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短片融入网络平台后创作与发展研究

电影短片融入网络平台后创作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键词 电影短片发展 兴起原因 发展趋势目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个新名词“微电影”诞生。电影短片融入网络平台后,它本身肯定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使得我们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发展前景显得十分堪忧!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意味着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市场,而电影短片正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平台,为了迎合受众需求,得到迅速发展。

沙梦华

内容提要 我们的电影短片不能成为娱乐大众的小丑角色,应该承担起振兴民族文化的一股力量。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展模式的过去,各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文化名城的塑造,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获得旅游上的经济收入。现在,在思想观念集体转变的大环境下,人们逐步意识到应该向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发展模式转变。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应该被更好地利用起来。传统电影短片应该利用好,其制作周期短、投资少、播放平台多的特点,积极主动地融入各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 电影短片发展 兴起原因 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一个新名词“微电影”诞生。微电影是网络短片的一个综合性名词,很多新鲜的影片形式也随即而来。然而,微电影中有一种片种确实自电影诞生以来便有,那便是电影短片,暂且我们以传统电影短片称之。传统电影短片的概念原指在电影院放映的、短于商业影片传统长度的电影。

随着胶片技术转化为数字技术,以及影像在互联网传播技术上的发展,电影短片也不仅仅只是再依靠胶片放映机来传播,取而代之是更多的视频网站。或许也正是这种存在的模式,网络电影短片创作才会赢得大众的喜爱,也才会在今天可以红遍大江南北,以至于我将网络电影短片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而拿出来讨论。现如今,电影短片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属于电影领域,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火爆,深层原因还是源于大众群体的追捧,而费斯克认为:“民间文化是从下面长出来,使人们自发地土生土长的表达,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作出来的。几乎没有得到高雅的文化益处。”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传统电影短片的原本固有的严谨特性。

电影短片融入网络平台后,它本身肯定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论文通过对电影短片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创作与发展现状的研究,追溯电影短片的历史渊源,观察电影短片在网络时代下的变迁,抓住电影短片发展的命脉,探索电影短片在未来的发展与革新。

传统电影短片的概念原指在电影院放映的、短于商业影片传统长度的电影。而今,这一原先属于电影的概念,逐渐被借用到了电视领域,也扩展到了DV、网络、手机视频等多媒体制作领域。

在我们中国,业内普遍认为电影短片的长度在30分钟以下,很多有影响的大型比赛也多以长度30分钟为界限。按照美国的国际电影数据库网站IMD(Internet Movie Database)的定义:45分钟以下的影片算短片,而在欧洲、拉美和澳洲则更短一些,比如新西兰将长度介于1~15分钟的电影称作短片。至今,在电影界中也并没有对短片的长度做出明确的规定。

电影短片原本是北美电影工业在电影诞生的早期所诞生的一个片种。在电影出现的初期,电影只是一个没有声音,没有色彩的黑白实验短片。电影一直处于探索期,即便是今天成熟的好莱坞模式,人们依然还是在探索新一轮模式诞生。短片就是很好的实验片。

在过去,拍摄技术以后期制作的不成熟,人们通过短片来探索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模式,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期蒙太奇的诞生。美国的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是公认的第一个使用蒙太奇的人,他第一个发现了电影镜头的连接顺序是由戏剧性的要求来决定的,他的作品进行了实验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可以考证他的作品主要是《一个国家的诞生》及《党同伐异》。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先锋派运动,又催生了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1]。长镜头理论是对蒙太奇理论的批判,长镜头更倾向于电影的真实性。这些理论的诞生都是前人们通过短片实验出来的理论。在今天,这两种电影语言依然深受我们各国导演的喜爱。20世纪50年代后,电影又进入新时代的探索,短片这种作为实验性质的作用一直为电影的新理论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如今,短片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只是属于电影领域,他早已被借用到了电视领域,甚至是扩展到了DV、网络、手机视频等多媒体制作领域。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火爆,是源于民间的追捧,而费斯克认为:“民间文化是从下面长出来,使人们自发的土生土长的表达,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作出来的。几乎没有得到高雅的文化益处。”[2]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传统电影短片的原本固有的特性。

现在电影短片的概念变成了时间低于一定时间的影像作品。随着新技术以及行业的多样性,短片已经发展成拥有众多徒子徒孙的爷爷辈级代名词。宣传片、MTV及传统剧情短片等等都是可以用短片这一词来概括的。而这些短片随着胶片技术可以转化为数字技术,以及互联网影像传播技术的发展,短片也不仅仅只是再依靠胶片放映机来传播,取而代之是更多的视频网站。或许也正是这种存在的模式,网络短片创作才会赢得大众的喜爱,也才会在今天可以红遍大江南北,以至于我将网络短片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而拿出来讨论。

在今天,电影短片依然拥有实验性的作用,但更多的已经被商业化。短片的艺术创作可以为创作者获取一定的报酬。短片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被商业化也是必然的结果。这种必然在MTV及各类宣传片中尤其地明显。短片以时间少,信息量大赢得大众喜爱。工厂、学校、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宣传片宣传产品或者提高其知名度,歌手也可以通过MTV短片将歌中的内涵转化直观的影像等。也正是因为这些利益的存在,电影短片的概念逐渐被弱化。我们的电影短片为了迎合市场,渐渐地丢掉了其实验性的作用,在网络创作中甚至一味地迎合大众所需,影片的质量也渐渐地往三俗方面发展,从业人员不仅不以为然,甚至沉浸在电影短片在网络上带来的巨大利润之中。这也使得我们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发展前景显得十分堪忧!

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兴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根本上来讲,电影短片能够在网络上这么火爆的兴起,离不开互联网的普遍性。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意味着一个巨大的互联网市场,而电影短片正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平台,为了迎合受众需求,得到迅速发展。

而受众之所以会对电影短片如此偏爱,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当今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快餐文化的崛起,人们已无法抽出大把的时间坐在电影院或者剧场中,欣赏完一部长达两个小时左右的影片或戏剧,电影短片的方便短小精悍,正好迎合受众的需求,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随时随地观看,从而不受时间地域的局限,而且由于网络短片具有用最简短的时间和方式来讲故事的特点,成为受众娱乐放松优选方式之一。

国家加大对于版权的保护力度,也推动了电影短片的发展。2009年4月,国家观点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等,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并在2010年加强对网络盗版的整治工作,使得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删除了大量免费在线观看下载的影视作品。正因如此,以往以这些盗版作品为立身之本的视频网站,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和挑战,于是,为了继续生存下去,纷纷采取措施应对,除了购买影视作品版权外,索性另辟蹊径,通过自制网络短片获取点击率,从而保持自我竞争力。

而选择自制电影短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网络中的电影短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剧,它具有周期短、风险低、赚钱快的特点,对于一部电影短片的费用投入相对于一部大制作的电影来说是少之又少的,而将电影短片投放到网络上,获取点击率,从而获得广告收入,这个市场是拥有巨大潜力的。

技术发展对于电影短片兴起功不可没。首先,三网融合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传统媒介转向网络、手机等终端,同时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电影短片的兴盛。新媒体电影短片属于资本投入和进入门槛都比较低的行业,以手机、网络、MP4等作为主要传播载体,而这些新媒体拥有巨大的媒体兼容性,在受众中具有普及性及便捷性,电影短片也正是凭借新媒体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为其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数字技术与电影短片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电影短片的质量,丰富了网络短片的内容,使得网络短片的可观性增强,满足了读图时代受众对于影像较高的需求。现在市场上流行着很多的一些后期制作软件,从简单的剪辑软件Premiere、Edius、会声会影,到后期的特效软件AfterEffects、3D Studio Max,等等,人们通过视频教程及书籍可以掌握这些软件的初级应用,当然市场上的竞争也会迫使这些软件公司开发操作越来越简单的软件,网络电影短片从业人员也会主动去精益求精学习软件的深层次功能,这也使得电影短片的竞争力逐步提升,成为大众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电影短片在网络市场的火爆离不开背后广告主的推动。在业内大家都知道电影短片融入网络从一开始似乎就含着金汤匙——制片方与广告主联合,在故事短片中进行品牌植入,并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商业回报机制。然而人们对这个看似完美合作的存在着大量非议,那便是广告味太浓。电影短片融入网络后显然成了时下最潮的营销手段。各大视频网站甚至各地方政府纷纷搞起短片大赛。

“最感人的体验就是最有效的体验”[3]。广告要激发受众产生高卷入的情感体验,就是要使广告做到感人,这就需要在广告中利用人类的普遍情感和感觉[4]。而电影短片则不是简单粗暴地追求商品形象、标识的曝光量,而是借助好看的故事、考究的视听语言,把产品功能、品牌理念巧妙地渗透进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了受众高卷入的情感体验。许多国际知名品牌很早就开始推出微电影广告。宝马在2001年就请大卫·芬奇监制,并邀托尼·斯科特、李安、吴宇森、王家卫等8位大导演拍摄8部十几分钟的微电影广告,制造了非常好的口碑效果。

导演彭浩翔监制的《指甲刀人魔》一度引发魔幻风潮,草根组合“筷子兄弟”拍摄的《老男孩》及之后的《赢家》更赚取了无数80后网友的眼泪,而3部微电影背后的广告商三星手机、雪佛兰汽车、路虎汽车也顺势得到了广泛关注,这种“软性”的营销方式备受广告主看好。

随着剪辑软件的多样化及剪辑操作的简单化,制作一部视频也不再是什么难的事,这也就降低了进入影视行业的门槛,使得影视制作走下神坛,变得普通化,平民化!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影视成为人们直观表达自己思想的新方式,影视声画结合的优势也是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这也就造就了网络视频平民化的特点。

网络行业的一夜暴富现象,也是平民前仆后继走向网络寻求发展原因之一。2010年,中国电影集团联手优酷网共同出品打造11度青春电影系列,一举掀起网片剧情短片的大潮。其中《老男孩》以梦想为主题,以感人的剧情为亮点,一举拿下亿万网民的眼球,掀起一股老男孩潮。也正是这部短片捧红了肖央与王太利两位草根导演,其创作的《老男孩》歌曲,也一时成为时尚的潮流。也正是以上的经典例子,让很多平民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可能,让更多人坚信网络是可以制造财富成就名利的场所。这也是网络短片的全民性特点的原因。

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多媒体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传播媒介的媒体化。网络短片活跃的地方无非就是在网络的网站上,现如今,在我们中国活跃的视频网站大大小小拥有30多个,以优酷、腾讯、奇艺等网站为代表的网站,不仅收购上线商业电影的网络版权,更是注重网络原创短片的发展,甚至为网络短片提供资金设备,主动为原创短片提供竞赛的平台,网络网站成为网络短片的首选之地。移动网络平台的火爆,也成为网络短片新的发展之地。随着三网融合,网络的功能会越来越强大。手机,平板电脑,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等其他网络承载媒介也开始在我们生活中普遍起来。人们更愿意在短暂的路途中,欣赏一些比较短的网络短片。网络短片的播放平台也越来越多,播放面也越来越广。同时,多媒体的发达,也给网络短片宣传提供了不少平台。微博、博客甚至是QQ空间,都成为网络短片的宣传之地,这也成为近几年网络短片发展速度的原因之一。

电影短片的多媒体性,不仅体现在其播放展播平台上,还体现在制作视频的设备以及技术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像功能已经不是什么高端技术,影像的呈现也不用只是依托在胶片上。也正是因为不在依托胶片曝光影像,网络短片的创作才不必被高昂的胶片费用所干扰。与之代替的是便携DV,照相机甚至是我们的手机也可以拥有摄像功能,并且清晰度也越来越往高清方向发展。相比以前胶片的时代,这种简单的操作方式,便宜的制作成本,成了普通人们参与短片创作的最有利条件。再说说,我们剪辑软件及特效软件。

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广告性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网络中的电影短片的制作质量越来越精良,观众对电影短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部上档次的电影短片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这样市场环境中,电影短片不得不走出自娱自乐的本质,从而去寻求资金的资助。电影短片的广告性,不仅体现在商品需求视频的传播,也体现在艺人寻求短片宣传的效果。比如11度青春系列影片,可爱多系列影片,甚至是绿茶的情景短剧等,都是对产品量身打造的短片。而《青春期》《老男孩》等影片不仅只是产品广告的植入,更是影视公司为了打造一批偶像而进行宣传造势的方法。其实对于网络从业人员来说,他们能创作一部受欢迎的网络短片,也是他们一种宣传自己的方式。

其次在快餐文化下的市场影响,网络短片很快获得广告商的青睐。网络短片以其特有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及制作周期的循环快速迅速占领广告市场。在网络短片界,广告的融入也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广告植入这么简单,现在的网络短片从业人员更是将短片打造成为服务商品的工具,甚至是为了宣传商品,丢掉短片艺术性及探索性的原本作用。广告商看重短片的这种特点,观众喜欢这种快餐文化的影视作品,广告商看重能为这种文化买单的背后观众,而制作网络短片的从业人员则看重广告商的厚实资金。在这样层层的利益下的链条下,三者一拍即合,从而造就了网络的广告性!

网络中的观影对象,以初高中文化以上为主,年龄在18~55岁之间。这个群体也是我们国家的主要劳动力群体。从职业角度来讲,该群体是我国的劳动生产力,同时也是我们社会消费的承担者。尽管职业的不同,但是对于家庭来说,他们是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的收入者,从教育背景来说,他们又是同年龄层次群体中,接受教育比较高的群体。那么综合这样的一个观影的群体来说,观影者的态度依旧是娱乐游戏性为主。

对于已经在职场中的他们,一天紧张的工作已经让他们比较疲惫,他们往往会利用休息的间隙去看一部短片。由于他们也没有时间去看一部标准的电影,一部短小而又完整的短片刚好满足了这一群体时间上的不足。同时,他们在选择电影短片时也并不是完全的随意性,而是具有某种意识上的倾向。在这样的情况下,观影群体更愿意去选择一些轻松搞笑类的短片,去缓解一些工作的压力。最重要的是,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上的短片大多是免费的,这也就进一步地让这些观影者在观看短片的时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所以绝大多数的网民往往是抱着游戏性的心态去观看一部短片。

回到上面我们所说的创作群体平民性的角度来说,由于我们电影短片制作群体的参差不齐,很多制作团队是没有接受过影视教育的群体,他们抱着一夜暴富或者游戏性的心态去参与短片的创作中。由于这个群体,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影视教育基础,他们制作的短片往往得不到网民的长期关注,同时对于这个创作群体来说,大多数人拥有相对比较好的工作与充裕的时间。他们拍摄短片的目的也就是过一把导演或者演员的瘾,这就造就了大部分制作团队以游戏性的心态去创作一些短片。

从业余制作者与观影者两者制作与观看的心态,早就发现了电影短片融入网络后的游戏性,甚至这种游戏性直接影响到了专业的制作团队。当然,这种游戏性,也是我们电影短片融入在网络后的一大弊端。

“小清新”摄影源自日本,构图简单、略微过曝。这种风格传入中国后,很多“小清新”拿起相机模仿。因此,在中国对此风格便加以细分,大致分为lomo、日系、唯美和静物等。

小清新类电影短片剧本多数以爱情居多。该类短片往往是以唯美的爱情故事,伤感的背景音乐,加上靓丽的少男少女们在剧中的深情演绎,这就是该类短片在网络中的常用手段。而该类短片的锁定目标,也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

该类电影创作的主要人群也是广大青少年,多以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为主。如2011年6月的《再见金华站》,故事讲述的是高中里男生与女生之间邂逅的青涩爱情,网友les185上传后迅速在网上走红,得到众多网友的好评。其网络副标题为:再见金华站——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而该部作品的作者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毕鑫业。

2012年的《下一站》,其故事讲述的是一对梦想上北大数学系的高中恋人,在竞赛、自主招生和高考的种种压力下,他们错过了的爱情故事。上传网上后也是引起了网友们的轰动。朴实的拍摄手法,平铺的叙事顺序,真挚的情感表达,这一切都获得了网友们的认可,甚至颠覆了好学生的呆板形象。而这部片子的导演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学生牛乾坤。

网络中还有很多学生的作品,部分学生的作品都获得了不错的点击率,在该类型的片子中,学生永远将是主力军。对于已经工作了的社会人群,一方面他们在工作的压力下变得务实;另一方面,那些青春爱情的懵懂也不再符合他们年龄层次需求,对于他们来说,爱情变得务实,生活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而学生就不一样,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没有来自工作的压力,在经济上也有父母的支持。于是,小清新类的微电影刚好满足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与懵懂,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网络最活跃及在线时间最长的一群人。

所谓生活现实型的电影短片,就是以社会存在或者发生过的事为背景,进行创作的短片。该类短片手法不一,但主旨往往比较沉重,涉及现实中很多事。该类短片能够在网络中得到观众的认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短片中反映社会的现实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起到告诫或者告知的作用。

该类作品的导演,大多来自社会,他们的作品关注的社会角度也不一样。2010年,《老男孩》更是以梦想为主题,揭露了社会中潜规则,现实的残酷。随之创作的《赢家》《父亲》都在网上获得很高的点击率,之后的片子都以现实环境为背景,以现实真实存在的现象为故事,将我们的生活写入剧本,并获得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2012年获得金马奖的作品《拾荒少年》,该片就是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其作品反映拆迁、潜规则、拐卖儿童、流浪人群等多方面,是一部可以引起观众对社会反思的优秀片子,其关注的角度也正是社会中的所有矛盾所在。该片作用以朴实的人物对白,简单的镜头语言,真挚的情感演绎,让数千万观众为之落泪。该部片子的导演是张思庆,是一名研究生。

2013年,《上位》《妈咪》等,更是揭露了社会中很多行业存在着不正当交易的内幕。而这类微电影的受众人群则主要来自学生及较年轻社会白领族。

从学生角度来谈,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关注社会。一方面他们是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他们,他们对学校外面的世界更加好奇,这类微电影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从年轻的社会白领角度来说,他们是社会的底层人群之一。年轻,没有存款,不掌握社会更多的资源是他们的共性。一方面,这类电影短片可以让他们达成共识;另一方面,饱受压迫的他们需要这类微电影给他们慰藉。

该类电影短片主要是以后期技术丰富画面,从而达到观众对奇观效果的追求。该类作品的剧本创作没有什么限制,任何题材的作品都可以向科幻靠拢,该类作品导演的身份也是没有明显来自社会或者学校的偏向。

2011年的科幻短片《红领巾》,导演向歌以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零碎的镜头剪辑,欢快的剪辑节奏,将一个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为红领巾而斗争的故事表现得生动活泼。导演在这部短片中,更是融入科幻色彩,在奇观的创意中表达了导演对社会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不满。影片中科幻成分,更是以一种夸张的表现形式,表现了导演对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贬义态度。

2011年的科幻短片《鲨鱼据点》是一部枪战片短片,也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科幻片。短片里面的炸弹道具全是萝卜、青菜、玉米,连枪也是竹子做的,但是就是因为特效的加入,使得整个短片效果逼真。在特效的作用下,竹子做的枪,可以发出光束子弹,萝卜可以发出巨大的爆炸威力,在这些逼真的效果与夸张的道具下,这部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作品,迅速轰动了整个网络。

这类技术科幻型的电影,以技术与创意为两大核心,娱乐性比较强。

而这类微电影适合大部分网民朋友,因为这类微电影大多主动放弃剧情,以视觉奇观来满足观众的需求,满足了大部分网民朋友上网消遣的最初目的。从剧本角度来说,导演可以不必拘于现实,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观众在看到了不一样的故事创意,从而满足了观众对现实题材以外的需求。从技术手段的角度来看,科幻型电影短片,打破了以往电影短片的观影中心点,观众观看此类微电影时,经常会忽略剧情。精美的画面,有趣的创意,高技术的视觉奇观,成为该类的电影短片主要观影点。在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对视觉奇观上的好奇与追求的同时,还弥补了中国电影市场上科幻类电影的创意与技术上的体验不足。作为活跃在网络上的网民,能在工作间隙得到一场视觉上盛宴,必然是满足的,因此该类微电影的走红与突出便也理所当然。

影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担负着许多责任。在过去,我们的政府一味地发展经济从而忽略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事实上,在强国之间,除了经济上的较量,大家更关注的是软实力即文化产业之间较量。我们都知道美国文化的“可怕”,而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这与美国的影视对外输出的强大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在亚洲,日本成为动漫的最大输出国。日本的动漫不仅成为日本的一张特殊名片,更是日本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日本动漫引申出的书籍、影像、玩具又成为其经济利益链条上的有一大收入来源。在经济的高回报收入后面还有其民族文化的侵蚀。例如,电影《功夫熊猫》,这个由美国团队打造的中国文化,不仅获得了中国观众的认可,也赢得了世界观众的认可。而这部电影的最大受益者却只是在地球另一半的美国团队。这不仅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挑战,也是民族文化的被侵略。

我们的网络短片不能成为娱乐大众的小丑角色,应该承担起振兴民族文化的一股力量。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展模式的过去,各地方政府一味地追求文化名城的塑造,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获得旅游上的经济收入。现在,在思想观念集体转变的大环境下,人们逐步意识到应该向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发展模式转变。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短片应该被更好地利用起来。

传统电影短片应该利用好,其制作周期短、投资少、播放平台多的特点,积极主动地融入各地方文化建设的需求。电影短片应该向地方寻求发展的道路。电影短片也应该主动配合挖掘各地方人文特色,将地方文化融入短片,以合适的故事及制作方式呈现出一方水土的特色。这样,地方政府利用到了电影短片的宣传效果,电影短片也为影视在民族性文化的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也为电影短片的从业人员提高了影视鉴赏及影视资源挖掘的能力。

其次,我们的电影短片应该寻求一种工业化的制作模式。因为网络视频的制作成本低,入行的门槛又相对降低,所以直接导致现在电影短片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但随着我们观众的越来越专业化,以及对网络视频的欣赏层次提高,电影短片生产工业化,也是时代不可避免的趋势。

电影短片的工业化趋势与市场上需要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化及市场合理竞争化有着极大的关系。网络短片已经过了刚开始新鲜感,观众也开始理智地审视网络短片的质量。一部真正有内涵,技术含量高的短片才会受到观众的集体认可。能获得观众的认可,才会获得来自更多广告商的关注。电影短片的工业化不仅仅体现在制作流程上,更应该被纳入电影工业化的运作流程里面。电影短片,可以作为电影工业中投石问路的角色。在电影行业中,中等以上规模的投资就已经高达好几千万,而电影行业里四二四的分账比例,让很多电影不得不背上赔钱的名头。一部电影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乎电影商的投资成败。那么,电影商可以利用网络短片传播广,投资成本低的特点,让导演拍摄一部同类型短片,将它投入到网络,从而观察观众的接纳程度。这样,投资商就可以有很好的地位电影的制作方向,甚至可以利用很少的成本去挽回一笔大资金的流失!

(1)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火爆,最终也会回归到理性,回归理性后的电影短片也将会以工业化的生产模式继续存在这个市场的竞争体制下。同时,网络上的电影短片从业人员也会自约形成一种制度,从而保证网络电影短片的质量。

(2)广告性成为电影短片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的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另一方面应该将电影短片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电影短片在网络平台中的属性,积极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3)我们的电影投资商,一方面,利用传统电影短片在网络中的属性去探索国内的标准长度电影的市场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电影短片去探索海外市场对中国电影的需求方向。

(沙梦华,黄山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

注释

[1] 杨德建,黄慰汕,等:《中国短片浪潮/区念中》。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7。

[2] 金元浦:《定义大众文化》。《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26日。

[3] [美]斯科特·罗比内特:《情感营销》。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

[4] 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方法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