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县辖市”矫正城市化弊端

用“县辖市”矫正城市化弊端

时间:2022-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官方从“城市化”到“城镇化”的用词变化,已显示了这一变革意愿。于是高层决心突破体制,把这两个地方作为政府体制改革试点区,允许其率先试验设立“镇级市”,即“县辖市”。而让这些镇城市化的最合理办法就是建立“县辖市”。县辖市的权力将有所增加,但仍在县政府管辖之下。承认“县辖市”建制,是矫正现有城市化弊端的良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秋风

无法设想,中国城市化的结果是10亿人都涌入大都市。若果真如此,不仅城市将患上不可救药的“城市病”,乡村也将被全盘抛弃,而这将是一场文明灾难。

不幸的是,目前的城市化模式的确隐含着这种倾向。为使城市化进程更为健康,城市化模式必须改弦更张。官方从“城市化”到“城镇化”的用词变化,已显示了这一变革意愿。

从城市化到城镇化的政策转型,关键是如何处理“镇”。镇经济最发达的浙江在试验强镇扩权,广东在试验简政强镇。但这两处试验都面临现有政制体制的约束:那些现代工商业、人口、文化等资源已高度集中的镇,找不到合适的名分。

于是高层决心突破体制,把这两个地方作为政府体制改革试点区,允许其率先试验设立“镇级市”,即“县辖市”。

台湾地区现行《地方制度法》规定:“凡县中之镇,若人口聚居达15万人未满50万人,且工商发达、自治财源充裕、交通便利及公共设施完全之地,得设‘县辖市’。”

过去20多年,各地形成了一批工商业镇,尤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这种类型的镇是自发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它们已具备现代城市的各种要素,但由于制度约束,这些市镇始终停留于“半城市”状态,缺乏现代城市的制度和形式。

这些镇的税源虽然丰富,却主要被上级政府拿走。因此,它们无力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无法提供城市型公共服务。结果,这些镇永远是临时性的工商业聚集区,相当数量的人口都流向或准备流向级别更高、更像城市的城市。

可以设想,这些镇如果能够成为建制市,享受城市的政策,建立城市的管理体制,那么,它们就可以成为城市,这里的人口就可以成为市民,过上城市生活,他们未必愿意流向大城市。相反,某些大城市居民可能流向这些小型城市。当然,镇的城市化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城市化的便捷途径。

而让这些镇城市化的最合理办法就是建立“县辖市”。这不仅不会对现有的政府体系造成太大冲击,还可以最低成本协调县与市的关系。县辖市的权力将有所增加,但仍在县政府管辖之下。而这些镇的城市化所带来的繁荣,也可以给县域带来好处。

承认“县辖市”建制,是矫正现有城市化弊端的良方。

由此,城市化将在最基层的社会展开,城市将镶嵌在乡村中间,而不是游离于乡村之外。这样的城市化将是低成本的、与民众亲和的。由此形成的城乡关系也更为合理,城市与乡村之间保持有机联系,不至于造成中国文明传统的彻底断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