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认识高职教育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篇12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 主动适应角色转换一、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按照社会分工以及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类别,一般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也应当承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职教育还难以达到普通高等教育的水平。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篇12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 主动适应角色转换

一、高职教育定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按照社会分工以及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类别,一般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类。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为主,如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师、律师、主管等。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把设计方案和图纸转化为产品、商业和服务(注:卫生行业属于服务业)的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在培养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即高级应用型人才(“技术型、技能型”可统称为“应用型”),如高级技工、护士、医技类技师等。“高级应用型人才”包含两层涵义:从类型来看,属于应用型人才,不是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从层次来看,属于高级人才,而不是初级人才。所谓“高级”是指不仅能在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熟练操作,而且具备与职业相适应的一定程度的理论水平和科学、人文素质;既能熟练操作,又能灵活地处理一些非常规事情。

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

社会上流行一种较普遍的观念,认为高职教育层次低于普通高等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从来就不能脱离所处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水平。历史首先孕育了高等教育中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高等教育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才诞生几年,造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优于高职教育的现实。成人与幼儿比较,在智能、体能、知识等方面占尽优势,但同属于万物之灵,可能没有人认为幼儿是低于成人层次的别类东西。普通高等教育是已经成熟的教育,高职教育是处于幼儿期的未成熟的教育,我们不能因为高职教育的不成熟而降低它的层次。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属于高等教育的层次,正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同属于中等层次的教育一样。也应当承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高职教育还难以达到普通高等教育的水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的不断进步,包括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的高职教育绝不是天方夜谭。国内已有少数高职院校开办了本科教育。(www.guayunfan.com)

当然,目前无论是师资、生源、设施、规模,还是文化底蕴,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都存在巨大差距,缩小、消除这个差距,任重而道远。以师资为例,普通高校已要求所有教师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文凭,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尚有一部分甚至不具备大学本科文凭。教育部提出:到2005年,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要有35%以上的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注:不是硕士研究生文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只能办成专科等级的高职教育。可能正因为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导致人们产生了高职教育层次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误解。

从性质来看,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不是教育层次,而是教育类型。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

三、高职教育应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要有教师资格证和相关职业资格证,如医士资格证、律师资格证;第二,具有两种职业的对等职称,如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讲师——工程师。教育部领导在《面向21世纪努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指出:要不断提高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60%。3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课教师至少应该经历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并普遍接受过职业教育理论培训。

要求所有专业课(含临床课)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鼓励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文化基础课)教师,尤其是专业基础课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高职教育应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1.处理好长期需要与短期需要的关系

一般而言,长期需要的专业应该成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宜重点建设。所谓长期需要是指社会对专业的需要相对稳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的需要,如护士。所谓短期需要是指社会对专业的需要稳定性较差,是某段特定时期的需要。学校要有长期需要的专业(长线专业),这样方能对学校生存起稳定作用。也要有随社会变化而诞生的新型专业,这类专业的设置,一方面要进行市场调研,科学地预测几年、十几年后,市场将会需要何种专业人才,以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另一方面要联系师资专业水平和智能结构的实际,以便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学校欲求发展,死守长线专业是难有出路的。

2.课程改革要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是课程改革,课程是影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远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和高职教育自身的规律,因而课程改革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课程改革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课程体系改革:各专业现今开设的课程是否合理?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对每门课程而言,什么样的课程构架更合理?等等。现在的高职教材,有一部分沿用了相近专业的传统专科教材,注重理论性、系统性,忽视实验、实习、实训环节,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其次是课程内容改革:在确定了课程构架的基础上,选择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应作为“基础”?应该如何认识和界定“基础”?通常所讲的“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是否概括了全部基础?(国内有学者认为应该将“基本方法”纳入“基础”之中,即变“三基”为“四基”)等等。

五、高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和课程特点、专业目标

对教师而言,最有现实意义的改革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每位教师都应自觉地投身到教学方法改革之中,选择、摸索、创立适合高职学生和课程特点、专业目标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首先就要了解、认识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比较,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如入学基础普遍较差;缺少学习成就感;除认知需要外,还存在多种多样的其他需要(比如,被关爱的需要、被重视的需要、展现长处的需要等)。教师应该多给学生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化手段(如电脑),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该组织多项活动,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智力资源,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受益。

六、主动适应角色转换

从中专教育转变为高职教育,不仅是学校名称的变化、学制的调整,也不仅是学校面积的扩大、教学设施的升级和增加,而且是师资水平、教学科研氛围和校园文化的提升。这首先要求教师有角色转换的意识,高职院校的教师是高校教师,而不是中专教师。那种仅仅满足于教学的观念已显然不能适应高校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中青年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学历层次。专业课、临床课教师要多参加专业和临床实践,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力争一两年内成为“双师型”教师。教师要学会使用电脑,充分利用网络获取丰富的专业和教学资料,从而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提高业务水平和研究水平。教师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硬件上达到高校要求,主要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努力;软件上达到高校要求,应该通过全体教职工,尤其是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自己。

[阅读提示]文章针对当时卫校教育,但提到的某些现象和观点,对现在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应该仍有一定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