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共危机监测与预警的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

公共危机监测与预警的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

时间:2024-09-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负责协调监测预警组织中各岗位的运作,组织与协调专家组工作;负责与应急办及其他专项指挥部的联络协调。同时,完善监测预警组织体系和预警工作流程,确保监测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严重或特别严重级别的公共危机的预警信息发布,需报请政府主要领导批准,由应急办事机构负责组织,统一对外发布或宣布取消。

5.1.3 监测与预警的组织机构及工作流程

公共危机具有较强的不可预测性,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使事态方向发生变化,要根据公共危机应对的需要设计合理、科学的应急管理制度,使各种应对行为包括预警级别的确定、警报的宣布和解除、预警期的开始和终止、有关措施的采取和解除,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既能够有效地用于控制和消除公共危机,又能防止和杜绝公共权力被滥用的可能,尽量减少因公共危机应对行为而导致的负面影响。“危机预警系统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系统研究。为此,需要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组织机构的建立是危机预警系统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设立一定的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并明确其职责,预警系统的设计才具有组织保障。”[12]

1.监测预警的机构设置

(1)监测预警领导小组。主要职能:负责监测预警工作的统筹管理,对监测预警会商结果进行决策,并将预警结果报送专项指挥部。人员构成:专项指挥部的有关领导兼任组长,组员由下属分部门负责人组成,人员数目为奇数。

(2)专家组。主要职能:对预警分析部门呈报的警情报告进行会商,确定公共危机的预警级别,辅助监测预警领导小组的决策。在日常阶段对数据采集工作、技术分析工作进行指导。人员构成:由相关行业的专家组成,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img3

图5.1 监测预警组织结构图

(3)监测分析部门。主要职能:日常信息监测与采集,信息传送,系统维护岗位设置:实时监测人员,系统管理与维护人员。岗位职责与人员素质要求:①实时监测人员。信息监测来源包含布点监测、其他部门的预警联动信息、外省市的预警联动信息。根据行业具体情况设立各级监测站点,进行24小时持续监测,获取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监测分析部门。②系统管理与维护人员。对监测系统、传输网络进行管理与维护,保障数据采集与传输工作的正常运行。要求本岗位人员具备一定的通信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

(4)预测分析部门。主要职能:建立和完善四色预警标准体系,实施日常脆弱性评估,分析处理数据,进行初步预警定级,撰写警情报告。岗位设置:数据分析处理人员,技术分析人员。岗位职责与人员素质要求:①数据分析处理人员。对周期传送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入知识库;对紧急传送的数据在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在监测信息及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预测。②技术分析人员。建立和完善四色预警标准体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与监测预警标准进行初步预警定级并预测公共危机发生的时间和概率,对公共危机可能造成的衍生次生灾害进行预估,形成警情报告,上报监测预警领导小组。

(5)预警信息发布部门。主要职能:负责预警信息的对外发布和宣布取消工作,将根据预案定级后的预警信息通过合理的渠道准确发布给外界社会,在预警危机解除时宣布取消预警信息。岗位设置:预警信息发布人员。岗位职责与人员素质要求:在对数据进行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将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准确、无误地发布给外界社会。对于一般或较重级别的预警,由本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取消;严重或特别严重级别的公共危机预警信息,需报请相应的主要领导批准,由应急办负责组织,统一对外发布或宣布取消。要求本岗位工作人员具有初步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办公室。主要职能:进行各部门之间以及对外的协调运作,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岗位设置:联络协调人员,机制建设人员。岗位职责与人员素质要求:①联络协调人员。负责协调监测预警组织中各岗位的运作,组织与协调专家组工作;负责与应急办及其他专项指挥部的联络协调。②机制建设人员。在监测预警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分析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现状,对建立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工作提出建议,并负责落实实施工作。要求本岗位人员具有初步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分析总结与组织协调能力。

2.监测预警的工作流程

监测预警工作流程包括日常、事前、事中、事后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设计科学合理的步骤。监测预警工作流程如图5.2所示。

对于监测预警工作的基本流程,大体上可以分为日常和事发两部分。

(1)日常工作基本流程

①对监测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信息监测来源包含布点监测、其他部门的预警联动信息、外省市的预警联动信息。根据行业具体情况设立各级监测站点,进行24小时持续监测,获取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监测分析部门。常规数据根据事先规定的周期收集传送,异常数据要在第一时间传送。对于其他专项部门以及其他省市的数据,进行筛选和综合,进行传送。

img4

图5.2 监测预警工作流程图

②对社会系统进行评估,排查隐患: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可控性等因素,对公共危机管理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评估社会系统所存在的缺陷以及薄弱环节和薄弱程度,从而进一步研究在多大程度上容易引起公共危机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和应急保障所能够控制的程度。

③对监测系统进行维护:对监测系统、传输网络进行管理与维护,保障数据采集与传输工作的正常运行。

④监测预警机制建设与完善:根据知识库中的信息不断建设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对不同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预警行为中的责任做出针对性的规定,使相关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预警中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积极做好预警工作,为公共危机的尽早发现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同时,完善监测预警组织体系和预警工作流程,确保监测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事发工作流程

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监测预警工作流程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①在事发前,通过各方面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发现事件征兆后,加大信息的采集力度,进行重点分析,并做出初步研判定级,形成警情报告,上报监测预警领导小组。必要时监测预警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进行会商,形成预警定级最终结果,上报专项指挥部领导会签并在需要时由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及时做出预警信息的对外发布工作。

一般或较重级别的预警,由本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对外发布或宣布取消。严重或特别严重级别的公共危机的预警信息发布,需报请政府主要领导批准,由应急办事机构负责组织,统一对外发布或宣布取消。

②在事发过程中,保持与应急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同,对公共危机发展状态进行跟踪监测,并不断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上报。特别是对于公共危机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危机进行预测并通报相关部门。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专家顾问组提出的预警建议,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将调整结果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在公共危机结束后及时对外发布取消信息。

③在事后,对监测预警工作进行总结,将信息数据归入知识库,作为未来监测预警工作的参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