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地理实验,突破重点难点

重视地理实验,突破重点难点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在教学当中重视地理实验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重视了地理实验,那么实验就如同一座座桥梁,天堑变通途,师生一路欢歌,到达终点。中心留一个小孔,用于固定在地球仪北极,地球仪运动,纸板不动。

重视地理实验,突破重点难点

李丽君

在素质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在教学当中重视地理实验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提出我的想法也许还不够成熟,但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索,我确信将来一定会设地理实验课。

传统地理教学,限于教材、地图、地球仪等,老师讲,学生听,考试背,以至将地理置于文科家族,属文科生学习的范畴。事实上地理是自然科学六大支柱之一,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并列,毫不逊色。再说地理学本身也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研究人地关系、人文现象,其可为人类生存、生活、生产服务,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地理实验展示、研究自然地理中的一些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自然事物,特别是物理现象涉及天体物理、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热学、力学、光学、磁学海洋流体力学等。如:天体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自转和公转,正午太阳高度与日影,地方时测算),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锋面系统),地表水和地下水运动,大洋环流,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沙尘暴滑坡塌方,等高线与地形剖面图等等。倘若这样,对于教师来说,上课不再只靠一支笔,一张嘴和一本书;对于学生,上课不仅动脑想,用笔记,还可以观察,甚至亲手操作。上课一定会变得形象,活泼,有趣;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一定不同以往,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这样做非常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了理念、思路。

可以做实验的教材主要是自然地理部分,历来是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考生的分数往往就由这部分难题而拉开距离,凸显师生地理素质和基本功力。以往我们在这方面耗费精力多,但常常效果不明显,典型的高耗低效,老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头晕,甚至老师怕讲,学生怕听,犹如一条横亘在高考道路上的一道道深沟,不知多少人跌入沟底或裹足不前。如果我们重视了地理实验,那么实验就如同一座座桥梁,天堑变通途,师生一路欢歌,到达终点。

地理实验有一部分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借助大自然这个最大的实验室,以及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说到处都可,随时都行。比如日月星辰,山河树木,房屋建筑,风俗民情,语言歌舞,衣食住行,狂风暴雨,鸟飞花谢,虹舞霞飞,雾漫雪飘……这样,地理教学将突破传统模式,教室的束缚,教材的不足。教学内容从平面变成立体,死的文字、线条,变成眼看耳听手摸,鲜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地理教材,真实的地理课堂。这样的地理课,没有理由教不好,也没有理由学不好。

下面仅举两个课堂地理实验,说明自转和地方时关系,承压水和自流井关系。这两个方面是考试热点,教学难点,学习重点,很多学生感觉似是而非,非常怕学。

实验一:给地球戴阴阳帽,晒日光浴

实验目的:

1.研究地球自转与地方时关系

2.地方时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分布规律

材料准备:

1.地球仪一个。

2.手电筒一把。

3.自制圆形纸板直径约为地球仪赤道二分之一,以直径为界,涂黑白两色,代表黑夜和白昼。中心留一个小孔,用于固定在地球仪北极,地球仪运动,纸板不动。

4.四根细线,长度约为地球仪经线,两根黄线,一根红线,一根黑线,四线对齐固定在地球仪北极,用胶粘在纸板外面距离相等,黑线和红线相对,两黄线相对,四线代表四时,黑线为0时即子夜(平分黑夜),红线为12点午时(平分白昼),黄线代表6点辰时和18点寅时(位于晨昏线,黑夜和白昼交界处)。

5.四线缠上等长细铁丝,弯成经线状,不随地球仪运动。

实验步骤:

1.将黑线对齐0度经线,红线对齐180度经线,两黄线对齐东经90度和西经90度,记录四线经度

2.打开手电筒对准红线中点,代表二分日太阳辐射,直射赤道,180度经线。直到实验结束。

3.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90度……180度……360度,记录四线(四时)重合的经线填表。

4.同样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只观察记录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时间的变化规律,填表。

5.分析表中数据,总结地球自转和地方时关系:某一时刻,不同经线时间差异——地方时空间分布规律;某一经线,随地球自转——地方时的时间分布规律。

填表:

表格一 自转不同角度四线对应经线——地方时的空间分布规律

img64

表格二 0°经线对应四线——地方时时间分布规律

img65

结论:

1.同经同时,极点随便。

2.某一时刻,时间东大西小,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3.两地经度每隔十五度时差一小时,经度隔一度相差四分钟,并且固定不变。

4.某地随地球自转,每转过十五度增加一小时。

5.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六点日出,十八点日落。

6.夜半球中央经线为零点(黑线),昼半球中央经线为十二点(红线),晨线在六点左右(黄线),昏线在十八点左右(黄线)。

7.若没有阳光,就没有地方时。

实验二:承压水与自流井

实验目的:

1.认识承压水的埋藏条件。

2.观察承补给区、压区和排泄区的关系和特点。

3.分析自流井和承压水位关系。

实验材料:

1.50公分左右长度,拇指粗透明软管一根,装满水。

2.缝衣针一根。

3.一盆水。

4.一个水瓢。

5.一个漏斗。

实验步骤:

1.左右手各握软管两端,高度一致,观察水流。

2.左手高,右手低,观察水流。

3.漏斗插入左手高处,用水瓢加水,观察水流。

4.在左高右低时,用针在低洼处扎眼,观察水流。

观察水流结果:

1.静止

2.左降右升,出水片刻。

3.同上,出水延时。

4.针眼喷水,高度平齐于左右连线。

结论:

1.补给区高,排泄区低,中间区为承压区。

2.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3.受静水压力影响,从补给区流向排泄区。

4.若凿穿隔水层,井口若低于承压水位,会形成自流井。

5.不同于潜水和潜水井。

6.常分布于向斜构造(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以上两个实验,笔者都没有在课堂上进行,因为担心上课时间不够,限于传统模式,实验材料不足等缘故,第一个实验只画侧视图,俯视图讲解,第二个实验让学生想象,我讲解带比划,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如果有实验,学生眼看、手动、笔记、动脑,这样效果肯定更好。这些实验只是在脑海中酝酿,或在练习题中遇到,今天想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同仁们共同探索,集思广益,争取地理学科有自己的实验器材,实验室和实验课,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并且有持续的学习热情。

当然,地理实验是教学方法的补充,教学内容的强化,并不排斥传统的讲解,画图,读图,填图,练习,它们互为补充,不仅提高学习成绩,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终身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