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玉树卓舞玉树藏族的舞林奇葩

玉树卓舞玉树藏族的舞林奇葩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卓舞的历史和流传玉树民间素有“东三县的舞,西三县的歌”之说法。热情奔放的玉树卓舞 藏族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玉树卓舞的风格特征卓舞是玉树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玉树藏族舞的精华。至今玉树卓舞仍保留男子群舞和男女集体舞两种形式。翩跹起舞的藏族女子

“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这是人们对内容丰富的卓舞的赞誉。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

卓舞的历史和流传

玉树民间素有“东三县的舞,西三县的歌”之说法。其中东三县的“卓舞”历史悠久,最为典型。玉树县“卓舞”主要分布在新寨村和察来村;囊谦县“卓格玛”主要分布在香达镇、白扎乡、吉曲乡;称多县“卓舞”主要分布在白龙镇上庄村、下庄村。其风格粗犷豪放,造型形象传神,韵律优美生动,内涵含蓄隽永。

“卓”是藏族对以舞为主的歌舞组合形式的泛称。“卓”的概念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据专家考证,它的早期形式与吐蕃时期的“盟誓”活动很有联系。盟誓的行文一般较长,不太注重文字修饰,不易歌唱,但能朗诵。在宣布誓言时,为了充分表达感情,往往辅以手舞足蹈之态。在此基础上演变成以舞蹈为基本元素的艺术形式,便称为“卓”。

“卓”产生于游牧社会,早期除泛指拟兽舞、拟鸟舞之外,主要还指原始锅庄舞。它是一种氏族部落娱神的祭坛礼仪和与盟誓文化有关的舞蹈形态,故而当时的跳法比较拘谨,多垂头俯胸、束手而舞、情绪沉闷,宗教色彩很浓。卓舞在早期文化活动中不断扩大转化,还发展为牧民歌舞和藏区各地各种鼓舞形式。然而在今天,卓舞的概念是泛指以舞为主、歌舞结合、歌时少舞、舞时不歌、歌与舞穿插进行的表演形式。卓舞的称谓因地区的方言而有所不同,康巴语称“卓”,拉萨语称“果卓”,常见汉译为“锅庄”、“哥庄”。

热情奔放的玉树卓舞
藏族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

玉树卓舞的风格特征

卓舞是玉树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玉树藏族舞的精华。现在流传的玉树卓舞具有完整而古老的表现形式和古朴风格。根据歌词内容、表演功能目的、表演形式和风格及表演者等因素的差异,卓舞又可分为宗教色彩浓厚的“曲卓”、世俗性很强的“孟卓”两种。

“曲卓”即宗教卓,主要流传于玉树县的新寨。新寨在藏族被视为神圣之地,新寨丰富悠久的“曲卓”也是远近闻名。“曲”藏语意为“法”,具有规范、佛经、知识三层含义。“曲卓”意为“佛法舞”,当地亦称“宗教卓”。“曲卓”代代相传,方得以保存至今,且正是“曲卓”自身宝贵价值所在。“孟卓”,“孟”藏语意为“群众、大众”,意为“群众舞蹈”,当地习称“卓舞”。

“曲卓”曾有上百套动作和曲子,现在新寨“曲卓”仅有30余段落而已。乐曲名即舞名,专舞专曲,乐曲、歌词、动作除了个别段落相同外,大多各具特色。“曲卓”无伴奏,自唱自舞。“曲卓”无严格的表演时间、地点、场合、程序。每年藏历正月初九夜晚至翌日在神山脚下的旷地上表演“曲卓”,一年仅此一次。

舞前,人们聚集于煨桑台前煨桑祭神,女子吟唱以六字真言为内容的歌曲。至舞场后,由成年男子60人组成舞对,30人一组,各站半圆,每组由“曲本”(领舞者)于队首领舞,众于后顺时针方向且唱且舞。以一组为主,另一组以较小的动作合之,两组交替轮番进行。“曲卓”1~4段顺序不能颠倒,其他段落可择舞。女子只许观之不能合舞。表演时,男舞者需着藏袍、藏靴、长袖白绸衬衣、配挂腰刀、头戴高筒红穗帽。“曲卓”动作缓慢,其独特的动律是慢板重拍时,动力腿却屈身上提,一反重拍时动力腿踏地的常规,形成身体重心虚实相间、左右移动的特点。“曲卓”歌词内容大多颂扬活佛、神仙、雪狮、青龙、孔雀,以及宣佛法、祈祷吉祥等,跳“曲卓”视为祭神、娱神之行为,故表情需恭敬虔诚。由此,“曲卓”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便可见一斑了。

早期“孟卓”只允许男子参加,后来改变此俗,男女分别各站大半圆同舞,但亦无男女相携作舞之俗。至今玉树卓舞仍保留男子群舞和男女集体舞两种形式。逢年过节、宗教节日、活佛坐床等喜庆、祭奠之日必跳“孟卓”。届时群众聚集于旷地,舞者少则十几,多则数百,由“卓本庄”领舞,其后按年龄大小依次尾随合舞。男子舞时,分两组各站半圆,互相交替顺时针方向绕圆而舞。男女合舞时,分别围成大半圆,男队在内象征太阳,女队在外象征月亮,女队之首与男队之尾相叠,取“日月同辉,吉祥如意”之意。

激情四溢的藏族舞者

同卓舞一样,“孟卓”为固定的专舞专曲,曲名即舞名;分快慢板,速度对比鲜明。起舞之前,男女各自聚集,分别慢速序唱一段歌词,女队尾音时,舞队散开各就各位准备起舞。速度不变,领舞引导众人顺时针方向缓慢挥袖起舞,同时男女队轮流歌唱,且歌且舞。5~6段后,舞蹈转入暂短有力的快板,动作和乐曲为慢板的变奏。过去卓舞自始至终无乐器伴奏,舞蹈转速的空拍以舞者跺地震动脚腕串铃的铿锵声填充、调整。

玉树卓舞从表演形态到动作的风格特点,无不体现了藏族佛教文化的特色,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貌、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个性为广大群众所称誉,在藏族歌舞艺术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典型性,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翩跹起舞的藏族女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