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

就业结构和就业状况

时间:2022-1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非公经济将成为解决城镇新增人口的主渠道。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非正规就业就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很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服务单位”的就业。我国还没有按照这一分类进行官方的统计,但初步估计中国城镇的非正规就业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估计,在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群大约有6000万~8000万,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可能达到45%。

(一)三次产业就业结构

如表4-3所示,我国的就业结构呈现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明显特征。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90年的3.9亿下降到2013年的2.42亿,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90年的1.39亿上升到2013年的2.32亿,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90年的1.2亿上升到2013年的2.96亿,就业结构从1990年的60.1∶21.4∶18.5,演变为2013年的31.4∶30.1∶38.5。从行业分布上看,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绝对下降,从2002年的484.5万人下降到2013年的294.8万人,其他行业就业人数的绝对数都是上升的[6],采矿业、煤水电供应业等传统行业就业人数增长幅度较小,而房地产、金融、商业服务等新兴行业就业人数有较大幅度增长。

表4-3 1990年以来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和就业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二)就业的所有制分布及其变化

如表4-4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有部门和集体所有制部门的就业人数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而非公有制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大幅提高,从2006年的4519.1万人上升到2013年的11177.2万人,增长了近1.5倍。可见,非公经济将成为解决城镇新增人口的主渠道。

表4-4 2006年以来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布的就业人数(万人)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三)非正规就业人数庞大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非正规就业就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那些低收入低报酬无组织,无结构的很小生产规模的生产服务单位”的就业。非正规就业是相对于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而言的就业形式,包括阶段性就业、自主就业、独立服务型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是指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7]

目前我国非正规就业已经逐步构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相关的制度体系还远未建立,劳动关系和就业管理还较为无序。我国还没有按照这一分类进行官方的统计,但初步估计中国城镇的非正规就业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估计,在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人群大约有6000万~8000万,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可能达到45%。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个数字至少在2亿人以上。这些就业者就业不稳定,基本没有社会保险,缺乏劳动保护,工资收入低下,工作时间长且不固定。规模庞大的非正规就业,一方面为缓解就业压力和贫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应有的有效保障,并出现大量“有工作的穷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