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的服务性

教育的服务性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服务态度列入对教师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占到一个合理的权重,甚至实行“一票否决”。

教育的服务性

第六节 教育的服务性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德配天地,位比君亲”,甚至强调“言而不称师,谓之畔(叛);教而不称师,谓之倍(背)。倍畔之人,明君小内(纲),朝士大天遇诸涂不与言”。教育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近乎是一种“圣职”。怎么转眼之间就“沦落”为服务行业了呢?那么,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与餐馆里端盘子的服务员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正当多数教育者还在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些私立学校率先转变观念,提出“学生是上帝”、“家长是上帝”、“学生及其家长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确实让不少学生、家长感到了几分亲切,这个提法是否合适姑且不论,但它提出的本身足以说明私立学校率先具有了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走向辉煌,要么走向死亡

在公立学校,坦率地说,迄今为止这种服务意识还不强。因为,企业有破产之虞,学校还没听说过有破产的;聘任制给教师带来了一些风险,但更多的似乎还只是喊喊“狼来了”而已,事实上有几人“下课”?况且,边远落后地区的学校,教师本来就不够,“扩招”后教师更是“一个萝卜两个坑”,校长能“忍心”把谁开掉?校长就更是用不着担心风险了,虽说我学校质量是差了点,但本地“独此一家”,你不来此还能到哪去?就是把这所学校搞砸了,我还可以“易地为长”!可以这样说,一个行业当其从业人员感受不到生存竞争压力的时候,他们一般是不可能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的。

这样,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如此现象:

当学生表现“欠佳”时,教师动辄“请”家长,一个电话将学生家长“传唤”过来,连声数落着学生的不是,最后免不了还要“株连”家长,大声地质问几个“你是怎么做家长的”。直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简直就不是个东西,“养不教,父之过”,把孩子教得不是个东西,自己似乎也不是个东西,教师方肯以得胜者的姿态结束训话。

家长会上,几乎完全是跟学生上课一样的形式。家长们一个个端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聆听着老师的“教诲”,几乎轮不到有家长讲话的机会。家长会本是“家校”双方共商育人大计的好机会,不想却一个一个地变了味,变成了成绩好的学生家长“露脸”、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受“煎熬”的场所。

对家长尚且如此,对学生就更谈不上有服务意识了。正因为没有服务意识,所以,居高临下者有之,讥笑挖苦者有之,辱骂体罚者有之。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不用列举。在学生看来,真是“师为刀俎,我为鱼肉”,奈何?

可以说,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那么,当今理论界竭力倡导的“教育人本化”、“教育人性化”等思想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思想基础也将荡然无存。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工作者尽快增强自己的服务意识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工作对学生身心成长影响很大,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态度冷漠、行为粗暴,这种教育培养下的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指望他们“爱满天下”,有很强的服务精神?须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一个黄金律!

一、教师要换位思考,强化服务意识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接受别人的服务,我们每天也在为别人服务,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你走进那些“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你一定不会满意,甚至会大发感叹,数落、批评机关工作作风如何如何的不是。那么,作为教师,你是否想过,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把自己的最爱托付给你,如果得到的服务是“短斤少两”的,是“假冒伪劣”的,是态度粗暴的,是没有人情味的……家长会作何感想?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原校长张茂昌先生曾以一句“我的1850个学生家长的爱子之心像我张茂昌的爱子之心是一样的”作为他治校的座右铭,虽然朴实无华,但却是服务精神迸发的源泉。现在,教育界呼唤“大楼、大师、大爱”,这个“大爱”从何而来?没有服务意识恐怕是不可能产生的。

二、要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要“德治”也要“法治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教育工作者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比如,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塑造××(地区)教育新形象”、“塑造××(学校)教师新形象”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要讲求形式,讲究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方式要潜移默化,要藏而不露,要“润物细无声”。

但服务意识的养成仅靠提倡、号召、宣传、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有一些规范的约束,以规矩成方圆。比如,将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服务态度列入对教师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之中,占到一个合理的权重,甚至实行“一票否决”。

借鉴其他服务行业制定“十不准”之类的行为规范,学校也可以“约法三章”,用以约束、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如不准随意“请”家长,不准盛气凌人地批评学生家长,不准辱骂、体罚学生。

需要强调的是,在筛选型教育模式中,在应试教育顽固存在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都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要善待教师。当教师本身都得不到别人的善待,他们又如何能够心平气和地善待学生?

三、学校的设施、制度要体现教育服务的精神

教师工作室的设计要作相应的改进。有条件的话,可以将教师工作室隔为里外两间,外间作为接待室或谈话室。面积不一定要很大,但设计要科学,要体现人性化。这样,教师找学生谈话,可以单独进行,从而使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得到合适的保护。家长来到学校,也有个可以坐着说话的地方。

建立对家长的“班级开放日”、“校园开放日”。学生进入学校后,家长无从了解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每当路过校门口,向里张望时,总觉得里面有几分神秘。我们能否每个学年搞一两次“校园开放日”,分年级或按照其他什么次序让家长们走进学校看一看。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家“家长到校助课”的做法,家长哪天空闲,提早跟校方预约,到时候便如约而至,到学校里跟着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参与有关活动,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种形式增强家校联系,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要人家支持你,首先要让人家了解你!目前,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实行“100%课堂向100%家长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四、改变供求关系,大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有些教育问题虽然表现在学校,但其根源却是在社会,也就是说“教育中的问题并不都是教育问题”。要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苦练内功”是必需的,但也得从外部环境上做做“文章”,那就是要解决市场供求关系问题,解决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当一种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它的从业人员是不可能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的;只有当其供求平衡尤其是供过于求的时候,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才会油然而生。基于此,政府部门要继续做好“扩优”工程,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优质教育资源过于短缺而带来的“卖方市场”意识。

有条件的话,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实行“教育券”制度,这种制度最早始于美国,目前国内有个别县区也在实行,那就是把原本拨给学校的办学经费以“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学生,由学生“持券选校”。你学校办得好,教师服务态度好,学生就多了,你就可以凭所收到的教育券到教育行政部门兑换教育经费。否则,学生不选择你了,你学校就可能只有一条路——“闭门思过”。一旦通过“教育券”的形式改变供求关系,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那么,学校、教师想不讲“服务”都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