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梁启超生平大事年表

梁启超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说谎遭母亲责打。1879年七岁私塾属对应答如流。1886年十四岁师从于佛山陈梅坪先生。10月,与李氏大婚。《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康有为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光绪开始推行新政。12月,应伍廷芳邀出访欧美等国,后改变计划拒绝。后被康有为斥责,经友人劝阻,放弃革命主张。8月,协助康有为发起勤王运动,失败。1901年二十九岁4月,次子梁思成出生。12月经由加拿大返回日本横滨,历时10个月。1904年三十二岁3月,赴香港参
梁启超生平大事年表_梁启超思想的“变”与“常”(1898—1906)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一岁

正月二十六(二月二十三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五岁

开始读《四子书》和《诗经》。

1878年(光绪四年戊寅)六岁

师从张乙星先生接受启蒙教育,读《五经》,常伴祖父左右,得其喜爱。因说谎遭母亲责打。

1879年(光绪五年己卯)七岁

私塾属对应答如流。有客人到访,欲试其聪明如何,出对“饮茶龙上水”,其对答“写字狗扒田”,又出对“东篱客采陶潜菊”,对答“南国人怀召伯堂”。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八岁

始学作八股文,九岁时能为千言。

1882(光绪八年壬午)十岁

就学于周惺吾先生,第一次赴广州参加童子试,在船上以盘中咸鱼为题作诗,满船动容,得神童之名。同年法国侵占越南河内。

1883年(光绪九年癸未)十一岁

张之洞《輶轩语》和《书目答问》,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者。同年中法战争爆发,康有为在广东发起组织不裹足会。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十二岁

同祖父、父母学习唐诗,读《史记》《纲鉴易知录》,补博士弟子员。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十三岁

开始学习段、王训诂之学,对八股文心生厌恶。同年清政府签《天津条约》,中法战争结束。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十四岁

师从于佛山陈梅坪先生。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丁亥)十五岁

母亲赵太夫人因难产病逝。

进入学海堂学习训诂词章,决心舍弃八股文。

1888年(光绪十四年戊子)十六岁

成为学海堂正班生,作《汉学商兑跋》。同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1889年(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七岁

参加广东乡试,中举人第八名,得主考官李端棻赏识,与其妹缔婚约。继续在学海堂读书,季考必得第一名。

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十八岁

春季,赴北京参加会试,归途经上海,购得《瀛环志略》,读完眼界大开。

秋季,通过陈千秋结识康有为,对其学识大为赞同,退出学海堂,进入万木草堂学习。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九岁

进入康有为于广州长兴里开设的万木草堂学习,并为其新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承担校勘和分篡工作。

10月,与李氏大婚。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二十三岁

赴北京参加会试落第。

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康有为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光绪开始推行新政。协助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和强学会,后被强行关闭。

结交谭嗣同、杨锐、吴德潚、吴樵、陈炽等友人,故友陈千秋卒。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二十四岁

4月,至上海,结识黄遵宪,7月与黄遵宪等五人共同创办《时务报》,著《变法通议》、《西学书目表》,宣传政治主张和学术主张,颇有影响。

10月,回广东省亲,并到澳门与康广仁等商议《知新报》事宜。

12月,应伍廷芳邀出访欧美等国,后改变计划拒绝。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二十五岁

继续担任《时务报》主笔,后与汪康年产生矛盾,辞职受聘于湖南时务学堂。

年初,致信张之洞,提倡在两湖书院开设政法之学。《变法通议》中多篇有影响力的著述发表,如《论科举》《论学会》《论师范》《论女学》《论幼学》《论译书》等。

7月,与汪康年、麦孟华等在上海创办不缠足会。后在上海创办大同译书局。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二十六岁

年初,得重病赴上海就医,痊愈后赴北京帮助康有为筹划创办保国会事宜。俄国强行索取旅顺、大连湾后,与康有为、麦孟华等联合各省上书请求变法。

5月,联合在京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请求废除八股,改革科举。

维新运动开始后,受诏于光绪,赏六品官衔,奉光绪命办理译书局事务,参与创办京师大学堂,制定学堂章程。后再次上书请求设立编译学堂,书籍报纸免纳税,获准。

9月,慈禧发运戊戌政变,维新变法失败,光绪被禁于瀛台,维新举措大部分废止。与康有为等人被追捕,避难于日本公使馆,于天津乘日本轮渡逃亡日本。康有为先逃往香港,后至日本。

10月,在日本与日本外务大臣代表志贺重昂举行笔谈,欲借日本之力助光绪复位。

12月,在横滨创办《清议报》,将政变之事连载于报中,后合成为《戊戌政变记》。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十七岁

3月,康有为离日赴美洲后,赴箱根攻读日文,著《论学日本文之益》。

6月,与章炳麟、孙中山会晤,就两党联合问题与孙中山往来日密,逐渐有赞成共和趋向。后被康有为斥责,经友人劝阻,放弃革命主张。

8月,联合华侨在东京创设高等大同学校,原时务学堂十几位学生追随至日本,共同探讨革命。

9月,与在日友人在横滨举行文祭会,祭奠谭嗣同、林旭、杨锐、康广仁、刘光第、杨深秀六位在戊戌政变中遇害的友人。

12月,应美洲华侨之邀游历美洲。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二十八岁

赴美后居住于檀香山,负责为保皇会发动勤王运动筹集捐款、计划联合等事宜。

8月,协助康有为发起勤王运动,失败。

9月,应澳洲保皇会邀请,赴澳洲游历半年。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二十九岁

4月,次子梁思成出生。

5月,从澳洲返回日本,继续担任《清议报》主笔,发表《中国积弱溯源论》,鼓吹保皇,反对革命。

12月,《清议报》馆失火,停刊,共发行一百期,举行百期纪念祝典,撰写《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

本年,李鸿章病逝,著《李鸿章》(即《中国四十年来大事纪》)。

始号饮子冰,于上海创办广智书局。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三十岁

2月,在新滨创办《新民丛报》,报名取自《大学》新民之义,以教育为主体,辅以政论。其间,《新民说》系列文章见于报端,言论影响力极大。其间,发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反对保教,与康有为产生分歧。

11月,创办《新小说报》,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与黄遵宪多次就民权、自由、革命、政体等问题书信往来。

同年,于横滨创办译书局。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三十一岁

3月,应美洲保皇会之邀游历美洲,在加拿大居留两月,参加了温哥华保皇会选举会和兴筑总会所树基典礼。继往纽约、哈佛、波士顿、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于白宫会谈两刻钟)、费城、匹兹堡、辛辛那提、新奥尔良、圣路易、芝加哥、西雅图、波特兰、旧金山、洛杉矶。12月经由加拿大返回日本横滨,历时10个月。

返日后,放弃革命言行,将美洲见闻著于《新大陆游记》。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三十二岁

3月,赴香港参加保皇大会,潜回上海参与筹备《时报》事宜。

6月,《时报》出版。

7月,癸卯年《新民丛报》出毕,欲改名《民义报》,未果。

12月,三子梁思永出生。

同年,著成《中国通史》(后改名《中国民族外竞史》)、《中国之武士道》和《中国国债史》等。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三十三岁

3月,好友黄遵宪病逝,异常悲痛,宣统元年为其撰写《嘉应黄先生墓志铭》。

7月,重编本《饮冰室文集》出版。

11月,与革命党人彻底决裂,以《新民丛报》为阵地,始与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展开论战。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三十四岁

春季,计划游学欧洲,未果。

1月,于《新民丛报》连续发表《开明专制论》。

8月,为考察宪政的五大臣起草的《考察各国宪政报告》获清政府通过,清政府下诏预备立宪,误以为宪政出现转机,全力为立宪奔走。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三十五岁

3月,著成《国文语原解》,由《新民丛报》以单行本出版发行。

4月,新民丛报上海支店和时报馆同期发生火灾,上海支店事务由上海棋盘街广智书局代理。

5、6月间,为组织政治团体往来于日本与上海之间。

8月,四子梁思忠出生。

10月,政闻社于东京锦辉馆成立,该社以倡导立宪为主旨,成立当日与革命派发生冲突事件。同月,政闻社机关报《政论》创刊于上海。

11月,《新民丛报》停刊,共出版九十六期。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三十六岁

2月,政闻社总部由日本东京迁往上海。计划开办《江汉日报》和江汉公学,因缺乏经费,未果。

7月,政闻社致电宪政编查馆,请愿三年内召开国会,不久清政府下令查禁政闻社,政闻社解散。

9月,次女梁思庄出生。

11月,光绪与慈禧先后病逝。

同年,由横滨迁居兵库县须磨村麦氏别庄。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三十七岁

政闻社解散后,专心著述,该年生活困窘,以读书著述为业。

4月,著成《管子传》。

5月,著《财政原论》。

10月,为振华公司案致长书于张鸣歧辩枉。同月,各省谘议局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始加入国会请愿运动

12月,三女梁思静出生。

同年,为解决广智书局经营困难,多次致函美洲各埠宪政会。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三十八岁

2月,《国风报》创刊,旬刊,撰叙例《说国风》阐明宗旨、使命和价值。

8月,国会请愿同志会机关报《国民公报》创刊,为该报撰文多篇。

11月,因不满清政府欲于宣统五年召开国会之谕令,撰《读宣统二年十月三日上谕感言》,刊载于《国风报》第28号。

12月,欲发起国民常识学会,因清政府开放党禁之争激烈,未成。同月,国会请愿同志会解散,参与帝国宪政会的创建。

同年,与康有为书信往来颇多,涉及海外事业失败状况、生活困难情形、开禁、币制、论学等。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三十九岁

3月,为考察和筹创办北京、上海两大日报计划款事宜,偕长女梁思顺游历台湾。

5月,拟联合各省谘议局代表组织大政党。

6月,宪友会成立,接办《国民公报》。

10月,武昌起义爆发,旋即与康有为发表“虚君共和”主张,提出“和袁慰革,逼满服汉”八字方针,后因南北和议,“虚君共和”主张未能实现。

11月,乘天草丸号离开日本抵达大连,后至沈阳,因局势紧张,遂返回日本。同月,袁世凯组织新内阁,以法律副大臣之职相邀,坚辞不就。

同年,多次计划归国,均失败。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四十岁

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同月,经孙洪伊介绍加入共和建设讨论会。

3月,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多次就财政、政党问题与袁世凯书信往来,大有联袁之势。

4、5月,《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和《财政问题商榷书》相继由共和建设讨论会印刷发行。

6月,中华帝国宪政会改名为国民党。

9月,从日本神户启程回国,结束14年的流亡生活。归国后先抵天津,后入北京,复返天津。

10月,为倡导学术和风化,与章炳麟等创设“函夏考文苑”,后因故未能参与经营。

12月,《庸言报》出版,五子梁思达出生。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四十一岁

2月,正式加入共和党。

3月,与京、津好友于天津孙家花园庆生。

4月,邀集名士40余人游宴京西万牲园。同月,发表《共和党之地位与其态度》演讲,阐明共和党态度和注意事项。

5月,统一、共和、民主三党合并,于北京成立进步党,任理事。

7月,二次革命爆发后,出任熊希龄内阁司法总长。

10月,起草《政府大政方针宣言书》,获国会通过。

11月, 国民党解散。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四十二岁

2月,被袁世凯任命为币制局总裁,改革举措均受阻挠。

6月,参政院开院,被任为参政员之一。同月,于孔教会演讲《知命尽性》。

11月,于北京青年会演讲《欧战后思想变迁》。

12月,四女梁思懿出生。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四十三岁

1月,担任《大中华》杂志总撰述,作《发刊辞》阐述对以后国事的主张。

2月,被袁世凯任命为政治顾问,考察沿江各省司法教育事宜,坚辞不就。

4月,返粤省亲,省亲前致袁世凯长信劝其放弃帝制,省亲途中几遭暗杀。返程游历上海、杭州等地,6月返回北京,后长居天津。

7月,就任宪法起草委员,因引友朋不满,著文《宪法起草问题答客难》。

8月,著《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攻击筹安会成立。

12月,由天津乘中国新济轮赴上海,与蔡锷共同筹划云南、贵州、广西三省起义事宜,并筹措起义经费。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四十四岁

1月,贵州宣布独立,欲赴日本,未成行。

3月,由上海经香港抵广西,劝说陆荣廷起义,广西宣布独立。

5月,出任护国军都司令部都参谋,发表《告爱国诸军人书》。后护国军军务院成立,任政务委员长兼抚军。同月,父亲逝世,悲痛万分,辞去所兼各职。

9月,《盾鼻集》出版,辑录护国运动中所为各种文电。

10月,离开上海赴香港省亲,处理营葬事宜。同月,五女梁思宁出生。

11月,蔡锷因病去逝,悲痛异常,12月,创办松坡图书馆以为纪念。

12月,六子梁思均出生。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四十五岁

1月,入北京斡旋内阁、外交问题,力主与德断交。

2、3月,府院之争激化,连续致书段祺瑞劝其对德宣战。

7月,参加讨伐张勋复辟帝制,段祺瑞内阁成立后受任财政总长。

8月,护法运动开始,为大局计斡旋和调停南北两方面意见,遭遇困难。

11月,请辞财政总长。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四十六岁

春夏,决议退出政坛,致力于学问,著通史之作。8、9月过于劳累,患呕血病,通史之作因此搁笔。

11月,一战结束,为中国政府列席巴黎和会撰《为请求列席平和会议敬告我友邦》。同月,始识胡适

12月,与蒋方震、丁文江等七人往欧洲考察。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四十七岁

2月,抵达伦敦,后至巴黎。

3月,自巴黎出发考察欧战战场。

6月,返回伦敦居住一月。

7月,游历比利时,觐见比利时国王。

8、9月,游荷兰、瑞士、意大利,10月返回巴黎。其间,由新学会主办之《解放与改造》杂志出版。

12月,游德国。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四十八岁

1月,结束欧洲游历,由巴黎启程归国。

3月,抵上海,后至北京拜谒徐世昌

4月,着手译辑新书,与蒋百里等组织共学社。

9月,整顿《解放与改造》,改名为《改造》,体裁和内容发生变化。

10月,著成《清代学术概论》。

同年,《欧游心影录》陆续整理完成,在《时事新报》《晨报》发表。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四十九岁

1月,致信慰问海外旧日宪政会同志,此后忙于著述。

10月,应北京、天津各学校邀请前往讲演,共计七次,后成书《梁任公先生最近讲演集》。

11、12月,中国公学风潮事起,与蒋百里、张东荪、舒新城往来书信商讨解决之法和发展中国教育计划。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五十岁

1月,《中国历史研究法》出版。

2月,《梁任公先生最近讲演集》出版。

4月起,应各学校和团体之请进行学术讲演二十余次,收录于《梁任公学术讲演集》。

10月,《梁任公近著第一辑》编定成书。为东南大学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讲稿整理为《先秦政治思想史》。

11月,因酒醉突发心脏病,停止课外讲演。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五十一岁

1月,由南京返天津,谢客养命。同月,发起创办文化学院事宜,后因经费问题停办。

4月,至微翠山养病。是时张嘉森、丁文江发起玄学与科学论战,为避免二人伤和气,撰《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和《人生观与科学》两篇文章。

7月,至南开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10月,发起戴东原生日二百年纪念会,撰文《戴东原生日二百年纪念会缘起》。同月,为师大校长问题奔走维持。

11月,松坡图书馆成立,于北海快雪堂出席落成大会。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五十二岁

1月,北京戴东原生日二百年纪念会开会,做《戴东原先生传》。

4月,好友夏曾佑病逝,撰《亡友夏穗卿先生》以纪念。同月,在北京会见印度诗人泰戈尔。

8月,八子梁思礼出生。

9月,夫人李蕙仙病逝,悲痛万分,撰《悼启》。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五十三岁

3月,往北京吊唁孙中山先生。同月,谢绝段祺瑞宪法起草会邀请。

5月,五卅惨案发生,为文数篇论其事。

9月,主持清华研究生院。

同年,出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五十四岁

1月,患便血病入北京德国医院,后转入协和医院。

4月,就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同月,接受耶鲁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9月,进入清华讲学,并筹备司法储才馆。

11月,为蔡锷十年周忌举行公忌,撰《蔡松坡遗事》。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五十五岁

1月,司法储才馆开馆,就任馆长,致开馆辞。

3月,康有为逝世,4月在北京畿辅先哲祠举行公祭。

初夏,偕清华研究院学生游北海,发表谈话,后以《梁先先北海谈话记》为名收入《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

8月,开始主持《中国图书大辞典》工作。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五十六岁

1月,再次进入协和医院治疗。

6月,辞去清华研究院工作。

8月,请辞《中国图书大辞典》委托。

9月,著成《辛稼轩年谱》。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五十七岁

1月19日下午2时15分,于北京协和医院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