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冬去春又来

冬去春又来

时间:2022-1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民盟成为仅次于国、共的第三大党,在当时中国政治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张澜、沈钧儒年事已高,特别是张澜还有口吃,因此罗隆基以民主同盟发言人的身份不断地发表讲话演说,一时间成为各民主党派中最为活跃的政治人物。就在罗隆基被迫住院期间,年近不惑的王右家又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1944年9月,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在政治协商会议和国共两党和谈过程中,罗隆基针对政治不民主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正两大问题,代表民盟提出一个新的施政改革方案。这一方案为国共两方基本接受,成为政协五项决议的蓝本。

1945年10月,民盟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罗隆基执笔起草的《中国民主同盟纲领》中声称民盟是“一个具有独立性与中立性的民主大集团”,其使命是“把握住这个千载一时的机会”,“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其中心理念和架构就是“拿苏联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这次会议推选张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罗隆基当选为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

经过四年的时间,民盟在全国主要城市发展了三千名盟员,大多为知识界精英、政界高层人士。民盟成为仅次于国、共的第三大党,在当时中国政治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张澜、沈钧儒年事已高,特别是张澜还有口吃,因此罗隆基以民主同盟发言人的身份不断地发表讲话演说,一时间成为各民主党派中最为活跃的政治人物。由此罗隆基也遭致国民党的大肆攻击,说他是“玻璃裤子”,把罗隆基写作“罗隆斯基”,称他是个政治投机客,卖身投靠中共和苏共。还在报纸上发表有关罗隆基的情书和绯闻,企图从私生活上贬损他,打倒他。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正式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张澜和罗隆基也被软禁到上海虹桥医院。罗隆基一度极为消沉。

清华同学梁实秋深知罗隆基的为人,尽管他早已不问政治,但还是站出来为被国民党斥责为政治投机家的罗隆基作公开辩护。1948年他在何廉创办的《世纪评论》上发表《罗隆基论》一文称:“如果一个人在许多样政治理论当中挑选一种比较的他认为最合理的、最适宜的、最有实现可能的,而加以宣扬鼓吹,如果这样的人叫作投机分子,那么我说罗隆基是一个投机分子。如果一个人朝秦暮楚以做官为目的,‘有奶便是娘’这样才是投机分子,那么我可断然说罗隆基不是投机分子。”

罗隆基与张澜、沈钧儒、史良、章伯钧等人合影

梁实秋也直言不讳地对罗隆基的缺点提出批评:“讲到他的人品,问题可多了。许多人批评他不诚恳,不择手段。当然像张君劢先生那样的憨厚恢宏,或梁漱溟先生那样的诚恳刚毅,他都相形见绌。他的锋芒也许是太露了,他的性格也许是太急躁一点儿,不过在出处大节上他没有苟且过。他急于进取,玩弄手段是有的,但是我还看不出有什么伤天害理的行为。我承认他有重大缺陷,他锐利有余,涵煦不足,所以不容易得人心。”“他在才学上,可以领导一个运动,他在品德上不易笼罩一个团体。”从罗隆基的整个人生轨迹来考察,梁实秋的这些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就在罗隆基被迫住院期间,年近不惑的王右家又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二个春天。王右家与上海茶商唐季珊准备结婚了。她到上海找到罗隆基办理离婚手续,罗隆基很不情愿。罗隆基与吕孝信说:“我在虹桥医院养病,右家居然拿了离婚书来逼我签字,你看她残不残忍?”“我何尝愿意和她离婚,直到最后一分钟签字,我还在劝她考虑。但是我不愿和一个茶商去做争夺战,如果换了一个对手,也许我还要再努力一番,才肯认输。”

唐季珊是个情场老手,早年曾从电影导演卜万苍手中抢走红极一时的影后张织云,并曾带着张织云到美国宣传,纽约报纸刊出“中国茶叶皇帝与中国电影皇后同来美洲”的报道,让他的茶叶生意获利颇丰。不久,唐季珊又勾搭上另一位影星阮玲玉,同时又与歌舞明星梁赛珍姊妹有染,导致阮玲玉心碎自杀。

女友吕孝信很为右家担心,她问右家何以选择唐季珊?右家答道:“当我认识他不久的时候,我就认为他最适合做我的丈夫,你知道,我不能在骡子(罗隆基)同一圈内去找丈夫,如果不如他,会被他暗笑,比他高明的又都已有家室。唐季珊是另外一个圈子内的人,无可比较,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心安理得地去嫁。只是‘老大嫁作商人妇’,自己也难以解嘲。”

唐季珊每周都从上海乘坐飞机到北平来看望王右家,他比罗隆基大几岁,总是西装笔挺,口中叼着雪茄,手里拿着一根文明棍,一副富商派头。其人舞技高超,时常带着王右家到六国饭店等处跳舞。

1948年秋天,王右家与唐季珊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婚礼,清华校长梅贻琦为证婚人。吕孝信忠告她:“如想婚姻成功,诚信应属第一,以后美丽的诳言不要再说,一切应该像个正常的妻子才是。”右家认真地答道:“人到中年再结婚,不能再侈言爱情,重要的是培养深厚的感情。”此时,平津已处于解放军包围之中。临去上海前,王右家给母亲留下一封信,说:“如果以后家里遇到麻烦,可以把这封信寄给周恩来,周恩来夫妇与我和努生都是朋友,也许会有所关照。”

在与王右家办理离婚前后,罗隆基也遇到了一位令他倾心的女子,这就是当时被誉为新闻界四大名旦之一的浦熙修。浦熙修(1910—1970)江苏嘉定人,出身于一个书香之家,1933年毕业于北师大国文系,时任女报人邓季惺创办的《新民报》采访部主任,以专访和独家新闻见长,在业界被称为“浦二姐”。

浦家姐弟都很出众。浦熙修长姐浦洁修,北师大毕业后留学德国,回国后曾在大学任教,后从事实业,1949年后曾任北京粮食局局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副主任。三妹浦安修,学生时代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到延安,是彭德怀的妻子,1949年后曾任纺织部劳资司长、北师大党委副书记、全国政协常委。小弟浦通修抗战初期到延安,就读于“抗大”,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团政委、解放军师政委、粮食部政治部主任、教育部副部长。

罗隆基与浦熙修相识于1946年初。当时浦熙修采访了周恩来、张澜、沈钧儒、罗隆基、傅斯年、陈立夫、王世杰等三十八位政协委员代表,逐日发表在《新民报》上,受到业界一致好评。浦熙修对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罗隆基印象颇佳。她曾私下对女友说:“我最近认识了一个人。这人了不起,口才好,外语好,笔头也健,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听了他几次谈话,觉得他观察敏锐,见解也高,我真是倾倒之至!”

罗隆基与浦熙修

两个人相识之后,感情发展很快。后来浦熙修回忆道:“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撤退后,我真是感觉孤寂极了,没有更多可谈话的人,心中非常苦闷。我和罗隆基就逐渐熟识起来了,觉得有个朋友交往也很好。他曾教我写文章。他说,老当记者还行?总得提高一步,能够成为专栏作家才行。这话正和我的心意。我们常常见面的结果,感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那时是有意求偶,因为他和妻子早已分离。而我呢?我和丈夫早在重庆期间就有了分歧。袁子英在日本投降后就到了上海,我在南京工作时,他也很少回来。我和罗隆基的感情发展下去便促成我的离婚。1947年冬,我正式离婚后,到北平姊姊家里住了一个月,后来还是回到南京《新民报》继续工作。罗那时因民盟被解散,早已到上海,在虹桥疗养院养病。我们原来打算结婚的,但当时因为环境不许可,他又害着严重的肺病,我们没有结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