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药剂型以及特点大全

农药剂型以及特点大全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过程。农药包括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主要有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历史久、用量大的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用于防治有害昆虫。有害昆虫简称害虫,如麦蚜、棉铃虫、玉米螟等。植物生病多是真菌危害,称植物病原真菌。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主要由称为几丁质的成分构成的。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过程。同时也用于环境和家庭的卫生防疫及除害上。农药包括农药原药和农药制剂。

(一)农药的分类

农药的品种很多,目前国内生产的品种已有150多种,其制剂有1300多种。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根据农药的用途、来源、防治对象及作用方式不同我们做如下分类。

1.按农药的来源分类 可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与有机合成农药。

(1)矿物源农药。有的是无机矿物原料经过加工,有的是用矿物油加工成乳剂。早期的农药有一些无机化合物品种,如砷制剂、氟制剂作为杀虫剂,后来因为毒性高、药效差、药害重而停产。现代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有铜制剂与硫制剂。铜制剂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悬浮剂等。硫制剂如硫悬浮剂、石硫合剂等。它们是大吨位的杀菌剂,硫制剂也是杀螨剂。矿物油乳剂多用在果树休眠期杀虫杀螨。

(2)生物源农药。主要有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历史久、用量大的主要有除虫菊和烟碱。除虫菊干花磨成粉就可直接作为杀虫剂或作为蚊香的原料。从除虫菊干花中可以提取出除虫菊素,再配成药剂。烟草中含有可以杀虫的烟碱,一般用废次烟叶或烟梗作原料,用酸提取出烟碱再配成杀虫制剂。我国的植物源杀虫剂还有鱼藤、苦参、楝素等。植物源农药一般毒性较低、对植物无药害、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友善等优点。但是,它们来源有限或栽植要占用耕地,很难大规模生产,品种也单一。微生物源农药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工业大规模生产。如果利用微生物代谢物,可以认为是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的化学物质,本质上与化学合成农药差不多,有人称之为“生物化学农药”。如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杀虫杀螨剂;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而用活体微生物做成制剂使用,如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制剂,其施用在本质上是种生物防治措施,得病死的虫体还会有传染性,严格说不属于化学防治范畴。但由于它的制剂与作用方法都与农药相近,也就算它是一种农药,微生物源农药一般也具有对植物无药害、对环境友善等优点。

(3)有机合成农药。占农药品种的绝大部分,它们是通过化学工业,用有机合成工艺生产出来的。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有机合成的农药品种繁多,作用方式五花八门。

2.按防治对象分类 防治对象就是农业有害生物,其中有动物,有植物,也有微生物。

(1)杀虫剂。用于防治有害昆虫。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节肢动物身体分节,还长有分节的附肢,全身长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节上长有三对足。有害昆虫简称害虫,如麦蚜、棉铃虫、玉米螟等。

(2)杀螨剂。主要用于防治害螨。螨就是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两部分,头胸部长有四对足。肉食性螨多是有益的,植食性螨多是有害的,如麦蜘蛛、棉叶螨等。有些杀虫剂如甲基对硫磷、水胺硫磷等也能兼治害螨,确切分类名称应为杀虫杀螨剂。典型的杀螨剂只杀螨不杀虫,或基本上不杀虫。杀螨剂有速螨酮、三氯杀螨醇、三唑锡等。

(3)杀菌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害。植物生病多是真菌危害,称植物病原真菌。真菌性病害有小麦锈病、稻瘟病、黄瓜霜霉病等。也有的病害是植物病原细菌造成的,如水稻白叶枯病、白菜软腐病等。真菌和细菌都属微生物。

(4)杀线虫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植物有一类病害是线虫造成的。线虫小如针尖,它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动物,但它对植物危害出现的症状像病害。丙线磷是一种杀线虫剂,可防治甘薯茎线虫等多种植物病原线虫。杀虫剂涕灭威、甲基异柳磷等也有很好的杀线虫活性,可用于防治花生根结线虫。

(5)除草剂。用于防除杂草。杂草是危害农作物的植物。广义而言,凡在不适合的时间、地点生长的植物都是杂草。如小麦地里长出向日葵,也应作为杂草除掉。

(6)杀鼠剂。用于防治害鼠。害鼠属脊椎动物哺乳啮齿目。农田、粮仓、居室到处都有害鼠的踪迹。杀鼠剂如敌鼠钠盐。

(7)杀软体动物剂。用于防治有害软体动物。带壳的蜗牛和不带壳的蛞蝓是菜园里的大食客,它们属于软体动物门。防治药剂有蜗牛敌。

(8)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调节植物生长,不用于防治有害生物。其中有的能刺激生长,如赤霉素;有的能抑制生长,如矮壮素;有的能改善植物内在或外在质量,如乙烯利可用于促熟。

3.按作用方式分类

(1)杀虫剂:

①胃毒剂。药剂通过昆虫口器进入体内,经过消化系统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例如,敌百虫是典型的胃毒剂,其药液喷在蔬菜叶片上,菜青虫、小菜蛾的幼虫嚼食菜叶时吃进药剂,可引起中毒死亡;甲基异柳磷胃毒性能也很好,其药液拌小麦种子,可防治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等。这些害虫吃食是咬下来嚼碎吞进去。胃毒剂主要防治这样的咀嚼口器害虫。

②触杀剂。药剂通过昆虫表皮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昆虫表皮就是昆虫的外骨骼。主要由称为几丁质的成分构成的。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很多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都具有强烈触杀作用,药液喷洒在虫体上即可发挥作用。有时药剂喷在昆虫活动场所,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些品种的药液喷洒在棉花叶片上,幼龄棉铃虫在叶片上爬行,药剂可以通过昆虫的足底富集并进入体内达到致死剂量。有一类杀虫剂如松脂合剂、机械油乳剂等,只有触杀作用。松脂合剂,可以腐蚀破坏昆虫表皮,使昆虫体液流失而死;机械油乳剂可以在昆虫气门处形成油膜堵塞气门,使昆虫窒息而死。

③熏蒸剂。某些药剂可以气化为有毒气体,或者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通过昆虫的气门及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熏蒸作用很强,可以在密闭的空间形成一定浓度而杀死该空间的昆虫,如卫生害虫、仓库害虫。敌敌畏还可以在田间较郁闭的空间里发挥作用,如防治大豆食心虫、豇豆的豆荚螟、玉米的玉米螟等。有的熏蒸剂如溴甲烷,通常以液态储存在钢瓶里,使用时以气态发挥作用。有的熏蒸剂如磷化铝,原药是固体,使用后与空气中的湿气作用,水解形成剧毒的磷化氢气体,可杀灭仓库害虫。

④内吸剂。药剂施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内吸剂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氧化乐果可防治蚜虫。蚜虫靠“口针”吸食大量植物汁液为生。植物茎叶上喷洒了氧化乐果,植物体内汁液中就带毒,蚜虫吸食后会中毒死亡。甲拌磷处理棉子,可使棉苗带毒,防治蚜虫、红蜘蛛,持效期可达一个半月。有的杀虫剂虽能渗入植物体内,但不能在植物体内输导,称为“内渗”。内渗作用在植保实践中也很有意义。例如,蚜虫、红蜘蛛多集中在叶片背面危害,严重时造成卷叶,如施用触杀剂防治,操作不方便,也很难让虫体都接触到药剂。而施用甲基对硫磷等具有内渗作用的杀虫剂,只要喷施在叶片正面,就能杀死相应叶片背面的刺吸口器害虫。

杀虫剂的以上各种作用是相对的。很多杀虫剂品种同时具有几种作用。在一定施药方法下,杀虫剂可能主要发挥一种作用,也可能发挥几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2)杀菌剂:

①保护剂。杀菌剂在病源菌侵染之前喷施在植物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即使病菌再来也侵染不了植物。较老的杀菌剂品种多以保护作用为主。如波尔多液,福美类和代森类有机硫杀菌剂等。保护剂要求掌握好施药时机,一定要在病菌可能侵染之前不久,若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内,就没有什么药效了。大田中施用保护剂,最晚也要在田间刚发现所谓“中心病株”之时,以保护大多数植株。保护剂往往有较长时间的持效期,必要时可多次施药。

②治疗剂。杀菌剂在病原菌侵入植株以后施用,可以抑制病菌生长发育甚至致死,可以缓解植株受害程度甚至恢复健康。有的内渗性杀菌剂具有治疗作用,如代森铵。但经典治疗作用的杀菌剂是内吸剂,如多菌灵、三环唑、三唑酮等含氮杂环类杀菌剂及井冈霉素等农抗杀菌剂均具有很强的内吸治疗作用。而甲霜灵和三乙磷酸铝这样的内吸杀菌剂具有向顶性与向基性双向内吸传导作用,发挥治疗作用特别优越。

③铲除剂。杀菌剂直接接触植物病原并杀伤病菌使它们不能侵染植株。铲除剂因作用强烈,有的不能用在生长期的植株;有的虽可以用,但要注意施用剂量或药液浓度。铲除剂多用于处理休眠期的植物或未萌发的种子,或处理植物或病原菌所在的环境,如土壤。石硫合剂药液浓度高时具有铲除作用,如在桃树萌芽前施药,可杀死枝干上的桃缩叶病菌。

(3)除草剂:

①触杀性除草剂。药剂施用后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该部位活组织。这类除草剂施药时要求均匀周到,但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而对接触不到药剂的地下部分无效。因此,它们一般只能防除由种子萌发的杂草,而不能很好防除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地下茎。如敌稗是触杀性除草剂,在稻田中稗草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施药可杀死稗草,稻苗会对敌稗解毒而不受害。百草枯是一种灭生性触杀型除草剂,植物绿色部分接触到百草枯药剂会很快受害干枯,但它不影响植物褐色的茎或树皮,它也没有内吸作用不会影响到植物的地下部分,它接触土壤后会很快失效,所以不影响施药后不久在土壤上另种植其他作物。

②内吸性除草剂。药剂施用于植物体或土壤,通过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最终杀死杂草植株。莠去津是内吸性除草剂,可以茎叶喷雾,也可以土壤处理。玉米等一些作物能对其解毒,所以它可用于玉米地防除多种杂草。草甘膦有强烈内吸传导作用,可以向顶性、向基性双向传导,施用于杂草植株,能杀死其地上部分,也能杀死其地下根、地下茎等地下部分,因此可以防除多年生宿根性杂草。但草甘膦接触土壤很快分解失效,它只能作茎叶处理。

我们了解农药的分类,就能更好地掌握每一个具体农药品种的性能、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知识,从而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时发挥更好的积极作用。

(二)农药的剂型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药物,农药原药一般不能直接施用,必须根据原药特性和使用的具体要求加工成某种特定的形式,这种加工后的农药形式就是农药剂型。

农药剂型发展很快,根据最新国际剂型代码系统统计目前已有各种农药剂型近百种,常用的有几十种。按剂型物态分类有固态、半固态、液态;按施用方法分类有直接施用、稀释后施用、特殊用法等。

1.直接施用的农药剂型 这类农药剂型主要包括粉剂、颗粒剂、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等,使用前一般不须做什么处理,但要求特定的施药机械与施用方法。

(1)粉剂。粉剂是由农药原药、填料及少量助剂经混合(吸附)、粉碎至规定细度而成的粉状固态制剂。按照粉粒细度可分为DL型粉剂(飘移飞散少的粉剂,平均粒径20~25微米)、一般粉剂(通用粉剂,平均粒径10~12微米)和微粉剂(平均粒径小于5微米)。我国以通用粉剂为主,可以喷粉、拌种和土壤处理使用。

(2)颗粒剂。颗粒剂是由农药原药、载体、填料及助剂配合,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而成的松散颗粒状固态制剂。按粒度大小分为大粒剂(粒度范围为直径5~9毫米),颗粒剂(粒度范围为直径1.68~0.297毫米,即10~60目)和微粒剂(粒度范围为直径0.297~0.074毫米,即60~200目)。颗粒剂是对粉剂和喷雾液剂型的较好补充。

(3)超低容量喷雾(油)剂。超低容量喷雾(油)剂是以高沸点的油质溶剂为农药有效成分分散介质,添加适当助剂配制而成的一种特制油剂。主要以特殊的喷雾设备进行超低容量喷雾使用,一般具有较高的农药有效含量。

2.稀释后施用的农药剂型 这类农药剂型主要以加水稀释施用为主,主要包括乳油、可湿(溶)性粉剂、悬浮(乳)剂、水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等。这类农药剂型的共同特点是,不管什么形态,使用前都必须加水稀释配制成药液,然后采用喷雾法施用。

(1)乳油。乳油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是由农药原药、乳化剂、溶剂等配制而成的液态农药剂型。主要依靠有机溶剂的溶解作用使制剂形成均相透明的液体;利用乳化剂的两亲活性,在配制药液时将农药原药和有机溶剂等以极小的油珠(1~5微米)均匀分散在水中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

(2)可湿(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是由农药原药、载体或填料、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等经混合(吸附)、粉碎而成的固体农药剂型。加水稀释可以较好润湿、分散并可搅拌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可溶性粉剂是在可湿性粉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农药剂型,其农药原药必须溶于水,在形态和使用上与可湿性粉剂类似。

(3)悬浮(乳)剂。悬浮(乳)剂是一种发展中的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新剂型,是将水不溶性农药原药在助剂(润湿分散剂、增黏剂、稳定剂等)作用下经湿法粉碎或均质分散在水相介质中形成的极小油珠或微粒(我国要求5微米以下)的悬浮体系。一般的讲,水不溶性固体原药形成的悬浮体系叫悬浮剂,水不溶性液体原药形成的悬浮体系叫悬乳剂,两种原药皆有的悬浮体系叫悬浮乳剂。

(4)水剂。水剂是由在水中溶解性好而且化学性质稳定的农药原药溶解在水中加工而成的液态农药剂型,加水稀释可以形成非常稳定的水溶液,供多种喷雾法使用。

(5)水乳剂和微乳剂。水乳剂是由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溶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有机相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乳状液。在外观及理化性状上类似于悬浮(乳)剂。

(6)水分散粒剂。水分散粒剂是由农药原药、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黏结剂等助剂和载体经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固态农药剂型。在水中可以较快地崩解、分散,并形成高悬浮的农药分散体系,供喷雾施用。

3.特殊农药剂型 这类剂型种类有许多,但常用的主要有烟剂和种衣剂。

(1)烟剂。烟剂是由农药原药、供热剂(氧化剂、燃料等助剂)等经加工而成的固态农药剂型。烟剂的施用主要依靠点燃后供热剂燃烧释放出足够热量,使农药原药升华或气化到大气中,冷凝后迅速变成烟(微粒细度0.5~5微米)或雾(微粒细度1~50微米),并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和扩散运动,从而起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2)种衣剂。种衣剂是含有黏结剂或成膜剂的农药或肥料等的组合物。从农药剂型讲可以是特殊配方的悬浮(乳)剂、可湿(溶)性粉剂、粉剂、溶液制剂等,并不是一种农药新剂型。种衣剂的使用主要依靠配方中所含的黏结剂或成膜剂使药肥等有效物质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比较稳定和牢固的膜,播种后药肥膜逐渐溶散在土壤中形成局部小环境,保护或促进种子的生长与发育。

(三)农药的毒力与药效

农药之所以对有害生物具有防治效果,除了一些特异性杀虫剂外,基本都是由于药剂对生物体具有直接的毒杀作用或致毒效应。农药的毒性程度常以毒力或药效作为评价的指标。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药效是药效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寄主植物。不同的有害生物防治对象、不同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田间环境因素都与药剂作用效果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药效多是在田间条件下或接近田间条件下来测定药剂对不同生物作用的程度。因此,药效在防治上具有实际意义。

毒力和药效二者是不同的,一般毒力是药效的基础。每一个新农药品种在进行田间试验示范推广前必须进行毒力试验。而药效试验结果反过来又可检验毒力结果。对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可以推测出药剂与结构的关系,为农药的开发设计提供依据。

(四)农药对人畜的毒性

习惯上把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农药进入高等动物体内的途径有三条——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对人畜的毒性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急性中毒。高等动物一次或数次吞食和接触大量农药后,短时期内(24小时)表现中毒症状称为急性毒性。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2)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者长时间连续接触一定剂量的农药。中毒症状的表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后中毒症状的表现往往与急性中毒类似。

(3)慢性中毒。在被试动物长期(6个月以上,甚至是终生)摄入微量农药后,体内有癌变、畸形、绝育、死亡或其他慢性病理反应,即称为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历时较长,但一经发现症状就难以挽救,所以农药的慢性毒性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慢性毒性测定,主要以致癌、致畸、致突变等项作出判断。

随着农药开发难度的增加,人们希望农药“无三致”作用,毒力高而毒性低,开发新的化合物,通过加工和使用技巧的协调而达到安全使用是主要的途径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