两名本科生相辅助,轮流上场的参赛阵容。适逢辩论队老队员刘蔚涛从英国留学归来,在去宝洁工作的前夕,刚好有暇可以协助我完成比赛的准备工作。就这样,一个6人的代表队形成了。

我负责全队的训练安排进度,热身赛的联系以及场上的配合问题。刘蔚涛当年在队中就是以框架赛案的设计和掌握见长,因此被我委以制定赛案,确定框架的重任。

郑天琰,管理学院二年级研究生,女,被队员们爱称“大姐”。本科期间,曾经代表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获得“思源杯”四所交大辩论联赛的冠军。以逻辑清晰,场上把握局面的能力见长,这在女辩手中是非常难得的素质。大家一致认为一辩的位置非她莫属。事实上,在比赛中她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一辩的任务,还在大家的信任下充当了自由辩论指挥者的角色,充分体现了“大姐大”的风采。赛后在华语辩论网的专题投票中,有网友评论郑天琰为本次比赛中最为睿智的女辩手,实在是一点也不为过。

王阳寓慎,电信学院一年级研究生,很有特点的一个名字,很有风格的一位辩手,爱称“熊仔”。当初确定他为主力队员时,我和刘蔚涛还是有些顾虑的。他的优点在于曾经担任学生会主席,临场感觉好,善于发挥,辩风犀利,领悟能力极强。他的缺点在于上一次参赛是3年前的校内“风华杯”比赛,没有大赛经验。吐字不清晰,吞字现象偶有发生,尤其是语速过快,常常影响他语言的表达效果。可以说,他就是这样一个有些争议,让人放心不下的人物。比赛之初,我最担心的也就是他的发挥。不过从比赛的进程中看,他的机智、诙谐赢得了众多的掌声与笑声。评委老师们还是充分认可了他的优点,他的得分在全队当中最高,甚至一度成为最佳辩手的主要竞争者。

雷铮斯,理学院二年级本科生,新鲜出炉的西交大新生辩论赛的最佳辩手,是个人见人爱的“帅”小弟。作为西交大辩论队这几年来被大家寄以希望的后起之秀,在场上心态平稳,擅长的是理论研究中常用的抽丝剥茧。不过由于经验或者年龄上的差距,似乎还缺少那么一点“一锤定音”的王者霸气。

徐昂,管理学院四年级本科生,西交大思辨学社的社长,热爱真理,热爱辩论,辩论风格以儒雅见长,其标志性动作为辩论场上单臂背后,一只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文雅书生之态。擅长引经据典,用一种清新之风诠释辩题。

考虑到大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辩论准备的前期,采用相对松散的模式。平时大家自行查找资料,通过网络共享资料。中期,根据大家掌握的资料,形成几套赛案。并邀请了职业继续教育学院、电信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等学院辩论队陪练,锤炼框架。这个过程事后看来是非常必要的。讨论确定的框架毕竟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大家经验性的理解。我们确定的框架的表达能否让对手和场下的观众理解,接受是至关重要的。庆幸的是,在热身赛中,我们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及时修正了我们的赛案。在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凝练的阶段了。即对己方的框架进行细化润色,深入理解的阶段。

首场比赛对阵有着良好辩论传统的华东师范大学。华语辩论网的赛前预测中说第一场比赛对西安交大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如能冲出初赛,前景光明。我们确定的基本战略是“不说一句网络的坏话,不说滥用网络的极端情况,不认为疏远是坏事”。

根据抽签结果,首场比赛我们将面对很有辩论传统的华东师范大学,辩题是网络拉近\疏远人际关系,我们是反方。由于本场比赛的辩题是个比较熟悉的题目,在华语辩论比赛中打过多次,基本上是正方获胜。因此,我们对这场比赛非常重视。华语辩论网的赛前预测中也说第一场比赛对西安交大而言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如能冲出初赛,前景光明。

我们不敢大意,认真地分析了以往此辩题比赛反方“网络疏远人际关系”的理论,疏理出三条失利的主要原因。

策略上:在辩论中同正方一样只讨论网络的交流功能而不讨论网络其他功能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技巧上:过多有意无意的讨论对网络的不正当使用;

价值判断上:认为疏远必然是一件坏事,思维单向。

因此在这个辩题的破题中,我们决定从人际关系的根本——需求出发,讨论网络各个主要功能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论述疏远是事实,但不一定是坏事,力求给予这个辩题新的理解。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11、12、13、14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我们在概念上需要明晰的是网络的三个主要功能: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和交流沟通。这三个功能都对人们相互的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

我们的论证逻辑是:

大前提:人对他人的需求减少或者需求满足度降低会使人际关系疏远。

小前提:网络的强大功能满足了许多以前由他人才能满足的需求,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增多,对他人的需求减少。

从而得出我们的结论:人际关系疏远,人网关系拉近。

我们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

1.网络的便捷性减少了人对他人的依赖和需求。

2.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取代了部分人对人的人际交流的需求。

3.网络的交流功能弱化了上网者的相互需求。

经过几场的热身赛,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基本框架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同时又可以避免以往比赛中反方的先天性不足,可以尽可能地将正方所拥有的情感优势化解,尽量将正反双方拉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上理性探讨问题。

我们确定的基本战略是“不说一句网络的坏话,不说滥用网络的极端情况,不认为疏远是坏事”。对于这样一个框架,是参赛队员自己讨论接受的结果。大家都感到很兴奋。

比赛现场的表现证明了我们的预期。

华东师大对这场比赛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非常完善地对网络交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不过对我们从需求入手,准备不足,在场上只作了轻微的抵抗,就又回到了对网络交流的阐述中。赛后我们和华东师大的辩手们进行了坦诚的交流。他们承认考虑过我们立论的方向,但是认为可能性不大。而我们的辩手显然对此做好了准备,直截了当地承认了对方提出的网络交流的种种优势,进而推出网络的信息获取、休闲娱乐功能等其他方面的主要功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的问题。把问题从对方重点布防的主要战场成功地转移到我方预设的战场中来。随着我方二辩提出“近君子而远小人”的疏远未必是坏事,到我方三辩提出人类从工具中解脱,是人类的发展的标志,更是人类独立性、理性的完善。我知道这场比赛,我们成功了。

可以说,首场比赛,我们多少有些剑走偏锋的味道。华东师大输掉了比赛非常可惜。他们是一支很不错的队伍,只是临场的经验有所欠缺,导致他们在比赛场上不能充分地表达己方的观点而已。赛后华语辩论网的网友评价是:“对首场辩题的立场,正方基本上是立于不败之地。华师之败,败于对框架不够熟练,对现场西交出现的重大漏洞的把握不够。”赛后的私下交流中,爱才心切的我也向华东师大的队员们表达了欢迎他们报考西安交大研究生的意愿。他们对辩论的热情和他们身上巨大的潜力让我们相信华东师大辩论队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只要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下去。

华语辩论网的辩手赛后评价半决赛是:“西交先破了北工的立论,采用的是‘七伤拳’。”

顺利地闯过初赛后,我们面对的对手是初赛让人眼前一亮的北京工业大学辩论队。首场比赛中,他们凭借着出色的发挥和极具创意的小品淘汰了颇具实力的西南政法大学,让人不敢小视。尤其是他们的二辩,滔滔不绝的辩才让人艳羡,显然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辩手。这场比赛,看来是需要硬碰硬地吃下对方才可。

复赛的辩题是去向哪里比与谁同行更重要,我们是正方。

按照赛前的准备安排,第二场比赛我们将变换阵容。一辩位置上不变,仍然由郑天琰担任。在第一场比赛中颇受好评的王阳寓慎同学将从三辩的位置上回归到他更为熟悉的二辩。力求和对方最具实力的二辩进行一场快枪快嘴的对决。这样既可以遏制对方二辩的发挥,也可以让我方第一场的二辩充分休息,更好的备战即将到来的决赛。赛场上我们的变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王阳寓慎同学在二辩的位置上很好地限制了北工大二辩的发挥。

对这个辩题的破题实际上是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凭借自己的直觉认为这个题目是在比较去什么地方和跟什么人去这两者哪个更重要。后来随着资料的完善,我们发现在一些大学生的热点问题上,诸如考研、留学、择业等等,很多人在面临这些问题时也在问自己去向哪里?与谁同行?有些人做出明确选择,而有些人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随波逐流。于是我们意识到,要想充分地挖掘这个辩题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我们对这个论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慢慢地,一条线索在我们的头脑中逐渐清晰,当人们问自己与谁同行的时候,实际上是希望了解是否能得到同行者的帮助;当人们问自己去向哪里的时候,实际上是希望找到一个发展方向,而找到方向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方向是否正确。所以这个题目真正要去解决的问题,在于辨析目标的正确与否和他人影响的正负哪个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更重要。

于是在辩题的破题上,我们确定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

去向哪里:目标的正确与否。

与谁同行:他人影响的促进和阻碍。

我们将两个概念用“对于人的发展”作为标尺衡量两者的影响,看哪个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目标的正确是获得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他人的影响会推进或阻碍发展的进程,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与发展构成逻辑上的必然。

这样就在逻辑上完成了我方的论证。

对于队员,我们强调了两个在比赛攻防中的关键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我们论证的核心和理论的依据。

去向哪里不是目标,而是目标的正确与否。

我方核心类比:就好像我们要治病,关心的不是药的形状、生产厂家、销售者、推荐者或者广告,而是看这个药是否有疗效。

按对方的逻辑,很有可能出现一个悖论:如果刘翔与姚明互为同行者,刘翔要向左走,姚明要向右走,按照对方的命题,与谁同行比去向哪里更重要的话,刘翔就应该跟姚明向右走,同时姚明也应该跟刘翔向左走,这个时候刘翔与姚明应该怎么走?换句话说,按对方的逻辑,与谁同行更重要。当不同的同行者,如刘翔与姚明的观点发生不一致的时候,应该怎样进行取舍?依据什么来进行取舍?

当然,我们也对对方的理论进行了充分的预估。感觉在常规的立论下,对方将无法对我方的论证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同时考虑对手的辩论风格,在自由辩论的战术时,大家一致决定主动出击,把战火燃烧到对手的战场,利用对方理论的悖论和我们精心准备的“孟母三迁”的陷阱来打击对手。

实际比赛的情况和我们估计的很接近。对方北京工业大学选择了一个略显简单的决定理论来回应我方立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准备的弹药都失去了准星,没有了目标。这给我方的反攻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王阳寓慎同学也尽显杀手本色,在自由辩论上寸土不让,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郑天琰在场上负责控制自由辩论发展方向,转移战场。王阳寓慎则是冲锋队员,在反方的阵地上尽情发挥。第一次露面的徐昂同学则在理性中及时总结归谬对方的言论,达到深刻打击对方的目的。场上掌声笑声不断。在短短的8分钟自由辩论时间内,双方累计发言达到了惊人的49次,平均每次发言不到10秒钟。最终,我们以434对429五分的优势顺利了冲过的半决赛,这场比赛后来被队员们认为是三场比赛中最为过瘾和满意的比赛。当然也有小小的遗憾。对手并没有提到以往比赛中反方常常提到“孟母三迁”的例子,以至于我们准备的陷阱没有办法收网。华语辩论网的辩手赛后评价半决赛是:“西交先破了北工的立论,采用的是‘七伤拳’。”

这之后,我们成了夺冠的大热门。尽管下午就是产生未来决赛对手的比赛,可是我们的队员们实在是太累了,他们为了准备半决赛的辩题和小品熬夜到凌晨的5点钟,早上7点就得起来化妆走场。于是我放假给大家休息。自己一个人来到了下午的第二场半决赛现场观察对手。结果香港科技大学表现得非常出色,一、二、三辩的状态相对于初赛淘汰复旦大学时更有上升,有惊无险地再过一关,成为了我们夺冠的最后一个对手。

华语辩论网在赛后综合点评本次比赛的时候说:“几乎所有的辩手反应都很快,然而却很少有能够实现事先设计好的战术意图的辩手,而在这一点上,西安交大明显做的是最好的,所以很简单,他们是冠军。”

回到驻地,我也和我的队员们一样筋疲力尽。决赛该如何冲刺,如何让本已经疲惫不堪的队员们尽快放掉心理包袱,在强大的信念的支持下完成最后的大决赛?我第一个想到了给我的恩师韩鹏杰教授、陆卫明教授打电话求援。这二位在辩论界享有盛誉的传奇教练是我的恩师,更是我接触辩论、走进辩论的领路人,是现在队员们敬仰和憧憬的“高人”。如果能在此时得到二位教授的指点,不仅可以迅速地确定我们的决赛战略,更可以起到稳定军心、提高信心的目的。

电话打得很顺利。韩鹏杰老师在我的游说下同意当晚7点抵达上海。陆卫明老师由于有课脱不开身,当晚也把他对辩题的理解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了过来。

在从机场去驻地天益宾馆的路上,我简单地把情况向韩老师做了汇报,阐明了我方目前为止的赛案,介绍了前两场比赛的个人发挥情况。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讨论确定了决赛的四人分工。郑天琰一辩,负责立论的阐述和自由辩论的指挥。雷铮斯担任二辩,王阳寓慎担任三辩。此二人负责场上贯彻自由辩论的散打。徐昂全力准备小品的编剧、演出。

回到宾馆,我们马上召集刚刚休息起来的队员们开始讨论辩题。当晚的准备可是说是非常高效。很快大家就确定了我们决赛的赛案。我们吸取了以往内地代表队和香港代表队交锋立论上容易出现的偏差,决定用最简单,但是最强大的逻辑来贯串整场辩论赛。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我们重逻辑、强论证的特点,还可以把自己从繁琐的层层论证中解脱出来,以一种更为洒脱、轻松的心态在场上展示我们队员的个人魅力。

我们的决赛观点是为富不仁比为贫不仁更可怕,这是一个目前比较热门,但又相对敏感的问题。所谓的“为富不仁”,语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现在通常理解为凭借或者为了财富而不择手段。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都只是极少部分人的不良行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感情基调是想起到警示作用,告诫世人应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的分析非常简单:为富不仁从方式手段上来讲比为贫不仁更多更复杂,从负面影响上来讲更深远更广泛,所以更可怕。

具体来说的话,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为贫的不仁行为,为富都可以做,为富的不仁行为,为贫很多无法办到。不仁之后,为富者有更多资源可用于逃避惩罚。

2.两者共有的不仁行为,为富比为贫涉及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3.有些为贫不仁是由于为富不仁的影响而导致。

由此可见,无论从同种行为的破坏力还是从整体的影响力来看,为富不仁都比为贫不仁更可怕。

在论证上,我们采用的是让大家非常容易理解的行为主体的分层次论证的方法。即:

1.国家的为富不仁比国家的为贫不仁更可怕。

2.为富不仁的组织(集团、公司、团伙)比为贫不仁的组织更可怕。

3.为富不仁的个人比为贫不仁的个人更可怕。

对于论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我们做了特别的准备。我们预计到这几个问题将是整场比赛的交锋的重点。

1.学生还贷问题。

同类型不仁行为的比较,学生不还助学贷款和富人不还银行贷款哪个更可怕。有一种观点认为学生是未来的希望,所以他们不仁的话会更可怕。这种基于未来的希望不仁更可怕的观点,恰恰是因为担心他们将来事业有成,建功立业之后继续为富不仁,正是基于为富不仁更可怕的心理,才有此结论。

感情归属上,我们打算强调学生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不还贷款的原因有很多,是穷学生没钱还贷更可怕,还是有能力还贷但是拒不还贷更可怕?我们不能不做调查,就给学生扣上“不仁”的大帽子。

2.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所代表的心态问题。

两者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性恶的一面,但是为贫不仁更多的反映了人迫于生活压力而无奈地选择了不仁的道路,让人感到可怜可悯。而为富不仁则一定是反映了贪得无厌,为了利益而不顾他人死活的可怕心理,让人感到愤慨不平。这个时候,更要强调社会上“先富起来的一代人”对社会的责任,对社会的奉献,教化作用。反之,将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3.解决为富不仁和为贫不仁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说,为贫不仁不容易根治,所以更可怕。对于这一点,我们将予以归谬,如果按照这种的逻辑,为贫不仁的人我们要不要他们弃恶从善,要不要他们过上自食其力的富裕生活,要不要社会的和谐发展?

坚持为贫不仁比为富不仁更可怕的观点,就有可能错误地认为要解决为贫不仁,就是要让他们富起来,变成为富不仁,再治理为富不仁就可以了。这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价值导向。

队员们对此辩题的准备非常满意。这就大大地减少了决赛场上常见的过于紧张,不敢发挥的大问题。

时针指向22点的时候,我们的整个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韩老师还没有吃饭。队员们决定回到房间自主地消化赛案,准备比赛。我也难得偷闲和韩老师、刘蔚涛一起煮酒上海滩。

第二天一早,我被手机的铃声唤醒。手机里赫赫地显示着韩老师的短信:“爱萍,我先行离去,决赛我就不看了。相信我们一定是冠军。”想当年,韩老师和陆卫明老师、张蓉老师也就是在这里和队员们精诚合作,一举拿下了第二届中国名校辩论赛的冠军,开创了日后西交大辩论蒸蒸日上的局面。韩老师不止一次地在闲聊中向我提起这十年来,他每次来到上海,只要有空,都要来上海教育台,来天益宾馆转转的逸闻。这里的一草一木承载了韩老师太多的情感。但就是在决赛即将举行的前日,韩老师却选择了远离辩论场的名利,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我给韩老师回了一个短信,只有四个字“师恩难忘……”。

决赛前日的准备已经是驾轻就熟了。查找资料,完善辩词,做好教练陈词,演练小品。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有序。队员们和我心里都清楚,辩论10年的第五个全国冠军正向我们走来。

第二天傍晚,刚刚在上海参加完会议的丘进副校长来到了我们的驻地,队员们在校长面前成竹在胸的神情更让我相信今晚将是享受快乐的夜晚。

入场的时候,众多的校友认出了我们的丘进校长,大家激动的合影留念,簇拥着校长进入今晚决赛的演播大厅。

决赛开始之前,大厅里寂静无声,虽说丘进副校长就坐在我的身边,但是我感觉这是我率队参加本次比赛以来最轻松的一次期待比赛的开始。

音乐响起,耀眼的灯光徐徐亮起,大决赛开始了。我们的表演开始了!

决赛的对手香港2004年普通话辩论冠军——香港科技大学显然对决赛辩题也做了深入的了解。一上来大家就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权钱不仁的区分上,我们有些纠缠,并没有占到优势。但紧接着“各个层次的为贫不仁问题”、“为富者不仁者有无底线”等我们在之前预估的问题浮上台面。随着队员们神情自若的发挥,比赛进入高潮。

我方一辩在自由辩论中问出:

“如果我落水,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同时看到,谁不救我更可怕?”

香港科大的同学回答道:

“应该是富人不去买救生圈更可怕……”

“错了,应该是会游泳的人不去救人更可怕!”

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厘头,却又充满机智的问题,反映出我们的队员已经完全融入到决赛的现场中来,尽情的发挥。这个问题实际上点到了为贫不仁和为富不仁的社会影响。富人占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拥有更多的能力,如果他不去为社会奉献,对社会的教化负责任,就像有游泳救人能力的人却袖手旁观,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比赛的结果在预料之中,我们捧得了第十届中国名校辩论赛的冠军,香港科大的安楠同学捧得了最佳辩手,可谓是皆大欢喜。

华语辩论网在赛后综合点评本次比赛的时候说:“几乎所有的辩手反应都很快,然而却很少有能够实现事先设计好的战术意图的辩手,而在这一点上,西安交大明显做的是最好的,所以很简单,他们是冠军。”

花絮:我们的“兴奋剂”事件。

由于连续的鏖战,教练,队员们都感到身心疲惫,半决赛前更是准备小品到凌晨5点钟。而七点钟就要起来化妆,备场,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能让辩手们在场上克服疲劳,我们给每个人准备了红牛饮料带到了比赛现场,也算是明目张胆地服用兴奋剂了。只是辩论场上大家更期待的是辩手们头脑的兴奋,并没有兴奋剂检查。

花絮:站在爱因斯坦的肩膀上你发现了什么?

备战半决赛的时候,上海交大团委给了很大的帮助,利用备战的间隙,帮我们安排和上海交大辩论队的热身赛。同根同源的上海交大的同学带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自由讨论中,我方抛出一个事例:爱因斯坦在研究狭义相对论的时候,遭到了一致的质疑和反对,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同行者,但这并没有阻挡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以此来证明去向哪里比与谁同行更重要。上海交大的一位队员指出,对方可以用“那是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呀。那些从事科学研究的前人正是爱因斯坦的同行者。”这一回答不可谓不巧妙,确实让我们感到头痛。本着负责的态度,我们对这个应答做了认真的反击准备。

比赛场上,这一幕就像排练的话剧一样居然上演了。

当北工的一辩说出“那是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呀”的时候,掌声四起。而我方三辩王阳寓慎马上站起来反击道“如果这也算同行者的话,对方辩友也站在爱因斯坦的肩膀上,你发现了什么?”全场观众对这一充满智慧的来回给予了长时间的掌声。我方的应对反击,不仅很好地打击了对手,控制了场上的局势,更重要的是侧面印证了我方的观点“去向哪里比与谁同行更重要”。

花絮:交大校友们的支持。

得知我们再赴上海参赛,西交大上海校友会就积极地与我们取得了联系。决赛的时候,能容纳两百多人的比赛现场,涌进了二三十位的校友。比赛后,我们的辩手非常激动,因为他们在座无虚席的观众中,在激烈的辩论场上,看到了校友们用手高高举起的A4纸打印出的“交大无敌”的四个让人内心澎湃的汉字。

2004年末,华语辩论网在总结2004年华语辩坛的时候,对上海教育电视台发作了这样评价:“名校赛已经是第十届了……能十年如一日办一个大赛,这种坚持的精神是很值得赞赏的。在迎来第十届名校赛之际,能邀请历届冠军参赛,使我们在2004年末还有机会观赏到一次高水平的比赛。”

时光追溯到1995年,上海教育电视台顺应时代的热潮,创办了被誉为“跨世代思考,跨地域盛会”的“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10年来,先后有近70所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学参赛。众多名校的莘莘学子云集上海,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际国内民生民意,反映了华语在众多问题上的独特表达和透彻理解,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对于以“立足教育,服务社会”为宗旨的上海教育电视台而言,能十年如一日地热心举办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实乃是热爱辩论的队员们的幸福,更是我们时代的幸事。

2004年末,华语辩论网在总结2004年华语辩坛的时候,对上海教育电视台发出了这样评价:“名校赛已经是第十届了……能十年如一日办一个大赛,这种坚持的精神是很值得赞赏的。在迎来第十届名校赛之际,能邀请历届冠军参赛,使我们在2004年末还有机会观赏到一次高水平的比赛。”

感谢上海教育电视台,感谢所有十年来热心和支持名校赛的企业和个人。愿这个品牌赛事拥有更广阔的舞台,愿华语辩坛更加繁荣兴盛!

有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

“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辩论赛的成功是实践的成功!”

西安交通大学辩论队自1996年在第二届中国名校辩论赛上称雄以来,已经获得了包括“全国大专辩论赛”、“国际大专辩论赛”等在内的5个国际国内比赛的冠军。

有一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

“辩论的胜利是读书的胜利,辩论赛的成功是实践的成功!”

这是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所信奉的理念,对我们关心和喜爱辩论的老师和同学们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会永远感谢上海教育电视台给我们搭建的舞台,也会永远记住那些为西交大辩论事业做出奉献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对西交大辩论的热爱和支持,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不懈动力。我们将用我们的努力回馈华语辩论,回馈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