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族大迁徙与斯拉夫人的第二次分化

民族大迁徙与斯拉夫人的第二次分化

时间:2022-05-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大迁徙与斯拉夫人的第二次分化一、民族大迁徙与斯拉夫人的第二次分化与西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一样,南斯拉夫人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同样是由若干民族构成的群体。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上。南斯拉夫人不是在巴尔干半岛土生土长的。总的看来,南部斯拉夫民族的形成是斯拉夫人第二次分化的结果,而造成这次分化的原因就是由于匈人西迁而引起的欧洲民族大迁徙。

民族大迁徙与斯拉夫人的第二次分化

一、民族大迁徙与斯拉夫人的第二次分化

与西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一样,南斯拉夫人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同样是由若干民族构成的群体。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上。巴尔干(Balkan)一词来自土耳其口语,意为“覆盖着树木的山”[55]。巴尔干半岛多山,地势起伏,复杂异常。山脉多为西北—东南走向,西线主要有韦莱比特山脉(the Velebit Mountains)、迪纳拉山脉(the Dinara Mountains)、品都士山脉(the Pindus Mountains),中线有罗多彼山脉(the Rodopi Mountains),东线有斯塔拉山脉(the Sharr Mountains)等等。作为欧洲南部三大半岛最东边的一个,巴尔干半岛除了北部以萨瓦河(the Sava River)和多瑙河为界与欧洲大陆相连之外,其余三面均为大大小小的海所包围着,西边是亚得里亚海,南边是地中海、爱琴海(the Aegean Sea)、马尔马拉海(the Sea of Marmara),东边是黑海。从地理位置上说:“巴尔干半岛作为欧洲东南隅的门户,也是遏制北非、中东、中亚地区的前沿,而且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即通达印度洋。”[56]从地缘政治上说,“半岛自古以来就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它是欧、亚和非三大洲交汇的十字路口。陆海上的易接近性使它毫无能力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入侵。历史上波斯、罗马、拜占庭、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等6个帝国都试图整个或部分地占有它,以获得其战略地位上和自然资源上的利益,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成功”[57]

南斯拉夫人不是在巴尔干半岛土生土长的。在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Bulgar)先后于6、7世纪到来之前,巴尔干半岛上原有居民除了希腊人之外,还有伊里利亚人和色雷斯人(Thracians)。前者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大约从公元前10世纪起就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其鼎盛时期的疆域大体上是北起多瑙河,南到亚得里亚海的安布拉基亚湾(the Ambracian Gulf),西起亚得里亚海,东到塞尔维亚和黑山境内的沙尔山(the Sharr Mountains)。后者则是保加利亚土地上最早的居民,“最早提到色雷斯人的是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希腊作家们的著作,当时色雷斯人占据着辽阔的巴尔干,北起多瑙河,东临黑海,南至爱琴海。色雷斯人还居住在多瑙河以北和小亚细亚的某些地区。伊里利亚人是他们的西方邻居,希腊人则是他们的南方邻居”[58]

总的看来,南部斯拉夫民族的形成是斯拉夫人第二次分化的结果,而造成这次分化的原因就是由于匈人(Huns)西迁而引起的欧洲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great migrations of Tribes),也称蛮族大迁徙,指的是发生在古罗马帝国后期(4—5世纪)以日耳曼人为主的各“蛮族”长期迁移、转战和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日耳曼人大迁徙运动,波澜壮阔,绚丽多彩,它波及中欧、西欧、南欧和北非等广大地区,前后绵延二百多年。当这一浪潮平静下来的时候,西罗马奴隶制帝国已从地平线上消失了。在它的废墟上兴起了一系列的封建王国。西欧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59]

前文提到过,日耳曼人是操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语言的部族统称。它有许多分支,其中重要的有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Frank)、马科曼尼人(Marcomanni)、勃艮第人(Burgunder)、盎格鲁人(Anglo)、撒克逊人(Saxon)、伦巴底人(Lombard)等等。他们最初生息劳作在波罗的海两岸,后因生存的需要不断地向四周扩张,到公元1世纪初的时候,已广泛分布在多瑙河以北、北海和波罗的海以南、莱茵河以东和维斯瓦河以西的广袤土地上,其范围大体上属于德波平原的西半部。然而,没过多久,日耳曼人的平静生活便被来自亚洲的匈人(Huns)打破了。由于匈人到底是来自亚洲的什么地方,而与它同时代的被汉朝击溃的匈奴人又不知所往,还由于历史记载中这两个民族文化相似和语词相同,于是,人们就普遍猜测当年横扫欧洲并最后定居于多瑙河中游的匈人就是西迁的匈奴人。比如,法国学者德京涅(Joseph Deguinges)的《匈奴、突厥、蒙古通史》和英国学者吉本(Edward Gibbon)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等都持这样的看法。

匈奴人是一支最早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公元前3世纪时就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关于它的兴起、发展,早期与秦汉时期的中国的关系以及向西迁移,过程曲曲折折,内容也非常复杂。[60]公元前1世纪时,汉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臣服或西迁,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大约在公元89—91年,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揭竿而起。于是,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the Ili River)流域、中亚、顿河(the Don River)以东的伏尔加河(the Volga River)等地。熟于马背作战和善使长矛弓箭的匈奴人却在西迁过程中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于4世纪中叶征服了生活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平原地区的阿兰人(Alans),推翻了建立在顿河和德涅斯特河之间东哥特人建立的帝国,后又大败居住在德涅斯特河以西、多瑙河以北地区的西哥特人,一直到达罗马帝国的北部边界。在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匈奴人继续向外扩张,并且最终在西起莱茵河东到黑海,北起波罗的海南到多瑙河之间广袤的平原地带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关于这一段历史,有学者做了这样的描述:“到432年,匈奴诸部落的领导权集中到鲁奥的手里。鲁奥又称鲁吉拉,是第一个统辖诸部落的国王。434年鲁奥死后,由他的侄子布莱达和阿提拉继任。这两名联合执政的领袖与东罗马帝国在马尔古斯(今波扎雷瓦茨)订立和平条约,罗马人同意把过去向匈奴交纳的‘岁币’增加一倍。罗马人未曾履行和约条件,阿提拉于441年大举进军罗马帝国多瑙河一线,直逼君士坦丁堡。”[61]有“上帝之鞭”之称的阿提拉(Attila the Hun,445—453年在位)在谋杀了布莱达(Breda,434—445年在位)的第二年,也就是447年,再一次对东罗马大举进攻。匈奴人席卷了巴尔干半岛,南下到了希腊。不过,没过几年,匈奴帝国开始走向衰落。匈奴人451年进攻高卢时为罗马和西哥特联军所败,次年入侵意大利时军队又遭遇饥荒和瘟疫。匈奴帝国在阿提拉453年死后陷入分裂,455年在内达奥河之战(the Battle of Nedao)中大败于格庇德人(Gepidae)、东哥特人、赫鲁利人(Heruli)以及其他部落组成的联军。“此后匈奴人便一蹶不振,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融合于当地其他民族中。”[62]

匈奴西迁入欧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导致日耳曼人的大迁徙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就前者而言,有学者指出,在匈奴人的驱赶下,大批的哥特人以难民身份涌入罗马帝国境内,往返迁移,攻陷罗马城,建立起王国。汪达尔人大部分西逃至高卢和西班牙地区,少部分渡过直布罗陀海峡(the Gibraltar Strait)到达北非。法兰克人则跨过莱茵河,在高卢地区建立王国。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则跨过英吉利海峡(the English Channel),成了大不列颠的新主人。有学者对此总结道:“4—5世纪之间发生在中国的战乱很快引起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迫使各民族不断西迁,紧邻罗马帝国北疆的日耳曼人唯有向帝国境内迁移。起初他们仅仅是偶尔东袭,但很快就占据了整个帝国西部并定居下来,改变了该地区的民族分布。”[63]

在这种民族大迁徙的浪潮中,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也被卷了进来。在哥特人和阿瓦尔人的冲击下,从5世纪起,他们南下到了巴尔干半岛,南部斯拉夫人的历史也就以此为起点。[64]不过,斯拉夫人南下有一个过程。在3世纪,一些斯拉夫人南迁至保加利亚(Bulgaria)和希腊,多瑙河南部有了一些斯拉夫人的定居点。早期迁徙的斯拉夫人都是农民,不像草原人那样好战。他们逐渐地从起源地向外扩张,成为流动骑兵的掠夺对象。[65]到了6世纪,“喀尔巴阡山南部的移民达到高潮,古色雷斯人和伊利里亚人的部落在数量上已经大大减少,几乎消失了。斯拉夫人的军队驻地急剧增加,而新斯拉夫移民比以前更广泛地分布在南部地区”[66]。与此同时,南下的斯拉夫人形成了不同的南斯拉夫民族。在马扎尔人(Magyar)进入多瑙河地区之后,同阿瓦尔人、查理帝国(the Charlemagne Empire)一起在今天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地区形成了一个隔离带,将南部斯拉夫人同北部的东西斯拉夫人分割开来。从此,南部斯拉夫人就开始了独立发展,与当地不同的土著居民相融合,形成了各个具体的南斯拉夫民族。“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黑山人、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人和马其顿人。”[67]从这些民族的地理位置分布角度看,有学者指出,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逐步形成了聚居于亚得里亚海岬角的斯洛文尼亚人,聚居于德拉瓦河(the Drava River)与亚得里亚海之间的克罗地亚人,聚居于亚得里亚海和多瑙河之间巴尔干半岛中间的塞尔维亚人,聚居于黑海西岸地区的保加利亚人,他们统称为南斯拉夫人。[68]到了7世纪,“巴尔干半岛上的种族分布已基本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希腊人在南部,阿尔巴尼亚人在西部,罗马尼亚人在东北部,斯拉夫人则居住在从亚得里亚海到黑海的广阔地带。”[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