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病”概况

“城市病”概况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城市病”概况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该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城市病”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发展到某一阶段,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不协调,导致对城市整体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负面效应。这将加剧城市病的蔓延,让城市不再成为人类宜居的生活空间。同步城市化,即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
“城市病”概况_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反思

第一节 “城市病”概况

生活在大城市还有多少幸福感?这样的讨论已经成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热门话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噪音、高房价、高物价、就业岗位紧张、工作压力增大,大城市生活中的种种不便造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就是人们所说的“城市病”,它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2009年10月17日,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组织上百名专家历时两年完成的《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该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

“城市病”是指在一国或地区发展到某一阶段,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不协调,导致对城市整体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负面效应。城市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现象,因此,“城市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城市经济病。如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导致就业岗位不足,从而引起失业、贫困等现象。另外,由于经济不发达,导致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二是城市社会病。面对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当地政府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治理措施,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居民大量失业、保障性住房不足等现象,并由此导致的越轨和犯罪大量出现,严重地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古典社会学家认为,与农村生活相比,城市生活方式更具有人口密集、居住密集、异质性强、传统的道德约束力弱等特征,因而有滋生经济病和社会病的天然倾向。[1]三是城市生态病。当城市人口的总量超过其承载力时,导致公共绿地、水资源等紧缺,环境污染等生态病出现。这将加剧城市病的蔓延,让城市不再成为人类宜居的生活空间。除此之外,还有人将城市病分为典型城市病和非典型城市病。例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恶化、犯罪率上升等,即是典型城市病。而非典型城市病包括抑郁症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乞丐问题等,它开始引起专家们的重视。

“城市病”不是某个国家所特有,也不是某个国家所能回避或逾越的。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历程,城市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同步城市化,即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趋于一致。这是经济发展推动型的比较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它能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适度同步发展。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过度聚集超过了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就会发生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显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对人口的聚集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口的快速聚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