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葡萄落花落果病

葡萄落花落果病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磷一般从葡萄萌芽开始吸收,到果实膨大期以后逐渐减少,进入成熟期几乎停止吸收。花序附近的叶片出现不规则淡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展,重者脱落。花序小,花蕾少,开花时花冠常不脱落或花期落花落果严重,果穗中无籽小果增多。

主要症状:缺氮时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失绿黄化,叶小而薄、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新梢生长缓慢,枝蔓细弱、节间短;植株矮小;花序纤细、大量落花落果、果穗松散,成熟期不整齐,产量低。

发病规律:土壤肥力差、氮素含量低以及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易引起缺氮。若叶片氮含量低于1.3%,即为缺氮,常发生于7~8月。

防治方法:

(1)根施氮肥:结合施有机肥,每亩施尿素30~50千克。

(2)追肥:生长期追施适量氮肥。其中前期以速效氮肥为主,果实成熟前控制氮肥,采收后适量根施速效氮肥。

葡萄缺氮病症

(3)叶面喷施:常用叶面肥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其中尿素效果较好。常用浓度为0.2%~0.5%尿素水溶液。

(4)氮素过量会引起枝叶徒长,延迟浆果成熟与着色,影响花芽分化,枝条易受冻害,因此应科学使用。

主要症状:缺磷时病症先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新叶发展。叶片变小、无光泽,向上卷曲,出现紫红斑;副梢生长衰弱,花序柔嫩,花梗细长,易落花落果、果实成熟晚,着色差,含糖量低。萌芽晚,萌发率也低。

发病规律:磷是细胞中核苷酸、核蛋白与磷脂类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细胞分裂关系密切,磷也是酶与辅酶的重要成分,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与氮化物的代谢、糖分的运转等。磷在植物组织中容易移动,在代谢旺盛的幼嫩组织中含量较多。磷一般从葡萄萌芽开始吸收,到果实膨大期以后逐渐减少,进入成熟期几乎停止吸收。土壤中含钙量多或土壤酸度较高时,磷素被固定成磷酸钙或磷酸铁铝,不能被果树吸收,是造成缺磷的原因之一。葡萄叶片中磷(五氧化二磷)含量低于0.14%时为缺乏,0.14%~0.41%为适量;叶柄中磷(五氧化二磷)含量低于0.1%时为缺乏,0.10%~0.44%为适量。

防治方法:

(1)增施腐熟有机肥,促进葡萄根系对磷的吸收。

(2)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以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3)根施磷肥:开花前每亩施过磷酸钙20~40千克,以促进花序发育,促进坐果;果实着色、枝条成熟期,每亩可施过磷酸钙20~40千克,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浆果含糖量和促进枝条充实;采收后,每株成龄树一般施过磷酸钙0.5~1千克,与其他肥料一同深施于树盘内或施肥沟内即可。

(4)叶面追肥:常用种类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常用浓度为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3%~5%过磷酸钙浸出液。一般幼果膨大期每7~10天喷施1次,共喷2~3次。

注意,磷过量会影响葡萄植株对钙、锌、铁的吸收。

主要症状:缺钾时基部老叶边缘和叶脉失绿黄化,发展成黄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缘呈烧焦状;植株矮小,枝蔓发育不良,脆而易断,抗病性降低,果实粒小而少、味酸、着色不良,果皮易裂,果梗褐变,成熟不整齐,易落果。

发病规律:钾参与碳水化合物、氮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葡萄缺钾多在旺盛生长期出现。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40毫克/千克缺钾严重。一般细沙土、酸性土以及有机质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钾症。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或沤制的堆肥。如草木灰、腐熟的植物秸秆及其他农家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根施:每株葡萄施草木灰0.5~1千克或每亩施50%硫酸钾50千克,分两次施,第一次在花后20天,第二次在硬核前,采用沟施或穴施,也可每亩施氯化钾0.1~0.15千克。

(3)叶面喷施:3%草木灰浸出液、50%硫酸钾溶液500倍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0.3%的氯化钾溶液。

(4)注意钾肥不宜过量,否则会引起缺镁症。

病  状:缺钙时,葡萄叶色变淡、幼叶脉间及叶缘退绿,随后在近叶缘处有针头大小褐色斑点,后叶缘焦枯,叶片向下卷曲,新梢顶端生长点枯死;花朵萎缩,果实糖分积累少,味淡,果粉少,不耐贮藏;新根短粗、弯曲,根尖易变褐枯死。

发病规律:钙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在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中钾、铵、钠、镁等离子过多,阻碍了对钙的吸收易引起缺钙;空气湿度小,水分蒸发快,土壤干旱,土壤溶液浓度大等都不利于钙的吸收,易引起缺钙症。7~8月叶片干重钙含量达1.27%~3.19%为适量,叶柄干重含量达0.7%~20%为适量,低于上述标准即为缺钙。

防治方法:

(1)适量灌溉,保证水分充足。

(2)根施钙肥:每亩施石灰75~100千克或草木灰200~300千克。钙、镁、磷肥含氧化钙25%~30%、氧化镁16%、五氧化二磷14%~18%、二氧化硅40%,也可补充钙的不足。

(3)叶面喷施:常用钙肥有碳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矽酸钙等,2%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3%氯化钙水溶液。

(4)注意避免一次性施用大量钾肥和氮肥,也不应过量使用钙肥,提倡测土、平衡施肥技术。

主要症状:缺镁时葡萄蔓基部老叶叶脉间明显失绿呈黄白色至灰白色,出现清晰的网状脉络,叶脉发紫;中部叶片叶脉绿色,脉间黄绿色。上部叶片水渍状,后形成较大的坏死斑块;果实着色差、成熟推迟、糖分低,但果粒大小和产量变化不大。

发病规律:本病主要是由于有机肥不足或质量差,导致土壤中可置换性镁不足引起。酸性土壤中镁较易流失,大量施钾肥、石灰或硝酸钠影响植株对镁的吸收,易造成缺镁。一般夏季大雨过后,缺镁现象显著发生。

防治方法:

(1)定植时要施足优质有机肥料。

(2)叶面喷施:在葡萄开始出现缺镁症时,叶面喷3%~4%硫酸镁,隔20~30天喷1次,共喷3~4次。

(3)根施:缺镁严重的土壤,每亩施硫酸镁100千克。也可开沟施入硫酸镁,每株0.9~1.5千克,连施二年,可与有机肥混施。

(4)注意,缺镁严重的葡萄园应适量减少钾肥的施用量,提倡平衡施用氮、磷、钾和镁肥。

主要症状:缺铁时新生叶片叶脉间失绿,逐渐发展至整个叶片呈黄绿色到黄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由病梢叶片开始,从上而下叶片呈黄白色到白色,有时有褐色坏死斑出现,叶片看似灼烧状,最后干枯死亡。新梢生长缓慢;花穗及穗轴变为浅黄色,坐果少,果实色浅粒小,发育不良。

葡萄缺铁叶片黄化,叶脉仍为绿色


缺铁病树田间状

严重缺铁的病树

严重缺铁致叶片发白,上有枯死斑

发病规律:铁可以促进多种酶的活性,缺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田间铁以氧化物、盐类等形式存在于土壤里,分解后释放出少量铁,一般以二价铁离子状态被根吸收。但有时土壤中不缺乏铁,而是因土壤状况或其他限制因素阻碍植株对铁离子的吸收。如黏土地土壤排水不良、土温过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过高或树龄过大、树体老化、生活衰弱、结果量偏多,均易引起植株对铁吸收困难,同时造成铁离子在植株体内移动性较差,因此缺铁在新梢或新展开的叶片上常见。在春天冷凉、潮湿天气时,常遇到大量缺铁问题,新梢快速生长期也可诱发缺铁。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地面覆盖、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H值达到6~6.5,降低土壤含盐量。

(2)发芽前,土壤施硫酸亚铁,每株沟施或穴施50~100克,若掺在有机肥中使用效果更好。

缺铁新梢逐渐干枯

(3)叶面喷用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0.1%~0.2%硫酸亚铁+0.15%柠檬酸溶液喷雾,隔15~20天喷1次。

(4)涂抹枝条:修剪后,用每升水加硫酸亚铁179~197克溶液涂抹顶芽以上部位。

主要症状:葡萄缺硼时,植株矮小,副梢生长弱、节间变短,顶芽易枯死。新梢顶端的幼叶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叶片明显变小、增厚、发脆、皱缩、向下弯曲,叶缘出现失绿黄斑,随后连成一片,使叶脉间的组织变黄色,最后变褐色枯死。花序附近的叶片出现不规则淡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展,重者脱落。花序小,花蕾少,开花时花冠常不脱落或花期落花落果严重,果穗中无籽小果增多。根系分布浅,易死根。

发病规律:硼属于微量元素。参与细胞分裂、生长、组织分化、细胞壁形成及部分酶的活性、碳水化合物运输等。缺硼的发生与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在缺乏有机质的瘠薄土壤、土壤干旱地区、pH值高达7.5~8.5的碱性土壤、易干燥的沙性土缺硼现象严重。根系分布浅土壤线虫重,根系吸收功能差,也容易发生缺硼症。

防治方法:

(1)增施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2)适时浇水,提高土壤可溶性硼的含量,以利植株吸收。

(3)土壤施硼:结合秋施基肥,每株追施硼砂或硼酸50克,以补充硼的不足。

(4)叶面喷硼:花前一周、盛花期连续喷施2次0.1%~0.3%的硼砂(或硼酸)溶液。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是幼叶先表现症状,最初在主脉和侧脉间出现淡绿色至黄色斑,黄化面积扩大时,大部分叶片在主脉之间失绿,而侧脉之间仍保持绿色。与缺镁症不同的是退绿部分与绿色部分界线不清晰,也不出现如缺铁症引起的变褐枯死斑。

叶片缺锰状1


叶片缺锰状2

叶片缺锰状3


叶片缺锰状4

发病规律:锰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促进作用。缺锰会阻碍叶绿素、蛋白质合成,导致植株出现退绿黄化现象。锰元素在植物体内很少移动,因此缺锰一般先从叶尖叶缘开始。锰是被植物以离子态吸收,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的锰离子,一般被吸附在土壤胶体内,酸碱度会影响土壤胶体状态,干扰植株对锰的吸收。一般碱性土、沙土地不利于锰离子的吸收,易发生缺锰症,而酸性土壤一般不会缺锰。土壤黏重、通气不良、地下水位高、pH值高的土壤易发生缺锰症。当叶柄含锰0.002%~0.003%时,可显现缺锰症状。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

(2)叶面喷洒:开花前间隔7天,连喷两次0.5%的硫酸锰溶液。

主要症状:缺锌时枝条下部叶片常有斑纹或黄化,顶部叶片狭小。枝条纤细,节间缩短,失绿。有的品种表现为果穗松散、少籽或无籽,果粒小,有大小粒现象。

发病规律:锌与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及叶绿素形成有关,缺锌时植物生长素不能正常形成,叶绿素减少,导致植株组织矮小失绿。碱性土壤中,锌盐常呈难溶解状态,不易被吸收,造成葡萄缺锌。沙质土由于雨水冲刷造成锌流失,土壤内含锌量降低引起缺锌。贫瘠的山坡丘陵果园也容易发生缺锌症。不同品种对锌的敏感程度不同,白玫瑰香、绯红等品种对锌敏感易缺锌。一般葡萄叶柄含锌量低于15毫克/千克时即为缺乏,25~50毫克/千克时为适量。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在沙地和盐碱地增施腐熟有机肥。

(2)剪口涂抹锌盐:葡萄缺锌时,于剪口处涂抹硫酸锌。

(3)结合施有机肥,亩施100千克硫酸锌;若因缺镁、缺铜引起的缺锌,必须同时施用含镁、铜、锌的肥料。

(4)根外喷施:花前2~3周或发现缺锌时可用0.05%~0.1%硫酸锌叶面喷雾。喷施浓度切忌过高,以免产生药害。

主要症状:冻害是指发生在晚秋至早春间的霜冻、寒流、低温引起的根颈部、根部及枝芽等组织的一种伤害现象。地上部受冻发芽推迟或芽死亡,蔓皮层组织变黑,有些虽发芽但萌发的新梢迅速回枯,幼果穗干枯脱落,叶片黄而薄且皱缩不展,叶片边缘逐渐变褐呈枯焦状,枝干纵裂,重时整树枯死。根颈部变褐,严重时根颈腐烂,若腐烂一周以上地上部死亡。地下部轻者细根变褐枯死,严重者外层与木质部分离,根系死亡。

受冻树地上部症状

受冻树地下病根

病因与发病规律:葡萄根系只能忍受不低于-6℃的温度,当根系所处的地温降到-6℃时,其根系就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降到-8℃时,就会冻死。气温降至-7℃以后,未能进入正常休眠的葡萄枝芽也会遭到严重冻害,甚至被冻死。冻害发生也与气候和土壤过于干燥有关,枝蔓和根系严重缺水,会加重冻害的危害性。同时品种的抗寒性差异较大,枝龄、土壤类型以及生态环境和管理水平也会影响冻害的严重程度。

防治技术:

(1)采用抗寒耐寒品种:如京早晶、潘诺尼亚、里查马特、早生高墨、巨峰早熟芽变、京超、巨峰左藤系、红富士、红瑞宝、黑奥林等。

(2)防寒保温:埋土防寒,冬季气温低于15℃的地区,一般都需要埋土防寒;局部埋土防寒,冬季低温在-10℃以上,空气湿度较大的地区或抗寒、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冬季不修剪、不下架的情况下,土壤封冻前在植株基部培50厘米左右的土堆防寒;塑料膜防寒,冬前将枝蔓缚保温材料,外面再用塑料膜包扎防寒。

(3)生长季加强管理:合理负载,科学施肥,加强修剪和及时控制病虫为害;加强水分管理,浇好冬前水,早春霜前灌水,防止枝蔓根系失水,抗寒性降低。

(4)注意天气预报:遇寒流侵袭,人工生烟防霜。

主要症状:主要发生在果实快速生长期的套袋果园,为害果穗。发病时在果粒阳面局部产生失绿、近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变为褐色至深褐色,明显凹陷,整个果粒干缩枯死。穗轴被害后,失绿,干缩,枯死,死后其下面的果粒干缩死亡。 

日灼病果1 

日灼病果2

病因与发病规律:果面高温是果实发生日灼病的直接原因。在果实快速生长期果面温度一般超过果实耐受的阈值温度(如红地球品种阈值温度42~42.8℃)将诱发日灼病的发生。着色期以后,发病程度减轻。光照强度、风、水、纸袋类型、架式结构等栽培与生态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单独或复合影响果面温度而对日灼病发生施加影响。无风晴朗的天气有助于日灼病发生。果袋质地与套袋方法不同,发病程度不同,一般套红色袋、白色袋、无纺布袋的病重,套外黄内黑复合袋、黄色袋的病轻。袋内空间小,采前取袋时机不合适,将加重日灼病的发生。此外强树强蔓病轻,弱树弱枝病重。品种存在明显的抗性差异,一般绯红等早熟品种发病较轻,而红地球、美人指、黑玫瑰等中晚熟品种发病重。皮薄的品种感病,皮厚的品种抗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择合适的架式:发病严重地区提倡采用棚架、V形架。

(3)培养合适的树体结构。

(4)提倡行间生草、行内覆盖。

(5)果实快速生长期前后及时浇水。

(6)施肥穴距离主根不要过近,以免伤根。

(7)选用黄色或外黄内黑复合袋,并根据本地实际掌握套袋与采前取袋时机,加强果穗整理及果穗遮阴技术,防止太阳辐射。

(8)合理修剪,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主要症状:本病以为害幼果为主,一般近地面果穗容易被害。发病时果皮失绿或出现浅褐色小斑点,迅速扩大,颜色稍加深,类似于“开水烫”状,有的病疤凹陷,坏死果肉呈海绵状,严重发生时整粒失水干枯,形成“干果”(缩果病)。与日灼病不同,受害果粒不仅局限在果穗的向阳面,而是在果穗上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

病因与发病规律:气灼病是葡萄园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在葡萄硬核期至转色期发生。主要原因是气温骤然升高,叶片蒸腾量加大,如果根部不能及时和充足地供应水分,叶片将强制性地从果粒吸取水分,致果实温度突然升高,果肉组织快速坏死。由此可见,气灼病发生时,类似一种“蒸锅”现象,其特点是葡萄所处环境温度普遍升高,这种汽蒸不仅对果实也对叶片可能造成伤害。日灼病则是由于太阳紫外线直接照射病部造成果实阳面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灼伤,且病部颜色较深,类似于“火烧”状现象。有时,果穗干枯症状可能是日灼与气灼协同作用的结果。

气灼病状

气灼病穗

气灼病叶1


气灼病叶2

防治方法:可参照日灼病防治。

主要症状:开花前一周的花蕾和开花后子房的脱落,其落花落果率在80%以上者,称为落花落果病。

病因与发病规律: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为树体贮藏营养不足,花器发育不良,不完全花比例增多,造成授粉受精能力差,进而造成落花落果;葡萄园管理粗放,植株营养生长过弱或过旺,营养与生殖生长不协调,造成新梢徒长或衰弱,没有足够的养分保证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发育与果实生长;果穗保留不科学;留枝过密,通风透光条件差;花期天气原因影响授粉;花期干旱、低温、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造成花器分化不良,影响授粉受精,则落果增多;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缺硼,限制花粉的萌发与花粉管正常生长;抑制生长调节剂使用过量,膨大剂使用不当;遗传因素,巨峰等品种胚珠异常比例高,造成受精不完全,导致大小粒。

防治技术:

(1)加强水肥管理:花前和花后必须进行追肥和灌溉,多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

(2)摘心、摘花:对落花落果严重的品种如玫瑰香、巨峰等,可在花前3~5天摘心,以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3)对长势过旺的品种要注意轻剪长放,削弱营养生长,缓和树势。

落花落果病

(4)科学留果:一般营养状况好的可留1~2个果穗,中庸果枝留1个果穗,弱枝不留果穗。

(5)花前喷0.05%~0.1%的硼砂或在离树干30~50厘米处撒施硼砂,施后接着灌水,提高坐果率;幼果膨大前期,喷1次0.3%锌肥,促进果实膨大。花前1周喷洒PBO400倍液促进授粉。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是在果实近成熟期以后,果皮的生长速度不如果肉快,果肉的过度生长胀破果皮而造成纵向开裂,有时露出种子。裂口处易感染霉菌,失去商品价值。

病因与发病规律:由于生长中后期土壤水分变化过大,尤其是葡萄生长前期比较干旱,近成熟期遇到大雨或大水漫灌,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过多,使果实膨压骤增,导致裂果。土壤板结、有机质少、通透性差、前期不能及时浇灌、后期雨季不能及时排水的地块裂果重。氮肥过多,后期钾、钙、硼等不足,果皮延展性差,易裂果。修剪不合理,叶片少,调节水分能力差易裂果。果实感染炭疽病、白粉病等病害,也会造成裂果。乍娜、里扎马特、藤稔等粒大、皮薄的葡萄品种易裂果,皮厚的京亚、无核白鸡心等裂果轻。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或施用腐熟的堆肥,疏松土壤。

裂果

(2)适时适量灌水、及时排水,防止大水漫灌,避免水分剧烈变化。

(3)适当疏穗疏果,保持适宜的果量。

(4)果实套袋,于采前20天左右摘袋,以促进果实着色,防止裂果。

(5)提倡避雨栽培,地面铺塑料膜等技术。

(6)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