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珞巴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珞巴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再加上珞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缺乏相关的记载,而且历史上在珞巴族民间活跃的文化人物在其他民族的文献中几乎没有提及,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珞巴族古代那些在文学艺术活动中有过突出贡献的人的情况。按珞巴族的习俗,治病未愈的巫师被视为“鬼人”,应处以死罪。
珞巴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_中国珞巴族

第十章 珞巴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珞巴族社会中历来没有“文学艺术家”“文化人物”等概念,也没有关于某个“文学艺术家”的传说和传记,甚至可以说不存在专门的文学艺术家(或者我们本章中所说的文化人物),因为在传统的珞巴族社会中,所有职业的从事者都不能脱离生产。再加上珞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缺乏相关的记载,而且历史上在珞巴族民间活跃的文化人物在其他民族的文献中几乎没有提及,所以我们无法知道珞巴族古代那些在文学艺术活动中有过突出贡献的人的情况。根据于乃昌先生在他的著作《珞巴族文学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中对那些活跃在当代民间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播者进行了简介和在笔者成长经历中有影响的人物,对文化传承者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亚崩

亚崩(?~2009年),女,被称为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出生于下珞渝的马尼岗,博嘎尔部落达芒氏族。1962年迁居米林县,住在南伊乡琼林村。一辈子从事刀耕火种,善于竹编和缝织。15岁时,因“鬼灵感应”而成为氏族女巫,通晓占卜和巫术,善于跳神祈福消灾,能够主持大型祭祀太阳神的活动,远近驰名,善唱珞巴族的古歌和古史歌。创世史诗《斯金金巴巴娜达蒙》和祖先史诗《阿巴达尼》主要由她演唱,歌喉婉转,声音清亮而悠远。

二、亚如

亚如(?~2005年),女,出生于珞渝地区噶尔古的博嘎尔部落达芒氏族。1962年迁居米林县南伊乡,通晓史诗《阿巴达尼》等,精通各种先祖典故,精于珞巴族民歌《加金》《巴日》,擅长传统祭祀、婚宴舞蹈《刀舞》《都怒》等。

三、亚夏

亚夏(?~2012年),女,生于珞瑜地区马尼岗的博嘎尔部落萨基氏族,1958年迁居米林县南伊乡,通晓史诗《阿巴达尼》、创世史诗《金东达尼和金巴达蒙》,精通各种珞巴族民歌传唱模式和民间故事,2008年被评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珞巴族史诗传承人,2012年10月去世。

四、达地

达地(?~2009年),男,出生于下珞渝的邦龙的博嘎尔部落东鸟氏族。因与人发生械斗,于20世纪50年代迁居米林县,住在鲁霞村。一生狩猎,飞禽走兽皆百发百中,被誉为“山林中的英雄”。并善编竹器,年轻时习得鸡卜和巫术,成为著名的巫师。他善于讲唱神话、传说、古歌和古史歌。他讲述的神话《麦冬海依》等情节单纯,语言简洁,富有古朴神秘的情韵,较多保留有神话的原始风貌,情感真实。

五、达娘

达娘(?~2004年),男,出生于下珞渝的巴布荣的博嘎尔部落能腰氏族。1962年迁居米林县,住在琼林村。一生农耕和狩猎,善竹编。常与其兄外出交换,往来于印度和藏区,见多识广。其兄是巫师,达娘年轻时随其兄学习卜算和咒语。一次其兄生病,一时找不到咪剂,达娘自任卜师,为其兄诵咒消灾,果然灵验,遂名声大震,成了咪剂。他善于鸡卜、诵咒、演唱“庙光”“饿月”“古史歌”。他的演唱曲调高亢,充满气势。他也是创世史诗《斯金金巴巴娜达蒙》、祖先史诗《阿巴达尼》、英雄史诗《金岗岗日》的主要传承者。2004年去世。

六、亚娘

亚娘(1944年~),女,出生于下珞渝的西木岗的博嘎尔部落萨吉氏族。其父是巫师,一次为病人跳鬼,病人不见好转反而死去。按珞巴族的习俗,治病未愈的巫师被视为“鬼人”,应处以死罪。其父携妻女逃离西木岗,开始了漂泊生涯。在此过程中,年幼的亚娘多次被转卖或用于交换,于60年代迁居米林县。她善于舞蹈和演唱歌谣,她演唱的咒语、祭词、招魂曲、婚礼歌和哭丧歌,因融入了她坎坷人生的辛酸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七、东娘

东娘(1911~2005年),男,出生于下珞渝的马尼岗的博嘎尔部落海多氏族,属伍布等级。通晓巫术,因在氏族战争中杀人避险,于1950年落脚米林县才召村,现为米林县政协委员。年轻时的东娘,是氏族战争中的英雄,屡战不死,至今仍保存有在氏族战争中使用过的弓箭和长刀,在珞巴族中享有特殊的威望和尊重。而多年的战斗生涯也给了他许多创作灵感,他能讲、能歌、善舞,记忆力超群,一口气能背诵多个氏族的二十几代谱系,几乎通晓博嘎尔部落的所有传说和历史,能讲200余则部落神话和故事。

八、达牛

达牛(1913~1985年),男,出生于下珞渝的西木岗的博嘎尔部落萨吉氏族。后迁居雅鲁光东以事刀耕、编织、交换和狩猎为生。会鸡卜、善巫术。1954年,因逃避氏族内部纠纷,迁居米林县穷林村。达牛擅唱古歌和古史歌,也能讲神话故事。他常往来于印度和藏区,见多识广;新中国成立后,又曾多次到内地观光,所以他的讲唱往往不拘于传承,有很多即兴发挥的内容,极具时代特色。

九、达巴

达巴,男,自称百余岁。巴依部落人,所属氏族不详。巫师、猎人,现住隆子县斗玉乡。达巴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富于深情,非常喜爱唱新民歌,触景生情、即兴而唱、热烈奔放。他的歌曲都是从新生活中获得灵感,富于时代特征。

十、达达男

达达男,50多岁,纳部落人,所属氏族不详。出生于下珞渝的果洛凌,20多岁时来到隆子县,从事农耕和狩猎,现住斗玉村。他年少时习得祭神和跳鬼,后来成为著名的巫师。达达熟悉神话、古歌和古史歌,他的演唱带有明显的部落特性,是部落文化的代表者。

十一、布尤

布尤,男,80余岁。米古巴部落雅西氏族人。猎人、巫师。出生于上珞渝白马岗的卡布村。传说他的祖先原来生活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江坡,过了若干年代,有兄弟二人来到白马岗一带交换,受到在此定居的噶窝氏族的盛情接待和挽留,于是二人留了下来,娶了噶窝氏族的女子为妻,才开始有了雅西珞巴。布尤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猎人,也是著名的巫师。据他自述,二十几岁时患了一场大病,抓破自己身上的皮肉,昏迷不醒人事,在冥冥之中,他游历地府天宫,与各种恶鬼进行厮杀,最后战胜了他们,并见到了天神“丁拉”,丁拉向他传授祭礼和巫术,并讲授了创世和祖先的故事。十余天后,他的病不治而愈,人称“神人”,从此他成为受尊敬的巫师。

十二、白嘎

白嘎,男,60余岁。达额木部落米日氏族人,现住墨脱县墨脱村,县政协委员。是一位猎人,并通晓巫术。他曾与羚牛搏斗,与羚牛一起摔下山崖,羚牛毙命,而他却活了下来,只留了一些伤疤和一条残腿,人们称他为“神人”。白嘎嗜酒成瘾,常陶醉狂迷。每每酒后,灵感飞扬,他就开始讲述和演唱,如飞瀑流泉。

十三、布洛

布洛,男,60余岁。米辛巴部落人,出生于墨脱县果登村,从事狩猎和刀耕。曾任果登珞定卡昂阿头人,现为墨脱县政协委员。布洛是一位民间故事家,善讲传说、习俗和动物故事。

十四、顿加

顿加,男,70余岁。米辛巴部落波觉氏族人。出生于墨脱县卡布村,现住达木村。从事狩猎、刀耕、交换,懂巫术。顿加善于讲鬼异故事,他尤其关注民族习俗形成的历史,他是一位善于学习的民间文艺家。他讲述的许多故事都是从别的民族那里听来的,然后加以改造。他为珞巴族民间故事形式的创新作出了贡献。在谈到珞巴族的人物时,除了以上这些活跃在民间的当代文化人物外,还有一些需提及的著名人物,虽然他们不全是文化人物,但对珞巴族都有一定的贡献。

十五、阿巴达尼(生卒年不详)

阿巴达尼(生卒年不详)珞巴族各部落传说中的始祖。阿巴达尼即为珞巴族祖先。“阿巴”意为父亲、祖先,“达尼”为名。原来住在西藏工布地区,后来迁地米林南伊沟。阿巴达尼共有三个儿子,他们成家后分别向外迁移,形成不同的部落。长子当邦率子邦蒙和邦姆向西南方迁移,到达今天的德根地区,其后裔即德根部落人;次子当坚携其子坚洛、坚博沿雅鲁藏布江往东,到达墨脱等地,其子孙就是巴达姆、民荣等部落人;第三子当日率子日古、日杨居住在纳玉山沟,传至当波和嘎尔波时,南迁至马尼岗及其以南地方,其后裔即今博嘎尔、棱波和邦波等部落人。阿巴达尼的传说相当广泛,在珞巴族的迦龙、崩尼、崩如、苏龙等部落,都有讲述阿巴达尼是其始祖的传说。

十六、凯萨

凯萨(?~1855),西藏察隅人,19世纪著名的反抗殖民侵略的珞巴族部落首领。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西藏遭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瓜分,保卫西藏的力量大大削弱。西方列强还和中国订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他们从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攫取了诸如“传教”“通商”等种种特权。在这个时期,以“通商”等为名来西藏地区进行侵略活动的有英、俄、法等国家。如1851年,法国神父M·噶拉克以“传教”为名,进入西藏的珞渝、察隅等地,搜集情报,严重伤害了当地珞巴族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利益。1854年,噶拉克又进和察隅杜曲地区,破坏当地风俗,更加激怒了珞巴族人民。这时,作为珞巴族义都部落首领的凯萨,率众处死了噶拉克。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以此为借口,进行更为疯狂的侵略活动。1855年,英国殖民当局派出了长枪队,直奔察隅,血腥镇压凯萨领导的人民。凯萨率领的珞巴族群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但因军备不力很快战败被俘,许多人都英勇战死。凯萨在被俘关押期间,毫不屈服,后乘敌军戒备松弛时,奋起杀死2名敌军出逃。但终因寡不敌众,再度被俘。同年,凯萨被英军杀害于第如嘎赫。凯萨领导的珞巴族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斗争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抵抗外侮的英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反帝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足迹。

十七、达吉

达吉(1934~),西藏米林人。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藏自治区米林县羌纳乡副乡长,羌纳人民公社革委会主任,羌纳乡乡长,中共羌纳乡党支部书记。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十八、达崩

达崩,曾任南伊乡书记、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以前在家放牛,后来到县里读小学,上到3年级就回乡了。回来后,当上了乡里的会计。1980年参了军,在昌都当了5年兵,学习了汉文汉语。1985年复原回乡务农,后来当了半脱产的副乡长;1988年6月撤区并乡时,被聘为干部,搞过公安、当过武装干事、乡团委书记。1992年作为干部培养对象,后来又到地区党校学习了两个月、1994年在区农牧学校干训部学习了一年。1993年4月以后,在丹娘乡当副乡长、副书记;1996年2月调到了南伊珞巴民族乡,先后任乡长、乡党委书记,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林芝地区政协副秘书长。

十九、晓红

晓红(1975~),连续两次担任珞巴族全国人大代表。1996年,从西藏农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林芝地区米林县米林镇镇政府工作,4年后被任命为副镇长,2005年7月起担任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乡长。晓红也是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唯一的珞巴族代表。她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建议,抢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珞巴族的语言,希望可以用录音、用藏语中的相近发音记录等方式保存下来,以供后人学习研究。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晓红提出了珞巴族聚居地的道路、供电、房屋、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目前已全部解决。

二十一、前进

前进,男,1950年生于米林县卧龙乡,先后任米林县扎绕乡干部、丹娘乡乡长、南伊珞巴民族乡党委书记、里龙乡党委书记、米林县政协副主席等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现已退休。

二十二、亚依

亚依,女,1964年出生于米林县,国家二级编导。先后在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专业和编导专业学习过,多次在各类节目中担任独舞、双人舞、领舞等角色,经典剧目有:《热巴情》《央金玛》《金山战鼓》等,自编自演的双人舞《古老的主题》、独舞《珞巴士风舞》。她创作的作品中歌舞《大雁颂》荣获全国文化新剧目奖和珠穆朗玛文学艺术奖,双人舞《珞巴人的刀》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大赛中荣获创作一等奖,三人舞《彩蝶戏鼓》《珞巴之春》在西藏全区舞蹈比赛中荣获创作二、三等奖等。曾随中国西藏艺术团出访过欧美等许多国家。珞巴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从藏文记载的历史看其族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珞巴族聚居的地方称为“珞渝”,位于我国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珞巴族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开发、缔造和保卫着祖国西南的这块疆土。

珞巴族、门巴族和藏族都是世代生活于西藏地区的古老民族,大量的神话传说、考古材料和文献史料记载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的悠久历史,揭示出了他们之间唇齿相依的密切联系。由于藏族与珞巴、门巴族之间有较多往来,许多藏文的文献史料中珞巴、门巴族,以及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之间的关系有着详略不同的记载,如《红史》《德乌教史》《贤者喜宴》《门隅教史》及《唐蕃会盟碑》《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等。这些早期的历史文献主要记载了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在远古、吐蕃时期及其后的交往情况。17世纪中叶以后的藏文档案资料,则重点记载了西藏历代地方政权在门珞地区管辖的历史。汉文历史文献中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记载较晚,主要见于清代的文献中。主要有《卫藏图识》《西藏志·卫藏通志》《清实录》以及清末民国初年的《西南野人山归流记》、驻藏大臣的奏牍如《联豫驻藏奏稿》《赵尔丰川边奏牍》等,这些文献对门隅、珞渝和察隅的民情风俗以及清末治边等都有记载。尽管藏汉文献对珞巴族和门巴族都有多多少少的记载,但由于珞渝和门隅地处边陲,高山大川重重阻隔,与外界联系极为困难,长期以来,对珞巴族和门巴族的情况一直鲜为人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