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府菜与张廉明

孔府菜与张廉明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挖掘研制孔府菜的张廉明恐怕鲜为人知。我认识廉明于1980年。那时就听说,他把精力放在研制孔府菜上。这使廉明认识到,孔府的饮食文化是一座有待开发和利用的举世无双的宝库。与此同时,又将孔府菜研制列入山东省政府科委的科研项目反复试制,通过了科技鉴定。孔府菜研制成功,推向市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诸如谁先挖掘整理?廉明在挖掘研制孔府菜之后,也没有与别人去争什么专利,而是忙于鲁菜的挖掘发扬和振兴的工作。

80年代中期,一个从来未听说的孔府菜拔地而起,不只济南、北京办起了孔膳堂,广州、新加坡等地还先后请山东名厨前往献艺表演,使饮食天地大放异彩。然而,挖掘研制孔府菜的张廉明恐怕鲜为人知。

我认识廉明于1980年。山东大汉,体胖腰圆,形似鲁智深,脑胜智多星,不善言谈,勤于思考。耿介之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敢闯敢干。那时就听说,他把精力放在研制孔府菜上。一时好奇,当即询问,廉明不吝赐教,谈吐之中,发现他不但是个热爱故乡的人,还是个因山东有孔子这位先圣而特显“骄傲”的人。

说真的,1949年前,孔子的名誉未减,地位却在走下坡路。因为听到的多是被批的声音,一般人也不愿谈孔,更不敢研孔,大约是1975年原商业部组织各省商业系统人员编写《中国菜谱》,山东分册由廉明负责执笔。编写过程曾去省内各地考察,到曲阜文管会查阅《孔府档案》,发现不光孔子有较系统地谈吃议喝的高论,其后代的孔府也颇讲究吃喝,既有不少美味珍馐,也有一套吃喝的礼仪。这使廉明认识到,孔府的饮食文化是一座有待开发和利用的举世无双的宝库。可是那时“批林批孔批周公”的余音未止,弄不好就成了政治问题,岂不让人担心。一生不同于流俗的张廉明不信邪,也顾不了许多,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孔府档案之中,查阅检索饮食资料,归类整理,并不辞劳苦地走访当时健在的孔府厨师葛宝田、赵玉桂,请他们掌勺烹制,边看边记,终于在80年代中整理编写出版了《孔府名馔》。与此同时,又将孔府菜研制列入山东省政府科委的科研项目反复试制,通过了科技鉴定。被专家学者誉为史料可靠,科技含量高,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接着,在地方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推向了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孔府菜研制成功,推向市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诸如谁先挖掘整理?学术价值究竟如何?乃至当今社会出现的“专利”等等。对于所有这些,廉明淡淡一笑“谁最先搞出来并不重要,只要孔府菜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被人认识接受就行了。有没有学术价值,由群众评说,何必斤斤计较。”真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君子。让人欣慰,让人感动。

廉明在挖掘研制孔府菜之后,也没有与别人去争什么专利,而是忙于鲁菜的挖掘发扬和振兴的工作。后来又与全国其他专家、学者一起投入到《中国烹饪辞典》、《中国烹饪百科全书》、《中国食经》的编撰和中国烹饪古籍的整理工作中去。尤其是在中国古今面点小吃的汇集疏理方面用功较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人间的匆促,天地的永恒,反差极大。我们相识相交不过二十多年,廉明竟也跑到了退休队伍之中,不免心底升起阵阵惆怅。可廉明还是那句话“人生就是那么回事,何须斤斤计较”。他打算退休后多读些书,再写点东西,自得其乐。“老年未必是不健康的,也不成为丧失活力的象征。而是成熟、经验、安定、判断力的总结”。这话是谁讲的,已记不清了,但是我信这话。人生虽苦短,仍值一活一搏。廉明虽离开了在职岗位,但以他的热情,以他那饱经沧桑的阅历,以他的那一种抱负,在饮食文化上再攻克几座“坚城”则仍是可以大成无疑。

注:原载中国文联出版社《吃喝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