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逻辑对政治和媒介逻辑的扭曲

资本逻辑对政治和媒介逻辑的扭曲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传播也不例外。如此来讲,政治传播已不是一门关乎社会共识的信念经济学,而是诱使民众进行消费的政治商品盛宴。从表面上看,政治信息的扩散和被接受与信息的选择—消费没有太多本质区别,但被资本逻辑左右的“消费”却让政治传播偏离了它的轨道。但政治消费充分利用了当今视听媒介环境中由主体中心向身体官能的偏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参与、体验、享受政治生活的娱乐心态。
资本逻辑对政治和媒介逻辑的扭曲_中国政治传播策论

现代政治传播进程中,资本逻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市场经济、商业化和利润最大化是资本逻辑赋予当代社会的典型特征,在这三种力量的推动下,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于消费,后者成为社会运转的轴心。当这种打破清教精神、“我买故我在”的消费成为社会实践的基本方向时,几乎社会各个领域的运行模式都开始自觉地向“消费经营”靠拢。政治传播也不例外。在当今诸多国家的政治传播活动中,政治演讲、政治公关、政治包装和政治辩论,已经成为政治形象塑造、政治信息沟通和政治理念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大众媒体也紧紧追随这些营销手段,频频以政治广告、政治娱乐、政治选秀和政治舞台剧打造政治传播领域的“媒介景观”。如此来讲,政治传播已不是一门关乎社会共识的信念经济学,而是诱使民众进行消费的政治商品盛宴。从表面上看,政治信息的扩散和被接受与信息的选择—消费没有太多本质区别,但被资本逻辑左右的“消费”却让政治传播偏离了它的轨道。

第一,政治传播需要的是信息解读能力,而政治消费需要的是感性的“购买”欲望。政治传播很大程度上关乎较为严肃的公共事务,要求信息接收者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或理性的心理准备。但政治消费充分利用了当今视听媒介环境中由主体中心向身体官能的偏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们参与、体验、享受政治生活的娱乐心态。从波兹曼“娱乐至死”的逻辑看,人们在政治传播中消费得越多,其真正思考政治的机会也就越少。随着政治消费的普及和蔓延,人的理性能力将变成政治生活中的鸡肋——即使一个有着理性评判政治能力的个体,也会被认为是彻底脱离了时代步伐的人。

第二,政治消费不是暴力的意识形态,也不是强买强卖的手段,所以它乍看上去是去政治化的,但却引发了最深层次的奴役。[16]毋庸置疑,政治消费引发了政治实体与政治表象的分离,广大民众面对的已经不再是政治方向的选择,而是政治形象的选择,政治讨论也不再是对公共事务的追究,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冲击的打拼。在政治消费当中,只有作为政治表象(或政治景观)的创造者和表演者以及作为看客的民众。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的理论给我们以极为深刻的启发,他认为,“景观”本身就是一种统治。首先,它“根除了全部理性信息关于最近之过去的评论。伴随着完美的技巧,景观组织安排了对什么将要发生的无知,及紧随其后的对如何理解的忘记。某些事情越是重要,它就越是被隐藏起来”[17]。除了掩盖一些政治秘密,政治景观能把“真实的世界变成纯粹的影像,影像也就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并为催眠行为提供动机”[18]。也就是说,统治阶层能够有意地通过设定好的图景把人们的思维、反应和行动引入他们所期待的方向。其次,民众的“观景”状态也是对景观统治的一种催化。德波指出,过去我们是通过操作具体的物质来改变世界的,而在景观面前,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已经让位给“看”了。这种视觉中心主义本身是拒斥对话的。人们只能单向度地对景观进行默认,而不是直接进行批判和反抗。[19]这样,景观的意识形态本质就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而政治也就获得了更多的控制社会的余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