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奥运会全面展示中国国家形象

北京奥运会全面展示中国国家形象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环境问题也是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重信、守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北京奥运会筹办与举办过程中,中国以开放、透明的姿态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所做的各项承诺,向世界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又充分展示了中国充满活力、改革创新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一)北京奥运会展示了重信、守诺、开放、透明的中国政府形象

2007年1月1日,中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即国务院477号令),对境外记者在华的采访给予了极大的便利。在奥运会筹办期间,奥组委与北京市联合成立北京奥运新闻中心,统一负责接待来京采访的境外记者,统一对外发布奥运会筹办信息、筹办城市发展的相关新闻,全力满足境内外媒体的信息需求,一揽子解决境外媒体来华采访遇到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从2007年7月1日起,北京奥组委牵头组织国家和北京市17个行政管理部门,成立了一站式服务机构,受理境外记者来华采访涉及的3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协调、落实等环节的一站式服务,成为奥运史上媒体服务的一项创新,受到了广大境外媒体的欢迎。

奥运会筹办期间,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打破常规,以开放的姿态开展电视转播工作,奥运会筹备期间,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合作成立北京奥运会主转播机构,既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公司全部人员均为境外电视转播专家。

解决环境问题也是北京在申办奥运会时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为了履行承诺,实现绿色奥运的目标,北京从申办成功开始即加大财政投入,在防治煤烟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连续实施14阶段共200多项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使北京空气质量连续七年得到改善。许多外国运动员和媒体到京后打消了之前对于北京大气环境的一些疑虑,对空气质量表示满意。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86位外国主流媒体的负责人来京参加开、闭幕式,5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记者和新闻官员来华采访。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政府及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将奥运会期间给予境外媒体的一系列便利长久地固定下来,树立了我国信守承诺、开放、透明的良好形象。

重信、守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北京奥运会筹办与举办过程中,中国以开放、透明的姿态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所做的各项承诺,向世界展示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二)北京奥运会展示了充满活力、改革创新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改革创新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动力和要求,在遵守奥林匹克宪章,主办城市合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集中各方智慧,使北京奥运会筹办工作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创造性地建立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运行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了我国的体制优势,统一了领导,充分整合了各方资源,为两个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研究借鉴奥运会场馆运行的国际惯例和我国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和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竞赛为中心,以场馆为基础,以属地为保障的场馆运行体制,通过开展示范场馆运行计划,创造性地建立了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场馆运行的工作体系,初步完成了奥运会场馆运行的相关通用政策、程序、预案,确保了赛事的成功举办,并为我国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会徽、口号、吉祥物、核心图形、体育图标等基础元素,以及奖牌、服装、颁奖台、圣火、火炬等赛事物品设计当中,中国的设计师们创造了丰富的极具中国文化特征的景观元素,创新了奥运会景观实施中的运行模式,打造了具有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形象景观。在奥运会门票工作中,以充分满足国内群众观赛需求为出发点,实行可为各界群众广泛接受的低票价政策,特别是面向广大青少年推出了以奥林匹克教育为目的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在奥运史上开了先河。

可以说,北京奥运会又充分展示了中国充满活力、改革创新的现代化国家形象。

(三)北京奥运会全面提升了中国的现代而开放国家形象

1.北京奥运会展示现代而开放的中国形象

在奥运筹办工作中,中国始终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为全面兑现申奥承诺,组织了1200余项科技攻关,在全球范围招聘了200多名外籍专业人士为奥运筹办工作服务,国际化的视野贯穿奥运会的方方面面;在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中,前后历时7年,共41个项目,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投入了26万建设者[23],按时、优质地完成了所有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和相关设施的建设任务,运用了17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使奥运工程全部成为节水工程、节能工程和绿色、环保、人文工程;此外,奥运期间空气质量全部达标,7项绿化指标承诺全部兑现。

2008年8月8日的夜晚,2万多枚焰火点亮了北京城,9.1万观众和80多个国家的首脑齐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1.5万参演人员为全世界观众奉献了一场充满中国元素的开幕式表演,整场演出通过声、光、电等高新科技的手段和全体演员的精湛表演,令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地绽放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全球共计40多亿观众收看了开幕式直播,为北京赞叹,为中国喝彩。

北京奥运会期间,10万名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多万社会志愿者,20多万啦啦队志愿者[24]在不同的岗位奉献激情、力量和热忱,他们的微笑和服务成为北京最好的名片

2.事实证明北京奥运会有利于改善中国形象

根据中国传媒大学柯惠新教授的研究,在奥运前后和奥运期间,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的2401名外国人接受了网络调查和面访调查。从三次调查的比较来看,奥运会后,包括政治形象、经济形象、文化形象在内的“中国形象”和“北京城市形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5]形象的提升,最佳传播渠道包括观看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结交华人朋友、使用中国制造的商品、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以及逛中国城和进中国餐馆等。调查结果显示,面访调查得到的各类数据明显高于网络在线调查。柯惠新说,由于网络调查对象均为境外的外国人,而面访调查对象为奥运期间在北京的外国人,由此可以看出,与中国直接接触或奥运参与程度高的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更好。对于中国整体形象的提升,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叶叙理·埃萨雷说:“在奥运会开始前,美国人还在因为人权、环境等问题对中国举办奥运会持反对态度,但媒体报道转变了这种看法。大多数人看了奥运会之后,通过比赛了解中国,并震惊于中国对于奥运会出色的组织管理,认为中国做了一件非常成功的事。同时,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的人数也增加了10%。”[26]

(四)北京奥运会展示了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形象

1.中国人民热情参与北京奥运会各项工作

中国人民是奥运会、残奥会的东道主,北京奥运会从申办、筹办一直到举办,都得到13亿多中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筹办过程中,全国人民热情参与,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主题口号、开闭幕式设计方案的征集,还是奥林匹克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以及奥运会、残奥会火炬的传递活动,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

纵观整个奥运会,中国民众的奥运热情令人难忘。观看比赛的中国观众充满善意、气氛热烈,为本国和外国参赛队伍的大声助威和喝彩声震动了整个奥运场馆,他们毫不吝啬地把掌声送给每一位参赛者,甚至是日本等传统对手。在中韩女子射箭团体决赛时,尽管金牌最后归属韩国,但现场观众还是一次次将掌声献给了实力超群、表现完美的韩国运动员。在中美篮球赛中,东道主的球迷们给两队以同样的热烈欢呼。当姚明投入一个三分球时,现场的中国球迷为他欢呼雀跃,而当美国队科比灌篮成功时,他们也掌声雷动。

中国观众的热情不仅限于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即便是一些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中国观众也非常享受比赛,很有礼貌地鼓掌。

8月15日田径项目开赛。众所周知,中国在田径各项目上的实力与欧美强队相比较弱,中国运动员在这块场地“淘金”的机会并不多,但这并不影响中国观众为各国选手呐喊助威。当天虽然没有中国著名运动员参赛,比赛也只是预赛,但“鸟巢”的7万多名中国观众仍然群情激昂,大喊“加油”,在获胜者的名字宣布时挥动中国国旗。以高分贝喝彩在奥运场馆制造出的激昂气氛的中国体育迷几乎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赏。

我国广大观众在观赛过程中为各国运动员加油,实现了国际奥运会和国际残奥运会一再强调的满座计划。我国观众文明、热情,并具有专业水准的观赛形象给各国来宾和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之,中国观众文明热情的观赛形象给各国来宾和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2.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得到广泛称赞

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北京志愿者大军对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形象的最强烈信息:年轻、有期望、自豪、爱国。[27]

奥运会志愿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的希腊奥运会,20世纪80年代后,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被正式纳入组委会的工作计划,成为举办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举办时首次对奥运会志愿者的内涵做出界定:奥运会志愿者是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以自己个人的无私的参与,尽其所能,通力合作,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而不接收报酬或其他任何回报的人(巴塞罗那奥运会组委会)。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约有核心志愿者10万名直接为各国朋友服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奥运志愿者是北京的“名片”,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形象大使,是联系社会和奥运会的桥梁。

在奥运会开幕一周之后,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3043名北京市民调查发现,近四分之一的人曾受到过来自志愿者的帮助。其中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受到的帮助超过5次。事实上,志愿者的微笑,不仅惠及了普通市民,也温暖了远道而来的海外客人。“热情”、“阳光”、“充满活力”在每一位志愿者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志愿者的出色表现,令国际舆论赞叹不已。不少海外记者,在报道北京奥运会的赛事之余,丝毫不吝啬笔墨,给予志愿者极大的赞美。国际社会在青年志愿者身上,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是如此的富有热情、尊重规则,还充满了人文情怀。一些擅长外语、擅长交际的青年志愿者,甚至被誉为“鸟巢的一代”。

志愿者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进步,增进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之间的了解和沟通,缓解了社会矛盾;补救或预防了某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和恶化。因此,志愿者行动不仅直接提供社会服务,也是国家、政府与民众相互沟通的桥梁。北京奥运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微笑为来自全世界的人们服务,也用真诚的微笑、出色的服务和友善的行为,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国际形象。

(五)北京奥运会展示了充满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中国一个个现代化的城市是北京奥运会展示国家新形象的窗口之一。2001年起,北京根据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在交通、信息、能源、城市用水等方面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的投资达2800亿元,其中180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地铁、轻轨、汽车等多种运输工具构成的交通网络,有效地改善了北京交通堵塞的问题。而绿地、公园和奥运场馆的兴建,信息网络通道建立,更使北京成为一个技术先进、功能配套、规模齐备的现代化城市。

北京市面对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完成了公共交通行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即建立以轨道交通线路网和快速地面公共交通干线网为骨干,以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稠密的支线公共交通线路为辅助的高效综合的环保型公共交通运输体系。[28]

在奥运筹办的7年间,北京市地铁建设是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地铁5号线、10号线、机场线等奥运会前相继开通,四通八达的地铁路网,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出行的方便,北京地铁总里程从2001年的54公里增加到北京奥运会前的200公里,日客运量从之前的不足200万人次增加到350多万人次。7年间,一批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建成通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案出台,优化调整了131条公交线路,更换和新增了16000多辆公交车,使北京市的公交车总数从2001年的17000多辆增加到目前的2万多辆,2007年北京公交出行比例占出行总量的34.5%,首次超过了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同时推进智能交通建设。奥运会期间,为满足赛事人员、北京市民以及大量来京旅游的游客出行的需要,北京规划了34条奥运专线公交线路,并将在目前已有的12条夜班公交线路基础上再增加7条,组成24小时公共交通网络。[29]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城市交通环境得到很好的改善。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基础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到2008年,北京市的宽带骨干网(10/40Mbps)覆盖率在市区达到100%,郊区已达到95%;宽带网接入家庭的普及率达到70%以上,中关村科技园区则为90%以上;有线电视网家庭接通率达到95%以上,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数字广播向全市播出;国家机关行政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北京成为全国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化的中心,95%以上的企业进入了电子商务。2008年,北京市的计算机普及率达到每百户70台(2001年为23.5台);固定电话用户900万户(2001年为439万户),普及率达到80%;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50万户(2001年为266万户),普及率达到85%;互联网网民800万人(2001年为308万),比例达到71%以上。[30]

2008年,北京的能源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天然气、电力将成为北京的主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将成为北京的重要能源,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31]另外,2008年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发达国家大城市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从而使北京更多的河道清澈,环境大为改观,并且缓解北京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根据“涵养山区、发展平原、优化市区”的原则,北京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建设的重点正在向郊区转移,将按照“平原城市化,山区城镇化”的方针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在布局上,北京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总体思路,重点在郊区建设“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加快推进产业、人口和城市功能向郊区的转移。在投资区域分布上,占总投资80%的城区投资资金向远郊区县转移。

促进绿化隔离地区、边缘集团以及交通和生态绿化走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为未来城市布局结构调整创造必要条件。截至2007年年底,北京当初承诺的奥运绿化7项指标全部兑现:[32]全市的林木绿化率达到51.6%;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70.5%;“五河十路”两侧建成了2.5万公顷的绿化带;城市绿化隔离地区建成1.26万公顷林木绿地;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形成;城市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了全市面积的8.18%。[33]同时,奥运建设还增进了城市功能,为完善城市布局创造了条件。[34]总之,2008年,北京以其特有的古典风韵和时代气息让世人惊艳。

另外,北京奥运会的六个协办城市——青岛、香港、天津、秦皇岛、沈阳和上海,其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令所有人心旷神怡。

北京奥运会留下的一个个现代化城市使中国以一个现代国家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也为中国社会现代化奠定了优越的物质基础条件。

(六)独具特色的奥运场馆也是展示国家新形象的窗口

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表示,一流的基础设施、杰出的组织能力、热情的中国人民,这就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的印象。其中一流的基础设施,包括奥运场馆既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也为中国留下了各具特色的运动场馆遗产。

节俭办奥运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2008年奥运会筹备工作的重要指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奥组委在申奥成功后就确定的方针,节省投资,注重经济效益,场馆建设既要符合比赛要求,又要考虑赛后利用,一些场馆安排在大学建设,一些综合体育设施规划在运动场馆比较少的地区,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能改造利用的就改造利用,能通过临时建筑满足比赛需求的就不搞永久性建筑,在满足赛事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设计、科技攻关、科学管理,千方百计降低造价统筹规划奥运工程的合理布局,与北京的城市功能充分结合。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风格独树一帜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充满浪漫色彩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相邻而建,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惊叹目光。这两个奥运场馆就是显而易见的“奥运遗产”。[35]

为满足奥运会、残奥会赛事要求,北京市共建设31个比赛场馆,其中新建场馆11个,改扩建场馆11个,临建场馆9个。香港、上海、天津、秦皇岛、青岛、沈阳各协办一个分赛场馆。论名气“鸟巢”和“水立方”拔得头筹,论历史首都体育馆和工人体育场当仁不让,其余的场馆也同样各具特色。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而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建筑之一,共用钢材4.2万吨,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36]“鸟巢”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透明顶棚。它的顶棚由两层膜组成,其中外层膜由884块ETFE膜组成,面积最小的不超过1平方米,而面积最大的达到250平方米,整个铺设面积接近4万平方米。

许多其他建筑界专家都认为,“鸟巢”不仅为2008年奥运会树立了一座独特的历史性的标志建筑,而且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也具有开创性意义,将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提供历史见证。

国家游泳中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其与国家体育场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177m×177m×30m。[37]

水立方首次采用的ETFE膜材料,可以最恰当地表现“水立方”的特质。“水立方”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盒子,而墙面就像一团无规则的泡泡。这个泡泡所用的材料“ETF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国外的抗老化试验证明,它可以使用15至2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