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标准化发展路径的探讨

标准化发展路径的探讨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渔业标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标准化基地的建立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标准化。渔业标准化融先进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对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和农村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等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现代渔业建设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5 标准化发展路径的探讨

(1)倡导工业化理念是促进渔业现代化、标准化的必由之路。

为了加快转变我国水产养殖业经济增长方式,使之由现行的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特提出要彻底改变传统观念,以工业化思路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站在战略高度,整合优质、高效、环保的软硬件生产要素,通过海基和陆基两条路径,组装、配套“四化养殖”(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和管理工业化)技术,宏观规划、合理布局覆盖全国沿海的各类养殖主产业,全方位提升产业的运作模式,在我国沿海全面架构起符合国情的,六大板块(良种养殖、营养饲料、疾病防控、循环系统、加工与质量安全、流通与营销)标准化运作的、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水工业化养殖大产业[1],是我国发展现代渔业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养殖大产业,是指包括养殖产业———加工产业———工业化的终端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的整个过程,全部实行工业化运作,也就是说从育苗、养殖、加工直到分门别类地将产品进入市场直到消费者手中,全部纳入一个工业化的操控体系中管理。狭义的或者典型的工业化养鱼,是指陆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养鱼;广义的工业化养鱼则涵盖了陆基工厂、池塘循环水养殖、海洋牧场、现代化深水网箱养殖等生产模式。由于这一类养殖产业,都是依托现代工业基础而建立起来的集约化养殖系统,所以它们都具有养殖装备先进、养殖环境及密度可控、养殖全程可以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规模化、标准化操作,同时可以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管理、收获、质量安全等容易监控、产品可以达到优质生产和均衡上市,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等特点,所以被国际上公认为现代化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当前,在我国研制成功的鲆鲽类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便是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将育苗、养殖、加工、营销等系列生产工艺通盘纳入工业化管理流程之中,所以被誉为一项有代表性的海水工业化养殖先锋模式。此类工厂化生产不受地域、岸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整个系统可以按需搬迁至任何地方配套、组装,进行生产。它既能把住质量安全关,又可以节约水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达到低碳环保的要求,是使养殖业能够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的一种工业化生产模式[1,13]。所以说,由传统养殖方式转向集约化生产模式,是当前推进我国渔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渔业标准化是推进养殖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概括而言,渔业标准化是以渔业科技实践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优选的原理,通过制定和实施,把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也就是说首先把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然后将标准投入生产实践和监督管理的全部活动过程。所以说,渔业标准化的实施过程,就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渔业的过程,是以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和建设现代渔业的过程。因此,渔业标准化是促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方向转变,以实现质量安全、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提高渔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增加渔民收入和实现渔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14]。所以渔业标准化是“科技兴渔”的载体和基础,是建设现代渔业推进养殖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制定渔业标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渔业生产标准体系、水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监督管理体系以及质量认证体系的建设。其中,渔业生产标准体系是基础,只有建立健全涵盖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渔业生产经营才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它为有效监督渔业投入品和水产品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监督管理体系是监督渔业标准化进程,加强产品从原料收购、生产和产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认证体系则是促进名牌战略实施、适应市场渔业和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各个关键环节得到认可。上述几大体系缺一不可,构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渔业标准化工程的核心工作是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标准化基地的建立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最终实现生产的基地化和基地的标准化。渔业标准化融先进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对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和农村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等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现代渔业建设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