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管理方式有哪些

教育管理方式有哪些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育管理体制中,有关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部分称为教育行政体制;有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部分称为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上分权制的最大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以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相关链接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教育管理体制有五个制约因素。教育从来受制于国家政治制度、体制以及具体的行政机制。

教育管理体制

一、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管理教育事业的制度体系,包括各级教育机构的设置、职能的规定、相互间隶属关系的界定以及权限的分配与划定。在教育管理体制中,有关政府管理教育事业的部分称为教育行政体制;有关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部分称为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行政体制决定了相应的教育投资体制和办学体制,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体制。

(一)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集权制与分权制 这是从教育行政权力的划分及行使方式的不同来区分的。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其下属地方政府和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一切措施都必须以中央制订的法令和指示为准,突出代表是法国,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也基本上是属于此类。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是,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和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有完全的独立权力,中央政府对其在权限内的事项不加干涉,典型代表是美国。教育行政上分权制的最大长处在于,可以使教育行政管理具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可以使教育适应各地的实际需要。权力保留在地方,还可以充分发挥地方、下级机关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权力过于分散,会带来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上的政令不统一,地方各行其是等问题,以致造成教育发展上的盲目混乱,教育行政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2.首长负责制与合议制(一长制和委员会制) 这是从教育行政的领导体制,也就是教育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人的人数来加以区分的。

首长负责制是指由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和责任,由一人承担的制度。其优点在于教育管理领导和管理的责任明确,职权集中,便于统一指挥,效率较高。其弊端是教育行政职权集于一身,易出现独揽大权、滥用职权的现象,其教育行政效率往往受制于首长个人的知识能力。

合议制指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利和责任由集体承担的制度。其长处在于在决策上能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分工合作、集体承担,既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又可避免一人滥用职权。其缺点是决策人多,易出现议而难决的问题,使决策过程变长变慢,降低行政效率。

3.完整制与分离制(从属制和独立制) 这是按同一领导层次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接受上级指挥、控制的程度不同来借以区分的。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一个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完全集中于一位行政首长或单一的机关者为完整制。我国的现状就属于此类型。凡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机关的各构成单位所受上级的指挥监督不集中于一位首长或机关者称为分离制,如美国。教育行政上的完整制和分离制也各有利弊。

(二)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

1.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 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不仅与国家政权的性质、政体形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受一个国家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行政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群众参政原则是国家行政应遵循的根本原则。由此构成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和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统一领导的含义: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置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以上这些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从教育行政内容上来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订,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分级管理的含义是指对全国整个教育事业实行中央、地方两级管理。具体情况大致如下:①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②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③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几经变迁,主要原因是受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推动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历次改革都是以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即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权力、职责的划分为中心问题的。虽然经过多次的改革尝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某些权力该不该下放给地方与学校,而在于权力下放之后,中央对地方如何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即有力的宏观调控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具体解释为:首先,下放权力给地方与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种大趋势。其次,分权的趋势并不意味着集权的无所作为。这就要求在下放权力的同时,必须注意加强宏观调控这种另一形式的集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制订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改革试验,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

相关链接

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教育管理体制有五个制约因素。

第一,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教育从来受制于国家政治制度、体制以及具体的行政机制。一般来说,教育管理体制与政治体制犹如如影随形,实行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也不大可能为完全的地方分权。当然,这并不排斥在具体管理方式上的变化。

第二,社会经济状况的制约。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了,其教育也会得到发展,国家管理教育的组织形式也会相应地演进。

第三,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任何国家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教育传统,在有些国家,这些传统被强有力地保存下来,并对教育管理体制产生决定性影响。

第四,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当代世界各国的教育正日益走向开放,国际教育改革潮流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国家将他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念、经验与措施作为借鉴,效仿他国的做法,以调整或变革自身的教育管理体制。

第五,管理主体的影响。虽然教育管理体制从总体上说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不否认管理主体在其中所起的一定作用,只是我们对这种作用的研究还很不够罢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往往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管理形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