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_关于唐伯虎的事迹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_关于唐伯虎的事迹

时间:2022-04-24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_关于唐伯虎的事迹时光飞逝,唐伯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祝允明和文徵明等朋友远在他乡,张灵、徐祯卿、朱存理等朋友死的死病的病,其他的朋友混得比他还惨,唯有都穆衣锦还乡,但二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不太走动了,至于吴宽等长辈们则基本上全都去了极乐世界。孤独的唐伯虎穷病交加,迎来了他最为落魄的时刻。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_关于唐伯虎的事迹

时光飞逝,唐伯虎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祝允明和文徵明等朋友远在他乡,张灵、徐祯卿、朱存理等朋友死的死病的病,其他的朋友混得比他还惨,唯有都穆衣锦还乡,但二人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不太走动了,至于吴宽等长辈们则基本上全都去了极乐世界。“百年强半”的唐伯虎,经常觉得“来日苦无多”。

自从科场弊案后,游戏人间又20多年了。孤独的唐伯虎穷病交加,迎来了他最为落魄的时刻。唐伯虎在嘉靖二年(1523年)完成了他的名作《桐阴纳凉图》。他拖着孱弱的身体来到了桃花林中。

此刻深秋的冷风已让桃花纷纷落地,像风烛一般即将熄灭的唐伯虎站在残花败叶上沉思,他忽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做。那就是女儿的婚事。年幼时,自己少不更事,尚未孝顺双亲父母却已先亡;尚未懂得夫妻贵在相知相爱,爱妻徐氏已亡故;尚未得膝下之欢,爱子爱侄却已夭折;尚未挺起胸膛对妹妹说:“别怕,有大哥呢!”而妹妹却已悲愤上吊。这一切使唐伯虎在行将就木之时觉得一阵剧烈的心痛。

他不能死,至少也要女儿的亲事定下方可。想到这里,唐伯虎捶了捶腰,咳嗽了两声,迈着艰难的步伐前往好朋友、书法家王宠的家中。王宠家境不错,书法也很好,他比唐伯虎小25岁,与唐伯虎是忘年交。王宠的书法在全国的知名度仅次于祝允明,和文徵明比肩,他此时再处于书法艺术的巅峰时刻,所以时常来桃花庵和唐伯虎交谈,也时不时地接济唐伯虎。

唐伯虎知道,王宠很喜欢自己的女儿,想要她作儿媳。而如今自己即将变成朽木,该是做完这件事情的时候了。王宠对唐伯虎到来并不感到惊讶,还以为和往常一样,或者交流书法或者来借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东西。二人答礼之后,客人唐伯虎先入王宠跟在后面。落座喝茶片刻之间,唐伯虎便将来意说明。王宠自然非常乐意,一一答应。二人商量好了儿女婚事的诸多事宜之后,唐伯虎便在王宠家中饮酒吃饭。当晚回家,极为高兴的他,立刻做了《自寿诗翰册》。(www.guayunfan.com)唐伯虎的身体日渐衰落,一个月后的十二月初一夜,唐伯虎怎么也睡不着。当唐伯虎孤身躺在冰冷坚硬的床上,思忖着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时候,他不禁有一种冲动。他想跳下床,高声地对着空旷的原野高喊着:我不服!并写下了下面一首诗。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十场。

他年新识如相问,只当漂流在异乡。

然而,不服又能怎样!

父母、妻儿、妹妹、侄儿一个个身归地府,唯一的女儿也将离他而去嫁作他人妇。“我当怎样?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想必此时的他,会发出如此疑问,这个疑问纠缠了人类数千年,而且仍将继续延续下去。

作为个体,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女儿有了幸福的归宿,也有了嗣子,下一代延续的任务已经完成。

作为精神个体,他同样完成了任务。他相信自己的诗词歌赋、书法图画将永存世间,尽管其中有许多人会对自己的“德行”产生质疑,但他不在乎,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他又做了一个噩梦,梦见自己被关在北京的大牢中,父母妻儿和妹妹还有侄儿、沈九娘等都前来看望他。他感到非常纳闷,“他们怎么跑到一起来了?”这时,大牢门开了。凶神恶煞一般的狱卒,身穿红衣红裤,手持大砍刀拥了上来,不说一句话便将他拉了出来,任凭亲人们呼唤。这时,唐伯虎醒了。

醒来的他,忽然感到,既然女儿找到了好的归宿,自己也有了嗣子唐兆民,可以说在尘世上已经了无牵挂了。而阴间有那么多亲朋好友,特别是父母亲和爱子也在那里,他想在阴间尽孝;他想在阴间亲亲爱儿的脸蛋,想给儿他更多的的亲情,儿子活着的时候,唐伯虎没有好好地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到了阴间他要做一名好父亲!

想到这里,他笑了,他觉得阴间比阳间更美好更美丽,更值得他去游览一番。想到此处,他提起笔将桃花笺上刚刚写下的那首诗改了,这就是日后让无数唐迷闻之落泪的《伯虎绝笔》。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写罢,唐伯虎将毛笔一甩,大笑三声,颓然倒地!

唐伯虎辞世后,由亲家王宠,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凑钱进行了安葬。祝允明写了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在碑上。起先被葬在了苏州城西北处桃花坞(今苏州市平江区西大营门双荷花池)的故居附近,其后又被迁到了苏州城西的横山东侧。

好朋友祝允明伤痛之极,除了写某夜他忽然梦到了好朋友,于是在《唐寅墓志铭》外,又写了《哭子畏二首》其诗曰:

其一:天道难公也不私,茫茫聚散底须知。水衡于此都无准,月鉴由来最易亏。

不泯人间聊墨草,化生何处产灵芝。知君含笑归兜率,只为斯文世事悲。

其二:万妄安能灭一真,六如今日已无身。周山既不容神凤,鲁野何须哭死麟!

颜氏道存非谓天,子云玄在岂称贫。高才剩买红尘妒,身后犹闻乐祸人。

其后,祝允明便在思念好友中慢慢消逝着自己的生命。一日,他梦到了唐伯虎、徐祯卿和张灵,三个人冲着他摆手微笑,顷刻间祝允明也笑了,和他们挽着手,高声笑着来到了酒馆内大饮而醉。其后,他便写下了《梦唐寅·徐桢卿亦有张灵》。

唐生白虹宝,荆砥夙磨磷。江河鲲不徙,鲁野遂戕麟。

徐子十□周,邃讨务精纯。遑遑访魏汉,北学中离群。

伊余守初质,温故以知新。谁出不由户,貌别情还均。

浊世二三子,厌弃犹为人。相逢靡幽明,隔域岂不亲。

兹涂无尔我,相泯等一真。昔亦念张儒,犹能逐冥尘。

唐伯虎死后三年,祝允明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再次想到了好友唐伯虎,一首《再挽子畏》心酸出世:

少日同怀天下奇,中来出世也曾期。

朱弦并绝桐薪韵,黄土生埋玉树枝。

生老病余吾尚在,去来今际子先知。

当时欲印枢机事,可解中宵入梦思。

35年后,他的另一位好友文徵明,也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至此,吴中四大才子:祝允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全部离世。

唐伯虎的一生,正如徐祯卿为其写的评语一般:

有鸟骄斯,高飞提提。饮择清流,栖羞卑枝。荡激扬,操比侠士。超腾踔诡,又类君子。长鸣远慕,顾命俦似。猥叙苦辛,仍要素辞。与子同心,愿各不移。恒共努力,比翼天衢。风雨凌敝,水勿散飞。天地闭合,乃绝相知。

明朝万历年,常熟书商何君立因为喜欢唐伯虎的行事风格,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眼前的巨大商机,经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花重金对其诗词进行了整理并印刷出版。由此,洛阳纸贵,唐伯虎之名响彻江南,也出现了许多他的崇拜者,这些崇拜者或者对其进行墓葬维修,或者对其进行讴歌赞颂,或者遵从唐伯虎的行为做事风格存世惹世人瞩目。

以上都给唐伯虎的后世带来了很大好处。

后世有许多唐伯虎的崇拜者,在这其中“三袁”是非常著名的文学团体,他们的精神与唐伯虎极为相似,特别是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年),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曾经重修过唐伯虎墓,对他的诗学及其思想极为认可。他所说的“五快活论”尽管有许多消极的因素,但在明代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那个时期,却很有典型代表意义。例如,他说: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

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舄,烛气薰天,珠翠委地,金钱不足,继以田土,二快活也。

箧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馆中约真正同心友十余人,人中立一识见极高如司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分曹部署;各成一书,远文唐宋酸儒之陋,近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

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四快活也。

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五快活也。

其后又有崇祯年间的书商毛晋与其朋友,在崇祯十七年(年),也就是明朝灭亡那一年,来到苏州春游。恰巧看到唐伯虎的墓地非常残破,心声哀怜,不禁发出慨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毛晋之所以会说出这句话,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喜欢唐伯虎的诗词和行为做事方式;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商人,毛晋觉得吃了“死人”唐伯虎的油水,而其“本主”生前未能享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因此,打听到唐伯虎还有一个侄孙媳妇在世,生活很困难,便慷慨解囊资助,更重修唐伯虎的墓地,再立碑石,并且在墓旁建了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也非常喜欢唐伯虎,便亲自题了碑题——《重修唐解元墓》,并发出了“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的千年慨叹。

乾隆年间,著名的唐伯虎迷进士尤侗来到墓地凭吊,写出了《吊解元墓》诗。

才人无禄又无年,生死悲欢总可怜。

梦断东都空岁月,香销南国尽风烟。

清嘉庆六年(1801年),吴县知县唐仲冕见唐伯虎的墓再次荒芜,又重修了一次,并立碑书“明唐解元之墓”。因为喜爱他的缘故又筑了石亭对其进行保护,还建石绰楔一座。

1985年,苏州市文管会再次对其进行整修,墓地四周加筑了石墙,按原碑拓片重刻墓碑,再建石亭,植树绿化,并修建了唐伯虎纪念馆。

人死后必定要被评价一番,我们俗人被人挂在嘴上仅仅一两天而已,某些人则会被评价来评价去,唐伯虎就是其中之一。

自从唐伯虎死后就有了官方和民间两种评价方向。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开始,清朝政府开始了长达92年的论证编纂工作。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大学士冯铨、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祈充格为总裁,操办此事。

对于文学名士的编纂时间稍后,在参考了大量的地方史料之后,唐伯虎的生平也定了稿。最终于乾隆四年(1739年),在张廷玉带领下编纂完成。而唐伯虎的地位并不高,在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中的50多位文士中,排行倒数第十六。评价如下: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几,敏政总裁会试,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欢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吴中自枝山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而文才轻艳,倾动流辈,传说者增益而附丽之,往往出名教外。

这段评价,和民间的唐伯虎大相径庭,但确实是尊重历史的,是真实的唐伯虎形象。他的好朋友祝允明也身在其间,位置紧挨在前,评价也不太高,曰: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祖显,正统四年进士。内侍传旨试能文者四人,显与焉,入掖门,知欲令教小内竖也,不试而出。由给事中历山西参政。并有声。允明以弘治五年举于乡,久之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捕戮盗魁三十余,邑以无警。稍迁应天通判,谢病归。嘉靖五年卒。

允明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好酒色六博,善新声,求文及书者踵至,多贿妓掩得之。恶礼法士,亦不问生产,有所入,辄召客豪饮,费尽乃已,或分与持去,不留一钱。晚益困,每出,追呼索逋者相随于后,允明益自喜。所著有诗文集六十卷,他杂著百余卷。子续,正德中进士,仕至广西左布政使。

徐祯卿比二人还靠前两位,他们的朋友杨偱吉紧随其后。文徵明虽然在下个列传,但却是卷首之位,可以想见,那个时候的官方对他的评价要比上卷的4个人要高。

唐伯虎病逝后,地方史料正统描写唐伯虎的同时,民间也开始了长达500年的“造神”运动。起初是某些商家为了把唐伯虎的作品卖上好价钱,开始捏造各种传说,有人也顺势私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再加上各种书商的宣传,他又在文人墨客之间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本来,唐伯虎的喜好就颇多,对于戏曲、曲艺、小说多有涉及,因此,传唱唐伯虎成为一时流行的举动。特别是唐伯虎的一些诗词歌赋,非常适合曲艺特别是弹词的演唱,因此,唐伯虎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股造神运动,其间有的很贴近实际,有的则充满想象力。就以近年的一些影视书籍来看,有的描写唐伯虎在科场弊案后,游走四方间,动不动就说“我乃风流才子唐伯虎”,这简直是在乱改。在这些乱改之中,作者比较欣赏的是由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该剧虽然脱离史实,但唐伯虎的精神内核却找到了,很典型的就是唐伯虎和参谋将军的对话,很有唐伯虎的风韵。例如:

参谋将军: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华安(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参谋将军: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童可笑可笑

华安: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堤防堤防

参谋将军: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华安: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参谋将军: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华安: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参谋将军:你家横头来种树

华安:汝家澡盆杂配鱼

参谋将军:鱼肥果熟入我肚

华安:你老娘来亲下厨

唐伯虎是有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两个唐伯虎,物质上的唐伯虎先期不会治家、不能治家、不愿治家。但经过父母的最终一搏为了“孝”他参加了考试,最终无辜被牵连,从此走上了贫穷痛苦之路,终生靠卖画写文为生。

物质上的唐伯虎则可用唐伯虎陵园前的一副对联来描述:

上联:身后是非,盲女村翁多乱说。

下联:眼前热闹,解元才子几文钱。

然而,因为民族习性,我们很难让真实的唐伯虎获得大众认可,因为那个唐伯虎太苦了。和我们这些俗人相比似乎并不太遥远,我们需要的是“天才”。精神上的唐伯虎我认为是才思敏捷而不拘礼法,而这也是民间流传的唐伯虎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