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列社区报的欣慰与困惑

系列社区报的欣慰与困惑

时间:2022-03-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中,最小的发行量是3万份,最多的达到了6万多份。
系列社区报的欣慰与困惑_在中国办社区报

七年多时间创办10份社区报,发行总量达到45万份,进入45万个家庭,按每个家庭三口人计,覆盖人口近130万。过程曲折艰辛,收获也出乎意料。一路走来,泪水与笑容共舞,欣慰与困惑并存。归纳起来,欣慰的原因有以下五个:

第一,我们10份社区报的创办与成长,没有让我们的《珠江时报》主报投入一分钱现金。七年下来,也没有形成一分钱的亏损。尽管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大的盈利,未来也没有大的盈利目标,但是,对于《珠江时报》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媒体来说,以零现金投入,成长出一个45万份总发行量占领130万客户终端每年产生1500万元GDP规模的社区报集群,是一个让很多人吃惊的创新之举。

第二,我们的10份社区报尽管发展并不均衡,但是都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我们的系列社区报的内容普遍受到当地政府与居民的认可与欢迎。

虽然刚开始,居民因为不了解社区报,以为社区报只是一张广告纸而对它冷淡甚至排斥;政府对社区报的作用也因为不确定而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但经过一到两年时间的运行与沟通,政府和居民对社区报的态度大多有出人意料的转变。

当邮政投递质量较差的时候,我们会经常收到居民关于收不到某期社区报的投诉。虽然是投诉,但这一点也让我们很高兴,因为从中可以反映出居民已经越来越在意我们的社区报了。

我们在每一份社区报创办的初期,在还不了解居民接受程度的情况下,并不是盲目地追求最大的发行量,因为这样会给经营和成本带来巨大的压力。我们都是从一两万份起步,逐渐增长,逐渐扩大覆盖范围。一些没有被覆盖到的居民会找到当地政府提意见,要求给他们送社区报;政府也因为觉得社区报覆盖不全会让政府的声音传递出现空档而要求增大发行量。桂城、罗村、狮山等镇(街)的社区报在创办之后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内,就主动要求扩大发行量,直到全部覆盖。《狮山树本周报》创刊时是3万份,后来增加到5万多份,遇上重大新闻还会临时扩大发行量。

目前,《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中,最小的发行量是3万份,最多的达到了6万多份。发行量的增长尽管给了我们成本的压力,但是这种现实的需求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大的鼓舞,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操作自信。

第四,我们在探索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社区报人才。

7年的时间,我们培养了一支社区报人才队伍。从最初的4个人到现在的近60人,我们的社区报团队不断壮大、稳定、成熟。创办社区报的前两年,我们动员主报的记者来社区报是比较困难的。传统记者习惯了有会开有材料提供的新闻模式,让他们顶风冒雨到社区里和大叔大妈聊天拉家常,他们很不习惯,也放不下身段。

于是我们开始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给他们进行社区报理念的从头培训,形成相对统一的操作规范。经过我们的培训,现在近60人的社区报团队,不仅能写稿、编版,还能拍照、发微信,更能做活动、搞经营,大部分的社区报记者都成了多面手,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社区报人才。而且社区报团队的核心骨干非常稳定,7年来很少有骨干人才流失。

我们经常跟社区报的小伙伴们开玩笑说,我们这里是“中国社区报的黄埔军校”,为国内培养培训成熟的社区报人才,在我们这里工作两三年,以后去别的地方办社区报,每个人都有能力独当一面,运营一份社区报了。

第五,通过7年的实践,我们对社区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套关于《珠江时报》系列社区报的核心理念和操作模式。这对推动国内社区报的发展来说,是有益的和具有借鉴价值的探索。

虽然我们有了很多具体的收获,但不可否认的是,关于社区报的困惑一直在困扰着我们。从第1份到第10份,我们一直都在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首先是社区报的“身份证”问题。目前,国家对社区报的刊号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内只有个别大的报业集团有专门的刊号,其他的社区报有些是借用主报的刊号在运作,有些是用内部连续出版物的刊号。严格地说,借用主报刊号是不合法的,而内部连续出版物刊号是不可以做广告的。如果不允许做广告,社区报是没有办法存活下去的。

虽然我们身处发达富裕的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佛山,南海区和禅城区分别位居全国百强区的第2位和第21位[6],但地方政府对我们社区报的经费支持都无法完全满足运转的需要,而且逐年递减,社区报最后还是必须走向市场。国内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并不像南海和禅城这么有钱,他们是没有能力去支持社区报的创办经费的,所以社区报一定要通过广告经营养活自己才能生存下去。如果没有合法身份,就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国内社区报的培育和发展。

关于社区报“身份证”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章节的“社区报的团队建设”做了一些思考,提出由第三方运营公司来负责运营,解决社区报的经营合法性,以股权的形式让第三方运营公司成为社区报团队的利益共同体。

其次是关于社区报人才的职业成长问题。社区报团队每天都工作在最基层的社区里,是一个低到不能再低的平台,每天跟大叔大妈打交道,视野容易变得狭窄,且看不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一些大学生干一两年后就觉得没有成就感没有意思而选择离开,导致一些地方社区报团队的人员流动大。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解决社区报人才的职业成长问题,但除了现实地给他们比主报记者更高一点的待遇,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机制来解决他们的行业焦虑和职业上升通道。

最后是关于社区报的最终出路问题。在纸质媒体受到新媒体严重冲击的当下,社区报自然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我们说它还是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却已经存在转型的迫切性了。社区报最终要去向哪里?我们设想的路径是:社区报以它独特的优势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搭建一个强大的服务平台和通道,最后转型为媒体型服务业。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我们的探索已经开始,虽然成败未知,但直觉告诉我们,这个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呈现我们关于媒体型服务业的探索。

【注释】

[1]在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中,南海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二。

[2]2013年3月17日,南海部分镇街进行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罗村街道被并入狮山镇。

[3]2011年4月1日正式创刊时改名为《罗村社区周刊》,2015年1月8日起更名为《孝德社区周刊》。

[4]南海区原来包括8个镇街,分别是:桂城、罗村、狮山、九江、丹灶、里水、大沥、西樵。2013年3月17日,南海部分镇街进行了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罗村街道被并入狮山镇。

[5]禅城区包括4个镇街,分别是:祖庙、石湾、张槎、南庄。

[6]2015年全国百强区排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