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症中国“城市病”

对症中国“城市病”

时间:2022-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城市优先论者往往强调其规模经济,反对者则强调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和住房紧张等“城市病”。“城市病”需要治理,大中小城市也应当协调发展。目前中国的诸多“城市病”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城市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城市的实际发展不匹配。解决“城市病”,首先要确定病从何来。在当下中国,带有强烈计划色彩的城市发展规划忽视了市场在城市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和住房紧张等“城市病”。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傅蔚冈

到底是发展大型城市,还是中小城镇?这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大城市优先论者往往强调其规模经济,反对者则强调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和住房紧张等“城市病”。

陆铭教授从学理和国际经验的角度,论证了大城市在当下中国的重要意义。不过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大城市的发展往往是受限的。比如“十二五”规划虽然也主张“经济稳妥推进城镇化”,但同时也提出要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所给出的方案就是要“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规范新城新区建设,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

“城市病”需要治理,大中小城市也应当协调发展。但什么样的城市才“合理”?特大城市哪种程度的面积扩张才算“过度”?这里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判断标准。对有的城市来说,1万人已经太多,而有的城市是1 000万人还嫌太少,这两者之间如何协调?在现有框架下,一个城市能走多远,到底是特大城市还是大城市,完全由上一级行政机构决定。

这种行政决定的规划有用吗?从目前看,效果并不明显。国务院2001 年5月正式批复并原则同意《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下称《规划》),十几年来上海的发展表明,这个规划在人口问题上存在误判。

按照《规划》,上海2020年的总人口应控制在2 000万左右,但2011年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即达到2 347.46万,包括交通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因此极度紧张。

这种规划不如变化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上海,它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城市,尤其是那些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为此,我们就有必要回到那个最为根本的问题上,如果说行政规划并不管用,那么一个城市该以何种方式来选择它的发展路径?

其实也不难回答,那就是由市场来决定一个城市的规模。如果一个城市能吸引1 000万人口,那么政府的公共服务就该以这样的规模来匹配,而不应作茧自缚,以那个并不存在的“规划人口”作为城市建设的准绳。

目前中国的诸多“城市病”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城市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城市的实际发展不匹配。当一个在规划中只容纳100万人口的城市,由于经济活力吸引了300万人口,但这个城市依然按照100万的人口规模提供公共服务,城市能不生病吗?

解决“城市病”,首先要确定病从何来。在当下中国,带有强烈计划色彩的城市发展规划忽视了市场在城市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和住房紧张等“城市病”。

因此,关键不在于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决定城市的规模,再辅以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否则,“城市病”会越来越严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