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时间:2022-1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议认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研究,探索浙江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进而为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和转变提供参考建议。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证分析。2014年,浙江省生产总值40173亿元,同比增长7.6%。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早在200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会议认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10年过去了,我们仍在强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结构调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省乃至一个市或是一个县都十分的艰难。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投入产出表的分析研究,探索浙江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进而为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和转变提供参考建议。

一、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

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进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理论,较为典型的观点是“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时,劳动力就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支持这种观点的还有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库兹涅茨在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对应关系。他的研究发现,在未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在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占据优势地位,第三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或稳中有降,第一产业比重则降低到10%以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总体呈现“倒U型”趋势。

产业结构横向演进的合理化理论中较为典型的是霍夫曼定理和经典工业化理论。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认为,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在整个工业净产值中所占份额稳定上升,并呈现出大体相同的阶段性质。他将工业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阶段,消费品工业增长慢于资本品工业增长阶段,消费品工业增长和资本品工业增长平衡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阶段。经典工业化理论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一般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来进行衡量。对工业化阶段划分最具影响力且广为认同的是钱纳里的“3大6小”阶段论。钱纳里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中,把人均GDP作为综合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按照人均GDP的变化,他将经济发展分为准工业化阶段(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实现阶段(包括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高级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包括发达经济初级阶段、发达经济高级阶段)。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证分析。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越来越重要,引起的争议也比较多。有人认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必须依靠大力发展服务业来推动,也有观点指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以重化工业为主。美国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罗斯托提出了著名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他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中要重视发挥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郭克莎与王海涛等学者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结构变动做了分析:认为从当年价格的产出结构看,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产出比重的上升,在人均收入水平很低时主要依靠商业、旅游和饭店业的拉动;当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600美元—1000美元时,主要依靠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保险业、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拉动;当人均收入进一步上升到2000美元以上的较高水平时,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大。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继续上升,主要依靠金融保险业、不动产和工商社会服务业的拉动。

二、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面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持续较快协调发展。虽然全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逐步由低级向高级阶段演进。

(一)三次产业结构

2014年,浙江省生产总值(GDP)40173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1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221亿元,分别增长1.4%、7.2%和8.6%。人均GDP7300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884美元),增长7.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07年的5.3∶54.1∶40.6调整为4.4∶47.7∶47.9,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与2007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重上升,一、二产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长,第一、二产业的贡献率则有所下降。2007—2014年,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47.6%和50.1%。

(二)工业结构

尽管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但分行业看,工业仍是占GDP比重最大的行业,2014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在40%以上。与2007年相比,工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行业分布仍较为集中,但比重略有下降。根据2012年全省投入产出表计算,总产出排名前五位的部门占全部工业总产出的比重达53.1%,与2007年相比则下降了1.6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出占比前五位的行业依次为:化学产品、通用专用设备[1]、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所占比重分别为:16.9%、11.1%、9.6%、8.0%和7.5%。与2007年相比,化学产品、电气机械和器材、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占比分别上升了0.5个百分点、0.2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与2007年相同,而纺织业则下降了2.6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有成效,工业经济呈现“重快轻慢”的格局。2007—2014年,我省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9.5%和11.1%,重工业增长速度快于轻工业1.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由2007年的45.2∶54.8调整为2014年的43.1∶56.9,重工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4283亿元和43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1%和34.5%,2009—2014年年均分别增长11.2%、10.4%,增幅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分别高2.0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0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0.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省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除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外,其他行业占GDP的比重均比2007年有所上升。2014年,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最高,其次为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这四个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9.2%。2007—2014年,发展较快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无论是以房地产、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还是以批发、信息传输、金融、科学研究等行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均比2007年有所上升。

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产出分析

(一)投入结构分析

中间投入率是指某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的比例,反映该产业附加价值的大小程度。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部门的中间需求和该产业部门总需求的比例,反映该产业产品作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从投入产出表计算的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可以看到(表1):

表1 2007、2012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

1.第一产业中间需求率最高而中间投入率最低。第一产业的中间需求率最高,且超过50%。第一产业的中间需求大于最终需求,说明农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的作用较明显,更多的用于深加工产品。第一产业的中间投入率最低,即附加值较高,且中间投入率呈下降的趋势,增加值中劳动者报酬的占比较高。这一情况说明我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近几年来有所增长,但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我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还不够。就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讲,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农产品的生产链呈现出逐渐延长的趋势,中间投入率会有所上升。从我省情况看,与2007年相比,2012年第一产业的中间投入率还下降了1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中间投入率最高,中间需求率在50%以上。

(1)中间投入率有所上升,工业化从中期向后期发展。一般来说,一个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中间投入率的上升是普遍规律。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同时生产的再加工程度加深,投入进步使得资本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程度大大增强,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发紧密,由此导致中间投入增加,使得中间投入率也不断上升。我省自2002年以来中间投入率不断上升也证明了这一点。2014年我省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为78.9%,高于2007年0.3个百分点,高于2002年0.9个百分点。

(2)中间投入率总体偏高,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入增长。中间投入率与增加值率之和等于1,中间投入率高的另一个侧面就是增加值率低。虽然从纵向比较看,我省中间投入率的增加有助于工业向后现代化发展,但从横向比较看,浙江的中间投入率偏高,即增加值率偏低。以2012年为例,我省工业增加值率仅为19.5%,分别低于广东、江苏4.8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着10%以上的差距。增加值率偏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省单位产出中的劳动报酬率偏低。由投入产出表可知,我省制造业劳动者报酬率只有12.7%,低于全国3.8个百分点。工资收入比重不高,加之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不仅制约了全省服务业的发展,也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3)工业中间投入多以物质产品投入为主。从中间投入的构成来看,我省制造业的物质产品投入率为68.7%,服务投入率仅为10.2%。制造业服务化率(单位总投入中服务投入的价值)远低于发达国家,这意味着我省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投入增长,而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因素在增长中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3.第三产业中间需求率低,对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不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整体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均低于第二产业,附加值则较高。虽然2014年我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但其影响力则不及第二产业。将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结合起来,以50%为界限,按照钱纳里和渡部经彦划分产业类型的方法,把中间需求率大于50%,中间投入率小于50%的产业定义为“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按此标准,2012年我省第三产业中间投入率为44.4%,而中间需求率为51.7%,第三产业还属于中间投入型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提供的是工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提供的最终需求服务较少,服务业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二)影响力系数分析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某一个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明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了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影响力系数小于1,表明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的波及程度低于社会一般水平。影响力系数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产业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大小。

1.影响力系数排名前十的行业均集中在第二产业(详见表2)。

表2 2002—2012年影响力系数较大的行业

从2002、2007以及2012年近三次投入产出表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虽然影响力排位前十的行业位次略有起伏,但总体变化不大。由于影响力大的行业最终需求的增长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更大的增长,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会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和联动效应。因此,一旦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停滞,全省的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其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属于传统的重工业部门,一直以来都是全省影响力系数最大的行业,其产品是工业生产的重要中间产品。建筑业作为唯一一个影响力位列前十的非工业行业,投入大、资金密集度高,其产品对国计民生有着重大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纺织业,作为我省的传统产业,具有劳动密集程度高、对外依存度较大、经济效益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等特点,在全省工业企业中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2012年纺织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22,排列第12位。

2.装备制造业影响力较大,是需要重点扶持的行业。影响力前十位中的行业中有六个行业属于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影响力位次呈逐年上升趋势。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它的技术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是其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3.第三产业影响力低于第二产业。从影响力角度衡量,第三产业的影响力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只有两个行业[2]:科学技术研究服务业和卫生社会工作。因此,大力发展科研事业对提升全省经济的整体水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是第三产业中最低的,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弱,对国民经济的乘数推动作用并不强。

(三)感应度系数分析

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当感应度系数大于1时,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当感应度系数小于1时,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显然,感应度系数越大,该部门所受到的需求压力越大。

表3 2002—2012年感应度系数较大的行业

续 表

1.工业中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行业感应度系数较大。传统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中的生产状况十分敏感,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它们有较强的依赖。反之,它们对其他部门的生产也有很强的制约能力,一旦其生产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可能成为瓶颈产业。浙江省是一个资源小省,经济发展受土地、能源、水资源等瓶颈制约相当突出,使得电力、热力等资源产业的瓶颈效应较为突出,容易对经济发展构成制约。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感应度系数从2002年以来不断上升,在所有产业部门中排位靠前便是这一资源禀赋约束的体现。又如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和化学工业,同其他行业相比,应用领域极为广泛,需求增长的拉动力量也来自方方面面。它们在产业链中属于影响力大、感应度也大的中间产品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非常强。

2.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感应度系数较大。与影响力系数不同,感应度系数大的行业不仅仅局限于第二产业,还集中在金融、交通、贸易等第三产业。其中,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感应度系数近几年来有显著上升的趋势,这既表明了这两个行业的需求还在加大,但同时也说明这两个行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09年金融危机到2014年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仅为7.8%,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6%,分别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四、结论与建议

近几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突出转型升级主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初见成效。三次产业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工业“重快轻慢”,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高于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同时,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工业经济增长乏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产业低端化,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强。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优化农业,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技术投入和支持力度

要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以绿色消费需求和高效生态农业为导向,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以关键产业为重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当前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经济形势下,应当发展那些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较大的部门。如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业,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列第一位,但目前还存在着企业小、技术水平低、高端产品不足、增加值率低等问题,对于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还有很大空间。又如化学工业,该行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影响力和感应度强,对于新工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具有较大的诱导作用等特点,应充挥发展其支撑经济长期发展的支柱产业的作用。要加强此类行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三)继续发展装备制造业,提高产业层次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在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装备制造业具有影响力强、产业关联度高、资本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进一步发挥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利用省政府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有利契机,增加科技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为促进全省工业向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四)积极引导和鼓励第三产业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目前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影响还很小,推动作用有限,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还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要在巩固传统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公共管理业的同时,合理发展房地产业,充分发挥其对中介服务、建筑业、制造业等许多产业的强大辐射作用。适度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减轻其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加快发展旅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传输、科学技术服务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低消耗、低投入、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合理演进。

(核算处 汪维薇)

【注释】

[1]2012年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分类中将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分为二类,为与2007年投入产出表比较,此处将两个行业进行合并。

[2]按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