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主持人“包装”杂议

电视主持人“包装”杂议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主持人“包装”杂议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喉舌”功能不言而喻。当然,电视台良好形象的塑造是多方面的,但主持人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因素,主持人的“包装”如何,观众一看便了然。主持人的“包装”除了主持人自身的条件和素质外,不能排除还有一些主持人自身以外的因素。就我台主持人现状而言,主持人内在“包装”丰厚的并不多。主持人在这种“包装”中也逐渐会有自己的风格和魅力。
电视主持人“包装”杂议_云影萍迹

◎电视主持人“包装”杂议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喉舌”功能不言而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电视所应具有的产业性正撩开它的面纱,大方地面向公众。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它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各家电视台势必使出浑身解数,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提高节目质量。而提高节目质量的关键是人的综合文化素质,节目的生产者之一——主持人尤显重要。

主持人是电视台的“门面”,是栏目的代表,一个主持人水平的高低,对栏目的收视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电视台形象的塑造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当然,电视台良好形象的塑造是多方面的,但主持人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直观的因素,主持人的“包装”如何,观众一看便了然。

当今社会,“包装”似乎成为一种时尚,诸如“商品包装”“公司包装”“歌星包装”……具体到电视行业,就有了“电视台形象包装”“栏目包装”“节目包装”,电视台的“门面”——主持人尤其要包装。正如人们购买食品,容易引起注意的首先是它的包装。主持人的“包装”,最直接诉诸观众视觉感官的首先是主持人的形象,诸如相貌、身材、服装、发型、手势、姿势、面部表情……同时诉诸观众听觉感官的是主持人的音质、音色、语调、语速、语言的表达能力、普通话的标准程度等,最重要的却是主持人的“气质”,如果前两者是主持人的外在“包装”,那么“气质”则是主持人的内在“包装”,主持人的学识修养、品德、美学品味等因素,就是“气质”的综合反映。主持人的“包装”除了主持人自身的条件和素质外,不能排除还有一些主持人自身以外的因素。一般来说就是为烘托主持人而设计或设置的荧屏环境,诸如演播室的灯光、演播室的布置、抠像的效果,拍摄的机位、角度,编导的创意、领导的重视等等。

那么,到底谁来“包装”主持人,固然以上提到的那些外在条件不能忽视,但作为主持人,也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或依赖于外部条件,而忽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其实,包装主持人的主人很大程度上是主持人自己。

一个主持人仅仅年轻漂亮,穿着时髦讲究,如果言语表达单调、贫乏、举止生硬、做作,这样的主持人纵有演播室丰富的灯光和环境,纵有一流的编导、摄像、技术员为其服务,又能奈何。正如产品的外包装精美漂亮,打开盒子一看,产品质量却让人失望,这样的产品只能迷惑顾客一时,而不会有长久的好销路。和主持人不同的是,产品不会自己生产产品,产品质量靠生产者提高,而主持人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靠主持人自己来提高。

在某些人的概念中,只要坐在荧屏前,会说普通话、形象好,把稿子背出来就算是一个主持人了。但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会说标准的普通话,不等于就拥有丰富的词汇量,不等于就有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深的语言造旨,相貌不错不等于气质不错。所以除此之外,主持人还应具有丰富的阅历、深厚的学识、较高的美学品味、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品德情操等等,所表现出来的对稿件的理解、对节目的整体把握和驾驭能力以及和观众的交流感。只有这些内在的东西和真本领真本事,主持人自身的“包装”才会扎实、才会有生命力。否则只能像根底浅薄的墙上芦苇,要不了多久就会枯萎。

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可反映出主持人的水平、素质高低。古人所谓“形为心役”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外在表现形式的表露受其心理活动的影响,与其心理运行轨迹相平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主持人“包装”丰富还是贫乏,通过其言谈举止有意无意间会表露出来。所以内里的空洞无物无法遮盖。

某些主持人盲目模仿别人,一味“拿来主义”,而不从根本上加强自身建设,往往弄得啼笑皆非。湖南电视台推出《快乐大本营》以来,两位年轻男女主持人青春、灵活的主持风格受到广大观众喜爱。此后,很多电视台文艺节目的主持人竞相模仿,甚而不顾年龄的差异,模仿两位主持人的语言、语调、举手投足,还有的主持人模仿港台某些明星,嗲声嗲气,拖腔拉调,过分夸张地举手耸肩耸鼻。诸如此类的盲目模仿,只会让人觉得东施效颦。如果主持人内在充实、丰厚,对于别人的东西自会有分辨,会有选择地学习消化为我所用,而不是去盲目效仿。

倘若内在“包装”贫乏,外在“包装”也只能徒有其表;倘若外在“包装”靠的是吃“青春饭”,内在“包装”则靠学识、修养。只有内在“包装”厚实,才不会惧怕年龄的威胁,才不会哀叹青春消逝而始终保持一颗不断进取的心。

就我台主持人现状而言,主持人内在“包装”丰厚的并不多。前一段研究室进行了一次表格调查,30岁以下占60.4%、大专以上学历占87.5%,但主持节目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些年轻主持人,多数还处于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认为主持人是一种风光、时髦的职业,被其表面光环所迷醉,而不注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主持人自身素质亟待提高,这直接关系到我台的形象。是否应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己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不能“孤芳自赏”,否则只会停滞不前。有了清醒的“自我认识”,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随时充实自己。

2.对自己要有准确的定位,仔细掂量自己适合或擅长主持哪种类型的节目,找准了路子,才能把最大优势发挥出来。若定位不准确,多半白费工夫,观众看着也别扭。

3.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包装”好自己,就要不断地学习,从优秀的主持人身上学,从书本上学,从生活中学,从社会中学,广泛拓宽视野,吸取各种知识营养。

4.学有所获之后,要灵活运用,主持人主持节目时,必须充分理解节目意图,将节目内容充分化解,运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主动调节和修饰稿件,再融入自己的主持特点,进行“二度创造”,而不仅仅是“照稿宣科”,当编导的“传声筒”。这样,主持人在自己的“二度创造”中,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包装”起来了,而这种“包装”具有一定的内涵。主持人在这种“包装”中也逐渐会有自己的风格和魅力。

5.有关领导重视。同时,演播室的灯光、环境布置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营造一个提高主持人素质的氛围,并设立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

本文刊载于《贵州电视》(1999年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