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科教片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电影科教片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电影科教片一、科教片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一)科教片的定义科学教育片又可称之为形象化的科学知识通俗讲演。(二)科教片与故事片的区别、分类及结构特点科教片与故事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表现的对象,大都是物,而不是人。展现科学内容的准确性,是剪辑科教片的首要之点。影片通过对黄鼬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的展现及对其毛皮的经济价值的说明,向观众展示介绍了这一颇有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

第五节 电影科教片

一、科教片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一)科教片的定义

科学教育片又可称之为形象化的科学知识通俗讲演。科教片的特点是既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每一部科教片,创作者都力图使似乎枯燥无味的科学原理、科学知识通过电影语言变成通俗易懂、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艺术作品。

(二)科教片与故事片的区别、分类及结构特点

科教片与故事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所表现的对象,大都是物,而不是人。科教片的题材相当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有生命到无生命,都可作为科教片所涉猎的题材范围。科教片是普及科学知识,揭示科学奥秘,弘扬科学精神的电影艺术作品。因此,一部成功的科教片,必然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科教片一般分为下列几种:1.科学普及片;2.技术推广片;3.科技教学片; 4.情报资料片;5.科学研究片;6.科学纪录片。

科教片与故事片在表现形式和结构方法上有所不同。故事片主要以故事情节来安排表现形式和结构方法;科教片则是通过形象与声音的有机结合,运用电影艺术手段,准确而生动地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提供形象教学,等等,因而也就形成了科教片所独具的特点。剪辑科教片不仅要具有剪辑的基本功,而且要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熟悉所剪辑影片的科学内容,才能圆满地完成剪辑任务。这是剪辑科教片必备的条件和基本的要求。

科教片的剪辑多数不受对白、场景、情节的限制,而是按照影片的科学内容的展示顺序、思维逻辑进行剪辑。展现科学内容的准确性,是剪辑科教片的首要之点。

科教片的内容、题材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因此,其结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概括说来,有以下三大类:

1.以情节构成的科教片

这种类别的科教片是以叙述情节事件的构成方法来表现的,编、导、摄、录、剪都与故事片的构成方法相同。如20世纪70年代拍摄的《知识老人》,这部科教片有对白、有情节,大部分对白采取的是现场录音的方法,这对后期剪辑工作较为有利。

2.问答式结构的科教片

叙述内容采取问答形式,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也有利于后期的剪辑,只要按照顺序剪辑就可达到预期设想的效果。

3.无发展主题(段落感)结构的科教片

整部影片每一段落的连接可用字幕来表现,形成每个段落的主题,可单独说明影片科学内容的某一方面或某一要点,但剪辑方法最好用表达内容的镜头代替字幕来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教片主要依靠形象说明问题,但解说词的作用也很重要,它能帮助形象更进一步、更生动、更深刻地阐明科学题旨。不配以解说词的科教片很少。解说词要富有激情,简练精彩,起伏有致。在表现动物或植物的动态和生长过程时,可以采取拟人化的叙述方法来体现,使之富有人情味。比如,日本拍摄的《狐狸的故事》,在解说词中就运用了大量拟人化的词汇来描绘狐狸的可爱之处。解说词要优美、精练,富有哲理或诗意,不能总是简单地或是冗繁地解释画面。

二、科教片的剪辑技巧

科教片的剪辑主要是叙述的蒙太奇和表现的蒙太奇两种技巧,分别论述之。

(一)叙述的蒙太奇(连续的蒙太奇)主要用于以情节构成的科教片

因为带有故事情节的科教片构成方法是连续的,因此,剪辑这类科教片,从内部到外部都要强调“连续性”,多采用连续性组接,语言、动作、技巧都要以内容的连续来处理。

比如,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就是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让动物以拟人化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全片通过一个狐狸的家庭,形象生动地向观众展现了狐狸的生活规律、生活习性以及狐狸为了生存繁衍对自然和人类所作出的抗争。整部影片生动感人,狐狸虽然无语,但通过那富有人情味的解说,使影片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既使人们对狐狸这一动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又让人们得到了充满机趣、兴味盎然的艺术享受。

又如外国有一部系列科教片《我的丛林日记》,也是以叙述的蒙太奇的手法来进行剪辑处理的。它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介绍一种或两种动物,以摄影师的亲身经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向观众介绍了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在莽莽的大森林中,还有那么多人类不知晓的动物和植物,观众既欣赏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又增长了科学知识。整部《我的丛林日记》亲切、生动,加之摄影师本人就在其画面中进行讲解,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尤其是所表现的捕猎的惊险过程,更让观众难以忘怀。

再如我国拍摄的科教片《黄鼬》,它既有故事情节可以欣赏,又传播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影片通过对黄鼬(俗称黄鼠狼)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的展现及对其毛皮的经济价值的说明,向观众展示介绍了这一颇有价值的野生动物资源。自古以来,人们将黄鼬说成大仙,它来无踪、去无影,行动机敏,神出鬼没。为了使观众对黄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影片中既有表现黄鼬活动的故事情节,又有对其特殊的本能进行的透彻剖析。比如,关于黄鼬放臭屁这一特性,原来人们都以为这是黄鼬在遇到危险时用放臭屁来得以脱身的伎俩;其实不然,而是黄鼬的肛门一边有一个麻雀蛋大小的臭腺,当它遇到强敌时,就会从此处分泌出一种黄色液体,并能在空气中迅速挥发,造成奇臭无比的气味,而当敌手在惊异、犹豫之间,它就趁机溜之大吉。影片的剪辑在处理这组镜头时,为了让观众加深印象,用了较长的时间来细致表现,既生动又逼真,达到了艺术地、形象地宣讲科学内容的目的。

剪辑这类科教片,要注意处理好情节的连续性,力求使影片通俗易懂而又带有感情色彩。在表现动物的敏捷、机灵、凶残、可爱、活泼等方面,应多以快节奏来处理;而在剪辑科学内容的紧要关节之处时,节奏则不能太快,应以适度放慢为宜。总之,应根据影片的内容和情节进行合理地、准确地剪辑。

(二)表现的蒙太奇(对列的蒙太奇)多用于问答式结构和无发展主题结构的科教片

这类影片没有首尾贯穿的故事情节,段落之间不是连续的。剪辑时,一般采用对列的组接,以内容的内在联系为主,外部则要恰当地依据动作、造型、声音三者进行有机地连接。比如《遗传工程》、《预防肺炎》、《识图》、《节育手术》、《试管苗》、《蓝色的血液》等影片,都属于科普片范畴。它们的特点是镜头衔接时要特别注意条理清楚,说明内容的镜头分切得要细,不能单独强调蒙太奇效果,宜采取朴素、明晰的手法讲清道理,让观众一目了然,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效果。像《遗传工程》一片,因为表现的内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曾了解的,比较高深。为了使观众能通过画面懂得遗传的科学道理,剪辑时,在画面的分切上要尽可能与解说词相一致,做到听其声如见其画。这样,才能取得声画合一、清晰明朗的效果。

又如《蓝色的血液》这部科普片,从片名的出现,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人们都知道,血是红的,还从没听说过有蓝色的血。因此,好奇心促使观众将影片看下去,以便了解这一奥秘。编导、剪辑就是利用这一特点,将“鲎”(读hòu,后音)这个观众十分陌生的古老生物介绍给人们,对“鲎”的外形、生理构造、生活习性逐一进行讲解,突出表现鲎血的作用。医院抢救病人时,鲎血可以作为快速验血试剂使用,这就使那外形又丑又怪的鲎变得可爱了。人们了解了鲎,明确了鲎血将给人类带来幸福,而这是其他生物所无法取代的,就会加倍珍惜、保护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

科教片的剪辑在镜头的选择、动作取舍、长短处理上,要依照所表现的科学内容而定。对于一些说明科学道理的关键性镜头,一定要选得准确,一定要让观众看清楚,这是剪辑科教片首要的注意事项。比如,蓝藻植物的细胞分裂,动物卵细胞的分裂,都是说明所要阐述的科学道理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关镜头画面就必须用足,直到观众看清楚为止。比如,科教片《金小蜂与红蛉虫》是介绍金小蜂与红蛉虫之间如何生存繁殖而又如何相互残杀的科教片。当镜头对准金小蜂那钢针般的产卵器是如何刺入红蛉虫茧内的时候,镜头从开始的搏斗到最终刺入茧内,用了很长的篇幅(镜头段落)进行表现,其目的就是要让观众从头至尾看个明白,了解“生态平衡”这一科学道理。虽然镜头用得长,但达到了普及科学知识的效果,这就是科教片的特点。再者,表现快速动作时,镜头可多次运用,或放慢使用,以进行强调式说明。如青蛙吃虫的动作,壁虎吃虫的动作,变色龙吃虫的动作,这几个动作拍摄下来只有几格,如不反复使用或放慢使用,观众是难以看清楚的。因此,剪辑时,一是将这些镜头通过不同的角度反复使用,让观众看清;二是利用技巧的处理放慢动作使用,观众也能看清。让观众将影片阐述的科学内容看清楚、看明白,是科教片创作和剪辑的首要任务。即便是有些镜头拍摄得不够好,但从内容上讲又不能舍弃,就应当经过修饰处理予以保留,而不能一剪丢去。

三、科教片的其他表现手法

科教片不仅仅局限在镜头的分切和实景的拍摄上来说明一定的科学道理,它还可以通过特技模型、定格、动画,借助显微镜、透镜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科教片的可视性。经常使用的手法有实景与动画,实景与特技,实景与显微镜、透镜,定格,等等。这些特殊的表现方法是科教片用以阐述、剖析深奥的科学道理颇为适用的手段,是观众领会影片内容较为有效的途径,分别予以介绍如下。

(一)动画与实景的衔接运用

这种方法在科教片中较为常见,可以取得上佳的银幕效果。比如,科教片《送瘟神》就是多次采用这一手法进行镜头组接的。这部影片是向人们介绍血吸虫病的危害及我国“血防”战线的巨大成果。影片以推广彻底灭螺的科学方法为主,运用了大量的动画对如何深检埋螺、对鱼池挖多深的关键性镜头进行详尽讲解,最后展现了大片滋生血吸虫的土地变成了养鱼池,丁螺被彻底消灭。从动画的养鱼池到实景的养鱼池,既有知识性,又有说服力,同时省略了实景的挖池这一烦琐过程,简明扼要,起到了普及科学知识的作用。

(二)实景与动画的衔接运用

实景与动画的衔接在科教片中也较为常见。这是一种利用实景与形体相似的动画相衔接,使动画与内容相吻合的手法。比如科教片《排球场上的奥妙》,剪接时,除了利用高速摄影、停格的素材外,还运用了动画的方法,对发球、接球、传球、扣球、拦网五大基本技术逐一进行揭示,讲解科学道理,使广大观众对排球的基本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影片通过实景与动画交叉剪辑,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三)实景与显微镜衔接的运用

人的肉眼只能局限于所视的范围,而对视界以外的事物就难以观察了。显微镜可以帮助人们走向微观世界,了解原始生命和物质运动。实景与显微镜头衔接,科教片就可步入微观领域,获得了探求科学奥秘、普及科学知识的新手段。比如,科教片《蓝藻》大多是通过显微镜来拍摄的。蓝藻这一植物关系着自然界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最初的氧气就是它们制造出来的。而这种对生命万物尤其是人类生命起着重要作用的植物,却是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小东西。一滴水中,不知有多少万个蓝藻,而人们却只能看到一滴晶莹透亮的水珠。所以,介绍蓝藻不通过显微镜是无法办到的。影片中的蓝藻在显微镜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们难以看到的情景得以呈现。显微镜头能够将人们带入到微观的世界中去,这是科教片独特的优势。反之,高倍望远镜头可以使人们观察天体,涉猎宇宙,步入宏观世界,在科教片中也曾有所运用。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进展,这一手段在科教片中的运用将日渐增多,值得引起影视创作人员足够的关注。

(四)实景与特技模型、透镜、停格衔接的运用

特技模型的使用是为了更加逼真地展现一些实景所不能达到、难以涉及的科学领域。比如人体解剖,不可能用一个真人来拍摄,而必须运用模型来演示。医学院讲解人体解剖学都用模型,科教片也是如此,不过更为直观,更加生动。透镜、停格的运用,目的是强调某一镜头、某一段落的重要性,就如同写文章时对某一词语、某一段话加上着重号一样,以引起观众特别注意,这也是科教片中较为常见的手法。

此外,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科教片中,声音(主要指解说词)与画面的统一尤为重要。科教片中的专业术语较多,有时一个画面内容就是一个专业术语。如果声画不统一,不吻合,就会张冠李戴,造成混乱,从而影响影片的质量,这要引起剪辑人员足够的重视。

电视科教片的剪辑技巧和手法,与电影科教片基本相同。因此,电视科教片的剪辑不另作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