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袁世凯死后,北洋派内部的几员干将都想接管总统大权。于是,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摩擦增多了,矛盾日益尖锐复杂,有时剑拔弩张,闹得不可开交。不过,这时他不在北京,所以“府院之争”,就成了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争权。1917年3月,段祺瑞宣布中德绝交,并提请总统批准对德宣战,遭到黎元洪否决。段祺瑞则认为,张勋一向仇视共和,反对国会,对黎元洪也心怀嫉恨。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袁世凯死后,北洋派内部的几员干将都想接管总统大权。然而,各有各的难处,无法实现自己的野心。最后,还是让黎元洪继任了大总统。他上任后立即恢复了《临时约法》和国会,补选直系头子冯国璋为副总统,皖系首领段祺瑞则当上了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黎元洪虽说是国家元首,但他不是北洋集团的成员,一向遭到段祺瑞等人的排挤。对此,他早就心怀嫉恨。这时,又有人在他面前烧了一把野火,说在酝酿总统人选时,段祺瑞成为他继任的最大阻力,还是徐世昌从中说项,才勉强达成了共识。黎元洪听了,更是火上加油,心想:“这家伙也太过分了。”

袁世凯在位时,虽对黎元洪看不顺眼,但起码的礼节还是少不了的。而段祺瑞则恰恰相反,常对他冷眼相看,根本不把这位手无军队的总统放在心里,只想把他当成盖印的机器。

黎元洪则认为自己享有《临时约法》赋予的权力,不甘受段氏的摆布。在他看来,责任内阁是指政治而言的,至于军事方面,自己既然是海陆军大元帅,当然可以过问。而段祺瑞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责任内阁,理应掌握全国的政权;再说,统领全国军队,也是陆军总长的职分。

这时,黎元洪同孙中山、黄兴、唐绍仪等革命党人时有文电来往,段祺瑞对此也大为不满。

黎元洪对于国家大事,由不问而问,最后竟多问起来了,意见往往也与段氏相左。于是,总统府和国务院之间摩擦增多了,矛盾日益尖锐复杂,有时剑拔弩张,闹得不可开交。

作为副总统的冯国璋,虽然和黎元洪不是一路的人,但为了打击皖系势力,自然同总统站在一边。不过,这时他不在北京,所以“府院之争”,就成了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争权。

1917年3月,段祺瑞宣布中德绝交,并提请总统批准对德宣战,遭到黎元洪否决。段祺瑞恼羞成怒,纠合各省督军在北京开会,组成了以皖系为主的“督军团”,冲进总统府,强迫黎元洪签字盖印。黎元洪推脱说:“参战事关重大,须交国会讨论通过。”

5月10日,众议院讨论参战议案时,段祺瑞唯恐难以如愿,便使出了袁世凯当年用过的老办法,花钱收买大批军警、流氓、乞丐和无业游民,组成了五花八门的“公民请愿团”和“五族请愿团”,包围议会。他们高喊口号,要求立即通过参战议案,并耍出种种卑鄙手段,对议员大打出手。

对于段氏的无耻暴行,许多议员当场提出了抗议。他们说:“既然你们要我们开会讨论,通不通过,当由议员决定。现在你们使用强制手段,还要我们讨论什么呢?”话音刚落,这些议员便遭到了“公民”们的围攻、谩骂,甚至毒打。这时,国民党籍议员、外交总长伍廷芳当场提出辞职。在他的带动下,其他非皖系的议员也纷纷退出会场。他们说:“我们无法满足你们的愿望,还是等新内阁成立后再讨论吧!”

结果,不仅宣战议案没有通过,段祺瑞还成了光杆总理。后来,人们便戏称他的内阁为“独角内阁”。

段祺瑞岂肯善罢甘休,一气之下,唆使他控制的各省督军,强迫黎元洪解散国会,否则,他们将不负地方治安责任。

黎元洪认为段祺瑞欺人过甚,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下了一道命令,解除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由伍廷芳代行,组成了新的内阁。

这可把段祺瑞气昏了,他哪里能咽下这口恶气,一怒之下,跑到了天津,发出通电说:“总统的命令我没有签字,是无效的。”扬言:“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当由黎氏承担!”接着,又指使奉皖两系都督宣布独立,还准备组织联军攻打北京。

面对段氏的反扑,黎元洪忧心如焚,深感自己手无寸铁,难以应付当前的局面。

就在这时,驻军徐州的军阀张勋,给黎大总统一封书信,说他愿意出面化解总统和总理之间的矛盾。

张勋是江西奉新人,自幼家境贫寒,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便到姓许的财主家充当书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主人的推荐,去清军江西大营当了一名军官。由于生性狡诈,惯于投机钻营,加上镇压义和团和革命党人有功,深得清廷赏识,累官至江南提督、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职。民国成立后,又当上了督军、定成将军。他和他手下的士兵,后脑勺上都留着长长的辫子,以示对清王朝的深切怀念,因此,人们将他的部队称作“辫子军”,称他为“辫帅”。

早在“督军团”大闹国会和总统府的时候,这个自命为北洋派领袖、13省大盟主的辫帅一直驻军徐州,按兵不动,表现得异常冷静。因此,黎元洪、段祺瑞都不曾把他放在眼里。可一旦两派撕破脸皮,真要干起来的时候,这块砝码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在黎元洪看来,张勋是反对向德国开战的,加上他以北洋领袖自居,对段祺瑞视若肉刺,如果能将他拉到自己一边,局面就会大大改观。段祺瑞则认为,张勋一向仇视共和,反对国会,对黎元洪也心怀嫉恨。一时间,辫帅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最理想的调停人。

当黎元洪电请张勋进京主持调停事宜的时候,天津的段祺瑞没有作出任何反应。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黎元洪想象的那样美好。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辫帅从徐州起程时,随他行动的竟有步兵、骑兵、炮兵总共5000多人。黎元洪得知后,心里又感到不安起来。他想:这家伙带重兵入京,定然不怀好意。于是便派人阻拦说:“为了安定人心,大帅还是少带随员为好。”张勋哪里肯听,傲慢地对来人说:“箭已经搭在弦上,又怎能不发出去呢?还是请总统解散国会。否则,本督军将不负调停责任。”

黎元洪这才看清了张勋的真正面目,深感犯了引狼入室的大错。还没等他喘过气来,辫子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进了北京,在天坛和先农坛两地扎下了营寨。

黎元洪手上没有一兵一卒,最怕的就是军阀以武力威胁,带兵闯进北京。他万般无奈,只好求助于徐世昌和李经羲,请他们向张勋进言,不要带兵进京,以免造成人心恐慌。然而,目空一切的辫帅哪会听人劝阻。

黎元洪无奈,只得拟就一道命令,准备解散国会。谁知文本送到国务院就卡壳了,代总理伍廷芳拒绝副署。按照规定,总统的命令没有总理的副署是不生效的。

张勋得知情况后,派人对黎元洪说:“代总理不签字,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么?”

恰在这时,步兵统领江朝宗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为总统排忧解难。他愤愤不平地说:“好个不识时务的代总理,竟敢和总统作对!他不副署,我来!”一个小小的步兵统领,怎能副署总统的命令呢?好在那时总理的职位已经分文不值,谁也不会眼红,谁来当都行。于是,黎元洪接受了伍廷芳的辞职,任命江朝宗当了国务总理。江朝宗上台后,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解散国会的总统令便生效了。

国会的解散,并不能阻止张勋的进一步行动。第二天,他便命令部队开拔,自己乘着大帅的专列,带领大批随从,威风凛凛地从天津来到了北京。

北京市民从未睹过辫帅的风采,都想一饱“眼福”,看看这个传闻中的怪物到底是个什么模样。然而,从车站到他下榻的公馆,沿途军警林立,戒备森严。人们又不敢挤上街头,只得从门缝里窥视。这天,他头戴嵌着一颗红色宝石的瓜皮小帽,身穿一件黄色缎料的长袍,上面套着一件暗红色的大马褂;黑色的缎面统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脑后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发辫。大家见后,不由得交头接耳起来:“果然名不虚传,这大帅真是个不伦不类的异物。”

img45

第二天,张勋便派兵进驻总统府,逼着黎元洪辞去了总统职务。

又过了两天,他头戴花翎,身穿补服,刻意将自己打扮成清廷大臣的样子,带了几个跟班,一大早便来到了故宫养心殿,毕恭毕敬地拜见已经退位多年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向他奏明中兴大清国的具体计划。

溥仪十分高兴,立即赐给他一些特权,赏给他许多珍贵字画、古董玩物,并盛宴招待了他。张勋受宠若惊,感激得涕泪横流,连连磕头谢恩,高呼万岁。

那时,一些前朝的遗老遗少,听说辫帅准备扶助大清复国,高兴得忘了本性。他们从黑暗的角落里爬了出来,像苍蝇逐臭一样,围集在张勋的身边,为张勋拍手叫好,呐喊助威,把个北京城闹得昏天黑地。

保皇派头子康有为,更是喜不自禁。他听到消息后,连忙剃去胡须,丢下手头的文稿,从上海秘密赶到北京,帮助辫帅一连起草了几道诏书,为复辟帝制尽心张罗。经过一番紧张筹划,1917年7月1日,把废帝溥仪重新扶上了龙庭。

登报那天,北京各主要街道、交通路口、车站、电报局等处,戒备森严,如临大敌。警察挨户盘查,强令百姓把纸糊的龙旗挂在门上。谁要是犹豫,便会遭到毒打,甚至枪杀。

北京的一些商民,看到时局突变,担心遭受乱兵洗劫,纷纷关上大门。有的市民干脆携家带口,逃往乡下避祸。有的卷起细软,挤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只有几家旧衣店却一反常情地热闹起来,因为那里有清朝的废旧袍褂出卖。那些刚刚得到或恢复官职、爵位的新贵和旧贵们,为了得到一套清朝官员穿过的补服,不惜花费重金到这里来抢购。衣少人多,自然供不应求。

一些平时生意冷落的戏装道具商店和成衣作坊,一时间生意也红火起来。有人竟恳求老板用马尾巴做一条辫子,或赶制一套不伦不类的官服、帽子什么的,以备入朝觐见时穿戴。

张勋的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国人的反对。就在他宣布复辟帝制的当天,北京的多家报纸便向他提出了严正的抗议,并宣布停刊。上海各界人士立即聚集起来,愤怒声讨张勋的复辟罪行。他老家的百姓,把他称为“祸胎”,斥责他给江西蒙上了一层耻辱。长沙举行了万人大会,要求当局出师北伐,以肃清妖孽,拯救共和。最引人注目的是孙中山在上海召集革命党人开会,宣布同复辟势力不共戴天,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北洋军阀的头领们,连忙接过反复辟的旗号,钻进人民斗争的行列。一直在天津窥测动静的段祺瑞,看到自己利用张勋倒黎和解散国会的目的已经达到,也翻过脸来,在马厂举行誓师大会,并组成了“讨逆军”,自任总司令,宣布“再造共和”,摇身一变,成了反复辟的急先锋。冯国璋闻讯,立即通电全国,指斥张勋“包藏祸心”,说要“与民国共存亡”。

辫子军在北京总数不过5000多人,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张勋孤军应战,四面受敌,屡战屡败。那些昔日怂恿他出头的大小军阀,真正到了危难时刻,有的冷眼旁观,连口头上的声援也没有一句,有的还反戈一击。这时,张勋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气得胡子一翘,大骂段祺瑞是一个出卖朋友的大骗子。

7月12日,段祺瑞指挥他的“讨逆军”分几路进攻北京。张勋慌忙带着他的家眷和几个心腹,灰溜溜地逃进了荷兰使馆避难。这时,先前那一切乌七八糟的景象,又烟消云散了。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辫子军逃命时剪下来的辫子。复辟的丑剧,前后只演了11天。

躲在日本使馆的黎元洪看到自己的政治气数已尽,便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要冯国璋代行总统职权。黎元洪垮了,大权又落到了段祺瑞手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