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校学生漠视学习的心理原因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职校学生漠视学习的心理原因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此种种,皆属于漠视学习的表现。从学校方面来说、满足不了学生多种需要是“不想学”的首要原因。先期开设的文化基础课,在不少职校学生看来,对所学专业和今后的职业,至少关系不大。可以说,这已成为了制约部分学生学习的瓶颈。

职校学生漠视学习的心理原因_职业教育实践凝思

篇2 职校学生漠视学习的心理原因

职校学生中常有如下现象:上课时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不认真听课,甚至根本不听课;课后不复习,不做作业或拖延作业;考前上复习课时,无论教师如何强调,仍无动于衷;考试后,对考试结果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等等。凡此种种,皆属于漠视学习的表现。

学生漠视学习的原因是复杂的,如社会的负面影响,学生家庭的缺陷,课程和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滞后,评价方式的单一等。我们试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分析学生漠视学习的原因。

一、不想学

一部分职校学生,漠视学习有“先天”的原因,他们并非出于对学习的喜好和专业的热爱而跨进校门。这部分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脑子笨”,主要是由于“不想学”。学习是青少年学生的最重要的需要,但不是唯一需要,也不可能是唯一需要。学校应该为全体学生,包括那些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提供发挥各种潜能,满足多种需要的平台,并以此诱发学习热情,变不想学习为想学习。从学校方面来说、满足不了学生多种需要是“不想学”的首要原因。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只有在合理、适度地满足其他需要,如友谊、尊重、成就感等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才会乐意学习而学业有成。(www.guayunfan.com)

认识不到学科课程和知识的价值,也是造成学生“不想学”的原因。学习上的急功近利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虽说素质教育倡导了多年,但是一些中小学仍然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的方式。所开设课程要对升学有用,这是从小学到中学,学生们逐渐形成的观念。进入职校后,这种观念又自然地转化为:所开设的课程要对所学的专业及与其对应的职业有用。但是这种“有用”并不像中小学的升学那样明确和直接。先期开设的文化基础课,在不少职校学生看来,对所学专业和今后的职业,至少关系不大。更不容易感受和认识到文化基础课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对日后个人的发展与终生教育的意义。

二、学不懂

随着职校招生门槛的降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认知水平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这已成为了制约部分学生学习的瓶颈。无疑,怎样突破瓶颈大有文章可做,然而现状是令人遗憾的。一部分教师对突破瓶颈似乎并未动太多的脑筋,依然用传统的或习惯的方式方法来对待基础不好的学生。再加上学生普遍缺少阅读的训练,使得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弄懂的问题课后也不能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来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学生“学不懂”。而经常的“学不懂”自然容易摧毁本来就脆弱的自信心,由此产生失望、沮丧和冷漠,导致不仅不去积极寻求成功,甚至不去避免失败。

三、缺少与教师的沟通

科任教师与学生缺少沟通,是一个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教学有两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缺少沟通不能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是启动智力系统的动力。一般认为,非智力因素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因素组成。在这五个因素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与维持,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有密切关系。学生意志和性格的养成,也许和某位科任教师的关系并不大,因为意志和性格是各种因素长时间综合作用于学生个体而形成的。动机和兴趣,历来为教师们所重视。而情感对学习的作用,常常被一些教师忽略,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知识学习上,不重视去调协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高低之分,教学方法有优劣之别,而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则是任何教师都可以做到的。“爱屋及乌”是人们普遍的心理,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会迁移到教师所教学科的热爱,从而促进学习;相反,学生对教师的淡漠,尤其是厌恶,会引起对教师所教学科的蔑视,从而妨碍学习。

另一方面,缺少沟通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误解。误解是教学失败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误解,容易使学生心烦意乱或产生不安全感,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不经意的呵斥,也许会使学生觉得受到了极大的冤屈,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心灰意冷,身处课堂但不愿面对教师,由此导致敷衍应付,甚至放弃该学科的学习。

四、对自己能力低下的恐惧

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状况,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身来进行归因分析。他们普遍认为,学业状况主要取决于努力程度和能力强弱,即努力+能力─→学业。学生对自己学业状况作出好与差或满意与不满意两种主观判断,一般划分为六种可能情况:

努力程度低+能力特强─→学业好……(1)(奢望)

努力程度高+能力强─→学业好……(2)(希望)

努力程度特高+能力弱─→学业好……(3)(难做到)

努力程度高+能力弱─→学业差……(4)(避免)

努力程度低+能力弱─→学业差……(5)(不选择)

努力程度低+能力强─→学业差……(6)(选择)

情况(1)只有对极个别天资很高的学生可能出现,一般只能是学生的一种奢望。情况(2)是学生们普遍希望的。情况(3)需要付出的努力太多,绝大多数学生难以做到。由于人们常有能够容忍、承认自己的某些缺陷,但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低下的心理,故学生(尤其是那些一贯学业不佳的学生)为了避免情况(4)的发生,表明自己的能力强,往往会采取回避参与、掩饰努力、故意拖延等为学业差寻找借口的行为而选择情况(6),掩饰对自己能力低下的恐惧。

五、学习效果未能及时知晓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及时知晓学习效果,能够改进学习策略,强化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但是,由于评价学习效果的理念、体系和方法的缺陷(如评价重知识掌握、轻能力习得,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忽视品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未能经常地、及时地评价学习效果(如布置、批改作业,设计、评阅形成性测试题),致使有些学生不能知晓学习效果,认识不到自己的进步,由此降低自我效能感,抑制、挫伤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六、班风不好

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行为,环境的不同特性能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就心理环境而言,班风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尤为显著。班风不好的班级,凝聚力弱,群体规范消极,易使学生心灰意冷,也有可能使不良行为因从众而在课堂里蔓延,使意志薄弱的学生随波逐流。对于既没有中小学的升学压力、也不像统招统分时存在毕业分配诱惑的职校学生来说,营造好的班风显得更加重要。

我校2002级四个临床医学高职班,学生基础相当,大多数学科为同一教师授课,但是科任教师在四个班级上课的感受明显不同,并且期末的考试成绩显示,班风好的班级,考试成绩明显优于班风不良的班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