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泡沫破碎后不久,奥尔良公爵死了,他不死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路易十五成年了,还成了亲,但拒绝亲政,他还没玩够呢。他的私人教师,当时已经73岁的弗勒里红衣主教不得不接下首相的位置,帮这个不懂事的国王处理国事。
弗勒里老爷子工作很有成效,都说他治国的这一段,是大革命前法兰西的最后一段平静岁月。老爷子年龄大了,不爱折腾,上任就先稳定了货币,规范了征税系统,然后就是跟欧洲各国搞好关系,能不打架尽量不打。16年的时间里,欧洲又感觉法国恢复了荣光和精神。然而,不管弗勒里愿不愿意,让法国不打仗是很困难的。
路易十五在位的第一场战事,波兰王位战争。又是这个,欧洲的战争多半跟王位之争有关。这次起因要从路易十五的婚事说起(也多半是联姻引发的)。路易十五娶了波兰废王的公主,为帮逊位的岳父拿回波兰王位,路易十五跟奥地利和俄国打了一场。这场架也算有收获,虽然岳父还是没成为国王,但法国辗转收回了洛林。
1744年,弗勒里去世,路易十五34岁了,他必须亲政了。那一刹那,他好像是突然长大了。他雄心万丈地说,他要学曾祖父路易十四,不用首相,事必躬亲!
他学曾祖父真学像了,尤其在狩猎和泡妞方面都成专家了。至于路易十四的勤政,他就真学不到了。
路易十五治国,离不开一个女人,他的情妇蓬皮杜夫人。蓬皮杜夫人闺名让娜,出生在一个财政职员家里,嫁了个贵族,进入巴黎上流社会。
让娜不仅天生丽质,聪慧伶俐,而且有非常出众的学识、谈吐、气质。这样的女人在当时的巴黎,很容易就成为沙龙的女主人或者女主角。让娜的沙龙是巴黎沙龙中的明星,吸引了当时很多名士。有位常客,叫伏尔泰。伏尔泰一见让娜就为之倾倒,写了很多文字把她夸成仙女,说她是“巴黎最美的女人”。
路易十五一天到晚考虑的事,不是打猎就是泡妞,听到让娜的艳名,他当然就留了心。法王要勾搭一位贵妇,在当时应该很容易,况且,路易十五据说还长得非常英俊。1745年,让娜就成了路易十五的官方情妇,被称为蓬皮杜侯爵夫人,进入了凡尔赛宫。
蓬皮杜夫人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她不满足上国王的床就算了,她要彻底拴住国王的心,让路易十五离不开她。跟所有之前有心机的皇家情妇一样,蓬皮杜夫人身边也很快围满了投机者,当然这中间也有真正的人才。蓬皮杜夫人的这些门客中,最重要的是警察机关和邮政部门的头目。
那个时代也没个隐私保护,邮政部部长如果想要看看私人信件,还是能做到的,加上蓬皮杜夫人广布耳目,巴黎甚至全国上下的有关动静,她都能第一时间知道。根据第一手资料,她的幕僚会给她策划方案,她再转卖给路易十五。很快,路易十五就发现,这个女人相当于一个首相的功能了。满朝文武渐渐发现法王对蓬皮杜夫人言听计从,于是有事都先跑去找她商量通融。渐渐地,蓬皮杜夫人的房间成了办事衙门,很多政策政令人事调配,包括打仗的计划都从这里传出来。
蓬皮杜夫人最牛的事,就是将法国推进了七年战争。传说,她力主参战的原因,是怕自己年长色衰拴不住法王,只要国家投入战斗,法王就没心情找新的小妞,还要天天到她这里来寻求对策。
法国投入七年战争,要从奥地利王位战争说起。请大家参看《德意志是铁打的》,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绝嗣,玛丽亚·特蕾莎成为奥地利女王,她的老公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引发了当时一场奥地利王位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鲁士发展壮大。
在这场战争中,法国一直是支持普鲁士的,因为跟哈布斯堡家族是宿敌,支持敌人的对手很正常。这架打完之后,奥地利那边就派了个人,女王和女人好沟通,奥地利的使节成功打动了蓬皮杜夫人。在这个情妇的耳旁风下,法国答应,下次打架,跟奥地利一伙。
前面我们多次说过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这里已经成为法国财政的主要进项。对法国来说,保住旧的殖民地,并争取新的地盘,非常重要。存了这个想法,势必遭遇最大的对手——英格兰。现在的欧洲,在殖民地商业这一项上,尤其是美洲和印度两个地区,英法算是平分秋色,但双方都知道,这些利益,只能独霸,不可分享。
在欧洲大陆,法国一手促成了普鲁士崛起,也很有些后悔。要知道,法国自认现在是欧洲老大,普鲁士壮大得这么神速,破坏了西欧的权力均衡,法国人很不爽。
如此算来,法国进入七年战争是最忙的。因为它既要在陆上遏制普鲁士,还要在海上对付英格兰,这几乎是这两个地区最强的武装。
在蓬皮杜夫人为首的主战派怂恿下,法国一个猛子就扎下了水。
七年战争分别在《老大的英帝国》和《德意志是铁打的》里描述过了,英国人非常聪明地让普鲁士在路上牵制法军,他家则坐收了海上的渔利。英国舰队几乎摧毁了法国舰队,没有了海军的支持,殖民地的法军自然无力御敌,所以,在殖民地的各种战事慢慢也都失利了。
1760年,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魁北克被英国人占领。随后,法国在印度的总督又投降了英军,将法国在印度的商业据点拱手送上。
海上打不过,陆地上沙皇突然又倒戈跟普鲁士一个战壕,法国打不动了。1763年,七年战争签订了《巴黎和约》。加拿大、俄亥俄、密西西比河左岸的整个路易斯安那及塞内加尔全部让给英国。至于印度呢,几个商业据点可以还给法国,这几个商业据点挺赚钱的,法国人就感觉也没输光了老本。然而路易十五自己感觉不到,因为这个合约,法国几乎放弃了所有海上的争夺,也放弃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野心。这个西欧霸主,慢慢地成为欧洲二等国家。
打不过英国了,但是有机会遏制它给它添堵也不错。正好,地中海上有个岛,叫科西嘉岛。这个岛上的人相当骁悍,狂放不驯,从罗马开始,各种人都统治过他们,他们从来不服,要独立。此时他们隶属意大利的热那亚公国,也是天天闹,闹得热那亚头昏脑涨。算了,把这邪神打发了吧。正好,法国人失去了北美殖民地,就想在地中海占一块,以后就是法属科西嘉岛了。
科西嘉岛绝对是烫手的山芋啊,放在谁手里谁都烫得叫唤。反正都知道科西嘉岛即将成为历史的焦点,所以关于它怎么折腾法国人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说吧。
七年战争期间,蓬皮杜夫人的目的达到了,她的闺房成为战斗指挥部,传说前线将士经常收到国王情妇用眉笔批注过的作战计划。蓬皮杜夫人的权势也空前的强大。
蓬皮杜夫人不仅会玩权术,更会花钱。路易十五在她身上花钱花海了,这两口子奢侈生活留下的名言就是: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一语成谶,果然就洪水滔天了。
然而,蓬皮杜夫人还不能算是个单纯的妖妃,她对法国的文化艺术的推动作用还是很显著的。当时流行于法国进而全欧洲的洛可可风格,就来自她的喜爱和推广,比如法式家具上那些细腻烦琐的雕花,像芭蕾舞者一样的椅脚。老杨给人上课时是这样解释洛可可艺术的:一看就想到小妇人的闺房,带点甜腻腻的香味,透着暧昧,那个就肯定是洛可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就像是蓬皮杜夫人本人,所以她又被称为洛可可女王。
蓬皮杜夫人主持扩建或者重新装修了很多建筑,最有名的就是现在法国总统上班的爱丽舍宫。还资助了《百科全书》的出版,扶持和帮助了很多当时的文人。
1764年蓬皮杜夫人因为肺炎去世。作为情妇,她赢了,路易十五一直很依赖她,凡事找她商量,成为习惯。蓬皮杜夫人去世后,路易十五才感觉到,自己好长时间没有灵欲合一地风流快活过了。
法王要找女人,身边自然有拉皮条的弄臣。他们也知道,对法王现在这个年纪这个状态,一般的女人束手无策,所以帮他找来了巴黎一个名妓杜巴里夫人。主流的历史书喜欢回避杜巴里的背景身份,把她当做普通的法王情妇处理,生怕一仔细研究,历史书就写成了艳情小说。实际上,路易十五和杜巴里夫人的故事真是艳情小说的范畴。作为一个专业人士,杜巴里夫人凭借专业素养让年近六十的路易十五恢复了青春。作为回报,杜巴里夫人也可以掺和朝政了。对路易十五来说,只要自己不操心,这国家谁管都行。
杜巴里夫人对法国的危害恐怕也不在蓬皮杜夫人之下。蓬皮杜夫人有点智慧,有些事办得还靠谱,比如她晚年慧眼提拔了外交大臣舒瓦瑟尔。他在战后励精图治,重建法国舰队,立志要找英国报仇雪恨。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建立了一支非常精锐的炮兵部队,后来就是这支部队让拿破仑纵横欧洲。可惜,这样一个人物不见容于国王情妇,他被杜巴里整下台了。
1774年,路易十五死于天花,怕传染,棺椁密封在黑夜偷偷下葬。路易十五有个外号叫“受爱戴者”,回顾他的一生,真没啥值得爱戴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