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质量制度

创新质量制度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力量主要是以学校董事会、校友会等形式参与学校质量决策的。其三,创新质量评价制度。
创新质量制度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教育质量制度不仅是教育质量行为的外在框架,更是一种重要的内生性资源,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如不通过制度调整和重新设计使之具体化,则会落空。社会调节机制具有创新和影响质量制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影响质量政策颁行、参与学校质量管理及创新质量评价制度等方面。

其一,影响质量政策的颁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质量形势,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质量政策,对推进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质量政策的推出,表面上来看,是由政府颁行,但其背后都有社会调节机制作用的身影。例如,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决定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紧接着,教育部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和举措,对高校如何采取措施实施质量工程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一质量政策的推出,既反映了新形势下政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方面的积极作为,也是政府回应社会关切和民众呼声的实际体现,其背后就是社会调节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再如,近年来,高校学术行为不端的典型案例屡见媒体,引发社会关注,为严格学术管理,规范学术行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如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人〔2002〕4号)、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的通知”(新出政发〔2012〕11号)等,这些政策的推出,对规范学术行为,查处学术不端,净化科研学术风气,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而社会舆论监督和社会调节机制对这些改革政策的出台功不可没。

其二,参与学校质量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不仅是政府和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大众共同的责任,各种社会力量和民间机构在高等学校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社会调节机制参与学校质量管理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参与学校的质量决策。在学校质量决策中充分吸纳社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是现代大学建设发展和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社会力量主要是以学校董事会、校友会等形式参与学校质量决策的。二是直接参与学校的质量管理过程。社会力量还可以社会观察员或质量监控者的身份,直接介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参与学校的质量管理。三是参与学校的质量评价。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在要求,满足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体现。为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高等学校的人才质量标准和评价需要引入用人单位的意见。如果一所学校忽视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专业设置陈旧,教育思想与手段落后,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会被社会淘汰。

其三,创新质量评价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社会的质量评价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对传统的政府一元评价模式产生冲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促进管办评分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一次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集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于一身,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就是要使政府、社会和学校各安其位,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基本格局。“专业的教育评价和社会评价,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管办评分离,需要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19]管办评分离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政府一元评价模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以社会评价为主的模式,进而创新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推进整个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