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介绍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介绍

时间:2022-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多年不断地治理整顿,我国煤炭产量逐年增加,煤炭保持了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内蒙古、新疆及陕西等西部地区成为煤炭企业资源扩张的主要目标。4.运输瓶颈长期存在由于我国煤炭区域分布的特点,我国煤炭运输基本呈现“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局面。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与区域需求长期不均,致使煤炭运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不断地治理整顿,我国煤炭产量逐年增加,煤炭保持了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经过资源整合与兼并,煤炭行业集中度有很大提高,行业监管更加规范、严格,煤炭生产安全有了明显好转。

1.煤炭产量不断增加,生产安全有了明显好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量逐年增加(图2-4)。1980年,全国煤炭总产量为6.2×108 t;1989年煤炭产量达10.4×108 t,突破10×108 t大关,占世界总产量的1/5,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1996年煤炭产量13.74×108t;1997年,煤炭产量增速放缓;到2000年国家实行关井压产后产量只有13.84×108t。2000年之后,煤炭产量逐年增加,2005年我国煤产量达23.5×108 t,突破20×108 t大关;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35×108 t,全国煤炭新增产能达到9500×104 t,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到32×108 t。2005年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由5938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平均每年减少826人;百万吨死亡率由2.811下降到0.892,平均每年下降0.45。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由2171人减少到755人,减少了近2/3。

图2-4 我国煤炭产量增长情况

2.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不断推进大型煤炭基地的规划及建设工作,明确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含98个矿区);“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并将大型煤炭基地增至14个(含102个矿区),见表2-8。

表2-8 中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情况表

各基地功能定位是: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等大型煤炭基地,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主要向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冀中、河南、鲁西、两淮煤炭基地处于中国煤炭消费量大的东中部,向京、津、冀、中南、华东地区供给煤炭;蒙东(东北)基地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供给煤炭;云贵基地向西南、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黄陇(华亭)、宁东煤炭基地向西北、华东、中南地区供给煤炭。新疆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实行保护性开发,强化可持续发展,重点做好规划,优先建设大型露天煤矿,生产开发规模要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和水资源条件相适应,以满足区内需求为主,适度加大外调量。

规划明确各基地的发展方向:冀中、鲁西、河南3个基地,稳定煤炭生产规模;神东、蒙东(东北)、两淮、晋北、晋东、云贵、陕北、黄陇(华亭)、宁东9个煤炭基地要适度加快开发建设,提高煤炭生产和供应能力;晋中基地要对优质炼焦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发,把建设大型矿井与整合、关闭小煤矿结合起来,稳定生产规模。

3.煤炭“国家队”的作用越来越大

煤炭行业并购重组取得实效,跨区域资源整合进一步深化。各主要产煤省(区)通过扩张、重组,不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内蒙古、新疆及陕西等西部地区成为煤炭企业资源扩张的主要目标。

在全国原煤产量中,国有重点煤矿所占份额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自2005年7月开始,国家启动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截至2011年7月,全国累计关闭各类小煤矿1.53万处,先后依法取缔非法采煤窝点5.4万余处,淘汰落后产能6.5×108 t/a,但整体上并未影响全国煤炭生产。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年产量增长及所占市场份额增长明显,乡镇煤矿年产虽有增加但所占份额不断下降,具体见表2-9。这说明我国国有重点煤矿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表2-9 1990—2011年我国3种类型煤矿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4.运输瓶颈长期存在

由于我国煤炭区域分布的特点,我国煤炭运输基本呈现“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局面。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与区域需求长期不均,致使煤炭运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在增加铁路运力、优化运输方案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目前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因此,拥有稳定而充足的运输能力是煤炭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