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针对性地改变社会情境

有针对性地改变社会情境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不利的社会情境极大地促使或变相促使和加重了社会心理创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我们说,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社会情境优化再造成为构建社会心理保障系统的基础。
有针对性地改变社会情境_城市公共安全社会心理研究

(一)有针对性地改变社会情境

在对社会情境的众多探讨中,大体有两条值得关注的研究路线:一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1890—1947)关于心理理论的研究,认为情境包括人与环境;二是英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家阿盖尔关于社会情境与人格特质的系统考察,将情境界定为“社会互动类型”。在这里,我们将社会情境界定为由目标、礼仪规范、角色关系、时空设施等因素构成的具体的活动场合,是人身处其中的,并直接作用于人的社会场合的特性综合。[1]在我们看来,社会心理的问题既有来源于个体自身的相关因素,但往往也与外界环境、社会情境息息相关。因此,加强社会心理建设,促进社会心理健康首先要能够改变社会情境。

1.人类心态和行为随环境的变通及其适应能力

社会情境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它是一种微观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边界区域。那些宏观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所谓社会大环境虽然对人的行为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但不能称之为情境。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直接受社会情境的作用,一般意义上的社会环境只有经过情境才对社会心理起作用。

社会情境与人的活动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关系,它总是由人构建、创造出来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行为,制约着社会事件发展的事态。人们的心态和行为是随环境而变化、变通的,并且现代人是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因此,有针对性地改变社会情境是促进社会心理健康的一种途径。

2.当前亟须改变的若干不良社会情境

如前文所说,社会情境与社会心理相互影响,而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社会情境必然会对社会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社会中存在以下亟需改变的不良社会情境:

——挫折感。在社会心理学中,“挫折感”指的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2]因此,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宽容的氛围,倡导公众树立合理的信念、进行适度的自我分析,使社会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就显得尤为重要。

——愤怒。愤怒是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在社会中所体现的群体情绪中,愤怒情绪更值得关注。愤怒情绪的积累与社会心态中的从众心理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增加社会维稳风险。而增添情绪宣泄机制、提倡公众进行移情学习及换位思考是弱化社会愤怒情境的有效途径。

——缺乏信任。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旧体制对人的禁锢已经打破,新的社会运转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最重要的是有效的、新的社会规范也没有真正建立,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参与,是消除公民在人际关系上的疏离感、隔膜感和拒斥感,促进公民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途径。

——社会碎片化。主要是指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从“整体型的社会聚合体”[3]演变为将利益分解、分散的“碎片化”社会群体。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是“单位制”,“总体式”的,国家通过“单位”统合相关资源,通过单位管理社会人员、社会生产、社会福利。但是,随着“单位制”的解体,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变成社会人。人与人之间在财物、权力、声望方面逐渐产生分化,并进一步形成利益上和认识上的多元化,从而使社会越来越分离为一个个个体、一个个基本利益体。社会阶层、社会部门也就逐渐产生发展了起来。

——缺乏社会支持。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4]这种社会网络包括个体与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等建立的关系,又进一步可分为直接提供利益帮助的工具性支持和主要提供心理安慰的情感性支持。目前社会中,个体原子化倾向愈为突出,人们接触半径逐渐扩大,社会关系逐渐弱化,正是缺乏长时期的持久互动,导致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都越来越感到社会支持的缺乏。为此,要强化基层组织的社会支持功能,为公民个人提供生活帮助、价值引导、心理抚慰和文化满足。同时,也要强化家庭的社会细胞功能,发挥家庭对成员的感情支持、行为养成、道德培养、心态塑造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这些不利的社会情境极大地促使或变相促使和加重了社会心理创伤,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3.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社会情境优化再造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变迁的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转型期”是社会心理急剧动荡变化的时期,是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心理结构迅速解构与重构的时期。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来抚平社会不良心态,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能在社会管理的内容、主体、方式、技术、应对、过程上都要有所作为,具体到影响社会心理的社会情境,就需要各方能够努力对之加以优化。我们应当建构起那种社会情境与人的活动相互作用并正向影响的循环。一方面,使社会情境由人构建、创造,并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又通过社会情境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制约社会事件发展的事态。我们说,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背景下,社会情境优化再造成为构建社会心理保障系统的基础。它不只是直接关系个人幸福,还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和幸福社会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