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节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

第一节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

时间:2022-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 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全球范围而言,金融结构类型似乎只表现出了发展阶段性、发展道路性带来的差异。本部分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区域间的收敛和不同时段收敛方面。

第一节 区域金融发展与中国 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全球范围而言,金融结构类型似乎只表现出了发展阶段性、发展道路性带来的差异。就金融发展而论,似乎全球越来越表现出同一性的特点,市场化发展道路得到广泛认同,金融相关比率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同质化、全能化成为潮流,商业银行机构的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融资比重不断升高,机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市场一体化实质性地推动着金融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一体化进程又显示了金融发展的趋同趋势。然而,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来说,由于经济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分类布局在不同地域间差异巨大,使得经济金融在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由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金融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因此,研究各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具体到二者关系的分析,需要考虑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关联,二是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什么关联?在这里,本节将通过建立相应的研究模型,利用相关的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分析。

一、研究模型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一个地区金融发展初始条件水平,决定其长期的经济发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高度相关性且互为因果。本部分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区域间的收敛和不同时段收敛方面。

关于经济增长收敛的现有研究大致有三种:绝对收敛、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绝对收敛是指唯一均衡水平收敛;条件收敛则每个经济体可以有不同的收敛路径,在控制一些关键变量之后仍然收敛于同一个均衡状态不同;俱乐部收敛是指由于经济的初始状态的差异,经济增长可以存在多个均衡状态和多个均衡路径,并且这些状态和路径取决于其初始状态。目前,在针对我国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是基本上可以认为我国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最终将是收敛的,在不同时期,收敛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目前,研究认为最可能出现的形式是俱乐部收敛。但是无论哪一种实证研究结论,都无法否认,地区金融发展是决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该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收敛模型,考察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采用的是Hansen(1999)的门限模型[1]

门限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TR是门限变量,γ是门限水平值。若令

上式简化为:

此时,β=(β12')'。具体的参数估计方法和检验如下,首先去除固定效应μi,对(6.1.1)式在时间t内求平均得:

用公式(6.1.2)减去(6.1.3)得:

若令

再令Y*,X*(γ),e*分别代表全部个体数据的拉直。(6.1.4)式等价于:

在给定γ的情况下,(6.1.5)式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可得:

此时,残差为:

残差平方和为:

此时,需要判断门限值的大小。这里我们采用Hansen(1999)建议用的在最小二乘法下,通过使残差平方和最小的来求门限值γ,即:

上式其实是一个求极小值问题,通过对样本中门限变量TRit所有可能值的计算,即可以求出使S1(γ)达到最小的γ值。由此可求出β1、β2的值。针对β1≠β2,即存在门限效应γ的检验,构造统计量:另外针对门限值γ的确定性进行检验,我们构造统计量:

由于两个统计量都不是标准的开方分布,应用Hansen(1996)的抽样(Bootstrap)程序对似然比检验的渐进分布进行模拟。

当存在着多个门限时,计算与估计相对要复杂得多,因为格点搜索会随着所选变量数的增加成倍增加。我们借鉴Tong(1994)等人对多个转折点模型研究的成果,序贯估计是一致估计的结论应用到多重门限模型。

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着两个门限值。对于两个门限值大小真实性的检验仍然依赖于似然值与c(α)的比较。

二、实证分析

我们将采用以上介绍的门限模型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实证分析。

1.样本数据与指标选取

采用数据的时间跨度是1990年到2007年,空间跨度包括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具体的指标变量包括:经济产出、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人口统计数、地区所有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贷款。所用的数据均来自全国以及部分地区的统计年鉴、金融统计年鉴、中经网等权威机构,对于部分的缺失数据,我们依据一定的数量方法结合实际进行了补足[2]。通过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确定的指标为:各地区经济实际增长速度gy、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速度gi、消费实际增长速度gc、人口增长速度gi、代表地区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的实际增长速度gf,以及描述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人均实际贷款额TR。

2.模型设置及实证检验

此处我们设置的门限模型为公式6.1.1的扩展形式:

其中,I(TR)是一个示性函数,它依赖于门限变量TR的取值。

首先,判断模型是否存在着门限效应,存在几个门限,从F检验结果(见表6-1),发现模型存在着两个门限。因此,构建如下多重门限模型:

表6-1 门限个数检验表

模型中加入自变量平方项,目的是为了克服由于解释变量不足导致的虚假回归,另外去掉了估计不显著的人口的增长速度。

其次,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全样本的数值分位数统计(见表6-2),我们可以发现数据的一些特点,样本中的经济实际增长速度大部分都是正的,中位数是9.714%,大于7%的个数占到总样本数的75%;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速度的振幅明显大于消费,大约是消费的两倍多;所有的变量都存在着负增长的情况,这是由于物价因素导致的,从1991年到1994年中国经历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了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后的实际增长速度为负,这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样本中金融发展速度为负是由于中央银行为克服通胀而实行较强的信贷紧缩政策,导致区域金融资产实际增长额大规模下降的结果。

表6-2 变量全样本的数值分位数统计表

然后,通过程序计算估计出方程的两个门限值大小,分别是γ1=3 416,γ2=4 012。并且通过门限值对应的似然比值来检验门限值的显著性(见图6-1)。

根据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与门限值大小关系,我们把样本分为,较低金融发展水平(TR≤3 416)、中等水平(3 416<≤4 012)和较高水平(4 012≤TR)三个区制,分别用区间I、II、III表示,另外根据表6-3,我们发现两个门限值都在门限变量样本值的中位数与以上四分位数之间,这说明我国较多地区在较多的时间里属于较低金融发展水平区制。

图6-1 门限值识别

在已知门限值大小的情况下,估计模型的其他参数(见表6-3)。从参数的估计结果,我们发现:解释变量投资和消费对于区域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都具有正向作用,并且投资略小于消费,这说明了在刺激地区实际增长速度时,地区政府依靠投资的增长速度效果不如消费;解释变量金融发展速度的估计系数,在三个门限中分别是-0.186,4.172和0.104,这表明地区属于区间II时,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增长速度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落后地区追赶相对发达地区,因为对于同样的金融发展变化,门限效应的存在导致相对贫穷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发达地区快很多,当地区属于区间I时,金融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负的相关关系,这表明这些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过低,金融发展受到宏观政策的影响如紧缩而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因此金融发展在统计上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的情况;另外,地区无论处于哪个区间,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都要比消费和投资的影响要大得多。

表6-3 参数估计结果

最后,我们在已知区间的情况下,给出从1995年到2007年,我国各地区每年属于每个区间的数目比例(见表6-4)。

从表6-4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起初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地区属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区间I,此后,有一部分地区逐渐地步入区间II,在1996年以后,进入区间II的地区迅速增加,在2001年以后,属于区间II的地区,迅速地进入到了区间III中,在2007年,区间I、II、III分别包含地区的数目比是30∶4∶66,这说明1992年到2007年间,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较快,金融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与我国各地区的现实相符合。

表6-4 区间地区个数占比

3.结论与启示

上述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

(1)中国各区域的投资和消费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于经济实际增长都具有正向作用。其中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消费和投资要大得多,消费作用次之,投资作用最小。

(2)中国地区金融发展存在较低、中等和较高三个水平区间,地区金融发展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在达到经济稳态的过程中,地区金融发展速度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重要因素,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通过影响该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作用的大小,决定着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即地区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受到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低的影响,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

(3)属于区间II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此时有利于相对不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属于区间I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出现负的相关关系,即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金融发展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

鉴于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到以下启示:

(1)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显著不平衡性,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着大量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地区,这些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增长。各地区在寻求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应该避免粗放的外延式投入增长,盲目增加投资,不能依靠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也不能过高的期望于消费的持续拉动作用,而应该着重考虑金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靠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它的水平值在达到一定门限值以后所具有的巨大倍数效应,从而走上内涵式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路径。

(2)国家在制定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政策时,可考虑通过帮助促进这些落后地区的金融水平的发展,来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这些地区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促进这些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水平,使这些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达到第一个门限值以上,进而通过区域金融发展来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