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整体论观点及其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评

整体论观点及其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评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整体论观点及其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评整体论认为,一个科学假设的证伪和证实并非单独由观察实验结果来决定,而是依赖于观察结果与相关理论的整体关系。蒯因认为逻辑经验主义并非彻底的经验主义,仍有形而上学的预设。蒯因不断强调整体的意义,尤其在理论被检验的时候,试图利用整体论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还原论。迪昂—蒯因论题对逻辑经验主义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认识的整体主义,二是意义的整体主义。

整体论观点及其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评

整体论认为,一个科学假设的证伪和证实并非单独由观察实验结果来决定,而是依赖于观察结果与相关理论的整体关系。因此,当一个科学假设面对一个否定的观察结果的时候,并不一定被证伪,而是可以通过摈弃或修正相关理论的其他部分而得以保留。那么,当一个科学假设面对一个否定的观察结果时,何时应当被保留、何时应当被摈弃,其根据何在,这正是整体论论题,也被称为“迪昂—蒯因论题”。

整体论观点对逻辑经验主义造成了强大冲击。整体论观点最早是由科学哲学家迪昂提出的,后经蒯因深入研究,形成了整体论学说并产生广泛的影响,故而整体论也被称为“迪昂—蒯因论题”。事实上,迪昂与蒯因对整体论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迪昂论点仍然保留了理论被证伪的可能性,蒯因论点却强硬地认为,命题永远正确是可能的。虽然这两个论点都批判“判决性实验”并持有整体论立场,但是迪昂论点得到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接受,而蒯因的论点却引致了不少争议。此外,不少知名科学哲学家——纽拉特、库恩、施太格缪勒、戴维森等都参与过整体论的探讨。

作为整体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皮埃尔·迪昂直接批评判决性实验方法。迪昂假设我们的目的不是检验一个假说H,而是在两个相互竞争的假说H1和H2之间进行选择。按照这种方法论,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判决性实验,即从这两个假说衍推出不同的推论,然后根据实验检验出正确的推论,从而在这两个假说之间作出选择。但考虑到假说必须和相应的辅助假说一起才能得到用以实验检验的推论,因此,判决性实验的结果仍然不能消除这两个假说中的任何一个,从而判决性实验是不可能。

另一位大力主张整体论的哲学家是美国著名哲学家与逻辑学家蒯因[1](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2000)。除了二战期间在海军情报部门工作,蒯因一直在哈佛任教,主要继承弗雷格—罗素的传统,其学说属于逻辑语言学派。逻辑语言学派期望用标准记法来对自然语言进行语义整编,用整齐划一的语言来讨论哲学。蒯因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著作良多,主要论文包括《经验论的两个教条》(1951)、《词语与对象》(1960)和论文集《自然化的认识论》(1969)。《经验论的两个教条》驳斥了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并提倡语义学整体论;《词语与对象》引出了蒯因著名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这些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蒯因认为逻辑经验主义并非彻底的经验主义,仍有形而上学的预设。蒯因不断强调整体的意义,尤其在理论被检验的时候,试图利用整体论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还原论。还原论或证实论将整个科学分解为一个孤立的陈述,又把陈述还原为关于直接经验的报道来考察其经验意义。蒯因指出,这种还原论或证实论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关于外界的陈述不是个别地,而是仅仅作为一个整体来面对感觉经验的法庭的”[2]。这就是说,我们的知识整体,从地理和历史的等偶然事件到原子物理学甚至纯数学和逻辑等最深刻的规律,其实是一个人工的织造物。具有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尽管这个整体中只有处于最边缘的命题才与经验直接接触,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它们才具有经验内容,才能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实际上,科学整体中的任何命题,包括逻辑和数学的命题,都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与经验联系着的,都具有或多或少的经验内容,在这方面它们与处于最边缘的命题只是程度的差别,而非种类的不同。因此,在遇到顽强不屈的经验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被修正。但究竟修改什么,却不可能有确定的断言。按照蒯因的整体论,当遇到顽强不屈的经验时,人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条可供选择的途径:第一是修改某一个或者几个假说,修正可以针对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R;第二是当观察到的情况与人们所信赖的大部分信念相冲突时,人们会不太犹豫地“修正观察结果”,或者至少力图重新解释它;第三作为最后一种可能的选择,人们也可以修改逻辑或数学规律。问题是在作出每一种选择时,都没有充足的理由,都需要另外的辩护,由此可能陷入无穷倒退。

迪昂—蒯因论题对逻辑经验主义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认识的整体主义,二是意义的整体主义。整体主义的立论和意蕴,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可能有所不同,如蒯因那里,意义的整体主义是和认识的整体主义密切关联的。但不难观察到,对于许多相对主义者和反实在论者来说,整体主义往往是他们达致相对主义和反实在论立场的重要步骤。因此,要保卫合理性和实在论立场,就不得不面对如何处理整体主义论题的问题。

由于整体论观点涉及科学检验,纽拉特、波普尔、拉卡托斯、库恩、施太格缪勒等一众哲学家都尝试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中,证伪主义者的回应态度最为积极,理由是:如果理论不能被证伪,那么证伪主义必定失败。波普尔认为不受理论干预的纯粹中立的经验基础和科学检验是不可能的,但他反对迪昂—蒯因的强论点。在他看来,迪昂和蒯因为挽救一个遭遇反例的理论的核心部分而主张特设性地调整该理论的其他部分,这是以牺牲该理论的科学性为代价的,同时也是与科学目标背道而驰的。波普尔实际上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迪昂—蒯因问题的:一方面,从逻辑上他赞成迪昂—蒯因论点,一个理论及其背景知识的任何一部分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受到挑战,因而我们可以对一个理论及其背景知识的任何部分作出调整以消化它所遇到的反例;另一方面,从实用的意义上他反对迪昂—蒯因论点,因为如果在任何时候都不把背景知识当作确定无疑的,那么任何有意义的科学检验和科学争论都将不可能进行。科学检验的实际情况常常是,各个辅助假设已被确认为真,因此,只能把反例的矛头指向被检验假设。如果任何时候都对辅助假设发生怀疑,那么任何有效的检验都将不复存在。这与科学实践不符。正是在这种实践或实用的意义上,迪昂—蒯因论点是错的。

精致证伪主义对整体论的处理与朴素证伪主义有所不同,拉卡托斯不仅接受了迪昂—蒯因弱论点,而且有条件地接受迪昂—蒯因强论点。拉卡托斯将波普尔逻辑主义的弱论点同迪昂—蒯因的整体主义的强论点结合起来,来解决迪昂—蒯因问题,具体而言,他对迪昂—蒯因的强论点加以一定的限制:在面对反例的时候,是将反驳的矛头指向辅助假设从而挽救那个研究纲领,还是将反驳的矛头指向理论内核从而摈弃那个研究纲领?对此,拉卡托斯给出“进步转换”的方法论原则。在什么条件下,某一假设或理论可以被证据反驳?拉卡托斯认为,在一个研究纲领实现进步问题转换的条件下,其中在先的理论便被它遇到的反例所反驳,同时被在后的理论所替代,进而使该研究纲领的内核免于反驳。在一个研究纲领实现退化问题转换的条件下,其硬核被它遇到的反例所反驳,从而使整个研究纲领被反驳。进步的问题转换是相对于退化的问题转换而言的,而问题转换又是相对于研究纲领而言的。一个研究纲领由一个叫做“硬核”的中心理论和一些与辅助假设相联系的“保护带”所组成。硬核是构成纲领发展基础的核心假设或基本原则,起着界定一个纲领的本质特征的作用;而保护带则是为了使一个纲领的基本原理即硬核能够做出预测所需要的一系列辅助假设,包括作为初始条件的基础假定以及在观察和实验结果中预设的理论,统称为背景知识。在此之后,还有不少哲学家对整体论做过深入的探讨,这些工作对该论题的解决都做出了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