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质量监控概述

教育质量监控概述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教育质量监控的理解,尚有两个相近的词语,即“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质量监督”。然后还要对教育质量进行测量,以获得基本的教育质量信息,从而判断教育质量活动是否正常。倘若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使教育质量问题得以修正。教育质量监控的最大特点是发展性,也就是说教育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质量监控概述

一、内涵:教育质量监控的含义

对于教育质量监控的理解,尚有两个相近的词语,即“教育质量监测”和“教育质量监督”。从严格的字面意义来看,监控与监测、监督所指存在着差异,并不能等同视之。然而,就这三个词语在教育质量研究中的实际使用状况而言,多数学者都是混同使用,即把监控、监测和监督当作相同的意指来使用。由于“监控”离不开测试和督导,又具有监测、监督和控制三层含义,其意义能够涵盖监测与监督,故这里只用“监控”一词统一称之,即监控亦同时代指监测与监督。

对“监控”一词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监测和控制(机器、仪表的工作状态或某些事物的变化)。”其中“监测”的意思为:监视和检测;“控制”的意思为: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监控一般是作为管理学中的用语使用,“监控是一个系统搜集和分析项目进程信息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改进项目或组织的效率和效能。它以在工作计划阶段设定的目标和设计的活动为基础,能够让工作保持正轨,使管理层了解项目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并能为评估提供有用的基础”[2]。西方著名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给出了一个“监控”的经典定义:“监控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所发布的指示以及所确定的原则。其目的就是要指出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便加以纠正和防止重犯。监控在每件事、每个人、每个行动上都起作用。”[3]法约尔对监控的具体所指,所要达致的目的,以及监控所适用的范围,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对监控含义的理解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启示。

另者,我国有学者认为:“监控是指接受相关信息流,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实际作业活动进行审核、监测、监督、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工作能按计划进行或适当调整计划。”[4]也有学者从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监控是“人们按照某种目的或愿望,通过一定的手段,给系统提供一定的条件,使其沿着可能空间中某个确定的方向发展,消除不确定性”,就是说监控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够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行动,并最终达成这一目标”[5]。我国学者对监控的理解,大概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监控对偏差的纠错,使活动按计划进行,二是强调监控对目标的作用,即监控是为了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对质量监控和教育质量监控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观点各不相同。质量监控是通过技术或活动而采取的监督控制,“质量监控本身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或活动,是对质量形成全过程实施的监督和控制”[6],亦有对质量监控过程进行详细解释者:“质量监控(Quality Control)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指用以满足监测质量需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根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监控状态,这一过程就叫作质量监控。”[7]

教育质量监控是发现问题,采取政策措施,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所谓教育质量监控,是指监控组织通过对本国关键年龄段学生学习的若干主要课程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进行抽样测试,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教育决策部门调节教育政策,控制教育行为,从而稳定与提高国家教育质量的过程”[8]。在教育领域监测的重要功能是督导,监测属于教育评价管理范畴,承载教育督导功能,意涵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对其所属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9]教育质量监控是对人才成长过程的各环节的监督和控制过程,“教育质量监控指监控者通过人才主体和社会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为了实现人才成长环境的优化,加快人才成长速度,达到人才发展目标,而在人才成长的全过程中,对影响其成长的诸因素和各环节不断地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10]

上述对教育质量监控的理解各有其强调的侧重点,以此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可界定为:为实现预期教育目标,采取一定手段对学校教育质量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适时进行监测、督导和控制,以及时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修正措施,最终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这个概念强调了教育质量监控的四个方面,一是教育目标是教育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进行教育质量监控要明确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宏观的目标之下,还需要有子目标,并设置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是说要形成教育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这样才能使监控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强调教育质量监控的过程性,教育质量监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意味着监控不仅关注静态的教育质量关键点,还要关注教育质量运行过程中的每一个动态环节。三是强调教育质量监控的预防、诊断、修正功能,教育质量监控首先要对教育质量的日常性工作进行监督,其目的是督导学校按照教育质量工作的程序正常展开。然后还要对教育质量进行测量,以获得基本的教育质量信息,从而判断教育质量活动是否正常。倘若出现质量问题,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使教育质量问题得以修正。四是强调教育质量监控的全面性,从纵向看,教育质量监控所监控的不仅是质量形成的某一部分,而是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横向看,教育质量监控要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诸如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学生发展、教师质量等,都进行监控。

教育质量监控的最大特点是发展性,也就是说教育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育质量监控所采取的对教育质量的测量、督导和控制,不是为了给学校鉴定优劣,也不是为了选拔学生,而是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通过监控可以对学校和学生质量的运行状况进行掌控,及时把握学校和学生质量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通过辨析教育质量监控与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保障、教育质量控制几个概念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质量监控的内涵。这几个概念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有对教育质量改进的内涵。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在于,教育质量评估重在强调对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教育质量保障重在强调对教育质量的保持、证明和担保,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教育质量控制强调对教育质量问题的矫正,主要涉及教育质量的决策行动。教育质量监控则强调了检测、督导和控制的全过程,它包含了监控,但又比监控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二、价值:教育质量监控的意义

价值反映的是教育质量监控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为了能够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教育质量监控,有必要对教育质量监控的价值进行考察。

教育质量监控可以规范学校的质量行为,引领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监控所反映和体现了一定的教育质量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教育质量监控反映的就是这个国家所提倡的教育质量观。如此,教育质量监控通过对统一、主流教育质量观的贯彻执行,就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域的教育机构和学校的教育行为进行引领和规范。教育质量监测直接面对每一所学校的质量行为和状况,对学校教育行为的规范具有较强的直接性,它不像其他教育政策文件,对学校质量的规范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层级环节,因而教育质量监测的规范更有针对性,也更为有效。学校教育质量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坚决贯彻和执行国家所倡导的教育质量观,这与教育质量监控的缺失关系密切。如学校狭隘甚至扭曲地把教育质量理解为升学率,使升学率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这就是缺乏严格而科学的教育质量监控所造成的恶果。另外,在社会上存在着各种非理性的公众教育关注,以及大量杂乱和错误的教育质量话语,混淆了公众的教育质量视听,误导了公众的教育质量关注,形成错误的社会教育质量舆论,这必然严重干扰和阻碍学校教育的正常开展,对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巨大伤害。通过教育质量监测,向社会传递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可以澄清公众对教育质量认识的模糊性,对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社会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质量监控可以满足社会对教育质量的知情权,有助于社会公众参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出谋划策。“‘知情权’包括‘知悉’‘获取’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中‘知悉’,主要是指权利人从主观上知晓,而‘获取’则指权利人索取、查阅某种记录着信息的有形载体。”[11]教育质量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它还影响和关涉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公众有知悉和获取教育质量基本状况信息的知情权。而对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他们也有责任向社会公布和提供关于教育质量的权威信息,正如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设计师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所言:“政府如果不能为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或者公众缺乏畅通的信息渠道,那么所谓的面向公众的政府,也就沦为一场滑稽剧或悲剧或悲喜剧的序幕。”[12]教育质量监控就是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将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信息向社会公开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教育质量监控,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社会发布规范化的教育质量报告,满足社会公众的教育质量知情权。通过教育质量监控向公众提供教育质量信息,有助于公众了解学校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明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现状和学校的需求,从而促使公众加深对教育质量的了解程度,表现出对学校教育质量的高度参与热情,并形成学校与公众的相互信任与支持。如此,公众就能够监督教育质量的形成,充分理解教育质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出谋划策。

教育质量监控可以为教育政策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良好的教育质量监控系统可以把国家教育质量的综合情况,尤其是欠缺与不足及时反馈给教育决策部门,以便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采取可行性纠正措施,保证大面积教育质量的提高。”[13]确如所言,教育质量监控是一项系统的活动,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地区学校的教育质量状况,能够为相关教育行政决策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提供较为完整的信息。教育质量监控要对学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把监控中发现的质量问题与采取的修正措施,向相关教育决策部门及时反馈,能够为教育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教育决策离不开客观、科学的学校教育质量数据作为支撑,教育质量监控要运用科学的工具和手段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测量,通过测量能够获得真实反映学校教育质量的数据和信息。而教育质量监控获得的这些客观真实的质量数据和信息,能够为教育政策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教育质量监控对教育系统的整体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系统的改革说到底是为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质量监控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必然会对教育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教育质量监测对于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过程的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教育成效的评价和呈现等各方面,都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14]。事实上,教育质量监控对教育系统改革的影响是整体和综合的,通过教育质量监控,学校管理层和全校教职员工可以了解学校教育质量状况,明确本校教育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通过教育质量控制,可以为教育内容改革提供诊断和导引,一方面教育质量监控有助于修改课程计划,调整课程进度,增加课程广度,加深课程深度,修订课程设置,调整教科书内容设置等,另一方面教育质量监控可以为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提供发展方向的指引;通过教育质量监控,可以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帮助,教育质量监控能够较为准确系统地反映出学校教师的质量和水平,发现教师发展中存在问题与不足,从而为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动力;通过教育质量监控,有助于教育评价和教学实践的改革,学生学习质量监测和教师教学活动质量监测,能够引领教育评价的发展,提升教学活动的品质。

教育质量监控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关系密切,一方面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内在地镶嵌于教育公平的结构内,成为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要素,“没有教育质量的公平是失掉内在本质、没有意义的教育公平”[15],另一方面教育质量公平才是教育公平的根本追求,“质量公平是教育公平追求的更为高级、更为本质的目标,它是教育公平的真谛所在”[16]。总之,教育质量贯穿于教育公平的发展过程中,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内源性力量,是教育公平追求的最高理想。教育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质量涵盖并体现在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三种状态中,三种公平的实现反过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我们把这种命题关系称之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17]。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离不开科学的质量监测、监督和控制系统,通过教育质量监控机制,在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使教育公平的追求目标不断实现。

教育质量监控是获得优质教育权利的重要保证。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和家长接受教育的权利有两层意思,一是有接受教育机会的权利,二是有获得优质教育的权利。在上学机会这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满足之后,获得优质教育就成为必须满足的权利。倘若学校提供的是劣质的教育,那么学生和家长就有权利拒绝接受这样的教育,其后果轻者会产生择校或者接受高价的优质教育,重者就会使学生和家长无法忍受劣质的教育而辍学。要获得优质教育就必须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所谓优质教育资源,即品质优良的教育资源。从构成成分上说,大体包括优越的物质资源,优良的课程资源,优秀的精神资源,优异的人力资源,优化的制度资源等;从构成形态上说,可以是物质形态的优良资产、资本、设施、设备,也可以是精神形态的优秀思想、文化、风气、传统,还可以是物化形态的优善体制、机制、模式、课程,也可以是复合形态的特色经验、思路、方式、形式、做法”[18]。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离不开学校全面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可以有效地对各个学校教育资源的品质进行提升,逐渐缩小各学校间教育资源质量的差距而走向共同优质,为满足学生和家长获得优质教育权利提供保障。

三、规范:教育质量监控的原则

教育质量监控涉及的利益群体众多,为了避免教育质量监控沦为某种权力主体利益表达的工具,避免教育质量监控陷入维护一己之利的困境,就需要设立一系列必须遵守的原则。教育质量监控的原则是教育质量监控正当、正确运行的必要条件,没有原则遵循的教育质量监控,就会偏离教育质量目标,而成为谋私利的工具,最终对教育质量提升造成损害。只有遵循一定原则的教育质量监控,才能保证监控的理性运行而不偏离正轨,才能使监控逐渐成为一种专业行为,才能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一般而言,教育质量监控要遵守系统性原则、改进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教育质量监控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教育质量监控的系统性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教育质量监控对象的教育质量是个系统,对这个教育质量系统的监控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二是教育质量监控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也是各种要素构成的系统,且它本身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质量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以某种结构方式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这要求对教育质量的监控要遵循系统的观点,对教育质量进行整体、多层面、多层次的监控。由于学生学业在教育质量中的核心地位,致使教育质量监控常常把学业质量作为监控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的监控。

事实上,一方面学生学业质量是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质量、学校后勤保障质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导致学生学业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包括学生学业质量在内的教育质量系统的其他方面的质量,共同构成了教育质量的系统,缺少任何一方面,教育质量系统都是不完整的。因此,教育质量监控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从整体上对教育质量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监控,确保全面观察教育质量问题。

教育质量监控本身也是一个多结构、多层面构成的复杂系统,遵循系统性原则要求教育质量监控以系统性来看待自身。教育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级构成的系统,在每个层次上,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性质和特征都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以系统性原则整合教育质量监控的各个层级系统,或从高层次向低层次整合,或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整合,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性来解决各层次系统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保证各层次系统间的协调,使教育质量总体监控有效实施。

教育质量监控要遵循改进发展性原则。教育质量监控有两个最基本的作用,一是通过质量监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进行管理和控制,二是通过质量监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和发展。这两者中,管理和控制是手段性作用,改进和发展才是目的性作用,教育质量监控最终就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和发展。但是在教育质量监控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将手段当成目的的状况,简单地将教育质量监控结果与某种功利性的要求联系起来,把教育质量监控当成奖惩和追责的手段,并以此来达到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如此,教育质量监控成为一种为监控而监控的监控,监控成为学校应付检查的一种负担。这样的教育质量监控就难免陷入死气沉沉而缺乏生机,更遑论创造力了。

坚持教育质量改进与发展性原则,就是要明确教育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奖惩,而在于教育质量的不断改进和继续发展。坚持教育质量监控的改进与发展性原则,需要教育质量监控者和学校的各层次人员必须统一思想,明确共同的目标,树立质量改进意识和质量发展意识。坚持教育质量监控的改进与发展性原则,还需要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合理运用好教育质量监控的管理和控制作用,充分调动监控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参与到教育质量改进与发展中,不满足于已有教育质量状况,最终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教育质量监控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育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适应性,二是实践性。就适应性而言,是指教育质量监控要能够适应学校的教育质量现实情况,这要求教育质量监控能够为监控对象所接受。教育质量监控不能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或是一种官僚性的工作任务,以权威和行政力量迫使学校接受,而是一种能够为监控对象所主动和乐于接受的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质量监控一方面要遵循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现实条件,来实施监控。另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使之成为一种合理的能为监控对象所主动接受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就实践性而言,教育质量监控要具有实践指向,为学校教育质量实践服务。这就要求教育质量监控,要能够根据学校教育质量建设运行情况,充分考虑到学校的迫切质量需要,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并加强学校教育质量发展的宏观引导,适时纠正质量发展偏差,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指明方向。

教育质量监控要遵循规范性原则。教育质量监控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质量监控必须体现其自身的规律,这就是教育质量监控的规范性原则。教育质量监控贯彻规范性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倘若教育质量监控不遵守规律,而以某种主观意志为主导,就会导致教育质量监控内容和过程的不规范,教育质量监控就会偏离运行的正轨,可能会陷入混乱,也就难免产生各种负面效应。教育质量监控要贯彻规范性原则,首先需要对教育质量监控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贯彻规范性原则的前提,如果连教育质量监控的规律是什么都搞不清楚,那就很难想象教育质量监控能够按照规律去行动。教育质量监控要贯彻规范性原则,还需要在监控实践中运用规律去对教育质量监控进行规范。这就要求教育质量监控全面地保持规范性,即教育质量监控从监控内容的选择、标准的制订、工具的研发,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整个过程都要保持高度的规范性。

教育质量监控要遵循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教育质量监控要做到全员监控、全过程监控和全方位监控三个方面。教育质量监控的全员性要求以充分调动所有教育质量监控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使他们协同一致为达成教育质量监控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教育质量监控的参与人员各自所处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但他们有着提高教育质量的共同责任和目的。这就要求教育质量监控的所有参与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监控意识并融为一体,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教育质量监控的全程性意味着,对教育质量的监控是全过程的,这要求对教育质量的规划、管理、运行、结果等整个实现过程进行监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增强教育质量实现过程各个环节和阶段的监控力度。教育质量监控的全方位性意味着,教育质量监控不仅要对质量结果进行监控,而且要对教育工作质量进行监控;不仅要对学校教育质量内部运作过程进行监控,而且要对教育质量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连接进行监控;它还要求教育质量监控有一个严密的体系,采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强调教育质量监控活动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机联结和合作。

四、措施:教育质量监控的手段

教育质量审计是教育质量监控非常重要的手段,有效的教育质量审计对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纠偏、改进与完善教育质量、增强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和保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审计”一词是经济学领域常用的概念,美国会计学会(AAA)将“审计”界定为: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以系统的程序,对于受查者的经济活动及经济事项之有关声明,客观地搜集证据,并对这些证据加以评估,以决定其符合既定的标准的程度,且将审计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过程。[19]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给审计下的定义为:独立人员对财务报表加以检查,搜集必要证据。其目的是对这些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表示意见。[20]对于质量审计,美国质量控制学会给出了如下定义:为独立地核实或评价和报告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定或合同要求,由人们对有关行为或决策的质量方面进行的系统检查。

在教育领域,教育质量审计是指为了确定教育活动是否遵循了质量提升的整个规划、过程与程序等安排,以及质量提升安排本身是否符合质量目标所作的一种系统、独立、结构化的检查。把握教育质量审计的概念,要点主要有三:一是教育质量审计是个系统、独立和结构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的系统,不受其他无关质量审计人员的干涉;二是教育质量审计要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审计,涉及教育质量的所有内容、过程、环节和层次;三是教育质量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质量的改进和提升,审计通过客观地搜集和处理有关教育质量活动的和事项的证据,以确认这些活动与事项符合质量目的的状况,使学校明确如何检查质量的提高情况。

与一般的检查和评测相比,教育质量审计有其独特的特点。教育质量审计必须遵循一定的系统化程序,这个程序是预先计划好的,可称为质量审计的框架,它是一个从计划、实施到报告的逻辑过程,教育质量审计不是无规划的突击性的活动,它必须按照预期的计划程序进行。教育质量审计是一种互动的合作质量检查活动,被审计学校与审计者之间不是检查与应对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被审计学校也是审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通过质量审计双方的互动交流,教育质量审计才得以展开。

教育质量审计是为了质量发展,而不是为了追究质量责任,通过审计明确质量责任是审计的重要方面,但过分强调追责审计“就可能会成为一种自己提升、制造文件的运动,成为一种自我欺瞒的运动”[21],通过质量审计使学校明确发展的细节和方向,进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高效提升,才是教育质量审计的追求。

教育质量审计是独立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一种检查,只有独立于教育活动才能保证审计的客观性,才能使质量审计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因素而有所偏向。教育质量审计信息和结果的可用性,审计所获得的教育质量信息必须是正确、可靠、及时、全面与客观的,能够以一种可理解和可用的方式传递给学校,使学校能够清楚地了解其用处。

教育质量审计要以预防为导向,提出改进措施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质量审计在教育质量过程中要以预防错误、弊端和不合规为基本方向,以排除质量问题表征的整理,以及消弭问题存在根本原因的根治为主要改进措施,推动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教育质量审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对被审计学校开放,并与学校沟通、交流、协商,取得质量问题改进的共识,而后提出审计报告和建议,学校也依此采取质量改进的具体行动。

教育质量审计作为教育质量监测的手段,它通过一系列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育质量监测的目标。教育质量审计要监督检查学校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教育质量的规定、要求的情况。教育质量审计要检查学校教育质量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确保学校教育质量体系和运行机制对实现教育质量目标的高效,确保学校管理过程、教学过程符合教育质量的规定要求。教育质量审计要检查学校教育质量工作管理制度和质量改进措施的健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要检查学校质量数据和质量成本控制结果的真实性,要检查、诊断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建设的规范性和运行的有效性。教育质量审计要检查指导学校相关人员澄清质量工作的模糊认识,帮助他们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并做好质量纠偏工作。教育质量审计要实现对学校的质量问责与对社会的质量信息服务任务,问责学校对外的教育质量承诺,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提供质量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向社会定期发布教育质量审计报告和质量信息数据。

教育质量审计的务实框架一般由教育质量体系审计、教育质量过程审计和教育质量结果审计三个部分构成。

教育质量体系审计是指对构成质量体系各要素是否合格的审查。它关注的重点是教育质量实施前体系建构的合理性问题,主要是对教育质量体系构成要素是否适合,或是否能够有效实现预期教育质量目标的检查。教育质量体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教育质量目标的审计,重点关注学校质量目标是否清晰正确,质量目标制定是否合理,质量目标的可行性状况,质量体系的各层级是否根据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子目标及其合理性、正确性和有效性。其二,教育质量人员及部门的职责职能审计,主要关注学校教育质量组织体系是否完善,教育质量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否明确,各职能部门内部的质量责任分配、落实是否合理,各职能部门间的质量合作与协调职能是否有效,教育质量参与人员是否按照各自职责对教育质量的各环节分工负责,参与人员履行职责的准备是否充分,是否建立质量学校各级领导者责任制。其三,教育质量制度建设审计,学校质量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学校质量考核激励制度建设是否有效,学校质量组织实施制度是否完备,学校各质量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质量制度是否涵盖了质量的各方面、各层面和全过程。其四,教育质量物质与方法准备的审计,学校教育质量实施的设备、仪器、资料、人员配备是否符合要求,教育质量实施方法和手段方案的设计论证是否科学、合理与可行,学校各种质量文件的准备是否齐全合理。

教育质量过程审计是指对教育质量实施活动中的各环节、各要素与质量要求符合程度的检查。教育质量过程审计是对教育质量执行情况的审计,它关注的是教育质量形成发展过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教育质量实施过程按照质量形成、发展的规律和质量目标的要求进行。

教育质量过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计教育质量总体实施执行的各环节、各阶段是否按照质量规划进行,以及对质量规划的修改、修正和完善是否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审计教育质量实施的方法、措施是否按照要求落实,教育质量实施过程中的自查和监督规定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教育质量实施中相关材料、设备、师资等是否按照要求严格配置,质量资料形成和数据的记录是否规范正确;审计教育质量实施各个环节的质量文件资料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并保证其完整、有效和真实。

教育质量结果审计是指教育质量过程结束后,对构成教育质量成果的相关要素进行的检查,它并不仅对最终质量的静态结果进行检查,而更关注对教育质量完成后所进行的相关质量活动的检查。教育质量结果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学校是否有明确的教育质量结束后的行动方案和规划,以及是否能够严格按照这些方案和规划展开质量活动;审计学校是否对教育质量的最终相关材料和资料进行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质量档案的归档范围、文件目录和需要进行整体整理和归档;审计教育质量在结束后暴露出来的质量问题,是否能够按照规定进行调查、析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审计教育质量结束后质量验收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否规范,是否对质量参与人员进行结束后的质量询问和访谈。

教育质量审计的具体实施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流程和步骤,才能保证审计的有效性。一般而言,教育质量审计的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教育质量审计的准备阶段、教育质量审计的实施阶段和教育质量审计的完成阶段。

教育质量审计的准备阶段就是要制定出科学、完备、合理的质量审计计划。教育质量审计计划是为了实现质量审计目的,对一段时间内质量审计工作任务所作出的事先设计和规划,它是对教育质量审计实施所作的详细安排。教育质量审计活动必须在审计计划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保证教育质量审计及时高效地实现审计目标。教育质量审计计划是对未发生的教育质量进行审计的整体规划,这就需要审计计划的制订要认真充分考虑一些可能影响审计的因素: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可能涉及的风险,学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组织管理的需要,影响学校教育活动进行的相关法规、政策和行政命令,学校教职员工的能力及其岗位的变动,进行教育质量审计资源的状况,所要进行审计学校的规模和组织的复杂程度,学校最近发生的变化,可能获取的教育质量材料信息的类型和范围等。

教育质量审计计划的制订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内容:其一,教育质量审计的目的和范围。目的不但是教育质量审计计划的出发点和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贯穿于教育质量审计的整个过程中,直接指导教育质量审计的具体方法和程序,教育质量审计首先要确定的,就是总的目的和各个审计阶段和环节的目标。教育质量审计还要确定审计对象的范围、审计活动的范围及审计的重点。其二,教育质量审计具体审计活动和先后顺序,教育质量审计是一个系统的活动,涉及内容广泛,需要规划具体审计活动,以及教育质量审计活动进度安排的先后时间顺序。其三,教育质量审计的资源状况,包括审计人员的资格确定和基本构成,审计活动时间的具体分配。其四,教育质量审计过程的程序和方法,教育质量审计结果与建议的报告程序。其五,明确可能影响教育质量审计的重要事项,明确可能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明确各级审计人员的职责。

教育质量审计计划的制订需要注意的是,充分的调查是制订审计计划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审计计划制订前的调查不充分完备,就可能缺乏对一些与质量审计密切相关情况的了解,就会严重影响审计计划制订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制订教育质量审计计划前,要对审计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及可能的审计重点和难点,这是制订出科学、可行、针对性强的教育质量审计计划的保证。教育质量审计计划的制订还需明确,审计计划并非是静态不变的,随着审计的展开可能会出现审计条件的变化、审计困难程度的增加及无法预期事件的发生等状况,这就要求对审计计划进行持续的、不断的修正。

教育质量审计的实施阶段就是将制订的审计计划付诸行动,也就是执行审计计划的过程。教育质量审计的实施是教育质量审计三个阶段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既是之前教育质量准备的执行和实现,也是之后得出教育质量审计结果的依据。没有教育质量审计的实施,教育质量审计准备阶段所做的就全部是无用功,教育质量审计结果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质量实施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形成教育质量审计组织运作体系,选取符合要求的人员组成教育质量审计审核组。(2)教育质量审计数据的搜集和分析,需要搜集的教育质量审计数据的材料主要有书面材料、实物材料和访谈材料等,教育质量审计材料的搜集要通过审阅复核、咨询访谈、文件查找、实地观察、对比分析、管理分析、环境分析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并能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审计材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3)教育质量审计阶段性审计报告的编写和发布,通过阶段性的审计报告发布,可以将教育质量审计各阶段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及时公布出来,便于学校根据审计情况及时调整质量改进活动。(4)教育质量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成,审计工作底稿是从教育质量审计开始到审计结果之前的所有审计记录,它详细记录了每一项质量审计程序、审计资料数据搜集情况、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能够全面反映教育质量审计实施的范围、方法、依据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教育质量审计底稿要做到客观真实、格式统一、记录清晰、内容完整、结论明确。

教育质量审计的完成阶段是指审计实施完成后的所有审计活动阶段,它是教育质量审计的一个总结,也是教育质量审计出结论、结果和建议的阶段。教育质量审计完成阶段事关审计的全局,它不但是教育质量审计前两个阶段审计活动成果的检验,也是审计目的最终实现的最终说明和展示的环节。教育质量审计完成阶段主要包括,教育质量审计结果的沟通、提出教育质量审计报告和教育质量后续审计三部分。

教育质量审计结果的沟通是指质量审计机构与被审计学校就教育质量审计的基本情况、结论、结果、问题及建议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进行教育质量审计结果的交流沟通,是为了弥补纠正质量审计中的不足和错误,使教育质量审计的最终结果更加客观、公正、权威和适用。教育质量审计结果沟通的方式可以是书面,可以是会议,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质量审计沟通的内容可以涉及质量审计的各个方面,比较重要的如质量审计的过程、结论、决定、建议等。教育质量审计沟通要注意在沟通中做到真诚平等、充分认真与恰当合理,并要对沟通结果及时反馈。

教育质量审计报告是教育质量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也是对教育质量作出的最终审计结论,是教育质量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教育质量审计报告要做到结构完整、要素完备和格式规范,还要做到逻辑严谨、简明扼要、清晰明了和重点突出。教育质量审计报告要材料充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和及时准确,审计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要具有建设性与可行性,能够切实有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质量审计报告的内容是审计报告的主体,一般而言教育质量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质量审计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对教育质量审计的缘由、教育质量审计的目的、教育质量审计的范围、教育质量审计的方法及教育质量审计的重点、难点进行说明。(2)教育质量审计的结论,根据所搜集掌握的材料和数据及其分析,对学校教育质量活动的整体情况作出判断,同时对教育质量审计达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说明。(3)教育质量审计的建议,针对教育质量审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教育质量审计建议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校改进教育质量,这要求教育质量审计要着力挖掘学校质量低下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当然,教育质量审计建议可以是宏观的系统性综合建议,也可以是微观详细具体的改进措施建议。

教育质量后续审计是指为确保学校对质量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改进措施所进行的审计。教育质量后续审计是为了使教育质量审计能够发挥最大效果而采取的审计,通过后续审计可以有效地检查督促学校及时充分采纳和落实教育质量审计意见,并对学校执行质量审计建议的效果做出评价。教育质量后续审计实施时需要注意的是,要认真分析原有质量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如果学校采取建议的成本过高,或学校相关因素发生重要变化,原有质量审计建议不再适用时,就要作出相应说明。教育质量后续审计的过程和结果,要及时向学校进行反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