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纳税评估质量控制概述

纳税评估质量控制概述

时间:2022-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纳税评估质量控制概述一、研究纳税评估质量控制问题的重要性纳税评估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之下、税收收入形势严峻的情况,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各种行业的纳税评估从无到有,纳税评估的方法体系日益丰富。除了复查法之外,评估小组内部人员可以进行自查和互查,这是一种内部质量控制的措施。

第一节 纳税评估质量控制概述

一、研究纳税评估质量控制问题的重要性

纳税评估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之下、税收收入形势严峻的情况,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长足的发展,各种行业的纳税评估从无到有,纳税评估的方法体系日益丰富。应当说,现在我国的纳税评估已经从“构建”阶段转向了“完善”阶段。这一时期,其程序规范和质量控制问题就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并且显得十分重要。

以我国资产评估行业为例。我国资产评估业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维护各类资产产权主体合法权益、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促进多元化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资产评估业、注册会计师业、律师业已经共同成为社会公认的三大中介服务行业。但在评估业务迅速增长、评估机构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却暴露出诸多问题,出现了一系列异常情况。比如海南创业大厦,先后6个评估机构对其评估,出具了10个评估结果,最高的相差了近两倍。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说明了对评估行业进行规范和控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纳税评估来说,它是以税务机关为主体的一种落实税法的行为。如果其中出现问题,损害的将是税法的严肃性,甚至还会构成违法行为。

二、质量控制的含义及一般方法

(一)质量的含义

“质量”一词用法很广,在质量管理学中有其特定涵义,将其定义为“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这一定义隐含以下几层意思:

(1)质量有一定的载体一一实体,这一实体可以是产品、服务、组织、体系、人、活动或过程。

(2)质量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满足明确和隐含的需要。若将需要转化为针对实体特性的定量或定性的规定要求,就是质量要求。

(3)质量是实体的特性总和,质量特性一般包括性能、可用性、可信性、安全性、社会要求、经济性等。

(二)控制与控制系统

所谓控制,直观地说是指施控主体对受控主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得受控主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运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

控制作为一种作用,至少要有作用者(即施控主体)与被作用者(即受控主体),以及将作用由作用者传递给受作用者的传递者这三个必要的元素。而这种作用又总是相对于某种环境(介质)而言的。

所以,上述三种元素就组成了相对于某种环境而具有特定控制功能和行为的控制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见图。

img85

图6-1 控制系统框图

如果将上述关系进一步细化,我们可以得出关于控制的五因素关系。

表6-1   控制五要素关系

(三)质量控制方法

要将纳税评估的质量控制落到实处,需要一些专门的方法。

1.PDCA工作循环法

2006年7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技术委员会SC3分技术委员会编制的ISO10014标准第二版ISO10014:2006《质量管理——财务与经济效益实现指南》已经发布,它取代了第一版ISO/TR10014:1998《质量经济性指南》。

该版标准将过程方法、质量管理原则和“策划-实施-检查-处置”(PDCA)结合在一起,用流程图的形式将PDCA形成持续改进环,并将每个流程图中适用于策划(P)、实施(D)、检查(C)和处置(A)的方法和工具列出来,为各组织选用提供参考。持续改进环的输入是自我评定的结果,输出是可获得的评估和经济效益。

这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参见图。

(1)评估质量如何表示?可用“Aim”(目的明确化)表示评估质量。

(2)为了达到评估质量的良好状态,需要研究如何做好这项工作,这叫计划(Plan,P)。

(3)告诉计划执行者实施的方法,以便达到良好的评估状态——“实施”(Do,D)。

(4)实施的结果如何?需要通过调查来了解,即检查(Check,C)。

(5)如果检查的结果和预定的计划一致,可以继续执行。否则需要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Action,A)。

(6)如此周而复始,从而成为一个“管理周期”。

img87

图6-2 PDCA工作循环法

2.巴雷特图法

排列图(pareto diagram)法,又名巴雷特(parcto)图法。因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巴雷特首先提出而得名。开始用于经济分析,后用于工业质量管理与药物质量管理。

根据“关键的少数”这一十分普遍的经济现象,适用于确认重点评估领域。

按照实际应用的含义也可以称为主次因素排列图。它是从影响质量的若干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排列图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始创,他在分析意大利社会的财富分布状况时发现绝大多数人处于贫困状态,少数人占有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他运用排列图直观的反映了这种“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关系。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把这个基本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发现尽管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但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仅仅是少数几项,而他们造成的不合格品却占总数的大部分,于是他利用“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这个基本原理对质量数据进行分类排列,以直观的方法表明影响质量的主次因素。这就是排列图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排列图一般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组成。

(1)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即不合格品的件数、次数、损失金额等。

(2)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即不合格品的百分比

(3)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或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顺序排列。

(4)直方形的高度表示某项因素影响的大小。

(5)曲线即巴雷特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的累计百分比,通常把累计百分比分为A、B、C三类。

0~80%为A类因素(A虚线包含部分),是主要因素;

80%~90%为B类因素(B虚线与A虚线之间的部分),是次要因素;

90%~100%为C类因素(C虚线与B虚线之间部分),是一般因素。

A类为重点评估项目,B类为一般项目,C类为可忽视项目。

img88

图6-3 巴雷特图法

3.复查法、自查互查法

为了确保纳税评估的质量,实行分级督导复核是一项重要政策,即可以由上级或本级几名业务水平较高、实践经验相对丰富的人员负责对全单位评估工作进行复核督导,以确保评估质量。

除了复查法之外,评估小组内部人员可以进行自查和互查,这是一种内部质量控制的措施。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评估小组在作出评估结论之前,由于受到复查的压力,同时也是出于保证评估质量的角度出发。

自查法就是评估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负担的评估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评估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验证其评估的质量。自查工作“轻车熟路”,具有效率,但受到原审查的局限,复查可能难以深入、流于形式。

互查法是同一评估小组内部担负不同评估任务的人员相互之间对对方的评估进行检查。旁观者清。互查法突破了自查法的局限性,有助于将复查引向深入。但是,由于互查人员不熟悉原评估业务流程,评估效率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互查时应在评估项目负责人的统一组织下进行,较薄弱的环节,应选派能力较强的评估人员进行复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