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产与加工过程业务的账务处理示例

生产与加工过程业务的账务处理示例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生产与加工过程业务的账务处理示例根据上述说明,生产与加工过程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归集和分配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按一定种类的产品汇集各项费用总额,据以计算产品成本。这项经济业务说明,制造部门发生了办公费和水电费,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三、生产与加工过程业务的账务处理示例

根据上述说明,生产与加工过程业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归集和分配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按一定种类的产品汇集各项费用总额,据以计算产品成本。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然要消耗材料。生产部门需要材料时,应该填制有关的领料凭证,向仓库办理手续领料。月末会计部门根据领料凭证编制领料汇总表,根据汇总表进行会计处理。

例7-18 长城工厂根据2007年12月当月的领料凭证,编制领料凭证汇总表(表7-1)。

表7-1 领料汇总表

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可知,本月发出材料共计7 060元,其中,直接用于甲产品的2 000元,用于乙产品的4 400元,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制造部门一般耗用,不属于直接材料费,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由于仓库发出材料,使库存材料减少7 060元,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 000

      ——乙产品   4 400

  制造费用         660

  贷:原材料——A材料     2 000

       ——B材料     5 060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工资费用是指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和津贴,它构成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企业职工除了按规定取得工资外,还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如享受公费医疗、接受困难补助等。为此,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照应付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这部分费用一样构成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例7-19 长城工厂本月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如下。

生产工人工资: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制造产品工人的工资构成产品成本的直接工资费用,应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制造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不是直接费用,不能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而应首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然后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因此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为了核算和监督与职工的工资结算关系,将应付工资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 000

      ——乙产品    700

  制造费用         3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2 000

例7-20 长城工厂从银行提取现金2 000元备发工资。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提取现金增加,应记入“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银行存款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例7-21 长城工厂发放现金2 000元支付职工工资。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用现金支付职工工资,负债减少,应记入“应付职工薪酬”账户的借方,同时现金也减少,应记入“库存现金”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职工薪酬   2 000

  贷:库存现金    2 000

例7-22 长城工厂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职工福利费。

其中,生产工人职工福利费: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计提职工福利费,属于生产工人工资提取的福利费,应和工资一样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属于制造部门管理人员的福利费应计入制造费用。为此,生产工人工资提取的福利费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制造部门管理人员工资提取的福利费,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应按提取的福利费总额形成企业流动负债,记入“应付福利费”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40

      ——乙产品      98

  制造费用           42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280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各种间接费用,包括制造部门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这些费用是制造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不是生产产品的直接费用。所以这些费用在发生时,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需要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然后选择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7-23 长城工厂以银行存款支付制造部门的办公费148元,水电费200元。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制造部门发生了办公费和水电费,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348

  贷:银行存款   348

例7-24 长城工厂制造部门从2008年1月开始租入某设备,以银行存款支付为期6个月的设备租金1 200元。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企业因租入设备而发生了应由几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应记入“待摊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减少,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摊费用   1 200

  贷:银行存款   1 200

例7-25 2008年2月末,长城工厂摊配应由本月负担的设备租金。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由于摊配设备租金,使企业的制造费用增加,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使待摊费用减少,应记入“待摊费用”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200(1 200÷6)

  贷:待摊费用   200

例7-26 长城工厂按计划预提制造部门固定资产修理费用300元。

这项经济业务说明,由于预提修理费,使制造费用增加,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使预提费用增加,应记入“预提费用”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300

  贷:预提费用   300

例7-27 长城工厂计提制造部门固定资产折旧700元。

固定资产因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那部分价值称为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称为折旧费。

在会计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其结果,提供管理需要的有用会计信息,除了应设置和运用“固定资产”账户外,还应设置和运用“累计折旧”账户,用来核算固定资产累计损耗的价值。其贷方登记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数和调入、盘盈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额,即累计折旧的增加数,借方登记出售、报废毁损和盘亏固定资产的已提折旧额,即累计折旧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有数额。

根据上述分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一方面制造费用增加,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累计损耗增加,应记入“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700

  贷:累计折旧   700

例7-28 2008年1月末,长城工厂按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作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分配制造费用,应选择一定的分配标准。可选择的分配标准有生产工人工资、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等。

本例要求以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的比例作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根据上述例7-18至例7-28业务的会计分录,“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归集的费用总额为2 550(660+300+42+348+200+300+700)元,根据例7-19业务的会计分录,归集在“生产成本——甲产品”和“生产成本——乙产品”两个明细账借方“直接工资”栏内的生产工人工资为1 700元(甲为1 000元,乙为700元),便可计算分配如下。

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 000×1.5=1 500(元)

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700×1.5=1 050(元)

根据计算结果,将分配的制造费用从“制造费用”账户的贷方,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与此同时在“生产成本——甲产品”和“生产成本——乙产品”两个明细账借方分别登记1 500元和1 050元,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 500

      ——乙产品   1 050

  贷:制造费用        2 550

例7-29 长城工厂2008年1月甲产品50件全部完工,并已验收合格入库;乙产品完工100件并已验收合格入库,尚有20件正在制作过程中,作为月末在产品。月末在产品要采用简易的方法,按下列标准计价。

甲、乙两种产品的期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见表7-2。

表7-2 期初在产品成本资料   单位:元

根据甲、乙两种产品期初在产品成本资料和“生产成本——甲产品”、“生产成本——乙产品”两个明细账所汇集的本月发生的费用资料,便可以计算甲、乙两种完工产品成本,如下所示。

(1)计算甲产品的完工成本。

(2)计算乙产品的完工成本。

首先,计算乙产品月末在产品成本。

其次,计算完工的乙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的甲、乙产品成本合计。

4 700+8 370=13 070(元)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编制本月完工的甲、乙产品成本计算表(表7-3)。

表7-3 完工产品制造成本计算表

将本月已完工的产品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甲      4 700

      ——乙      8 670

  贷:生产成本——甲      4 700

        ——乙      8 6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