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有利于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全面、和谐及差异发展。但是传统教学评价过分强调常规评价,而忽视特色评价,没有充分重视反映不同类型学生特点的“特色评价”,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第二节 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有利于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全面、和谐及差异发展。

近20年来,国际教学评价研究的发展走向可以概括为:从注重量化表征到更加注重质性描述,从认为评价与情境无关到更加重视与情境关联,从评价限定在孤立的过程到评价的主体、客体支持合作的过程,从静态判断到动态生成。

这些年来,我国教学评价理论和实践也在进步,但总体上看,教学质量如何进行评价及指标体系的建立尚在探索之中,仅仅停留在一种教学评价的理念上,鲜有具体层面的运作。本章从建立和实施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例为抓手,谈谈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正确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评价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现代主义给我们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作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再从教学本体论的观点来看,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更应是开展下一步学习活动的逻辑起点和生长点,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一直是一个过程,它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无论在何处,教育总是贯穿于全部生活之中”。它“被视为包含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日常教育,并贯穿个人一生的教育综合概念,其目的在于使人获得个人、社会以及职业生活中最充分的发展。它还试图从总体性出发看待教育,这包括人们为了获取知识和增长知识。在家庭、学校、社区、工厂以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其他场合和机构接受教育”。终身教育注重人的全面性、统一性、连续性,强调教育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一切方面,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时段性、模式化的教育,体现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本质,更合乎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学评价应关注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每个人一生的和谐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也不是每方面都要平行发展,而是彰显学生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谐发展。

二、教学评价的取向

1.重视整体评价。赞可夫曾提出应“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指出了教学与学生的整体发展间有内在的联系。评价包括需要、兴趣、智力、能力、气质、性格六个方面全面特征的综合。传统教学评价没有完整、全面、辩证地把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没有从多方面考虑,只考虑学生当前发展情况,没有注意到其对学生今后学习、和谐发展的影响,更没有考虑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2.重视过程评价。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以走向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但是教学活动的全部成果又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而且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注重结果的教学评价是不全面的,只有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3.重视纵向评价。横向评价是一种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确立自身在群体中的位置。纵向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通过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了解个人的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而传统教学评价往往是把教师作为主体,学生完全处于被评的地位,有时教师指名道姓的横向评价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重视特色评价。常规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所以在评价中常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在活动中能动性发挥的不同,使不同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但是传统教学评价过分强调常规评价,而忽视特色评价,没有充分重视反映不同类型学生特点的“特色评价”,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5.重视多样评价。传统教学评价主要通过笔试的方式进行,往往是在一个阶段、一个单元的教学或整个学期的教学结束之后,通过笔试的形式测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于有确定目标的结构性教学来讲,也许是适应的,但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来讲,显然是不足的。因为对于每种个性特征的评价方式可能是不同的,而且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常常是不规范的,也不可能有统一标准的解决方案,因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以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

6.重视内隐素质(如情感、态度、品德等)的评价。情感发展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问卷和访谈,但是由于情感变量的个性化特征。每个学生情感的敏感点不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有的外显性大,有的内隐性更重。有的人喜欢对这一类情感做表达,有的人喜欢对那一类情感做表达,有的用语言,有的用体态,有的用面部表情,等等,因此带来明显的不确定性。人的情感与认知水平有关系。一般来说,认知的改变总是在情感的改变之前,情感变化是渐进的,晚于认知的变化,所以做评价时应该晚一些收集学生的情感变化结果。有的情感变化在认知改变后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可能都还看不出来。对思想品德的评价,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多有创造,但总体上看目前能够评价的,大部分还是限于知识性的和具有外在行为显示的部分。

三、学生教学评价制度

(一)学生评价制度建设

学生的教学评价除采用传统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等评价方法外,还可灵活采用其他评价方法,如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学生自我评价法、测验法、个人成长记录法等。由于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是不规范的,因而以学生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评价强调用观察、实验、讲演、完成作品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期获得学生语言、逻辑、制作等各种智力和非智力活动的信息,进而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

学生的教学评价,一方面,注重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可以调动评价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自我反馈、自我调节、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评价;他评与自评的结合,使评价更灵活、更全面;另一方面,教学评价是双向的,主体和客体是相对的,以往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现在也可以对教师、学校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变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评价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管理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职责。

学生进校初,初始年级组织确定“学生如何发展的班级管理方案”,落实长远(三年),阶段(一年),短期(一学期)的班级管理方案,明确每学期在学科成绩的教学质量上必须有提高的分值体现,明确每位学生必须选定一项特长(绘画、书法、音乐、体育、职业技术等)在三年中加强训练,并能有所提高。同时,也明确了一系列的制度来约束。

在制定学生教学评价制度时,可采用纸笔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三种评价方式,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针对学生发展建立激励评价机制,从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面开展学生的星级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和制度,鼓励彰显优秀学生的品质,突出个性化教育,创造条件,搭设平台,让全面发展和学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树立品学兼优的榜样,鼓励个性发展。

(二)学生评价的内容

基础阶段: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以竞争为评价手段,以奖励为强化因素。关键把握学生从“我不行”转变到“我可以行”的层面上来,打破已往的评价理念;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是评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评价的指向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关注的应该是学生在评价中的实际表现,鼓励学生去反思自己的问题,寻找自己的现状与学习要求之间的真实差距,而不是去关注奖励或者惩罚。同时,要使学生清楚评价的内容,列出学生评价表见表4.1,给学生建立了自评、互评的基础,明确互评主要是同桌之间的相互评价。

表4.1 学生评价表

img21

促进阶段: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进入自评互评的活动之中,建立学生成长的记录袋,要求学生拟定评价项目清单,评价的样本,自我评价表,随堂记录卡等,学生的合作等方面,逐步展开。

尝试、探讨与实施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评价标准的把握,对学生优缺点的分辩等的引导,师生构建阶段之间的通道,形成循环上升的指导方式,采取项目清单的方式去把握和打开评价探讨的局面。

案例:

1.一周自评式清单

●一周以来,你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感到满意吗?为什么?

●最让你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最让你烦恼的一件事是什么?它为什么让你烦恼?

●你的学习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你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是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学习用功吗?

●你学习哪门功课最轻松?为什么?

●你学习哪门功课最吃力?为什么?

●你和其他同学相处融洽吗?

●你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吗?

●你经常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吗?举一个例子。

●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经常向谁求助?

●你觉得参加班集体活动有意义吗?为什么?

●你在家里帮父母干活吗?干些什么?

●你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吗?请具体说明。

●你的特长是什么?还在训练吗?

●你还有需要说明和补充的吗?

2.一周互评式清单

●你喜欢该同学吗?为什么?

●他学习用功吗?

●他团结同学吗?

●他上课专心听讲吗?

●他帮助过你吗?如帮助过,是在那方面?

●他善于与人合作吗?

●他的品德高尚吗?

●别人给他提意见时,他持什么态度?

●他是否很自信?

●他善于在公共场所发言吗?

●他善于组织同学吗?请具体举例说明。

●他经常参加班集体活动吗?

●他适合加入共青团吗?

●你还有什么其他看法?

四、教师评价制度

(一)教师评价制度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观念的认识。根据国家教育改革的政策,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组织全体师生分层次、分角色、分阶段地进行《走进新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目标、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新课程标准。

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通过培训,拓宽了知识面,不断充实专业理论与教学技能。外出培训听课的教师,回校后,将听课总结上交教科室,并上传校园网,在全校教师会上还将外出听课心得作汇报,在组内也要进一步交流,使不参加活动的教师也有所收获。

2.教研活动的开展扎实深入。“多实践,勤反思”使校本教研真正落实到了实处,不仅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坚持开展“听、说、评”课活动,通过组织观摩评议,切磋教法,研讨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交流教学心得。坚持开展的校内教研展示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做到早安排,早准备,勤实施。平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创新,努力落实新课标精神,自觉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如针对小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很容易出现乱课的现象,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讨,拓宽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法,提高教学水平,使我们的学生真正享受到素质教育的好处。在组织理论学习时,随时掌握教改信息,介绍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引导教师在学习、交流钻研教育理论的过程中,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质量。

3.师徒传帮带。如何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胜任教育工作,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每个学年初,我们都要为新教师物色师傅,有学科教学的师傅和班主任工作的师傅,召开师徒结对会议,要求师傅对徒弟手把手的传帮带,师傅每个学期在新教师处听课不少于30节,重点精讲课要先听师傅上课,教案先交师傅修改,师傅对徒弟进行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全方位的手把手交流。学期结束,新教师还要在自己教研组上一节汇报课。通过这一传帮带过程,新教师能够尽快尽早脱颖而出。

4.1~5年教龄教师的培养规划。学校紧紧抓好年轻教师这一支队伍,把年轻教师的成材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在1~5年教龄教师中开展新课程理论考试,教学随笔大赛、说课比赛、演讲比赛、案例分析及反思比赛、每个学期至少上一堂组内的公开课、详案每个学期达50个等,校教科室每个学期对这批教师要开3次以上的讲座,如《如何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因素分析》、《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等,从实处抓起,从教学细节中抓起,通过不断学习比赛和教研活动,共同提高,从而鞭策年轻教师们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5.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改进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改进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建立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作用,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教师课堂活动的评价,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专家、领导评课、同行评课、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6.加强对期中、期末、中考成绩的分析与管理,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考试成绩不是评价老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但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为了使成绩分析更加科学,不仅对期中、期末的成绩进行统计,还要对原始成绩作追踪统计,建立成绩数据库。通过对各种成绩的比较分析、追踪分析,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以评促教的制度

评价方案的实施、评价结果效能的发挥,需要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意见》、《教师公开课活动制度》、《教坛新秀考核办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中目标达成度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办法》、《教师技术职称评审考核细则》、《教师特殊贡献奖》、《区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评比方案》、《学科质量奖的几点说明》等制度。

评价方式的改进与实施,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评价研究为学校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学校能够对教师的聘任、奖励、晋级等作出正确客观的判断。

五、现代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思考

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概念上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体现了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发展性评价的本意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包括学校的教师、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需要一个安全的文化环境,否则评价的真实性或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学校评价在于制度的完善,还有评价文化的构建,而不是一种方法的改进。如何能测得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的能力?如何能测得教师对学生道德发展所做的努力?如何能测得教师在教学中融人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品德的教育?这些都是现代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需要思考的。

1.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改革才有生命力。当今现代管理科学飞速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新理论应引入到现代学校制度研究之中。

2.改革是教育生产力,是第一教育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之一,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根本任务,百年陈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历史关键时刻。

3.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局部小范围的变革也会有很好的效果。目前,学校还不能改变外围的各项教育政策,但是完全可以改变学校内部小环境,在学校范围内创设改革的良好氛围。

4.只有充分依靠广大群众,改革才会得到积极响应,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一个组织的成长必须要依靠其内部组织成员的成长,要相信一线教师,依靠一线教师,坚持走群众路线,唯有如此,改革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5.“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人治”时代的相对真理,必将被现代学校制度运行下的“一套好制度就是一所好学校”这一更高层次的理念所取而代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