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点突破快发展

重点突破快发展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我们在各有关单位和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县这一重大社会、经济综合建设工程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十八项“兴蓝工程”这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其决策审慎,程序严谨,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缓急有序。
重点突破快发展_对十八项“兴蓝工程”的调查与分析_野兰花

按照蓝田县十一届党代会和十三次人代会部署的十八项“兴蓝工程”,于“八五”末至“九五”初期建成、见效的设想,作为“八五”最后一年的现在,工程建设历时两年来,其实施、进展、收效如何,已成为全县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在各有关单位和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县这一重大社会经济综合建设工程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十八项“兴蓝工程”是新一届县委、政府班子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各方面资料,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总结我县以往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抓住发展蓝田经济这个主要矛盾,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分析市场前景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它的形成有其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如果说70年代末,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发展山区经济,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作为我县经济工作重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话,那么,80年代初期所提出的“一个基础、三个支柱、四个重点开发”经济发展思路则已初具发展我县经济的战略雏形;如果说80年代后期县委开展的“认识蓝田、热爱蓝田、振兴蓝田”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精神观念方面为全面振兴蓝田经济做好了思想、精神准备的话,那么,1993年十八项“兴蓝工程”战略思想的形成,则是各时期经济规划、战略设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完善;是新的县委、政府班子对全县人民发展蓝田经济的思想、智慧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是新班子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及思想、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十八项“兴蓝工程”这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其决策审慎,程序严谨,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缓急有序。两年多来,通过全县上下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展示了强大的发展后劲。工程的有效实施为我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取得阶段性效益提供了经验,为经济突破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工程与成就

十八项“兴蓝工程”确立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宏伟的目标成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旗帜和动力,它在统一人们的思想、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意志、激发人们的干劲、团结人们奋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兴蓝工程”统揽了全县各项经济工作。由于资金投入、物资投放、领导力量侧重等因素,保证了工程的顺利高速实施,到目前其进展、实施及效益是:

一、农业开发类项目

1、原区十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第一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总投资700多万元,以引岱峪水上白鹿原为标志,于1993年11月2日通过国家验收。经过几年的开发,其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修“U”型渠道420条,计167公里,修建筑物2745座,平整土地2万亩,改良土壤5万亩,建立良繁基地4000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平方公里,受惠于安村、巩村、汤峪、史家寨4个乡镇,41个行政村,13972户的58470人民。二期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到位资金245万元,以渠井双灌为目标,于1993年7月在汤峪、焦岱、史家寨3乡镇全面实施,到目前已衬砌“U”型渠42.68公里,修建筑物579座,打配机电井107眼,铺设地埋线25.51公里,埋输水暗管20公里,修机井路52.81公里,分别占总任务的64.1%、64.6%、66.9%、73.6%、71.9%和121.4%。改良土壤3.21万亩,建立良繁基地800亩,受惠于汤峪、焦岱及史家寨3个乡镇,42个行政村,44900户的18.8万人民。

一期工程的顺利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原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原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扩大了高产、复种面积,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原区产业结构由一期竣工前的粮经96.9:3.1发展成1994年度86:14;复种由原来的5%总计2500亩一举发展到1994年度复种达40.4%计20200亩;亩产由原来的210公斤增加到348.4公斤,该区农民人均收入1990年275元,1994年498元,1994年工程直接收入达1737.89万元。

2、十万亩果林基地建设工程

全县果林面积从1992年6.4万亩,发展到1993年的7.5万亩,1994年一举建园3万亩,使全县果林面积达到了10.5万亩,比1992年增长64%,1995年挂果面积5.6万亩,产量可望达到4.5万吨,较1992年0.525万吨,增长7.5倍,产值可增加8.1倍达5750万元。

3、十七万头(只)牛羊工程

1992年牛存栏6.3万头,羊8.6万只,1994年底实现牛存栏10.5万头,羊存栏11.5万只的最高纪录。1994年肉牛出栏及牛肉产值达6325万元,较1992年增长222.7%;羊出栏及奶产值达1869万元,较1992年增加123%。

4、百吨天麻基地建设工程

以葛玉八乡为主的百吨天麻基地,1993年栽植3729亩,产量一举达103吨,1994年面积4770亩,产量115吨,1995年已植5100亩。实现三年三大步。

二、工业建设类项目

1、十公里石材加工长廊建设工程

按照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大念石头经,一年打基础,二年上规模,三年成气候,分阶段逐步发展的指导思想,自1992年5月份至今,蓝关、汤峪等17个乡镇先后办起了石材厂;普化、焦岱等6个乡镇建成了采矿场;大寨、巩村等4个乡镇围绕石材企业兴办了辅助设备厂。到目前,全县共兴办石材厂30个,安装圆盘切割机64台。共加工生产板材6万平方米,销售2万平方米,实现产值900万元,实现收入300万元,实现利税18万元。1994年各矿点共采矿石1.4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38.96万元。以秦达石材厂为龙头的我县石材加工业,立足资源,实现了蓝石拳头产品打入市场的目标,并成为前途广阔、潜力宏大、效益可观的生产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和希望所在。

2、以黄金为主的有色金属系列生产线工程

固定资产投资1023万元,从1992年10月开始筹建,1994年7月份全面建成试产的县综合冶炼厂,设计能力是年产电解铅2000吨,亚硫酸氨3000吨,黄金155.4公斤,白银461.7公斤。1995年1—7月实际生产电解铅412吨,阴极泥0.85吨,浮渣68吨,实现产值456万元,销售收入365万元。

3、三十万吨水泥生产线工程

县办10万吨水泥生产线计划投资4475万元,自1992年12月开工以来,到位资金2937万元,占总投资的65.6%,土建工程已完成60%,若资金到位,年底可望投产。预计建成后,年产R525#水泥10万吨,可安排500名人员就业。小寨第二水泥厂生产已达产达效,三线建设完成了基建投资580万元。

水泥生产至1994年底,全县生产能力达18万吨,实际生产16万吨,销售收入突破4000万元,实现利税350万元。

4、开发丙纶丝束系列产品

蓝田化纤材料厂的丙纶丝束生产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635万元,1992年动工建设,同年12月试产成功,但因许可证等因素的影响,1995年4月才转入正常生产,今年1—7月份共生产烟用丝束419吨,实现产值704万元,销售收入639万元,实现税利34.07万元。泄湖镇重型海绵厂、大寨化工厂等新型化工企业相继建成,化工产品已投放市场,效益可观。

5、油脂化工系列产品开发工程

西安阿雷霸油脂有限公司是美国阿雷霸公司与蓝田工业总公司合资兴建的,以生产豆油豆粕为主。固定资产投资980万元,1994年4 月28日建成投产,项目设计能力是年加工黄豆3万吨,年产豆油4500吨,豆粕23400吨,浓缩粗磷脂75吨,年实现产值6228万元,利润364万元,税金368万元,税利合计732万元。1995年1—6月共生产豆油752吨,豆粕4374吨,磷脂77吨。

6、发展千户非国有明星企业

全县至1995年7月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5938户,从业7458人,注册资金2154万元,个体户年上缴税金1994年达369.7万元。发展非国有企业已达到838户。

三、交通、通讯等投资环境建设类项目

1、提高四条主干公路等级工程

以县、乡道路沥青化,乡、村道路沙石化为目标的道路交通建设,1993年以来取得重大进展:1993年5月建成了总投资290万元,总里程24公里的四级沙石地方公路——厚金路;1993年9月完成了总投资296万元,总里程17公里的冯十路、吴巩路、佘小路三级油路铺设工程;修复改善了蓝汤路县城至安村段及安孟路。随着312国道的竣工通车,实现了川原乡镇通油路的目标,县境内建设沥青路程196.4公里。

2、邮电通讯现代化建设工程

焦岱、汤峪、小寨、泄湖、华胥、普化、辋川等乡镇的程控电话相继开通;完成了西安至蓝田的通讯光缆直埋;实现了与西安自动电话并网;开通了县城北关邮电支局;建立了鸿雁传呼台,发展BP机324部,自动电话1500门。投资189万元迁址于北关村、建筑面积2970平方米的邮电大楼4月12日封顶。

3、县城大型综合集贸市场及五大集镇市场建设工程

集经营、服务、生活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总占地面积45亩,3001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8325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概算为1793万元,实际投资1187万元,截至目前,综合市场交易大厅已完成了网架、柜架结构主体及装饰工程,准备交工验收。个人集资二层经营门店179户中的107户基本建成,总体工程量完成90%。五大集镇在布局规划、规模发展、市场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4、“六点一线”旅游景点建设工程

把水陆庵、公王岭、辋川溶洞、王顺山、悟真寺、蔡文姬纪念馆等景点建成集参观、游乐、食宿、乘车、服务、销售于一体的一日游工程基本完成:(1)投资近百万元完成了水陆庵景点的园林、庭院、雕塑、营业房、400米油路铺设及绿化工程;(2)溶洞旅游点在完成了路、桥、亭及洞内雕塑、灯光配置的基础上,投资40余万元,建起了27间房,满足了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的需要;(3)公王岭猿人遗址在加强管护的同时,今年又争取了国家、省、市文物部门设计调研费10万元、球形结构遗址保护方案配套金30万元,在市文物部门的支持下,投资4.5万元,建成了公王岭消防用水工程;(4)投资47万元,占地6亩,建筑面积440平方米的蔡文姬纪念馆,1994年8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5)投资25万元的悟真寺,开通了道路,整修了前、中殿,建起了藏经楼,塑成了佛像,开放局面初步形成;(6)王顺山景点修建一新,知名度日渐提高。

我县旅游业已成规模,1994年接待游人27万人次,收入60多万元,第三产业随之发展,已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窗口。

四、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类项目

1、灞辋河治理工程

灞辋河治理工程,1993年3月2日开工,12月30日竣工,历时294天,全面完成工程任务。总投资307.52万元,投工17万个,堆筑堤防总长3581.7米,其中灞河右岸长1106.5米,宽8米,辋河左岸长1421米,宽6米,辋灞汇流段1054.2米,堤高均在4米以上的坚固防堤,共回填沙石土料13.38万立方米,修建了进退水工程16座,沿堤植柳3000余株。建成了我县治河史上投资额度大,设计标准高,规模空前、可保证县城段三十年一遇洪水的安全度汛堤防工程。它在全县人民的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2、县城开发区建设工程

经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制定完善了城区规划,规模为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设全面实施。继蓝新路、青羊路、马河桥建成竣工与国道接通后,1994年投资86万元,完成了548米北环路东段拓宽到30米的配套建设改造工程;投资40万元,完成了东接新城路、西连蓝新路、全长526米,控制线15米配套路建工程并全部交付使用。

投资142万元在西河漫滩建成了一个水净化池、一个加压间、在新水厂建成一个水处理车间,与旧水泵构成了县城日供水5000吨的自来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县城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总投资180万元,于1993年4月13日动工,12月6日热井打成通过验收。井深1250米,出水量34立方米/小时,水温47℃,质为硫黄,重碳酸钠性水,具有医疗价值。1994年8月沐浴配套设施全面完工,每日可接纳600余人,极大地方便了县城及附近群众的生活。

居民小区建设方面。已建成北关60户、县门街小区、尧柳新村、体育路小区、120户、蓝新路新村、文化路、青羊路等居民住宅区,居民住宅面积约9万平方米。

“兴蓝工程”的顺利实施见效,在号召、带动原有产业增加投入,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产生着巨大作用。它们在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产出效益方面发挥着作用,从而促进了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增强了我县经济实力,扭转了县财政低速增长的现状。具体见表:

从表可以看出:除1994年粮食生产因遇严重旱灾较1993年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较高增长速度。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较1992年增加17.8%,1994年较1993年增加10.3%,而1995年1—6月份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39亿元,比1994年同期增长22.2%,财政收入1993年较1992年增加17.7%,1994年较1993年增加25.3%,在1994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1—8月份完成1484.4亿元,占年度预算的65.7%,比上年同期增长17%,增加216.1万元;在各项指标中,乡镇企业独领风骚,1993年产值较1992年增长25.9%,1994年较1993年增长59.3%,较1992年翻一番多4581万元。

在农业生产中,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的建成见效及粮、果、牛羊、天麻等生产基地的建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近两年大幅度下降,粮食生产面临连续两年的严重干旱,但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上缴林特产品税等主要指标却稳步增长,见表。

蓝田县农业生产主要经济指标统计表

1995年夏季生产虽然面临严重旱灾,但仍喜获丰收,夏粮总产13745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8%,油菜总产154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上半年农林牧渔业产值达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1%。

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县财政收入的增加,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这些铁的事实和钢性数字充分显示出“兴蓝工程”实施以来在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增强生产后劲、壮大经济实力中的奠基作用和潜在力量。

经验与昭示

十八项“兴蓝工程”之所以能顺利按计划进展并收效,来源于正确的决策,得力于领导的重视,取决于全县干群的认同和支持。它既体现了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又将马列主义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唯物史观融于整个决策之中,它给我们搞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昭示。

一、从实际出发,立足资源是正确决策的前提条件

蓝田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人文历史积淀深厚,人民勤朴,近临西安,发展潜力很大,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山大沟深,基础薄弱,财政困难,是西安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其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趋利避害,发挥优势,振兴经济,强县富民,是摆在新班子面前亟待解决、且必须慎重对待的大事。因此,新班子审时度势,深入调查,了解实情,走访各界人士,分析蓝田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寻求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途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不渝地抓紧抓好。但不能在小农经济的模式下搞农业,而要在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上下工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注重科技推广,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促进产业化农业。于是十八项“兴蓝工程”四大类之一的农业类诸项工程初步形成:建设原区十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果林、天麻、畜牧、烤烟四大农业商品基地;向产业化、高效农业发展的农副产品深加工油脂化工企业工程等决策得以确定。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工业,发展什么工业,走怎样的发展路子,又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苎麻厂从贷款筹建到厂、地、劳、贷、债,近乎甩包袱而转让的阴影,无不笼罩着关注我县经济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心。那种脱离客观实际、违背群众意愿、不顾条件制约、缺乏科学预测的决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损失的事实,无不撞击和震撼着县级领导们。然而水泥产量逐年递增,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利税成倍增加的迹象似乎向人们暗示着一个机遇和途径,即要立足资源,面向市场。为此,我们要变高山为资源,使石头出效益,要在扩大水泥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板材业,为了使板材生产项目的确立有据,县委主要领导带员赴南方考察,就这样以十万吨水泥生产线和十公里板材生产项目,代表蓝田丰富资源的龙头产业与其他项目一样,确立下来。

为了使兴蓝工程更富可靠性,通过县上各级领导几上几下的酝酿和修改,通过党代会讨论,1993年初经县十三次人代会讨论通过,从而形成了一个论证充分、产业齐全、主次有序、实施可靠、统揽有力的我县经济发展战略。

二、严格组织,督促检查是有效实施的保障

项目确定了,实施便成了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工程顺利实施,县上建立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县级各大班子领导都有自己负责的项目。在县级领导分工负责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各业务部门的实际,对十八项兴蓝工程进行了严格明确的分工,使乡镇、部门责任明确,担子实在。

综合部门都能各司其职,宣传、公安、交通、物资、金融等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全县上下、各行各业、各界人士自觉投入兴蓝建设工程热潮的喜人局面,显示了严格组织,认真实施的巨大威力。

作为统揽蓝田经济全局的“兴蓝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组织给予了经常性的监督和及时检查。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做到了不定期听汇报、查进度。这样,不仅研究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决策目标之间的偏差,为领导具体研究偏差的程度、及时提出消除偏差的措施创造了条件,更为决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重点突破,实现阶段目标,是整体推进的动力所在

十八项“兴蓝工程”中的部分项目,系1993年以前工程的延续和发展,要求加快进度,按期完成,在提高效益上下工夫,而大部分则是新上项目,要求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市场观念、规模观念和效益观念。它的发展要有突飞猛进和跳跃式的步伐,以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效益,对动员干群积极参与,努力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县上对部分项目提出了严格的时间要求,从而在组织领导、人员配备、财物供应方面给予了较大的倾斜。如在石材开发中,作为一项新产业,没有较大的启动力、没有强大的声势、没有广泛的筹建和庞大的规模,是难以建成、难以收效的,为此,1993年县上抽调百人组成工作团,全面动员,重点扶持,协助工作,从而实现了县委确定的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成气候的发展目标,使我县这一骨干产业迅速得以形成并见效,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显示出急事急办出效益的潜力。

水泥生产是“兴蓝工程”的重要内容,按兴蓝规划乡镇水泥生产应达目标是13万吨,但作为兴蓝的重点项目,产出效益可观,是取得阶段效益的最佳途径。县上领导在资金、精力上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从而使其产出效益明显增大,截至1995年7月,全县乡镇水泥生产能力已达20万吨,超7万吨完成兴蓝工程规划。在效益方面,仅小寨乡发展水泥生产1994年上缴国税120万元,超计划任务50%,特别是小寨水泥二厂1994年就上缴税金80万元,成为我县企业上缴税金的排头兵,它显示的经济效益成为兴蓝工程号召人们积极参与的重要方面。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抓好“兴蓝工程”中,每一阶段都要有明显的阶段性目标,要能取得阶段性效益,它将有助于激发热情,鼓舞士气,促进工作。

四、适应形势,调整步伐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必要补充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必将对我县工程的进展提出新的要求,加之各项工程本身的联系和相互制约,时常会表现出他们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协调。为此,县委、县政府领导针对实际及时调整步伐,从而使工程总体得以顺利实施。如高岭土开发工程,虽经论证,但因技术、设备、市场、领导力量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仅处在原料出售阶段,这一工程的缓建和步伐的调整,在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减少领导力量分散投入,保证重点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再如烤烟生产的停止,也是加快兴蓝工程总体步伐的必要补充。由于岭区水源不足,而近年春旱严重,加之秋季旱灾、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给春播及秋收造成很大困难。再由于群众无生产经验,农技部门力量不足,烤制技术不过关,烤成优质烟比例低、浪费大、效益差,群众无利可图,甚至赔钱销售,生产畏难情绪大。为此,县上及时调整策略,于1994年停止生产,保证了重点工程。

问题与思考

在充分认识工程成就,展望未来效益,总结成功经验时,我们也要看到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认真解决,以求达到预期目的。在调查分析中,我们认为有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资金紧缺,掣肘严重

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加之银行压缩基建投资,而我们的项目大多处在初起步和积累阶段,对资金需要量大。因此,资金紧缺带有明显的普遍性,严重地制约着工程的进展和效益的产出。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比去年大幅度减少。1—6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2273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3%,其中建设投资329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8%,更新投资560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9%。建设中的县办水泥厂、小寨水泥厂第三生产线、石材厂、县城大型综合市场因贷款或配套资金不到位而影响了进度。阿雷霸油脂有限公司、县化纤材料厂、综合冶炼厂、农械厂电池生产项目等已建成的项目因周转资金的严重制约而无法满负荷生产。据调查,仅阿雷霸油脂有限公司,按项目评估,年需流动资金2400万元,据一年来生产情况看,维持正常生产,年流动资金不能低于1700万元,而该企业目前真正用于生产流动资金仅600万元,其制约程度可想而知。

二、人才缺乏,效益不高

先进的生产源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要靠掌握技术的人才去驾驭。高起点的机械设备可以购回,但人才的培养绝非朝夕可以解决的,这是影响产品质量、数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如我县石材生产,虽然设备先进,县上又通过各种途径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但产品质量仍有平度、裁直、刨光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销售,制约着价格,降低着效益。再如,蓄电池生产项目前景不错,但由于操作人员技术不过硬,从而造成设备破损率高,机器维修困难,产品质量不稳,残次产品多,产出效益差等问题。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值(不变价)131.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1%。但工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资金利税1.2%,成本利润率0.5%,较上年同期分别减少3.6和4.9个百分点。管理人才的缺乏,也影响着一些工程的进度和产出效益,这些都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三、资金投向有待改变

随着十八项“兴蓝工程”的相继建成,我县工农业生产已初具现代化生产水平和规模,在县财力有限、国家宏观调控、资金来源短缺的形势下,我们应根据宏观情况的变化,适当调整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改变我们的投资方向。首先要使扩大基建规模,以外延方式为主的投资应迅速转入以内涵方式为主的加强技改、提高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上来,否则将会影响我们投入产出比例,使县上经济只能在高投入、低产出的水平上缓慢运转。其次,要使有限的资金向产出效益高的企业和前景效益可靠的正建项目倾斜,以期达到工业效益的提高。要高度警惕并竭力扭转工业资金利税和成本利润率低下的局面。

四、工程挖潜,必须加强

要非常重视建成工程作用的发挥,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岱峪水库、汤峪水库及一、二期开发工程,耗资数亿,是我县重要的抗旱配套设施工程,但防旱工程在大旱之年难以发挥作用,是造成粮食减产的重要原因,是万万不能重复出现的事情。如果说今年大旱,储水用于解决西安人民生活比开发区粮食生产更重要的话,那么,1994年度因水库承包养鱼等原因而限制浇灌用水则有因小失大,不顾全局之嫌。据了解,一期工程1994年仅有原区渠口个别村组可以满足灌溉,而干渠中、下游只能偶尔有水,实无抗旱之力。鉴于此,我们认为对岱峪水库的开发还应加深,要使其在雨季足量储水的基础上,利用其自流优势,在开发区干渠上分段建成一定数量,足够容量的二级蓄水“南瓜蔓”工程,以解决抗旱工程大旱缺水,抗旱无力的低效问题。真正提高开发区抗御灾害,提高效益的作用。

农业四大基地的建成,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原粮、原料的生产、销售程度,而要像黄豆生产有油脂化工生产工程、牛羊奶生产有奶粉加工企业那样,其他原料也要在深加工、精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出效益方面大做文章。要围绕牛羊皮肉生产,建设牛、羊肉罐头及皮革生产精加工企业;围绕水果生产建设果品加工业;围绕天麻生产,建立天麻保健系列产品生产线,不断向深加工、高效益、商品化农业生产迈进。

五、要像“兴蓝工程”实施初期那样,加强对工程进度和所获成就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和信心,变消极为积极,变阻力为动力,变牢骚为热情,使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兴蓝工程”建设中去。

可以肯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随着十八项“兴蓝工程”的全面实施及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通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繁荣、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曙光必将早日普照蓝田大地。

1995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