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卫校教育的“无人区”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卫校教育的“无人区”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时间:2022-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卫校教育的“无人区”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篇13 卫校教育的“无人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四种基本能力。我们把那些在卫校教育中被有意无意轻视或忽视的方面,称为卫校教育的“无人区”。

卫校教育的“无人区”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篇13 卫校教育的“无人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的四种基本能力。21世纪近在咫尺,21世纪人才的培养始于现在,学校应该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和造就学生。以21世纪的要求审视卫校教育,其现状可概括为:重教学方法的改进,轻学习方法的指导;重专业知识的掌握,轻知识面的拓宽;重课堂时间的利用,轻闲暇时间的安排;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适应能力的培养;重学业成绩的好坏,轻心理问题的防范以及忽视招生并轨后的新要求。我们把那些在卫校教育中被有意无意轻视或忽视的方面,称为卫校教育的“无人区”。

一、课外阅读的“无人区”

据我们调查,学生课外阅读读物多见于小说(尤其是言情、武侠小说)、消遣性报刊。对思想的深化,修养的提高与知识面的拓宽更有意义的人文、社会、科技等书,阅读的学生极少。这不能不说是课外阅读的一大缺陷。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是缺乏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不知道知识面该在哪些方面拓宽,不知道该加强哪些方面的修养,不知道在浩繁的书海里该阅读哪些确能称为精品的书籍,不知道如何提高阅读的效率。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愈日益密切。医学生传统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时代的要求。现在的卫校课程设置虽已加大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比重,但仍不能满足现代医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有指导的课外阅读,可以弥补课程开设的不足,也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有助于培养素质全面、富有个性的医学生。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们认为,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由知识渊博、功底深厚、时代感强的教师和素质高、责任心强、善于捕捉书刊信息的图书管理员共同拟定课外阅读书目,并推荐给学生。二是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讲座和读书报告会,营造课外阅读和钻研学问的氛围。使学生从这些活动中受到一定启发,体会知识的力量,感悟心灵的冲击,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效率。(www.guayunfan.com)

二、学习方法的“无人区”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虽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已被部分教师所重视,但就整个卫校教育而言,学习方法的指导仍显得力度不够。表现之一,对学习方法的理解狭窄。学习方法不仅指阅读方法,还应包括选择书刊的方法、攫取信息的方法、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听课的方法等等。表现之二,对学习方法的理性认识不够。教育者个体的经验和体会,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普遍意义。所谓对学习方法的理性认识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将个体的学习经验提炼概括上升到理论。二是通过对方法论的学习和钻研丰富教育者方法论的知识。据我们调查,卫校教师普遍缺少对方法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很难设想,一个对方法缺乏理性认识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提供全面的指导。表现之三,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仅限于少数教师,很多教师仍囿于或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受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不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师,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长足发展吗?这是不言而喻的。表现之四,学习方法的指导随意性大。即使对那些已经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师,有的也只是随兴致所致,在某些课中或某个方面指导学习方法,而没有将方法的指导贯彻始终,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三、闲暇时间的“无人区”

卫校生年龄大多在十五六岁至十九、二十岁之间,正处于精力充沛、想像丰富、情感跌宕的时期。如何合理地释放心理能量,满足青年学生多层面、全方位的需要,愉快而有意义地渡过闲暇时光,在双休日已经实行的今天显得愈加重要。

我们统计,闲暇时间大约占总时间的30%,闲暇时间的比例是相当大的。纵观卫校教育的现状,这部分时间的作用,常被教育者们所忽视。学校教育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性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来实现。相对来说,隐性教育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从社会大系统看,家庭和社会无疑是隐性教育的两大因素。众所周知,在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社会对青年学生品德的塑造、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常呈负面影响。尽可能地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净化学生心灵,充实学生生活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认为,营造校园文化,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思路、铺路搭桥,创造开展活动的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减少隐性教育的负面作用、丰富学生生活、合理释放心理能力、使学生有意义地渡过闲暇时间的有效途径。

四、中学到卫校衔接的“无人区”

人类具备一定的自发生存能力,在社会缓慢进化的过程中,这种自发的生存能力尚能应付环境的变化。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自发的生存能力已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社会巨变对人类的生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生存,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教育任务之一。学会生存,首先要求学会适应环境,包括物质条件、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中学的环境与卫校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教育者有责任让学生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这不只是为新的学习创造条件,也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极好机会。遗憾的是,这样的机会往往被卫校的教育者们错过了。我们发现,有些学生长时间地沉溺于中学阶段,怀念中学的师生关系,追忆中学时代的优势地位,沿用中学的学习方法、行为方式等。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人际关系紧张,心情不舒畅,学习跟不上。

中学生与卫校生比较,显著差异是:1.学生学习目的不同。中学生无职业定向性,学习的目标是升入高一级学校;一般而言,卫校生职业已定向,学习的目的是做合格的医务工作者。2.中学生多数能享受家庭提供的优越条件,衣食住行无忧无虑;卫校生居住在学校,且一般远离家人,得不到家人的及时照顾,凡事需自己动手。3.中学师生关系密切;卫校师生关系较松散。4.中学阶段学生间的语言、习俗等相近;来自不同地区的卫校生,其语言、习俗等差别较大。面对差异,有的学生适应较快,有的适应较慢,有的难以适应。教育者的责任是使学生认识和领悟适应环境的一般规律,增强生存能力,让所有学生在新环境中顺利地生活和学习。我们认为,这需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学生管理者的协调行动、共同努力。

五、择业就职的“无人区”

从卫校毕业后,能安排一个稳定的单位曾是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愿。卫校并轨的实施,敲响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丧钟。摆在卫校生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是,毕业后如何尽快、顺利地谋得一份学有所用的职业。长期的统招统分,已经在师生中形成了教师只管教书,学生一心念书,而不考虑择业就职的思维定势。卫校师生应尽快地从这种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树立新意识、新观念,培养学生择业就职的能力以及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是卫校教育者、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从现在起,师生们应树立择业就职的意识,彻底转变毕业待分的观念。

面临新形势,卫校教育者又多了一份“择业就职工程”的任务。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完成这项新任务呢?我们提出以下浅见:第一,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择业就职的观念,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可以发挥学科优势,有针对性地阐述择业就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在目前没有开设择业就职专门课程的情况下,在有关学科中,如社会学、人际沟通、心理学等,增加择业就职相关知识的比重或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获得择业就职方面的知识。第三,开展供需见面的模拟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缩短学校到社会的距离,培养“实战”能力。第四,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公布。第五,邀请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前夕,到学校现场招聘。这样也可以起到激励低年级学生和观摩招聘过程的作用。

另外,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有一些同仁专家发表过真知灼见。但据我们所知,目前主要限于理论探讨,在卫校教育中见诸于行动的不多,也就是说,实践落后于理论。鉴于现代社会心理素质的重要,而心理教育不足的现实,心理问题亦可作为卫校教育的“无人区”,在此不赘述。

对上述诸“无人区”,也存在某些教育行动,但处于孤立、分散、随意、无序的状态。将“无人区”纳入卫校教育系统整体设计,通盘考虑,变这种状态为科学、有序的状态,乃是我们所期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